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疫情中的志愿者车手:报名瞒着家里人,不信自己会倒下

天下网商记者 王奇一

“我在武汉出生,在武汉长大,受武汉养育。”戴敏用武汉口音颇浓的普通话说,“现在到了回报武汉的时候了。”

今年39岁的武汉人戴敏是一位“医护专车”志愿者司机,公共交通禁行当日,他就报名成为了首批志愿者,负责接送医护人员。

武汉疫情中的志愿者车手:报名瞒着家里人,不信自己会倒下

39岁的武汉人戴敏是一位“医护专车”志愿者司机

半个月前,武汉为了防控疫情蔓延,市区范围的公共交通不得不停运,私家车也禁行。巨型城市突然沉寂,原本拥堵的马路,难见一辆车。

但,仍有一群和戴敏一样的人,活跃在武汉的路面上,他们组成医护专车志愿者车队,在各个医院间来回穿梭,免费接送医护人员。这是由高德打车在武汉急推的“医护专车”。

除了接送医护人员之外,其他时间里,戴敏还要帮忙运送物资到几个固定的社区。他见过新冠疫情下慌不择路的患者、凌晨街头焦急开工的护士,他为医生带给他的一顿早餐感动过,也被社区百姓一声“谢谢”温暖着。

2月4日下午,戴敏在电话里和《天下网商》记者只聊了十几分钟就接到新的接送任务,他又上路了。

此刻武汉,除了医护人员之外,志愿者车手们成了最忙碌,也是最危险的人。因为他们一直在路上。

瞒着家人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1月23日“封城”并停运公共交通之后,戴敏就感受到气氛的紧张。

武汉疫情中的志愿者车手:报名瞒着家里人,不信自己会倒下

“封城”后的武汉街头

去年11月,戴敏的母亲过世,整个家庭尚处在一片阴云当中。如今疫情袭来,阴霾更甚。为了陪伴70岁的父亲,独身的戴敏从去年开始就一直住在家里。

“封城”之后,街面上的车辆骤减。从戴敏家的窗户望出去,下午4、5点本应该最繁忙的街道,冷清得就好像凌晨。

母亲走后,戴敏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人为什么而活?几个月过去,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封城”当天,戴敏看到有广告正在招募志愿者车手,没和父亲商量,报了名。报名的人不多,当天就通过了审查。

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数量很多,公共交通停了之后,早上上班和晚上下班成了大问题。戴敏们就是为了让医护人员能够及时通勤及返家。

上岗时间就在第二天一早。出门前,他全副武装,向父亲望了一眼。

戴敏说,医生护士早上上班很早,七点就要出发,作为司机,他六点就得起床。武昌医院、武汉第七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等几家主要医院全都跑过了。因为路上几乎没车,20公里路程,只要十几分钟。

接送几次医护人员之后,和一些医生护士们都成了朋友。虽然很熟,但在车内彼此并不交谈。点个头,相互微笑,就是此刻最好的沟通。

武汉疫情中的志愿者车手:报名瞒着家里人,不信自己会倒下

戴敏接送一位护士

他常悄悄在后窗开启一条窗户缝,让清晨清冷的空气进到车内。“医护人员平时都是防护服,全封闭,大概只有这会儿能够放松呼吸。”

在武汉以外的人看来,整个武汉,甚至整个湖北,都是疫区。但在武汉人戴敏看来,其实没那么可怕。

“我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没有一个人感染的。”戴敏说。

防护手套、护目镜、消毒液、洗手液、口罩等保护措施车里的都有。之所以报名时不想让父亲知道,是因为在这个家庭里,他是年迈父亲的希望。

而此时,戴敏们是武汉人的希望。

不会倒下

和戴敏一样报名参加志愿者车手时瞒着家人的,还有成冬。

2003年春天,成冬在广州实习,非典在那年春天爆发。成冬说,他目睹了当年广州严防非典的状况,现在武汉的情形,和当年的广州很像。

那年成冬19岁,非典侵袭广州之后,手足无措的成冬做了几天志愿者,随后在父母的要求下回到武汉。

19岁时没能帮上广州,36岁时他想帮一把武汉。

武汉疫情中的志愿者车手:报名瞒着家里人,不信自己会倒下

成冬正在送一位护士去上班

五个月前,成冬的儿子出生。有了孩子的男人格外坚毅。“虽然现在感染的人很多,但我相信自己不会倒下。”成冬说。

这种乐观也来自于成冬接送的一位医生。

成冬说,那位医生告诉他,同科室的同事已经有不少人感染,但自己从来不觉得害怕。医生感染就像是工伤一样平常。

有些医护人员会带给成冬一些口罩、药品、防护品等,并且关照他做好防护。这是成冬此番最大的信心。

不过,嘴上说的不怕,心里却有余悸。

成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一个人在厕所里脱掉衣服洗澡、消毒。他在家里单独住一间屋,以防看不见的病毒在小小的空间中流窜。

五个月的孩子还不会开口说话,但时常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成冬想看也想抱,但这些在当下是奢望。

武汉疫情中的志愿者车手:报名瞒着家里人,不信自己会倒下

成冬的孩子刚出生五个月

他要求自己和孩子至少保持三米远。他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但就怕万一传染给孩子。

刚做志愿者时,成冬的家人并不支持。孩子刚生不久,家里一堆家务事,自己还顾不过来,哪有空管别人?

两周志愿者做下来,丈母娘和媳妇儿的态度逐渐改变:只有搭救更多人,甚至搭救所有人,才能最终救自己。

志愿者车手也不能倒下,医护人员不能倒下,他们倒下了,谁去上前线?

侠之大者

戴敏和成冬都是地道的武汉男人,有脾气,特仗义,很乐观。这种特质在疫情肆虐的当下看来,又多了一分侠气。

有侠气的不仅是武汉男人,今年已50岁的“医护专车”女志愿者李洁也有相同的气质。李洁的家人过年之前就回了宜昌,她独自在武汉打理一些生意。疫情爆发后,她见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就暂停了生意,去接送医护人员。

和30来岁的年轻志愿者相比,50岁以上的志愿者数量并不多,女性志愿者则更少。

“我固定接送的几个医生,基本上每个人都从过年到现在没有一天休息过。”李洁说,“有的人一到车上就累得只能趴着。”

成为志愿者车手之后,戴敏、成冬和李洁的作息时间都变成了早6点到晚9点,比正常上班更累,也更忙。有时候还会更晚回到家,只要有医护人员打电话,他们就得随时出发。

顾不上自己,是为了顾上别人。

成冬说,晚上11点到家也是常事;戴敏常常没有时间吃午饭;李洁说在1月22、23号在心理上就已经不再害怕,现在要做能做的事情。

武汉没有蜘蛛侠、绿箭侠、超人,武汉有戴敏、成冬、李洁。

侠之大者,为武汉,为全国。

武汉疫情中的志愿者车手:报名瞒着家里人,不信自己会倒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