馬上又要過年了,你眼裡的“年味”是什麼?

生活的鑑賞家


我眼裡的過年,就從小時候開始說起吧,小時候期盼過年有零食吃,有新衣服穿,有長輩給的壓歲錢,有鞭炮放,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開開心心,可是隨著年齡的曾長,這樣的年味慢慢疏遠,長大後自己從孩子變成了父親,又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離鄉,離開了孩子,離開了父母,在外努力賺錢養家,只能每到春節才能回家看望父親孩子,可是隨時間流逝,父母慢慢變老,直到有一天父親的離開才知道應該多陪陪父母,慢慢的發現從前的年味已經找不回了,多想回到小時候,過年父母姐姐一家人在一起吃餃子,貼春聯,放鞭炮,走親戚,永遠,永遠,也回不去了,願父親在那裡過的安好


指間的菸圈70089149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我眼裡的“年味”就是殺豬宰羊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頓,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喝酒唱歌打牌,男人通宵打牌女人準備好吃的喝的伺候著!這就是我年少時候的年味。

過年的時候炮竹聲中歲歲響,整個寧靜的小山村此起披伏,尤其是孩童的打鬧聲,還有大人交談聲,有吃不完的瓜子花生、糖果,還有橘子、蘋果、柚子,還有每家每戶特有的特產之內的,燉臘肉,炒香腸,打火鍋,煮餃子,吃完飯看看電視聊聊天,歲月靜好,無處不是過年的喜氣。

過年了,外出打工的男男女女都回到家鄉了 ,一年難得見一次面的同學閨蜜也湊準這個時機敘敘舊,暢談一下未來。過年了,辛苦了半年的莘莘學子也可以放鬆下了,寒假作業暫時丟到一邊,該吃吃該喝喝,放鞭炮玩雪人,還可以去山後面的大水塘划船,不過千萬不能讓父母知道,否則一頓好打。老人家們則坐在紅彤彤的火爐邊,嗑著瓜子,嘮著家常,想想這種熱鬧的氣氛自己餘生還能有幾次。






用戶72489194146


過年這個詞在中國人的意識形態裡,那絕對是任何詞語都無法比擬的,雖然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但是過年的那個氛圍基本上是大同小異的。首先我們先體會一下這首順口溜: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是不是很形象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過年。其實年味就是在外奔波一年的全家人團圓的喜樂氣氛;是三十晚上年夜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是屋外菸花閃閃、鞭炮齊鳴的那種熱鬧;是媽媽忙前忙後做的年夜飯中的餃子;是年三十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的那場春節聯歡晚會;是逛廟會時看著舞龍吃著糖瓜兒彷彿又回到童年的一種享受;是家家戶戶都貼上喜慶對聯迎春接福,慶祝新的開始,是走在街上鄉里街坊見面道著過年好的那種氛圍……這就是年味!


暢娛隨心


童年的我來說,“年味”就是在爺爺的老屋前肆意燃放煙花時那濃烈而嗆鼻的火藥味。

那一年的我還在上小學,母親還是“二媳婦”(父親兄妹五人,排行老二),爺爺還是一家之主。

除夕年夜飯,已經分家單過的五兄妹,照例拖兒挈女,自四面八方而來,團團圍坐在爺爺奶奶的老屋大堂間那張破舊而巨大的圓桌前——但小孩子們是不能上主桌的,只好在大主桌邊上再搭兩三張小檯面,橫幾張長長的條椅,小孩子們就歪歪扭扭地坐了上去。那個條椅也是極難坐的,一頭的哥哥猛地起個身,坐另一頭的妹妹就會猝不及防地摔一跟頭,大夥兒就一齊大笑起來,妹妹哭幾聲,瞪幾眼哥哥,下一秒又去抱哥哥的大腿討要會發光發響的花炮。

吃了些什麼已經記不太清了,只記得有很大塊的紅燒肉,肥碩無比,咬下去滿嘴的油,但可惜每人只有一塊。

吃好年夜飯有沒有向爺爺奶奶討要紅包也記不得了,只記得和年齡相仿的堂哥堂弟們,一齊衝出大門,在老屋前的空地上,肆意地燃放各色的煙花,有一飛沖天還會發出尖銳呼嘯聲的“沖天炮”;有點著後一邊噴火一邊團團轉的“風火輪”。當然最經典、最難忘的還要數“禮花彈”:點著引線後,高舉朝天,不一會兒功夫,細細長長的煙花杆子一頭就會如連珠般射出一顆又一顆冒著煙和火的彈子,升至半空,突然炸裂,散成漫天的火星——也有臨陣退縮的彈子,還沒來得及升空就急急地掉落在地上,但照樣會炸裂,發出怕人的爆炸聲。倘若這顆掉落的火彈正巧滾落在孩子們的腳步,不免又是一陣雞飛狗跳、狼奔豕突,尖叫聲、咒罵聲和歡呼聲一齊響起。

火光映襯下孩子們的臉,個個天真無邪,又似惡魔。此情此景,追憶至今。

念大學時,“年味”是不小心掉落進炭火盆中的香瓜子被烤糊時發出的焦糊味。

那一年的我剛上大一,從小縣城破敗的小站坐綠皮火車去省城的大學還需要三個鐘頭,過年回家的火車票還要在臨時開進校園的售票窗口前排隊四個小時。

那一年是我第一次離開小城去往遠方,壓抑不住的文藝衝動讓我寫了人生中的第一封家書,據說讀完家書後的母親哭了好久好久——真有如此煽情嗎?時至今日,我依然不敢相信。可惜那封家書,早已被父母弄丟,不知所蹤。

除夕年夜飯,照例是一家人圍坐在那張只有過年時才會搬出來使用的大圓桌前,滿桌的大盆大缽,永遠咕嚕咕嚕冒著泡騰著霧氣的魚頭豆腐火鍋,卻並沒有勾起我足夠的食慾——大學裡壓抑許久的對美食的渴望,在回家的前三天就迅速被各種大魚大肉填滿。

飯後,照例是要守歲的,通常是從下午五六點就開始守,等到零點的鐘聲響起,家家戶戶辭舊迎新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地炸響,守夜的使命才算是完成。

守歲當中這漫長的七八個小時並不難打發,一家人圍坐在炭火盆邊——那個只消幾塊木炭就熱力四射、看著就暖的炭火盆母親一直使用到現在,嗑著瓜子花生蘭花豆——那個時候還沒有開心果,我們最愛的還是五香瓜子,說著鄉下表叔、隔壁老陳家的芝麻穀子事兒。

不時就有幾顆意外從嘴邊掉落的瓜子會掉進火盆中,在熾熱而旺盛的炭火裡瞬間升溫,散發出異樣香味的焦糊味。

說得最多的當然還是四個都已長大成人的孩子:囑大哥努力工作,早談對象;囑我認真唸書,家書常寫;囑弟弟發奮刻苦,懸樑刺股,爭取比肩二哥;囑貪玩厭學的妹妹浪子回頭,直追三弟,如此等等。

那句“家書常寫”,即便時隔經年,依然常在耳畔。





八戒144093343


2018年即將結束(狗年“旺旺旺”)1818“要發要發”大家都發,不知道大家發了沒!距離過年只有短短的74天,也即將迎來2019年(豬年)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團團圓圓過新年。豬年能吃的、壯(賺)跟八戒一樣肥得流油。
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象徵著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也是走親訪友的佳節。過年的傳說(簡單介紹):古代有一隻叫做年的怪獸,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會來到人類的聚集地一次,人們把年每來一次稱為一年。後來人們發現年害怕紅色和響聲,於是人們就把紅紙帖在門前,用火燒竹子來驅趕,(竹子在燒的過程中會發出響聲),這也就是貼對聯和放鞭炮的由來。當然還有些地方貼門神的(秦叔寶、尉遲恭),貼福字的。

說到過年現在的年味變淡了,或許是因為現在人的觀念不一樣了吧!有句歌詞寫得不錯“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長大後世界就沒有了童話。時間如梭,歲月無情。70、80、90的我們已經靜靜地老去。童年記憶歷歷在目(懷念啊我們的青春啊)!過年將至想想那時的年味,那時的童年。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祭灶王爺,幫爸媽打掃衛生。買新衣服和買玩具是最開心的事了!(童年裡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紙槍、木槍、摺紙)等等。
大年三十晚上吃完年夜飯後爸媽們就給紅包了(拿紅包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口袋裡有錢了就和村裡的小夥伴一起打牌。12點整時開門放鞭炮,放完鞭炮去廟裡拜菩薩。正月初二跟著爸媽去外婆家拜年了,那時候雖然沒現在富裕但是走親戚時的感覺和現在真的不一樣或許是童真吧!還有來武夷山旅遊的朋友除了武夷山大紅袍應該還知道武夷山燻鵝吧!其實原名應該叫(嵐谷燻鵝)那時候過年的年夜飯桌上必備的一道菜忽然想起頓時想吃了(想知道怎麼製作的朋友在評論下方留言)。

還有也說說你們童年裡的過年是什麼樣的!向逝去的童年致敬!向現在的自己問個好!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提前祝頭條裡的條友們新年快樂!


走進武夷山—大紅袍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我眼裡的“年味”就是殺豬宰羊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頓,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喝酒唱歌打牌,男人通宵打牌女人準備好吃的喝的伺候著!這就是我年少時候的年味。

過年的時候炮竹聲中歲歲響,整個寧靜的小山村此起披伏,尤其是孩童的打鬧聲,還有大人交談聲,有吃不完的瓜子花生、糖果,還有橘子、蘋果、柚子,還有每家每戶特有的特產之內的,燉臘肉,炒香腸,打火鍋,煮餃子,吃完飯看看電視聊聊天,歲月靜好,無處不是過年的喜氣。

過年了,外出打工的男男女女都回到家鄉了 ,一年難得見一次面的同學閨蜜也湊準這個時機敘敘舊,暢談一下未來。過年了,辛苦了半年的莘莘學子也可以放鬆下了,寒假作業暫時丟到一邊,該吃吃該喝喝,放鞭炮玩雪人,還可以去山後面的大水塘划船,不過千萬不能讓父母知道,否則一頓好打。老人家們則坐在紅彤彤的火爐邊,嗑著瓜子,嘮著家常,想想這種熱鬧的氣氛自己餘生還能有幾次。親友們奔走相告,串門家長裡短說不完,婦女們手慌腳亂整日忙個不停臉上卻樂開了花,看看,家裡小子過年回來帶了個女朋友,這丫頭水靈靈的一看就招人喜歡,嘴巴甜還勤快,難得我們這沒落人家的小戶還能找到這麼一個體面又大方得體的姑娘。想到這裡大媽像喝了蜜一樣甜,哈哈,是時候抱孫子了。

過年了,喜氣洋洋的日子裡一片祥和,萬物停留在這一刻似乎時鐘發條壞了,轉的賊快。





區塊鏈炙熱領域愛好人


回到12歲之前。

那個時候,我們還住在農村。記得那個時候交通還不發達,每年快到除夕,城裡的叔叔阿姨都會提前回到農村的家,一直待到初七上班。

一般情況除夕的安排是,爺爺會親自手寫春聯,然後帶著我和哥哥姐姐們準備祭奠用的豬頭、水果,然後根據各種風俗祭奠祖先,佈置家裡。然後晚上一大家子一起吃年夜飯,席間當然少不了小輩和長輩們討要過年紅包,然後來上一張全家福。晚飯過後,大人們開始打金花麻將等娛樂活動,小孩的我們從東家串到西家,村裡的一群小孩子好不熱鬧。那晚每家每戶一定會買很多的煙花炮竹,小孩也會守歲到12點,然後全村都是煙花爆竹的聲音,想起來都很懷念。

然後大年初一的早上,媽媽和阿姨們一定會很早就起來準備早餐吃的湯圓,年年都是如此。由於以前祖先們搬過很多次家,所以早餐以後全家人會重尋先人們的足跡,老家叫“上墳”,那時交通不變,基本上全部走完也要一天。現在想起來,對於當時小孩的我來說很累,但是現在已經很多年沒有體驗過了,卻很懷念。

現在,大家都住城裡了,每年還是會選一天聚會,只是到的人不是像小時候那麼齊。爺爺奶奶離世之後,以前很多傳統的過年習俗也簡化了。另外不知是交通方便了,還是其它什麼原因,吃完團聚的飯,祭奠完祖先,大家也忙著各自各家了。


山下智短


農曆一年最後一天叫過年最後總結一天。為何要大掃除?留下一片淨地,除掉一切錯誤的垃圾,以利再戰,喜慶美好未來。為何要點蠟燭和燒紙放鞭?不忘前輩打天下,流血犧牲換來的幸福!為何披紅掛綵貼對聯?不忘過去,勇往直前,迎接新一年,再捷再利。過年就是一個和諧團聚的一總結會,發揚成績,糾正錯誤,總結經驗,以利再戰,取得更大的勝利的一重要節日。


鄭培剛


一家團圓,說說笑笑,有孩子的歡笑,有鞭炮的歡呼,有你來我往的禮物🎁,更有讓人興奮的紅包!



新事奇觀


你眼裡的年味是什麼

一年到尾了,眼看又要過年了,我眼裡的年味是什麼呢?

1說起過年,先要總結這一年過去了,一年在外掙了多鈔票,是否可以過個窮年還是肥年,還是買一輛小車開回去。

2一年掙錢了,可以準備年賀過年了,也是一年收入總結,一家人可以團圓了,看看爸爸媽媽與子女。

3過年了,還給上汶給老祖宗拜年,保佑又一年平安,子孫滿堂,多掙錢💰過上更好生活。

4過年有什麼年味,就是喜慶高興,一家團圓的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