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考,老師的法寶”。老師為什麼要選考試作為法寶呢?

醫生是一種很值得尊敬的職業。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不僅需要多年的寒窗苦讀、通過各項考試,還需要在實習期將學到的知識實地運用等。這些過程,就是打造個人心智模式。

什麼是心智模式?

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提到,人有兩種分析問題的機制:一種是自動機制,往往不假思考就迅速做出行動。另一種是受控機制,做決策之前,需要經過有意識的分析推理。

受控機制就是我們需要打造的心智模式。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老師為什麼要選考試作為法寶呢?

心智模式應該如何去打造?

一、興趣

<strong>有一種現象被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如果你不擅長某項工作,那麼你將無法通過它提高自己的能力,因為你根本分不清能與不能之間的區別。

而人們往往無法在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做出多大的成就。

也就是說,提高能力的前提,在於找到自己的興趣領域。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老師為什麼要選考試作為法寶呢?

二、編碼與鞏固

高屋無法建瓴。能力出眾,依賴於對已有知識的調動。那麼如何將這些基礎知識提取出來,考驗的就是你的長期記憶。

編碼其實就是短期記憶的過程。你需要掌握一些記憶方法來幫助你實現編碼。

而鞏固,就是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的過程。<strong>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新舊知識(舊知識也叫臨界知識,是你自己總結的最核心的知識分類)之間建立聯繫。

儘量調動更多腦細胞來工作,會幫助你進行鞏固。比起集中突擊某一類問題,更好的方式是,選取多樣化的學習資料,以間隔的方式,進行穿插練習。

舉個語文課中的例子。比起這個月先學散文,下個月再學詩歌。更好的方法是,在這兩個月的時間當中,穿插著學習散文和詩歌的相關內容。

短期來看,這樣的學習方式很費腦,而且效果也比較差。但是長期來看,則要好的多。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老師為什麼要選考試作為法寶呢?

三、檢索

檢索的方式主要是回想、測試。

樊登老師在給《認知天性》這本書作的序中寫到:他讀書的時候成績很好,不僅不懼怕考試,反而很喜歡。這得益於他的學習方法。平時他會跟同學互相出題目玩。大考之前,其他同學都在看書看筆記的時候,他拿出一張空白的紙,憑自己的印象把知識要點使勁回憶一遍,實在想不起來的才翻書查閱,補完知識結構。考場中也就沒什麼意外的知識點了。他用的這兩種方法,就是回想和測試。

基於同樣的原理,開卷考試的短期成績雖然比閉卷考試要好,但是隔段時間再進行測試,結果卻反過來了。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老師為什麼要選考試作為法寶呢?

四、實踐

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往往是多角度的、複雜的。想要解決它們,無疑需要全方位調用你的知識網絡、長期記憶。而這樣的練習,會幫助鍛鍊你的腦補“肌肉”,讓你的能力成倍遞增。

五、反思

除了上述四個學習步驟,我們還需要總結反思。而要學會反思,我們首先得了解一個概念:元認知。

“元”在希臘語中是關於的意思,元認知就是對你思維方式的思考與審視。你可能不知道你不會、不知道你是錯的,因此作出錯誤的判斷。

學過解數學題的人都知道解題有三步,首先列出條件,然後做出假設,最後進行解答。其中變數最大的環節就是假設。而我們反思判斷或解題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反思、校正你的假設。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老師為什麼要選考試作為法寶呢?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學校喜歡考試了嗎?因為考試會督促你編碼和鞏固,會幫助你提升學習效率。除了考試之外,如果你能進一步實踐和反思,那麼超越90%的人,將指日可待。


我是胡椒麵,我在參與鏡姐夢想領讀會-高效閱讀訓練營-18天18本書計劃,為未來的自己打卡,早日實現月入5萬+的目標。這是我寫的三篇書評《認知天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