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硬核封路很“野蠻”?如何理性看待

2020年的開頭,冠狀病毒疫情來勢洶洶。在網絡上,我們也能看見許多農村“硬核”的防疫措施,比如強行封路,封村,甚至還有的地方在村口設置“勸返點”。以上種種現象,被網友抨擊為“野蠻”,“土味”。

不過,封村的做法客觀上講為解決中國人的“面子問題”提供了一個“臺階”。

農村硬核封路很“野蠻”?如何理性看待

這次疫情之所以迅速擴散蔓延,和春運返鄉大潮時間重合是一個無法忽略的重要原因。人口的加速流動為病毒的大範圍傳染提供了機會。然而除了春運之外,中國人春節最重要的“走親戚”的習俗同樣為病毒的傳播埋下了巨大的隱患,甚至有可能帶來疫情的第二輪爆發。

或許有人講:不走親戚不就好了?說起來容易!

農村地區仍然是一個傳統的人情社會,春節走親戚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慣性,同樣也是一種重要的人情紐帶,是一種重要的儀式,涉及一個家庭的“面子問題”。雖說是血濃於水的親人,但現實情況下往往可能一整年也就春節來往一面,若是平常時候,春節我不去你家走親戚,釋放出來的往往是血緣疏遠、關係淡漠,兩家“斷來往”的信號,雖說今年是特事特辦,但總歸讓人心裡不痛快。

農村硬核封路很“野蠻”?如何理性看待

靠三言兩語的勸說想讓大多數農村人不走親戚,恐怕難度要比勸父母戴口罩還要大上不知多少倍。

因此,採取有些“硬核”的措施,往往能在重要關頭起到有效的作用。

但是我國許多農村地區的封路做法,往往過於偏激,甚至有些地方直接將沙土和磚塊堆在路中央。這樣的行為,不僅切斷了公路交通網絡,應急運輸綠色通道,更切斷了必要的群眾生產生活物資的運輸通道。

並且,直接將道路切斷也會導致救護車進不去,急危重症患者出不來,還會構成破壞交通設施罪!

農村硬核封路很“野蠻”?如何理性看待

我們在進行封路活動時,最首要的目的是切斷病毒的通道,完全可以採取文明有效的方式進行。

當然,“不作惡,不傷害他人”永遠是行為的底線。封村也應僅僅限於控制本村人員行動的層面上,但只要不對某些個體或群體產生不可逆轉的惡劣影響,對於這樣的權宜之計還是應該多些寬容,畢竟它在遏制大範圍人口流動方面確實是利大於弊。

希望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早日結束,英勇的中國人民終將戰勝疫情,贏得勝利!

在農村老家做什麼賺錢?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