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有足够实力,为什么不篡汉?

小学究


霍光梦想是做第二个周公

当汉武帝步入人生晚年时候,立了太子为小儿子刘弗陵,可是此时的汉昭帝刘弗陵年仅10岁,年幼的昭帝是无法独立处置好朝政的,所以现在的武帝需要一个周公的人,而这个人选武帝一霎那想到了霍光,这个几十年来如一日,连走路都精确计算的大臣,只有他才能成为大汉帝国的第二位周公,于是武帝命霍光进宫,宋给了霍光一幅“《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寓意不言而明。

武帝逝世后,霍光严格要求自己,做着汉代周公,可惜的是,汉昭帝却不是一位长寿的君主,不久便病逝了,年仅20来岁。

时代背景不允许霍光篡汉

武帝朝是开拓的时期,而开拓往往伴随着的就是英雄出现,比如卫青,比如霍光兄长霍去病,等等,虽说到昭帝时期卫霍以没,但却还有赵充国,上官桀、等等一批武帝朝老臣,如果此时霍光发难,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君不见上官桀与霍光权利斗争时,上官桀趁霍光休假期间,一次与昭帝对话,险些要了霍光命,

至于接下来的废刘贺学伊尹那是因为,霍光有理有据,占着理,不然如何能成事?宣帝时期,霍光更没有机会了,宣帝不是废帝刘贺,他有勇有谋,是汉代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如果此时霍光起事只能遭到无情的杀戮。可以说这是天下人心皆在汉。

外戚霍光与王莽对比

在汉代只有一位仁兄篡汉成功,就是外戚王莽、那王莽为什么能成功呢?

  • 首先此时汉帝一代不如一代,有如成帝贪慕于赵家姐妹(赵飞燕、赵合德)美色而与全天下做对的9更有如哀帝一般宠信董贤成疯的,这样胡乱一通,致使强大的汉帝国迅速的走向了衰亡的道路,这是霍光时代没有的,而王莽却生在这时候,所以王莽有着先决条件。

  • 接着,霍光追求的是周公还政于成王,理想就决定了道路,而王莽则不然,
  • 最后,武帝时期的开拓精神在霍光时期一直进行着,于是就有了昭宣之治,于就有了匈奴衰亡,于是就有了经营西域,于是就有了万邦来朝,而王莽时期则不然,忙于内斗尚且费时(成帝为赵飞燕谋皇后位置,哀帝为董贤封侯等)自然就给予了王莽篡位条件。


道尽风流事


霍光有足够的实力,是从得到汉昭帝的信认,斗倒政敌以上官桀集团开始独掌朝政。这时的霍光培育自己的亲信,安插自己的亲戚任朝中重职,霍光虽然培育自己的势力,但还不够有篡汉的实力。汉昭帝死后,霍光独揽朝政大权,显然有足够的实力取而代之,为什么不篡汉自立呢?

第一,霍光感恩汉武帝,霍光经兄长霍去病推荐入朝为官,二十年入一日谨慎敬业忠厚,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受令辅佐幼主汉昭帝,霍光也没有辜负了武帝的重托,一直兢兢业业地辅佐幼主,秉政执法,以国家社稷为重。正因为秉公办事,才得罪辅臣上官桀父子的憎恨,从这里看出霍光是真心辅佐幼主,报达武帝重用之恩。



第二,霍光在汉昭帝的帮助下斗倒上官父子集团后,独掌朝政大权,开始培育自己的亲信和亲戚,这时的霍光可是权倾朝野,甚至控制了汉昭帝,后来昭帝死后,霍光为什么不篡汉自立呢?我认为霍光虽然得到权力的顶峰,但是他知道前朝吕后家族是怎么诛灭的,刘邦也有“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以霍光谨慎的性格而言,他不敢拿自己和家族去冒险,只想做一位有实力的权臣。这一点从昭帝死后,霍光立无靠山无实力的刘贺看出,他认为立了无实力皇帝好控制,自己照样说了算,从辅佐昭帝中找到了经验,真正当家的是自已,他也不愿意落个骂名或被诛的罪名而取而代之。



总之,1,霍光不篡汉是因为报达武帝重用之恩。2,霍光也没有哪野心的性格,他是真心当一位有实力的权臣而矣。


趣谈汉史


因为霍光的初心,就是为了黎民百姓能过上安稳的生活,不受战乱之苦。所以,他要做一个:上对得起皇帝,下对的住黎民百姓的人。

霍光侍奉汉武帝20年,忠心耿耿,深得汉武帝的信任与重用,所以汉武帝将八岁的汉昭帝托孤于他进行辅佐,等于将大汉江山交给了他。从此,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霍光不负汉武帝临终所托,不负兄长霍去病的提携之恩。扶汉室、救黎民,忠心不二,辅佐朝政,使得国泰民安。再说他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根本没有必要给自己涂抹不忠不孝的污点,让骂名载册。他专权,却不乱政。霍光在汉昭帝二年就被封为博陆侯,已经是霍光最大的荣耀了,他不会再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假如霍光有狼子野心,伺机篡位,是绝对有机会的。因为他独揽大权,儿子、侄子、侄孙、女婿等,分别担任着不同的重要职务,有助于他的篡位,而且外甥女又是皇后。

在这样的条件下,霍光不为所动,他没有反叛之心!因为民心所向:只想安定,不要改朝换代,从而引发动乱。权力再大,也不能一手遮天。失道者寡助,造反会激起民愤,他没有必要篡夺帝位,反正权倾朝野,何必背负骂名?岂不是愧对朝廷、愧对祖宗,得不偿失。

霍光做到了善终。他的子孙造反,是在他病逝以后,如果活着,断不敢这样造次。霍光后代谋取权位但无能力,最后家族被汉宣帝诛杀,但霍光的忠勋不能忘记。麒麟阁十一位功臣中排位第一,就是对他最好的奖赏,也是最好的定位。

霍光不会篡位,他不是那样的人。他奉行”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他秉承兄长之义不能忘,先帝之恩不能负,皇族之亲情不能断的原则!辅佐的同时,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实现了人生价值,不白活一回。最终留名千古,载入史册!


野史共享


霍光的本族已经被汉武帝清理得差不多了,他凭个人能力再次受到汉武帝的青睐,并且被任命为辅政大臣之一。汉武帝死后,霍光迅速凭借运气以及手段成为汉昭帝的唯一辅政大臣,汉昭帝死后他又行废立之事,成为汉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与此同时,他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势力网——《汉书》记载:

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

下面这个名单则可以更清楚地罗列以霍光为代表的外戚势力:

霍光之子:中郎将霍禹。

霍光之孙:奉车都尉侍中霍山、中郎将霍云(与霍山一起被过继给霍去病),霍皇太后(外孙女)。

霍光之婿:长乐卫尉邓广汉奉车都尉金赏,骑都尉、光禄大夫赵平,度辽将军、未央卫尉范明友,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外甥女婿),中郎将王汉(孙婿)。正是“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但是霍光并没有篡位,其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在于他不想篡位,或者说时机未到,不如先做“周文王”。在霍光之前,诸吕势力以及卫霍势力被彻底消除,这场血雨腥风他怎能忘怀?

但是霍光也忽略了两个最致命的问题:第一、身居高位数十年,他的手太不干净了,他给当今的皇帝留下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以至于汉宣帝每次见到他都感觉后背发凉啊!第二、自己的子孙不争气啊,如果有一个和他才能相似的子孙,那汉朝就真的要改名换姓了。


国史通论


我们提到霍光,人们通常想起商朝的伊尹,因为二人都废立过皇帝,所以后世常常以“行伊霍之事”来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霍光是汉朝的三朝元老,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废黜皇帝刘贺,立汉宣帝刘询,他大权独揽,权顷朝野,为什么不取而代之呢?是因为他不敢,还是实力不够,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

要了解霍光不篡汉,就要从霍光其人谈起,

出身外戚,少年得志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汉武帝朝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有了这个实力派弟弟的平台,从小就比别人见多识广,所以进入朝廷,先是为郎,后又迁为侍中,后来又得顾命之托,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长达20年,离不开他与霍去病的特殊关系。

守正出奇

守正——随着兄长霍去病的去逝,霍光的仕途变也得艰难起来。他曾任奉车都尉二十多年,虽身为帷幄近臣,但不能参与政事,没有实权,一直没有得到升迁。由于失去了靠山,霍光只得规规矩矩办事,开始变的小心翼翼,性格沉稳小心谨慎,连上朝入宫时都走同一路线,甚至停步的位置都固定不变。霍光的做法使满朝文武十分佩服,同时也逐渐深得汉武帝的信任。

汉武帝病危之际,任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沼,辅佐幼帝。因霍光掌权前的,“小心谨慎”、“资性端正”,掌政后的霍光,也正是依靠这一点,逐渐在汉中央政府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并得到了多数人的拥护。

出奇—— 汉昭帝驾崩时,没有子嗣,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即位,但27天之后就以淫乱无道的理由废除了他。

受儒家思想影响,忠于臣王

汉朝建立后,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 经过汉文帝汉景帝之后,国家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迎来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继位后,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手段,并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以加强统治。而儒家思想正是适用于国家安定的状况,让人民安居乐业,安守本分,这与符合了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

霍光深受儒家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而“忠”是儒家传统的核心要义之一,在专制等级社会,“忠”往往意味着臣子无条件效忠君王。霍光可以二十年小心谨慎,谨小慎微,即是对汉武帝的知遇之恩的报答,也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权力位极人臣,不越雷池半步

汉高祖早就说过,非刘姓不可以封王,非建功不可以封侯。霍光被封为博陆侯,这已经是最大的荣耀了,他不可能封王,自然不能加九锡行禅让。此外汉武帝托孤之时还安排了上官桀、金日磾等人,这些人对他是一种牵制。

霍光虽然权力熏天,但毕竟不能一手遮天,不能完全掌控朝廷。霍光心里清楚前朝吕后,虽有军队又实控朝政,但还是在陈平、周勃等大臣,以及地方诸侯王的联合打击下失败,自己地位还不如吕后,怎么能够篡汉成功呢。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霍光虽然权力很大,但还不足以一手遮天,还有多方面顾忌,还不足以篡汉。


四哥聊历史


霍光有足够实力,为什么不篡汉?

  西汉时期的霍光,在人们的眼里,是能与商朝大佬伊尹并称的一代权臣,一代能臣,他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在他辅政的漫长历程里,曾经主持过立刘贺废刘贺的大事,生前死后都极尽荣宠民,史上难得一见。

  霍光手里有足够的权力,兵力篡汉自立,但是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个人感觉和当时人们的观念,和霍光个人的操守,有很大的关系。

  在霍光生活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天下只能是刘家人的天下,皇位只能是姓刘的人来坐,其他的人靠边站!这一点,哪怕是到了汉末三国,也依然有市场,咱们想想曹操为什么不当皇帝就知道了。

  霍光是个相当小心的人。咱们都知道,卫氏一系的人们,从出生似乎就负有使命,比如卫子夫生太子助汉武固皇位,卫青霍去病,生来就是为了打匈奴安汉家的,霍光要干什么呢?他要辅佐汉昭帝,直到扶汉宣帝上位,完成卫太子一系的使命。

  霍光的小心,由来已久:

  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霍去病对霍家人,还是很看重的,在他风光无限的时候,就把霍光这个异母弟弟安排到了汉武帝身边,做汉武帝的侍从官,咱们都清楚,做侍从,可不是光长得好看就够,还得有实力保护帝王,十多岁的霍光,有什么天生异秉天授神力?没有,明眼人都清楚,霍去病的目的,汉武帝也知道。霍光虽是荣宠无比的霍去病的弟弟,却没有什么特别张扬的地方,他跟着武帝进出宫闱二十多年,从来都没有过犯错的时候,哪怕就是小错,这是怎样的一种谨慎?

  在史书上,对霍光多年的行程有一句描述,可资佐证:“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怎样?他进出殿门,连每一步,每步走多少都掌控得一模一样,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这功夫,几人做得到?

  在汉武身边的所有人,或多或少的,都会犯错,可是,霍光在汉武一朝,平安一辈子,这份谨慎无人能及。咱们都清楚,汉武不是无能之君,相反,他雄才大略,眼光毒,心也狠,在他身边,只有谨慎,肯定是干不好差事的。可是霍光能被他看中做为托孤大臣,不简单。

  后元二年春天,汉武快驾崩了,霍光泪眼婆娑,问汉武,“如有不讳,谁当嗣者?”汉武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汉武要立刘弗陵,霍光不知道吗?其实是知道的,因为当时没合适的人了。汉武要让他当周公,霍光不知道吗?霍光其实也是知道的,因为还是在很早以前,汉武就派了黄门画者画了一幅周公负成王成王朝诸侯的画给霍光,可是霍光就是这么小心,一定得问问回光反照时的汉武,确定是不是。得到肯定回复后,他还表态自己不如日磾——估计他拍着胸脯说自己能行,汉武恐怕会交代人,把他带到极乐世界继续当秘书,金日磾当然也不傻,说自己是外国人,肯定不如霍光当得合适。就这样,霍光成了大司马大将军,如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统统接受遗诏辅佐少主。咱们看这排名,就很能说明,在汉武帝的心中,没有谁比霍光合适,这既是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人品的肯定。

  以后许多年,霍光都一直小心谨慎,哪怕是上官桀等人联合刘旦等人一再出招,他也都一一化解。靠的,不仅是帝王的信任,更是他自身行止的不越矩。

  昭帝一朝,君臣相得。

  咱们当然都清楚废立刘贺的过程,但是细看史书就会明白,霍光并没有一人独断,而是在与众人商议后,牵了个头,从皇太后那里讨得旨意再行事,再扶汉宣帝上位,程序没有问题,也是他职责所在。

  当然了,霍光活着的时候,霍家难免成了超级大树,但是单看霍光本人,能,也忠,所以他死后,极尽哀荣。只是万事万物,都逃不过盛极而衰的定律。霍光死后,霍家被族诛,为什么呢?宣帝不算毒,是霍家出了丧门星,霍光的妻子霍显(真名是不是不重要,反正史书都这么称呼她)行事太不着调,她为了女儿上位毒死许皇后,还要加害太子,这就是作大死了。

简单说几句,祝朋友们平安,盼关注。


叶之秋


确实,当时的霍光,权倾朝野,他也确实有实力篡汉。若是换成别人,恐怕汉朝真的在霍光这里就会易主,但是霍光却并没有这么做。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还要从霍光本身说起。

霍光是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人。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汉朝从汉高祖刘邦时就实行了”非刘姓不封王”,”封建功不封侯”。而霍光在汉昭帝二年就被封为博陆侯,确实风光无两。

霍光当年在霍去病的提携下,侍奉汉武帝20年,在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临终之时令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

霍光非常感恩先帝的信任和重用,忠心辅佐。期间,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谋反,最终全部被灭了族。

从此,霍光得到汉昭帝的全面信任,独揽大权。他励精图治,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励农业,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

这段时期和后来的宣帝朝被合称“昭宣中兴”,史家认为西汉自文景之治后,被武帝穷兵黩武政策所耗空的国力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恢复。这期间,霍光居功至伟。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他没有儿子,霍光就迎立了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后就以其淫乱无道为由废除了他。

霍光又从民间迎接武帝曾孙刘病已(后改名刘询)继承帝位。这就是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初,朝廷事务的决策仍先经过霍光过问再禀报皇帝。

此时的霍光,可以说权倾朝野,独霸朝纲。

地节二年春三月庚午(前68年4月21日),霍光病重逝世。

霍光死后没多久,家族谋反被团灭,这是后话,不多作赘述。

霍光本人,也确实因为以上所说的独霸朝纲,行废立君王之事为人诟病。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忠于的那个大汉王朝。

作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霍光不负汉武帝临终所托,不负兄长的提携之恩。他的初心就是扶汉室、救黎民,忠心耿耿,辅佐朝政,继而国泰民安,他也这样做了,不忘初衷,致力于恢复国力,使人民富足,汉朝终进入了全盛时代。

这里插个题外话,实在是说到霍光,这件事是如何也绕不过去的。

每次读史,到了此处就会气愤不已,不是因为别的,而且因为霍光的老婆,演绎了教科书般的坑老公,还差点把霍光励精图治的那点功绩也从历史上彻底抹去。

这件事的起因,是由于汉宣帝即位后,没有依照群臣提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而是委婉的表示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许平君为皇后,当时霍光并没有反对。

但是霍光的继室对女儿霍成君没有成为皇后一事大为不满,买通医生淳于衍,最终毒死了汉宣帝最疼爱的许皇后。霍光得知此事后虽无比震怒,但最终还是碍于夫妻情分替其掩盖了过去,霍成君也被立为皇后。

但是这件事,就成为了霍光断子绝孙的最重要的导火索。

真的有病!可怜了许皇后……

为什么我们还要插一下霍光妻子那点烂事呢?是因为汉宣帝最爱的女人被这么算计而死,而且霍光死后其后代谋反,终被满门诛杀。霍家做了这一件件死一万次都不够的蠢事,汉宣帝也最终没有说霍光一个不好。他死后依然是那个麒麟阁十一位功臣中排位第一的国之重臣,这,也许就是历史对霍光最好的评价,也是帝王对于霍光为汉室立下不世功业最大的认可。

霍光,对汉朝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直都是一个善始善终的人,这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

一个如此老谋深算、权倾朝野,做事又心狠手辣的人,却有着超过年轻人数倍的热血情怀,实在是极为可爱。

说了这么多,霍光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即使有能力,他也不会篡位,因为他奉行的正是”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霍光有冷酷的政治手腕,不管这种政治手腕多么被后人质疑,但是正因为他的这种无敌的政治手腕,才使得汉王朝迎来了另一个全盛时代,那个令万世国人引以为豪的雄伟王朝才能继续绵延下去。

漫漫黄沙掩埋了岁月,但是闪耀着光芒的黄金,却仍然在迸发着无与伦比的辉煌,霍光的一腔热血不会被掩埋,他正穿过岁月,让今人看到了那个岁月的巨人,怎样践行着自己的信仰,开拓了伟大的功勋……


大葫芦芦芦芦芦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不要以阴谋论来看待全部的历史人物,因为如今是一个信仰淡漠,价值扭曲的时代。古人讲求的是忠孝节义,真正有篡逆之心的是少数人,大多数时间的大多数人还是忠于国家的。

霍光就是一个典型的忠义之辈。如果要论及篡汉,废除昌邑王时期应该是最名正言顺的时刻。当时霍光的势力恐怕大家还不清楚。当时国家官方的最高领导人上官太后是霍光的外孙女,当时百官之首的丞相杨敞曾经是霍光的幕僚,是霍光一路扶持他坐上了丞相的高位。霍光自己又是顾命大臣手握兵权,是当时国家最高的军方领导。可以说他的实力比王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汉武帝穷兵黩武,汉昭帝英年早逝,昌邑王荒淫无道。可以说当时的汉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大失民心,如果当时霍光取而代之也可以说的上是应天顺人。但是,从霍光一直以来的行为可以看出,他的忠诚、本分、勤勉、谨慎不是装出来的。所以,他才可以在针对卫氏外戚的巫蛊之乱中存活下来,并且得到了年老多疑的汉武帝的信任。这都是因为霍光的为人让汉武帝非常放心。所以,即使有能力,霍光也不会篡夺汉室江山。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古代中国对于后世对自己的评价是非常看重的。霍光的后人虽然谋逆被杀,但是却一直没有影响霍光的地位和评价。他一直是继萧何之后第二位可以永享皇家祭祀香火的大臣。可以说国家是肯定了霍光的成绩。所以,对于霍光的忠诚与品格是不必怀疑的。


经典守望者


霍光虽然是权臣,但并非开国大臣。虽是权倾一时的大臣,但其威信并不能服众,即使当了皇帝也很快会被拉下台。这一点霍光可能看得比谁都清楚。

霍光是忠臣,但权倾一时,为自己家人及后代埋下隐患,后代谋取权位但无能力,最后家族被汉宣帝诛杀,但霍光的忠勋不能忘记。


柴创6


对于霍光为什么不篡位,很多人在讨论霍光的心理时,认为他是权臣不是奸臣,认为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托孤大臣制约,没有篡位的可能。其实霍光应该定位于忠臣,他是一个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大臣。

  霍光是霍去病异母兄弟,霍去病是汉武帝钟爱的战将,一生征伐匈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征伐匈奴胜利,回乡认父,顺便把异母弟霍光带到长安为官,从此开启了霍光的从政之路。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后,霍光官至奉车都尉、光禄大夫之职,已经进入汉武帝的核心领导班子。

  霍光深得汉武帝的宠爱,即使汉武帝晚年发动“巫蛊之祸”时,霍光作为卫子夫这边的亲戚,并未受到牵连,他眼看自己的表弟刘据被杀,却依然被汉武帝的信赖。以汉武帝识人能力,如果霍光有一丝奸诈与想法,那汉武帝不可能留他。

  事实证明,霍光对汉朝很忠诚。因为霍光的出道,得益于哥哥霍去病提携,没有霍去病,便不可能有霍光。在哥哥霍去病忠诚威名的光环下,霍光不可能去做篡位之事。这是一个大的前提。

  先帝重托不能辜负

  刚才我们讲了汉武帝托孤共有四名大臣,霍光是其一,但霍光也是托孤大臣里最有权力的,相当于托孤大臣的带头人。因此,霍光感受到更多的是忠诚、道义和责任,他不可能背弃汉武帝重托而把汉昭帝赶下台,以霍光的能力还达不到,他也没有这种想法。

  从霍光的履历来看,他更多是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也因此得到汉武帝的厚爱。这帝臣之间的感情,只有霍光能体会到。而作为内臣,霍光更多的要维护汉室江山权威。汉武帝驾崩后,汉昭帝年龄小,霍光要做的工作首先是稳定,让汉室江山在皇帝接替中平稳过渡。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命令宫中画师画了一幅《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赐给霍光,这幅画的含义很深,汉武帝暗示霍光要像周辅成王那样辅政。把霍光比喻成周公,这样的地位提的很高,霍光不敢有一丝一毫对汉朝非分之想。

  从当时霍光的处境看,他并不是汉朝最有权力之人,虽然霍光与托孤大臣金日磾和上官桀都有联姻关系,除了金日磾外,上官桀对霍光并不服气,想谋杀霍光。上官桀联合燕王刘旦,另一名托孤大臣桑弘羊,想废掉汉昭帝,杀掉霍光,但政变计划泄漏,霍光杀了上官桀和桑弘羊等人,终于稳定了汉室,保住了汉昭帝的皇位。可见在汉武帝死后,汉昭帝继位未稳之际,霍光为汉武帝重托和巩固自己的权力做斗争,责任使他不可能去想篡位之事。

  皇亲关系不能隔断

  如果霍光是一个奸臣的话,他有很多机会可以篡位当皇帝。比如汉昭帝死后无子,此时汉朝皇位空缺。霍光先选了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酒色无度,没有礼仪,霍光不得不废掉刘贺,为汉室江山在找皇帝。此时霍光完全可以发动一次政变,宣布自己为帝。但霍光没做,而是选了刘据的儿子刘病已继位。

  这一系列的变化中,霍光有大把的机会,但他都没有去做。霍光选刘询为帝,也是名正言顺,因为刘询是前太子刘据的儿子,与情与理当皇帝都没有争议。最重要的刘询与霍光也有一层亲缘关系。如果霍光想篡位,他完全可以找另外一个皇子继位,没必要让刘询当皇帝。以霍光与刘询关系,他不可能在亲情上下手。那样霍光真就成了一个不仁不义之人了。

  并未形成强大势力

  霍光虽然是汉朝初年最有权力的一个权臣,连皇帝继位都能左右。但如果霍光真想发动政变篡位当皇帝,他有一定权力,放在全汉朝来说,霍光还没有那种一手摭天的地步。汉朝很多刘姓亲王,各有封国,如果霍光发动政变,各个封王必然联合起来攻打他,那霍光的胜算不大。

  霍光虽然是权臣,但并非开国大臣。虽是权倾一时的大臣,但其威信并不能服众,即使当了皇帝也很快会被拉下台。这一点霍光可能看得比谁都清楚。

  还是司马光评价的霍光最为恰当:“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况孝宣十九即位,聪明刚毅,知民疾苦,而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亲党,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切齿侧目,待时而发,其得免于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虽然,向使孝宣专以禄秩赏赐富其子孙,使之食大县,奉朝请,亦足以报盛德矣;乃复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丛衅积,更加裁夺,遂至怨惧以生邪谋,岂徒霍氏之自祸哉?亦孝宣酝酿以成之也。昔椒作乱于楚,庄王灭其族而赦箴尹克黄,以为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夫以显、禹、云、山之罪,虽应夷灭,而光之忠勋不可不祀;遂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

  霍光是忠臣,但权倾一时,为自己家人及后代埋下隐患,后代谋取权位但无能力,最后家族被汉宣帝诛杀,但霍光的忠勋不能忘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