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平辈儿还互相串门拜年吗?

颖78461195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快节奏,过年习俗也有很大变化,拜年时多是给长辈去拜年,平辈之间可有可无,看关系往来密切程度了


清香雨荷1


中国拜年有两个原则,第一是辈分,第二是岁数。相信这两个原则的大多数地区都是适用的,在形式上略有差异。

辈分

晚辈给长辈拜年,即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礼节,表达晚辈的祝福。一般都形式有:

磕头

磕头被视为对长辈增寿的一种礼节,在很多地区或者是十几年以前是特别重视的一个礼节。记得我小的时候也会去给姥爷姥姥们磕头,然后长辈会给两块钱。那时候两块钱已经很多了。等到我爷爷这一辈的老人都过世后,过年就不在磕头了,所以磕头也带有蛮重的封建色彩。

问候礼

在我们内蒙一般会对长辈问候"....过年好",对方会回"好"。记得小时候过年是凌晨五点煮饺子吃饭,吃完饭天还没亮,在6-7点去给叔叔大爷们拜年。到八点多就会把所有亲戚、远亲、朋友家的年拜完。

岁数

同辈之间,岁数小的给岁数大的拜年,也会问好,这个一般是哥们弟兄之间,如果岁数差的不大不会太在意,但如果年龄差距太大,也要尊敬岁数大的同辈。在有些地区或家族,同辈中年龄差可能会在几十岁,比如当哥哥的四五十岁,弟弟十几岁,那么弟弟也应该尊重哥哥嫂子,也要规规矩矩。这也是我们中国传统。

如今拜年的方式有很多种,哥哥地区其实都不一样,我在河北生活过一段时间,那里拜年什么也不说,会拎着点礼品,到长辈家也不问好,寒暄一下,喝杯水坐一会就走了,这也就是各地的差异。

因为距离的差距,拜年从打电话,到短信拜年,微信拜年,发红包,朋友圈拜年,随着时间的发展,拜年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现在大家都在外面打拼,过年如果能和老家亲戚朋友聚在一起,过年了平辈就应该多聚聚,串个门,喝个酒都是增进感情,为什么不呢。


内蒙范儿


我老家湖北的,在我们那里拜年是必要的,年前三个姑姑会先来我家拜年,因为我爸爸是老大。

而我妈这边,就是舅爷大,小时候我爸妈带着我们兄妹三人一起去三个舅舅家拜年。

现在我爸爸年纪大了,都是我哥哥带着侄儿去拜年。

我爸爸则需要去给我姑奶奶拜年,就是晚辈得给长辈拜年的习俗。

至于平辈儿,几乎都是没分家,没有互相拜年串门一说。

毕竟各自有自己的家庭,都是去了谁家一趟,坐在一起聊聊,有时候还不能碰见对方,有的因为年纪距离太大,见面没话说。

这就是我们家目前的现状,最主要还是因为成家了,然后年纪相隔太大,没啥好聊的。


王家大蓝蓝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快过年了,先给大家拜个早年。

我是山西农村的,我们家过年,平辈儿之间还互相串门走亲戚。我觉得过年走亲戚给长辈拜年这是必须的,一年了去看望一下他们,这是作为晚辈应该做的,但平辈之间的交流也不能少。现在大家工作都很忙,很可能一年也就团聚这一次,我们家每年都会固定几个时间,平辈之间互相走一下亲戚,在一起聊聊:一年的收获,孩子们的发展,到一起吃个饭,打会麻将,给小孩互相发个压岁钱,可能有人觉得,互相之间不过是换了一下,没意思,我觉得这样挺好,可以增进感情。现在一家只有一两个孩子,这样在一块多接触,以后有个什么事,才能互相有个照应,不然长时间不联系,互相之间就生疏了。我们的父母可能越来越大,我们这些平辈互相走动才会更亲,父母看着也开心,一大家人其乐融融的,非常高兴,非常热闹,我们这个大家庭才会更团结,更亲密。

过年拜年是一种习俗,更是一大家人增进感情,传承家风的一种表现,所以拜年不论给长辈还是平辈之间都不可少。


山西花妈


有闲余时间为什么不串?平时工作忙都生疏了,正好趁这段时间联络联络感情,这是好事!可惜如果是体制内的上班族,假期太短,可能时间拉不开哦,光走长辈都够呛!记得那时候当学生的时代,到亲戚家朋友家一住好几天哩,那才有意思!


法海大侠


现在我们这个地方平辈一般都不互相串门拜年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一,我们这里的风俗一般是给父辈拜年,过去要等父辈们都不在人世了,平辈才能互相串门拜年。过去由于不能私人经商和外出打工,人们出门的时间少,也就只有过年中青年人在大家都无亲长辈可拜的时候互相串门拜年,即可增强亲情感,又可互相家长里短海阔天空地摆摆龙门阵,舒缓压抑和愁绪。那时候大家觉得平辈间耍起没有拘束,那叫走人户拜年安逸。

二,现在的平辈中青年一般都在外打工,平常很少在家,很多只有过年回家团聚,日子就那么几天假或十几天,一般都要在家陪陪自己的老人妻子和孩子,使家人一年的期盼变得更加温暖和亲热,平辈们一般没有时间串门拜年。还有现在的经济时代,人们都为钱奔波,贫富差距也很大,就连平辈亲戚钻弄就只吹钱方面的事、发财等等,再没有过去的那种嘘寒问暖的亲情关爱互助感,这也是导致平辈一般都不串门拜年的原因之一。

三,我们这个地方仍保留着传统而美好的习俗就是不管钱多钱少、有时间无时间都要抽钱抽时间去串门拜年对自己的长辈,以表对长辈的孝敬和过去对自己的关爱之感恩情意。这是相当好的传统习俗的保留,这才是我们这个地方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以说,在我们这个地方,现在的平辈一般都不互相串门拜年的。






云游24735908485


拜年是一个很好的民俗,过年了,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问好,既增添亲戚间的感情,又教育晚辈尊老敬老孝老,建立良好的人情关系和健康的社会秩序。所以“孝”文化盛行的地方,社会风气就好,人们生活平安!

过年了,同辈儿互相串门拜年也很好,应该提倡。平时大家工作忙,见个面不容易,即使常在一起常见面但缺乏深入交流,利用过年的闲暇时间及过年时人们的喜悦心情,相互串串门拜年问好,既拉近了相互间的感情,又沟通信息,扩大见闻长见识,相互间讨论一下去年的工作,拟定一下新年的打算。总之,过年了,平辈儿互相串串门拜个年没什么坏处,为什么不提倡相互走动走动呢?

拜年是个好习俗,应该提倡,平辈间也应相互串门拜年问好。





马火蚁


当然需要了。原因有以下几点: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现在人生活节奏快,趁着春节大家都放假有闲时间,互相走动拜年既可凸显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加深了亲人间的感情。特别是姑姨舅这样的亲人,对于常年在外求学打工的人,一年到头和亲戚见不到面,如能在春节期间抽空去拜访,让对方特别有感觉,让感情得到升华。


万象wx


拜年的历史悠久,至今仍在传承。古代拜年以敬老为主,晚辈向长辈拜年,体现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更有感恩报德之义。平辈之间弟为兄嫂仍磕头拜年,如果兄弟们立室分爨,只能弟去兄家拜年,而无兄去弟家拜年的道理,古有父母不在长兄为父之说。而今鞠躬拜年已代替了磕头拜年,但只能弟先去给兄嫂拜年的规矩未变,不可能兄先去给弟拜年,兄只能打发儿子去给弟弟拜年。弟兄们过年串门团聚很正常。


奇疆6688


前10几年前还有,现在很少了,传统文化素养丢失严重,应该传承传统文化文明,让小辈们牢记尊老爱友,爱家爱国,厚道做人,诚心做事,从小养成美德习惯,百善孝为先的思想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