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平輩兒還互相串門拜年嗎?

穎78461195


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快節奏,過年習俗也有很大變化,拜年時多是給長輩去拜年,平輩之間可有可無,看關係往來密切程度了


清香雨荷1


中國拜年有兩個原則,第一是輩分,第二是歲數。相信這兩個原則的大多數地區都是適用的,在形式上略有差異。

輩分

晚輩給長輩拜年,即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禮節,表達晚輩的祝福。一般都形式有:

磕頭

磕頭被視為對長輩增壽的一種禮節,在很多地區或者是十幾年以前是特別重視的一個禮節。記得我小的時候也會去給姥爺姥姥們磕頭,然後長輩會給兩塊錢。那時候兩塊錢已經很多了。等到我爺爺這一輩的老人都過世後,過年就不在磕頭了,所以磕頭也帶有蠻重的封建色彩。

問候禮

在我們內蒙一般會對長輩問候"....過年好",對方會回"好"。記得小時候過年是凌晨五點煮餃子吃飯,吃完飯天還沒亮,在6-7點去給叔叔大爺們拜年。到八點多就會把所有親戚、遠親、朋友家的年拜完。

歲數

同輩之間,歲數小的給歲數大的拜年,也會問好,這個一般是哥們弟兄之間,如果歲數差的不大不會太在意,但如果年齡差距太大,也要尊敬歲數大的同輩。在有些地區或家族,同輩中年齡差可能會在幾十歲,比如當哥哥的四五十歲,弟弟十幾歲,那麼弟弟也應該尊重哥哥嫂子,也要規規矩矩。這也是我們中國傳統。

如今拜年的方式有很多種,哥哥地區其實都不一樣,我在河北生活過一段時間,那裡拜年什麼也不說,會拎著點禮品,到長輩家也不問好,寒暄一下,喝杯水坐一會就走了,這也就是各地的差異。

因為距離的差距,拜年從打電話,到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發紅包,朋友圈拜年,隨著時間的發展,拜年的形式也在發生變化。現在大家都在外面打拼,過年如果能和老家親戚朋友聚在一起,過年了平輩就應該多聚聚,串個門,喝個酒都是增進感情,為什麼不呢。


內蒙範兒


我老家湖北的,在我們那裡拜年是必要的,年前三個姑姑會先來我家拜年,因為我爸爸是老大。

而我媽這邊,就是舅爺大,小時候我爸媽帶著我們兄妹三人一起去三個舅舅家拜年。

現在我爸爸年紀大了,都是我哥哥帶著侄兒去拜年。

我爸爸則需要去給我姑奶奶拜年,就是晚輩得給長輩拜年的習俗。

至於平輩兒,幾乎都是沒分家,沒有互相拜年串門一說。

畢竟各自有自己的家庭,都是去了誰家一趟,坐在一起聊聊,有時候還不能碰見對方,有的因為年紀距離太大,見面沒話說。

這就是我們家目前的現狀,最主要還是因為成家了,然後年紀相隔太大,沒啥好聊的。


王家大藍藍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快過年了,先給大家拜個早年。

我是山西農村的,我們家過年,平輩兒之間還互相串門走親戚。我覺得過年走親戚給長輩拜年這是必須的,一年了去看望一下他們,這是作為晚輩應該做的,但平輩之間的交流也不能少。現在大家工作都很忙,很可能一年也就團聚這一次,我們家每年都會固定幾個時間,平輩之間互相走一下親戚,在一起聊聊:一年的收穫,孩子們的發展,到一起吃個飯,打會麻將,給小孩互相發個壓歲錢,可能有人覺得,互相之間不過是換了一下,沒意思,我覺得這樣挺好,可以增進感情。現在一家只有一兩個孩子,這樣在一塊多接觸,以後有個什麼事,才能互相有個照應,不然長時間不聯繫,互相之間就生疏了。我們的父母可能越來越大,我們這些平輩互相走動才會更親,父母看著也開心,一大家人其樂融融的,非常高興,非常熱鬧,我們這個大家庭才會更團結,更親密。

過年拜年是一種習俗,更是一大家人增進感情,傳承家風的一種表現,所以拜年不論給長輩還是平輩之間都不可少。


山西花媽


有閒餘時間為什麼不串?平時工作忙都生疏了,正好趁這段時間聯絡聯絡感情,這是好事!可惜如果是體制內的上班族,假期太短,可能時間拉不開哦,光走長輩都夠嗆!記得那時候當學生的時代,到親戚家朋友家一住好幾天哩,那才有意思!


法海大俠


現在我們這個地方平輩一般都不互相串門拜年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

一,我們這裡的風俗一般是給父輩拜年,過去要等父輩們都不在人世了,平輩才能互相串門拜年。過去由於不能私人經商和外出打工,人們出門的時間少,也就只有過年中青年人在大家都無親長輩可拜的時候互相串門拜年,即可增強親情感,又可互相家長裡短海闊天空地擺擺龍門陣,舒緩壓抑和愁緒。那時候大家覺得平輩間耍起沒有拘束,那叫走人戶拜年安逸。

二,現在的平輩中青年一般都在外打工,平常很少在家,很多隻有過年回家團聚,日子就那麼幾天假或十幾天,一般都要在家陪陪自己的老人妻子和孩子,使家人一年的期盼變得更加溫暖和親熱,平輩們一般沒有時間串門拜年。還有現在的經濟時代,人們都為錢奔波,貧富差距也很大,就連平輩親戚鑽弄就只吹錢方面的事、發財等等,再沒有過去的那種噓寒問暖的親情關愛互助感,這也是導致平輩一般都不串門拜年的原因之一。

三,我們這個地方仍保留著傳統而美好的習俗就是不管錢多錢少、有時間無時間都要抽錢抽時間去串門拜年對自己的長輩,以表對長輩的孝敬和過去對自己的關愛之感恩情意。這是相當好的傳統習俗的保留,這才是我們這個地方真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所以說,在我們這個地方,現在的平輩一般都不互相串門拜年的。






雲遊24735908485


拜年是一個很好的民俗,過年了,晚輩給長輩磕頭拜年問好,既增添親戚間的感情,又教育晚輩尊老敬老孝老,建立良好的人情關係和健康的社會秩序。所以“孝”文化盛行的地方,社會風氣就好,人們生活平安!

過年了,同輩兒互相串門拜年也很好,應該提倡。平時大家工作忙,見個面不容易,即使常在一起常見面但缺乏深入交流,利用過年的閒暇時間及過年時人們的喜悅心情,相互串串門拜年問好,既拉近了相互間的感情,又溝通信息,擴大見聞長見識,相互間討論一下去年的工作,擬定一下新年的打算。總之,過年了,平輩兒互相串串門拜個年沒什麼壞處,為什麼不提倡相互走動走動呢?

拜年是個好習俗,應該提倡,平輩間也應相互串門拜年問好。





馬火蟻


當然需要了。原因有以下幾點: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現在人生活節奏快,趁著春節大家都放假有閒時間,互相走動拜年既可凸顯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加深了親人間的感情。特別是姑姨舅這樣的親人,對於常年在外求學打工的人,一年到頭和親戚見不到面,如能在春節期間抽空去拜訪,讓對方特別有感覺,讓感情得到昇華。


萬象wx


拜年的歷史悠久,至今仍在傳承。古代拜年以敬老為主,晚輩向長輩拜年,體現尊老愛老敬老的優良傳統,更有感恩報德之義。平輩之間弟為兄嫂仍磕頭拜年,如果兄弟們立室分爨,只能弟去兄家拜年,而無兄去弟家拜年的道理,古有父母不在長兄為父之說。而今鞠躬拜年已代替了磕頭拜年,但只能弟先去給兄嫂拜年的規矩未變,不可能兄先去給弟拜年,兄只能打發兒子去給弟弟拜年。弟兄們過年串門團聚很正常。


奇疆6688


前10幾年前還有,現在很少了,傳統文化素養丟失嚴重,應該傳承傳統文化文明,讓小輩們牢記尊老愛友,愛家愛國,厚道做人,誠心做事,從小養成美德習慣,百善孝為先的思想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