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吳三桂不引清軍入關,你認為李自成的起義軍能夠支持多久呢?

騎蝸牛走高速


李自成率軍攻破北京實際算得上是鑽了明朝中央政府的空子。當時的明廷既要面對關中地區的李自成義軍,又要面對荊楚地區張獻忠的義軍。另外,自萬曆末年開始,東北的建州女真興起,明廷北方大量的精銳騎兵和火器部隊被牽制在了遼東。歷經了薩爾滸之戰及松山戰役等大敗後,遼東僅剩的吳三桂關寧兵團被牢牢鎖在了山海關防線,無力回援北京。

在這種情況下,崇禎皇帝依然勒緊褲腰帶於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拜孫傳庭為陝西總督加兵部尚書並統領七省軍事征討李自成義軍。可以說,此時的孫傳庭兵團已經是明朝中央政府在關內北方戰場能夠拼湊出的最後一支精銳部隊了。但天不遂人願,可能確實是大明氣數已盡,當時全國都爆發了極其嚴重的瘟疫。明軍中的兵士紛紛倒下,孫傳庭兵團的戰鬥力被極大的削弱,自然不是風頭正勁的李自成義軍的對手。這個情況在近兩年拍攝的電影《大明劫》中有比較生動的呈現。在孫傳庭敗亡以後,從陝西到山西,再到居庸關防線,再沒有明軍敢於抵抗李自成,紛紛開城投降。闖王拿下北京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拿下北京後,李自成集團依舊只能算是全國多股實力派諸侯中的一個,並不具備一統江山的壓倒實力。從關內來說,先不談荊楚地區實力強勁的張獻忠集團,單單是以南京為中心的明廷剩餘勢力就極為龐大。甚至在中國北方的山東、河北等大片地區依然還有為數不少的明廷官吏和軍隊。從關外戰場來看,即使吳三桂不迎清軍入關而是投降李自成,要抵禦清軍的攻勢依然比較困難。吳三桂的關寧軍團只有約四萬人的兵力,李自成從北京帶領北上山海關的部隊約六萬人且缺乏戰馬,以訓練不足的農名軍或忠誠度不高的明朝投降部隊為主。要以這樣約十萬成分複雜的部隊對抗清廷和碩睿親王多爾袞麾下約十二萬能征善戰的八旗軍(滿八旗約六萬,蒙古八旗和漢八旗加起來約六萬),沒有非凡傑出的軍事統帥和策略是難以做到的。所以,拿下北京的李自成實際是處在了全國多股勢力夾擊,“眾矢之的”的位置,戰略處境事實上是非常堪憂的。此時吳三桂開城降清反戈一擊只是背後給了李自成最為致命的一刀而已。沒有這一刀,李自成想要在北京站穩腳跟也是極其不容易的。坦白講,李自成本人心中一開始未必不清楚這一點。兵臨北京城下之時,他給崇禎皇帝提出的條件只是“裂土封疆”,想讓明廷承認其在以西安為中心的西北地區割據的合法地位。怎奈崇禎皇帝性格剛烈想不開,寧願玉石俱焚也不願意妥協退讓才造成了後來的悲劇。

如果世界上有後悔藥,李自成恐怕也更願意學明太祖朱元璋奪取天下前採用劉伯溫“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只有硬實力夠了,機會來了才能穩穩接住。否則,撿漏得來的江山再美好,也不過是沙灘上壘起的城堡,潮水一過便再無痕跡罷了。


AbrahamXiaoSu


導讀:這話本身就不客觀,如果吳三桂不引清軍入關李自成不是沒有可能坐天下。李自成能堅持多久這個取決於當時的政治環境,如果沒有強力外力介入的話中原大地能夠統一的人只能是矬子裡面拔大個。這個週期不會太長,一般延續十幾年的時間都會完成。如果和傳聞中一樣的話,大清王朝真有可能和大遼、突厥一樣不進入中原而建立一個和遼國一樣橫跨草原的國家。如果是這種情況中原三股勢力大順、大西和南明比較,個人的意見是最先掉隊的應該是大西。至於李自成的大順和南明基本五五開,如果大順能休養生息、開科舉的話未必沒有統一中原的機會。


其實崇禎十七年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年份,李自成攻破京城導致崇禎自縊身亡;傳承276年的大明王朝轟然倒塌。被崇禎叫回來勤王的吳三桂在山海關左右為難,如果他不引清兵入關的話很有可能投降李自成。至於說衝冠一怒為紅顏,在自私自利的吳三桂面前根本不是問題。佔據關外和漠南蒙古的大清不入關還可以去征服喀爾喀和準噶爾。最理想的就是中原趁清朝征服喀爾喀或者準噶爾之機完成中原統一的過程。


中原三股勢力大西會先掉隊

手下在中原三股勢力當中,張獻忠的大西是最弱小的。崇禎十七年張獻忠於四川成都稱帝,國號仍大西。大西政權也設置百官、實行六部治國,但是畢竟是割據政權。大西政權開科取士,通過劫富濟貧來免除部分貧困農民的賦稅。這讓富裕的地主階層不但發生叛亂,社會始終不能安定下來。巔峰時期的大西政權佔據四川大部,四川沃野千里可為帝王之資但是畢竟隱憂很大。

1644年9月張獻忠親率大西軍主力出兵與大順軍爭奪川北地區,但是漢中始終控制在大順政權手裡。次年正月張獻忠親率軍親征漢中,雖然漢中幾度易手但是最後還是被大順軍名將賀珍奪回漢中。我們都知道漢中歷來就是四川的門戶,沒有漢中在手大順隨時可以得隴望蜀。三國時期的劉備為了在西川立足,與曹操的漢中之戰歷時數年機會耗光了益州的財富才獲得漢中之戰的勝利。四川北大門在手,劉備才敢登基稱帝。而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北大門門戶在人家大順手裡,相當於大西門戶洞開李自成想什麼時候打就什麼時候打佔據了主動地位。

其次就是西大門三峽雖然在大西手中,但是荊州等地還在南明手中。也就是說大西向突破三峽向外發展的道路已經被堵死。四川南部在南明手中;漢中門戶在大順手裡,大西政權怎麼看安全性還不如三國時期的蜀漢。況且如果清軍不入關,那麼大順和南明慢慢耗也能把大西耗死。大西內有地主叛亂、外有強敵,即便張獻忠、孫可望、李定國再能打也沒有用。清朝不入關的話,大西註定是最先掉隊的地方政權。



南明、大順五五開,大順不是沒有統一的機會

剔除大西以外我們再來看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和南明政權。大順版圖東自山東、西至甘寧、北沿長城、南達江淮,包含北直隸、山東、山西、陝西、河南五省,西北甘肅、青海、寧夏的一部分,川北保寧地區若干州縣,及今江蘇、安徽淮河流域地區。面積超過百萬平方公里,顯然大順要比張獻忠的大西政權要龐大很多。

大順朝同樣設置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職,並在大明律基礎上修訂了簡易版的大順律。處於國家草創,所以開科取士補充各級官吏。雖然大順通過不斷擄掠明朝藩王和貪官財富補充軍餉地主階級層面有影響和反抗,但是對於基層農民實行免除賦稅三年同樣會贏得底層人民的支持。

大順朝無論是從官制建設還是律法、賦稅來看,都是奔著長治久安去的。在佔領京城後確實有過火劫掠百官的行為,但是對於農民起義軍不能要去太高。如果沒有清軍入關的話,大順只要撐過開頭幾年未必不能穩定政權。千萬不要高看明朝遺留官員的操守,和後來的清朝一樣不是有好多前朝官員嗎?只要朝政穩定運行起來,那麼大順就除了防禦北方的清朝以外就可以制定和南明的戰役規劃了。


大明北方藩王如慶王、韓王、晉王、肅王、代王等基本都被大順朝所殺,所以大順和南明已經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南明雖然佔據富庶江南基本沒有收到起義軍的荼毒,但是內部幫派林立、軍閥橫行。從左良玉、江北四鎮都是軍閥誰都是為了自己撈好處,沒有人想著以國家為重;各地藩王、監國林立,甚至彼此大打出手。弘光、魯王、隆武、永曆等大明藩王都在各野心家的擁立下彼此仇視,也就是說在南明內部還為了誰是正統糾纏不清。歷史上的南明如果不是孫可望、李定國等起義軍與南明聯合抗清,估計南明早就亡國了。

所以說南明如果僅憑自己力量與大順對抗未必是對手,無論是大順的李巖、李過、李來享等還是大西的李定國、孫可望等原本歷史上攜手抗清的戰友都會成為彼此廝殺的仇人。南明在地盤、富庶程度上比大順強,但是大順在軍隊戰鬥力上要比南明強。所以

兩個政權基本五五開,沒準大順還要強一些。


小結:

綜上所述,如果清軍沒有入關勢力較弱的大西政權會是第一個掉隊的。剩餘大順和南明政權勢力基本對等,所以勝負五五開。如果非要矬子裡拔將軍的話,個人傾向於李自成的大順。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個人認為最多不會超過一年,李自成的起義軍腐敗的太快,即使吳三桂不引清軍入關,起義軍內部也會出現內訌,甚至互相攻伐,滅亡是遲早的事。


海洋望星空


從國家大一統的角度上,我不希望李自成贏,因為清軍志在四方,想一統中原,入主中原,努爾哈赤本來就是大明王朝的子民,當時是收到欺壓和打壓,爺爺和父親都沒好好過上好日子,被戰亂禍害致死,一怒之下乾脆拉桿子自己幹算了,努爾哈赤肯定是看到了明王朝的腐敗和懶散,覺得有機可乘,加上心裡怨恨太大。想著必須入關取代明王朝呢!而李自成不會想把關外和內蒙古、外蒙古等等都納入到統治的地盤裡,比較李自成只是一階草民起義而已。


我王威武


假λ吳三桂不引清軍入關,李自也堅持不了一年,因為他勝利後只顧享樂,不知道鞏固勝利成果的不易,以劉宗敏為首的將士認為勝利了就好好享受,不思進取,不幹正事,他也放縱不管。以牛金星為首的部分人爭權奪利,陷害了忠臣李巖,不聽紅娘子的忠言,宋獻策看到李自成政權人心渙散,失敗己經是必然的,因而不辭而別,李自成陣營己無鬥志,也無凝聚力,所以很快就要完蛋。


寒星張青山


李自成的口號是。闖王來了不納糧。他還開倉放糧。我就想問問,幾十萬闖軍補給哪來?大戶有錢,也沒多少糧啊。所以闖軍還是得從農民手裡搶糧。所以他們都是流竄洗劫。在災區招兵,比如陝西,山西,河北。然後到河南,山東打劫。總有沒災有糧的地方。所以清軍不入關的結果就是。北方李自成沒糧要南下洗劫。而湖廣,四川有張獻忠。兩江,福建有南明。他們玩三國演義咯。這樣死的人更多。然後死的差不多了,清軍依然撿便宜。從清軍統一全國的過程就可以看到。投降的多。真正抵抗的不是很多。而且抵抗的地區都是沒災,產糧區。


青瓷雅居


已經發生的事情,意外太多,也許內部人就把他殺了,李自成就是個惡魔,欺騙全國人民然後坑害人民。還把對外堅持抗擊侵略的大明中華給禍害了


天地良心1369


假如吳三桂沒引清兵入關,李自成也堅持不了多久,沒有優秀的戰略人才。沒有根據地和後勤保障。大明朝還有強大的邊防軍,南方還有百萬大軍,還有張獻忠。吳三桂如果聯合其它的軍事將領也能李自成擊敗,就還當年唐朝的黃巢一樣兵敗。中原可能出現雄才大略的人物統一天下,就像朱元璋,替代郭子興,劉福通,徐壽輝一樣。戰爭會延長几十年。


大漢冕服


李自成自攻打開封遇阻,遷怒於城民,砍其手足之日起,就開始褪變了,逐漸失去人民的支持。由最初為百姓打天下變成為自己打天下,入京後,放縱部屬為所欲為,天下未定,就一心謀求享樂。失民心,且一些激進措施,擴大、增強敵營。吳三桂引清如關,只是加速李自成軍隊(此時已不稱為義軍了,因為從表現來看,已無義可言)失敗而已。


箭指大雕


假如李自成優待吳鑲,把陳圓圓送還吳三桂!吳三桂替李自成賣命堅守山海關!那李自成在北方的政權或許能存在個三五年,七八年也說不定!不改進京後的倒行逆施的話大順政權絕對不順,長久不了!遺憾的是吳三桂衝冠一怒引清軍入了關!極大的加速了李氏政權的垮臺和李自成個人的身死!李自成集團無論是政治軍事都非常的敵不過多爾袞等滿清統治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