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小拱棚和雙膜覆蓋早熟栽培南瓜哪個更豐產?種植技術是什麼?

鄂硒農技


南瓜為葫蘆科南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由於它們能適應各種氣候環境,在我國栽培面積十分廣泛。南瓜有栽培簡單、產量高、經濟效益好等特點而深受種植戶和消費者喜歡。

目前,南瓜的栽培方式很多,因為地膜覆蓋栽培主要是提高地溫,改善根系生長的條件,而對氣溫的影響很小,使早熟的效果受到限制,如採用地上覆蓋栽培,改善植株的小氣候條件,則可提前種植,早熟的效果更好。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南瓜小拱棚的覆蓋栽培技術,希望大家喜歡。


■ 南瓜小拱棚的覆蓋栽培

一、南瓜小拱棚覆蓋栽培是一種投資少、效益高的栽培形式,與地膜覆蓋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提早定植,提早收穫:小拱棚內有一定空間,棚內溫度比地膜覆蓋要高而且穩定,所以定植時期可比地膜覆蓋栽培提早7~10天。

2、防霜、防凍效果好:小拱棚栽培南瓜使幼苗整個植株在棚內生長,可使幼苗免遭霜凍危害。

二、小拱棚的結構

1、簡易小拱棚:拱棚覆蓋的畦面寬50~70釐米,拱架頂高約80釐米,用竹片或傀木條柱拱架,其上覆蓋地膜。

2、小拱棚:棚的跨度隨塑料薄膜的寬度而定,如用幅寬2米的膜,畦寬1.2~1.3米;如用幅寬1.5米的膜,畦寬1.0~1.1米。畦長10~15米,過長管理不便。用長約2米的毛竹片或塑料作拱搭棚,頂距地面60~70釐米,助距約1.5米,頂部兩側用小竹加固,其上覆農用薄膜,用塑料包紮帶網罩防風。低溫期要覆蓋草簾防寒。

三、小拱棚的栽培要點

1、選用早熟的品種:選坐瓜節位低,雌花開放至成熟天數短的小果形品種,如小紅、小青、東昇等早熟品種。

2、提早培育大苗,適時定植:提前育苗,大苗適時定植是小棚覆蓋栽培的關鍵,要求培育具有3~4片真葉,生長強健,根系發育良好和適應性強的瓜苗,適時定植。由於定植期提前到4月上中旬,因此播種育苗的時間也相應提早到3月中旬,可以利用溫室、溫床、大棚或雙層塑料大棚育苗。定植的適宜時間,應比露地栽培提前10~15天,以4月10日以後比較安全,定植過遲則影響早熟。

3、合理密植:密植是充分利用空間,增加坐瓜數量,增加產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密度以700~1000株/畝為好,根據地區及土壤肥力酌情掌握。整枝多采用單蔓或雙蔓整枝。

4、精心管理:小拱棚栽培棚內的環境條件有時變化很大,要隨時調節,保證植株的正常生長,技術性很強,任何疏忽都會導致失敗。

5、溫度管理:溫度管理的原則是前期以覆蓋保溫為主。一般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夜間18~20°C,當棚溫升高到30℃以上就應通風,溫度在20~22℃應覆膜保溫。放風口要背風,避免冷風直接吹入傷苗。放風的位置要逐漸增多,時間逐漸延長,且經常變更位置,使各個部位的植株生長一致。

晴天棚內溫度變化很大,應注意高溫的出現。降溫時要覆草簾防寒保暖,並注意防風。陰雨天也應適當通風,避免徒長和發病。5月中下旬以後露地氣溫上升,白天溫度穩定在25℃左右時,可全面揭膜,夜間只覆蓋棚的一側;當5月底或6月初夜間氣溫穩定在2°C時,就可拆棚除膜,遇雨時可以臨時覆蓋,以起到防止風雨、保護藤葉和幼果的作用。

6、土壤管理:前期應保持土壤疏鬆,提高土壤的溫度,促進根系生長。五月中旬後結合理蔓鋪草,梅雨前清溝排水,培土保護瓜敦。

7、植株調整:一般在密集條件下應用雙蔓整枝,及時剪除多餘的側蔓和孫蔓。坐瓜以後還要經常剪除弱技、老葉、病葉,增加通風透光。小拱棚南瓜易徒長,除控制施肥外,可以在坐瓜節位以上摘心,壓土抑制生長勢,或採取人工輔助授粉促進坐瓜。

由於小拱棚覆蓋栽培模式缺少地膜覆蓋,其畦面容易滋生雜草,棚內空氣溼度大,這是其不足之處,因此這種小拱棚覆蓋已逐漸被雙膜覆蓋式小拱棚所取代。


■ 南瓜小拱棚加地膜覆蓋栽培:

南瓜雙模覆蓋栽培就是在地膜覆蓋的基礎上,再加一個小拱棚覆蓋的一種栽培方式。是目前南瓜早熟栽培中一種常見的栽培形式。

四、南瓜雙模覆蓋栽培的優勢

1、保溫效果好:據測定,南瓜雙模覆蓋棚內氣溫平均比單層小拱棚溫度高1℃以上,土溫提高2°C左右,特別是夜間保溫效果明顯,可以比地膜覆蓋提早定植11~15天。

2、降溫保墒:由於有地膜覆蓋,不僅提高了土壤溼度,而且能有效地降低拱棚內空氣溼度,從而減輕葉病病害,還可以克服單層拱棚內容易孳生雜草的缺點。

3、早熟效果明顯:據試驗,在雙模覆蓋和大苗移栽的情況下,南瓜上市期可比地膜覆蓋提早15天以上,產量提高50%以上,產值增加一倍以上。

4、高產穩產:

雙膜覆蓋能有效地克服南方春季低溫陰溼和6月梅雨的不利影響,因而是國內目前最有利於實現穩產高產的重要早熟栽培方式之一。

五、雙模覆蓋的結構和鋪設方法

1、結構:小拱棚加地膜雙模覆蓋的結構由地面薄膜覆蓋和地上小拱棚覆蓋兩部分組成。目前主要有兩種類型。

①簡易地膜雙覆蓋:即地面和棚面均用0.015~0.03毫米厚的地膜覆蓋。拱架可用竹片、樹枝。地面覆蓋的幅寬和小拱棚的跨度均為50釐米左右,棚高一般為30~40釐米。這種雙模覆蓋一般難以在蓋棚期間進行揭膜通風,南瓜伸蔓以後也無法在棚內理蔓,並且蔓很快伸展不開,故只能等天氣稍暖後及早撤棚。因此,早熟效果不夠理想。

簡易雙覆蓋雖然投資較少,但這種簡易雙覆蓋只能進行天暖後即撒棚的半覆蓋方式栽培, 不能解決南瓜坐瓜期梅雨危害問題,因此,在南方不易過多提倡。

②普通雙模覆蓋:即以0.03~0.08毫米厚的農膜為棚膜, 拱棚跨度較大,地膜蓋幅也較寬。一般地膜蓋幅和拱棚跨度寬均為70~120釐米,棚高為50~70釐米,棚長為20~30米,從目前試驗結果看,以拱棚內畦面全覆蓋地膜為宜。這種雙模覆蓋可全生長期覆蓋,可在生長期間揭膜通風,尤其適宜在南方梅雨地區採用。

2、鋪膜建棚方法:先按地膜覆蓋技術要求鋪地膜。地膜要在定植前 5~7天鋪好,以提高地溫。作畦出膜後,先插拱棚架,然後栽苗,邊栽苗邊扣棚膜。作拱架的弓條應插在地溫覆蓋畦的兩側地膜畦面邊緣上,避免有未蓋膜的土留在拱棚內。其他要求與單層小拱棚覆蓋的建棚技術相同。

六、雙膜覆蓋栽培技術要點

1、品種選擇:應選擇坐瓜節位低,果實發育期短,採收成熟度伸縮性較大,耐低溫耐弱光的品種,如小紅、小青、小貝、東昇等早熟品種。但有些地區農戶多從產量考慮,常選擇中熟偏早的品種用作早熟栽培,如密本、黃狼等品種,以上品種雖然晚熟數天,但早期產量上升快,總產量比早熟品種高,從栽培技術上採取措施,可縮短於早熟品種採收供應期的差距。

2、播種育苗:為培育適齡壯秧大苗,達到早熟高產的目的,必須正確地選擇育苗播種期。一般當曰平均氣溫達到10°C左右,而幼苗具有3~4片真葉,苗齡30~40天左右,此時定植幼苗最易成活,所以育苗播種期必須根據上述三個條件考慮。南方適宜播種期為2月中下旬,催芽育苗。此時氣溫尚低,一般不宜採用冷床育苗的方式,而應採用寬4米的中棚,其間套兩個跨度1.8米的小棚,再在小棚的底部設置電熱線,或填裝釀熱物。

3、定植、覆膜:提早育苗和提前定植是南瓜雙膜覆蓋早熟栽培的關鍵技術措施。適宜的定植期為3月底4月初,具體掌握在露地氣溫穩定在10℃以上。種植方式一般採用單行種植,種植位置可以在畦的中央,也可以在畦的一側。

4、合理密植:雙膜覆蓋栽培應當合理密植,以獲得高產,特別是提高產量,提高經濟效益。以東昇為例,坐瓜後不再打杈;有的地區密度為700~800株/畝,需2~3蔓。具體寬度應根據品種、各地實際條件和栽培管理技術來確定。

5、加強覆蓋期間的管理:雙膜覆蓋栽培的瓜苗定植後,由於當時外界氣溫尚低,需要依靠拱棚覆蓋來創造適宜南瓜生長的溫度環境,但應拱棚內空間小,在晴天中午棚內氣溫可達到40~50℃以上,特別是在天氣漸暖時,易造成高溫危害,而遇到強寒流天氣時,棚內溫度又會很快大幅度降低,特別是大多數雙模覆蓋夜間無草簾覆蓋,故容易出現寒害。因此,必須加強拱棚覆蓋期間溫度管理。

在全期覆蓋情況下,一般可在定植後7天左右加強保溫,促進活棵和防霜凍危害,之後14天內實行30~35°C以下高溫管理,促進發蔓和花芽分化。在雌花開放和坐瓜期間應注意防雨,坐瓜以後繼續保持夜溫,可以防止落果和促進果實膨大。

上述拱棚內溫度管理可通過拱棚兩側揭起棚膜來實現,由小到大逐漸隨天暖加大通風量。開花坐果期間應注意利用拱棚頂部的遮雨作用,確保正常授粉和坐瓜。棚溫管理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溫、溼度過高,造成徒長和誘發病害;二是溫度偏低,植株生長緩慢,達不到早熟的目的。

6、合理整枝,人工輔助授粉:雙膜覆蓋栽培,多采用早熟、早中熟品種,實行密植栽培,一般較多采用雙蔓整枝。對於生長勢較強,葉片較肥大的品種,可在留瓜節位雌花開花坐住瓜後,向前再留15節,當瓜蔓爬滿畦面時打頂;若採用小葉型品種和雙蔓整枝時,可保留在坐瓜節位坐瓜後發生側蔓,有利於保證足夠的葉面積,從而提高單瓜重和總產量。

在早春雙膜覆蓋栽培情況下,南瓜雌花開放期尚在棚內,或雖引出棚外,但外界氣溫尚比較低,昆蟲活動很少,因此必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才能確保按時坐瓜。

雙膜覆蓋栽培大都存在輪作換茬困難問題,白粉病為害日益嚴重。克服的途徑,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加強田間管理。



[我是土家么妹娃,一個喜歡農業的土家農村姑娘,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麼麼噠!]

土家么妹娃


春季利用地膜和小拱棚雙層覆蓋栽培南瓜,可增強增溫保溫效果,達到早定植、早收穫、增產增收的目的。

(1)整地施肥 將土地深耕細耙後,按行距1.8~2米做成0.5米寬的栽植畦和1.3~1.5米的,1.地膜 2.幼苗 3.蔓及南瓜

做畦後在栽植畦中間開溝畝施農家肥3000~4000千克,施入複合肥50~100千克,然後澆水。地稍幹後,將栽植畦兩側的土培至栽植畦面上,使其畦面稍高於爬蔓畦10~15釐米。

(2)定植 扣棚當扣棚後小棚地溫在14℃以上時可定植,華北區一般在終霜前1個月定植。

定植時在栽植畦地膜上按40~45釐米開穴澆水栽入苗坨,覆土封閉膜孔。栽苗深度以苗坨低於畦面1釐米為宜。最好邊栽苗邊插拱扣膜,可用1.5米寬的農膜,每小棚扣兩個栽植畦,以便於管理。

(3)定植後的管理 定植初期密封小棚,提高溫度,促進緩苗。控制棚內溫度白天在30~35℃,夜間在20℃左右。緩苗後,控制棚內溫度白天在25~35℃,夜間在15~20℃。

緩苗後日照加強,外溫逐漸升高,當小拱棚內溫度高於35℃時應進行通風降溫降溼,並逐漸加大通風量。當外界日平均氣溫達到18℃以上時,可撤去棚膜,在撤棚前1周應加強通風,使其適應外界環境。

撤棚前後南瓜蔓可長至14~16節。南瓜主側蔓均可結瓜,雙膜覆蓋栽培的多采用雙蔓整枝,即除留主蔓外,在瓜蔓基部3~5葉處再選留一健壯側蔓,其餘側蔓及早摘除。整枝在撤棚前已開始進行。將主蔓和選留側蔓順向爬蔓畦。當蔓長至50釐米時應進行壓蔓,以後每隔30~40釐米壓蔓1次。注意壓蔓只壓莖,不壓葉。西瓜留第一雌花雖坐瓜早,但瓜產量低。可在11~15節上留第二個雌花坐瓜。主蔓坐瓜後可在瓜前留5~7片葉摘心,使養分集中流向瓜。選留二茬瓜的可在摘心後瓜前留2個側蔓。當第一茬瓜長至25天左右時,選健壯側蔓留1個瓜,並進行人工授粉。

瓜苗緩苗後結合澆水在苗一側10~15釐米處追施尿素或複合肥10千克作“提苗肥”。撤棚後在植株一側30釐米處施複合肥15~20千克作“攻秧肥”。當幼瓜長至雞蛋大小時,在植株另一側開溝施入腐熟餅肥80~100千克或複合肥20~30千克作“催瓜肥”,重施肥後澆大水。選留二茬瓜的在第一茬瓜採收前2~3天,畝施複合肥10~15千克,促進二茬瓜的膨大。



善良的簡單


關於塑料小拱棚和雙膜覆蓋早熟栽培南瓜哪個更豐產?種植技術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和一些經驗吧,希望能為你提點有用的參考價值。

南瓜性溫味甘,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既可作蔬菜,又能當主食,味美又營養,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一、塑料小拱棚和雙膜覆蓋早熟栽培南瓜哪個更豐產?

1、什麼是塑料小拱棚?

答:塑料小拱棚,簡單來說就是用小竹竿或竹片、樹條做成小拱架,然後在上面覆蓋一層塑料的棚膜。

2、什麼是雙膜覆蓋?

答:雙膜覆蓋,就是在定植壟上先覆一層地膜,然後再加蓋小拱棚。

3、塑料小拱棚和雙膜覆蓋早熟栽培南瓜哪個更豐產?

答:從上面我們可以得知,雙膜覆蓋是在小拱棚的基礎上,在定植壟上先覆了一層地膜。

我們利用地膜的保墒和提高地溫的功能,來促進南瓜根系的生長髮育,同時前期利用小拱棚的透光、保溫、防風害、避霜凍等功能,來保護和促進南瓜地上部的生長髮育,使南瓜提早播種,提早定植和提早成熟。

所以,關於早熟栽培南瓜,在其他同等條件下,我們採用雙膜覆蓋比採用塑料小拱棚更好更豐產。

二、雙膜覆蓋早熟栽培南瓜的種植技術是什麼?

1、品種選擇:

選用適宜的早熟品種,雙膜覆蓋南瓜栽培是在外界氣溫條件不適宜南瓜生長髮育的早春,利用小拱棚和地膜覆蓋的增溫、保溫性,克服外界低溫影響,來提早生產南瓜,滿足市場需要,從而增加經濟效益。

為了充分發揮雙膜覆蓋的南瓜栽培效益,我們除選用耐低溫耐弱光照、耐貯運的品種外,還要特別強調對南瓜品種熟性的選擇。

一般早熟品種生長勢較弱、產量較低,而中晚熟品種則表現為生長勢強、產量高,若品種生育期過長,則達不到南瓜早熟栽培的目的。

在主要靠季節差價、單價高來增加收入的種植地區,其南瓜雙覆蓋栽培應選用早熟良種;在南瓜季節差價不十分大的種植地區,則應選用產量高、熟性較早熟或中熟良種。

2、播種育苗:

(1)播種期

我們一般在大拱棚內,於2月下旬至3月初育苗,若天氣寒冷溫度太低的話,可在大拱棚內加蓋小拱棚。

(2)營養土準備

我們可用大田土6份、腐熟廄肥4份,分別過篩混合均勻,每立方米營養土加入優良腐熟細雞糞10千克,過磷酸鈣2千克,三元複合肥3幹克和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克。

然後充分攪拌混合均勻後,裝入營養缽內密排在苗床上,苗床是平畦,畦寬1.2米,深度以放入營養缽與地面持平或略低便可。

(3)催芽播種

南瓜種子播種前我們要曬種1-2天,然後將南瓜種子放入55-60℃的熱水中不斷攪拌,直到水溫降到30℃,浸泡8小時後,撈出瀝乾。然後再將浸泡好的南瓜種子,放入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15分鐘,以鈍化病毒,撈出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稍晾乾後用溼布包好放在25-30℃下催芽,36-48小時後開始出芽,當芽長到0.5釐米左右的時候我們開始播種。

播種前先將營養缽澆透水,水滲完後再播,我們先在營養缽中央按一個種穴,把南瓜種子平放,每缽下種1粒,播種後蓋1-1.5釐米厚的溼潤細士。然後再將營養缽在苗床上碼放好,畦面上蓋薄膜保溫保溼即可。

(4)苗期管理

我們等南瓜苗出齊後可噴一遍霜黴威防治猝倒病。出苗前白天保持25-30℃,夜間15-18℃。出苗後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15-18℃。

為了培育壯苗,我們可在幼苗長至3葉1心時噴施葉面寶或0.5%尿素+0.3%磷酸二氫鉀1-2遍,定植前7-10天煉苗,白天溫度控制在20-22℃,夜間控制在13-15℃,後幾天夜溫逐步降至10-13℃。

3、整土施肥:

在定植前我們要先整地,施底肥起壟。挖寬60釐米、深40釐米的施肥溝,20釐米的熟土翻到一邊,20釐米的生土翻起與施入的肥料混合均勻。

雙膜栽培南瓜,應一次性施足底肥。每畝地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千克或雞糞1000千克、餅肥50千克,三元復臺肥30-40千克,硫酸鉀10-15千克。之後再將熟土填回溝內整平地面起壟。

雙行定植起小壟,壟高15-20釐米,壟寬40釐來,壟距40釐米,起壟後在定植前1周鋪地膜,搭1.5米寬小拱棚以提高地溫為定植做準備。

4、及時定植:

大約3月底至4月初定植。定植適合期為外界氣溫穩定在10℃以上,小拱棚內10釐米深的地溫15℃以上,選擇晴天上午定植,株距40-45釐米,行距2.5米。

把苗坨放入挖好的穴中,先埋土到苗坨一半,定植不宜過深,澆暗水,埋土蓋住苗坨即可。邊定植邊蓋棚膜,棚膜要拉緊,四周要蓋嚴。

5、田間管理:

(1)溫度管理

南瓜種子育苗定植後5天內儘量不通風,白天保持棚溫25-30℃,夜晚15-18℃促緩苗。此後隨天氣變化管理棚溫,使棚內最高溫度不超過35℃,低溫不低於10℃。開花結果期控制在白天25-27℃。

溫度過高通風時要遂步加大通風量,先由兩頭揭膜通風,再到中間道風,通風口也由小變大,切勿猛揭通風口,防治小苗受寒害。當日平均氣溫到18℃時,可晝夜通風,外界低氣溫超過12℃可撤除小拱棚。

(2)肥水管理

定植前施足底肥,至南瓜伸蔓期一般不追肥。一般在每次坐果後果實膨大至250克左右時進行,結合澆水每畝追施三元複合肥20千克、硫酸鉀10千克。

若追施有機肥,可每畝開溝追施腐熟的幹雞糞200千克。南瓜生長期可澆水3-4次,坐果後要保持地面見幹見溼。

(3)植株調整

南瓜主蔓和側蔓均可結瓜,但主蔓坐果力強,一般採用主蔓整枝或雙蔓整枝。單蔓整枝只留主蔓,側蔓全部摘除。雙蔓整枝除留主蔓以外,再從莖基部選留一健壯作營養蔓。

這兩種整枝方法都是主蔓留果,一株2-3個,主蔓坐果時,第八片葉以下的雌花不要留果,以後均可留果。當瓜蔓長到50釐米長時,要結合整枝進行壓蔓,也可直接將瓜蔓一部分埋入土中固定,促發不定根,增強肥水吸收。

6、病蟲害防治:

南瓜的主要病蟲害有疫病、白粉病、炭疽病、霜黴病、小地老虎、瓜蚜蟲等。

(1)疫病

疫病主要危害南瓜的幼苗、莖葉以及果實,發病初期病部出現褐色的病斑,空氣溼度較大時迅速擴散,出現水漬狀的軟腐區,病部周圍出現白色黴狀物,最後導致果實枯萎腐爛或植株腐爛死亡。

防治方法:選擇地勢較高、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地帶植株,最好與小麥或玉米等作為輪作。此病主要採用防治方法,種植前對種子和土壤消毒滅菌處理,平時加強管理,控制溫度溼度。

(2)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南瓜的莖葉部位,發病初期葉片出現白色的小斑點,慢慢擴散,病斑逐漸擴大,最好病斑上覆蓋一層白色的粉末,導致葉片發黃枯死。

防治方法:選擇生長強健、抗病力強的品種,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植株的抗病力,種植前還是消毒處理,隔絕病菌的感染,發病初期可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百菌清藥劑噴灑防治。

(3)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葉片發病時出現水漬狀病斑,後擴散成褐色大病斑,高溫高溼時病斑出現粉紅色粘稠物;果實感染時,也是出現水漬狀病斑,逐漸擴大,最後病變位發黑腐爛。

防治方法:用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拌種消毒,消滅種子表皮攜帶的病菌,建議和玉米、小麥等農作物輪作,減少病害的發生。發病時用百菌清可溼性粉劑或代森錳鋅噴灑,每間隔一週噴灑一次,連續2-3次後即可治癒。

(4)霜黴病

霜黴病是南瓜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葉片,發病時葉片出現水浸狀黃色斑點,逐漸擴散,最後導致葉片形成黃褐色不規則的多角形病斑。在潮溼的環境下,病斑會長有灰黑色黴層,發病嚴重時,整個種植地一片枯黃。

防治方法:霜黴病以防為主,選擇抗病力強品種,種植時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消毒處理,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的抗病力。嚴格控制溫度,加強通風條件,使用百菌清、多菌靈等藥劑噴灑進行化學防治。

(5)小地老虎

生活習性:1年多代,成蟲具遷飛性、趨光性、趨化性、假死性。卵產在表土或矮小雜草上。氣溫18~23℃,相對溼度70%左右,土壤溼度15%~20%對其發生有利。壤土、砂壤土、雜草多的田發生重,春、秋季為害較重。

防治方法:①除草滅蟲。②誘殺成蟲。利用黑光燈或糖醋誘蛾滅殺成蟲。③人工捉蟲。④3齡前選用20%氰戊菊酯乳油或菊·馬乳油2500~3000倍液噴霧。⑤選用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拌切碎的鮮草50千克,傍晚施於瓜苗周圍,每公頃灑施225~300千克。

(6)瓜蚜蟲

生活習性:以成、若蟲在葉背和嫩莖上吸食汁液。葉片受害後捲曲畸形。年發生20-30代,以卵在越冬寄主或以成蚜在溫室內蔬菜上越冬。次年5月份產生有翅蚜遷入瓜地。6月份為害最重。氣溫27~28℃有利發生。

防治方法:①清除田外木槿、石榴等寄主植物上的越冬蟲卵。②設置黃板誘殺,減輕危害。③選用40%氰戊菊酯乳油6000倍液、2.5%聯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

後話:

我們採用雙膜覆蓋早熟栽培南瓜,其投資小,容易管理,經濟效益又高,其上市時間一般比露地栽培的南瓜早40多天,比普通地膜直播栽培的南瓜大概提前15至22天。

雙膜覆蓋,這是近幾年發展很快的種植技術,現已成為許多地區栽培早熟蔬果的主要種植形式之一。

以上回答,只是根據本人平時種植和學習的經驗積累。若有其它問題,歡迎大家留言補充,我們一起交流學習,謝謝!


樂平鄉村


豐產根據我的經驗來看,小拱棚產量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