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耕地上既不可种林木,又不可建棚搞养殖,在不违法的基础上如何让农民增收?

无怨无悔160367821


我不知道这位题主有没有关注最近的新闻!根据相关部门的最新指示,农民可以在自己的普通耕地上修建养猪场!以前这是不允许的,现在已经可以不经相关部门批准了。这是国家为了促进养殖行业发展推出的最新利好政策吧。当然,许可建不等于乱建甚于借机乱占耕地私自改变土地用途。所以还是希望别有用心的人慎重,不要钻法律空子最终也坑了自己。


102705716761五福


在耕地上既不可种林木,又不可建棚搞养殖,在不违法的基础上如何让农民增收?这个问题有点实际意义,我来帮你出岀主意,下面介绍几个项目供你参考。

一、常规有机水稻种植,记住这里是常规稻不是杂交水稻,就是以前农村自己家可以留稻种的水稻,虽然产量低,但是口感营养均上乘,可以在价格上把产量低的劣势扳回来。随着人们对原生态食物的追求,这个应该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就算卖不掉,留着自己吃或送礼都会是极品。


二、中药材种植,这个主要是要找到适合当地气候生长,并且最好是符合国家“地道药材”规模化种植的标准的药材,既可以靠其创收,还能获得国家专项补贴资金,应该来说,还是算非常不错的一种种植方向。


三、稻田套养项目,目前较常见的项目有稻田小龙虾、稻田河蟹、稻田甲鱼、稻田青蛙等项目,在不改变耕地用途的情况下,实现种植、养殖互补,达到互利互惠双丰收的目的。

总之,种水稻,前景是比较惨淡的,我们只有广开思路,在副业种植或养殖上下功夫,才有可能开辟新的市场,发现新的商机,走上一条创业、致富的道路。如果仍然墨守成规,不在思想观念上有所突破,势必会被行业淘汰。


坏男人说小龙虾


看了这个标题,我想到的是农田上除了非法建筑外,其余的应该放开,种树,养殖,为什么就要限制呢???本来农民发财致富的道路就少,现在还要多这么多限制,而刚刚在今日头条上看了农业部部长讲话,大豆还是以进口为主,那就是国外比国内的价格便宜呗。这就又限制了种植一个品种的农作物!河南大白菜的菜农好几十亩的白菜卖不出去,就在地里等着烂掉!试问怎么改变农村耕地上种植的现状?种子钱,肥料钱,农药钱,大型机械钱,黄河水费,这些都不便宜,忘了还有我们农民最廉价的劳动力!!!这些都不改变,那农民的增收就是无稽之谈


东奔西跑的小黑兔


我是农民,我来回答。

我本人是种粮大户,有承包的土地。主要种植玉米,花生。兼种杂粮。

玉米,投资低,好管理,产量高,销路好。我基本上是收了以后就卖。如果不遇到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每亩大约有500块钱的收益,这是指承包的地。花生,铁秆作物,不怕风雹,抗旱。如果雨水调合。每亩纯收入在800左右。杂粮少种精种,自己销售。你比如高粱,小米,粘米。价格很高。尤其是我自己种的,质量好,很多都被城里人买去了。

土地少的要走精种路线。比如说生姜。种姜绝对是技术活。推荐东北地区的农民朋友可以去南方学习。可以去生姜合作社边打工边学习。一亩姜纯收入在万元左右。还有红薯,这也是一个好的种植项目。而且需求量大。

总之,土地多的可以种好管理,成本低的做物。土地少的要精选种植的做物。


将军农民工


在农田耕地上大批搞养殖是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不是随便任意更改土地用途,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并不佣有土地的所有权!

至于在土地上种什么作物可以使农民增加收入这个问题就复杂了。如果全国有统一的方法最好的办法可以使农民增加收入,那么农民就都奔小康!所以国家也在摸索找好的方法让农民早日都奔小康!

所有的努力和方法在没有成功之前都是在探索,不是说种什么就能挣钱增加収入。做什么都是有风险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考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比如,长江以南种水稻收成不错,长江以北你种水稻试试。首先种的作物要适合当地的土壤,气侯等,可以种植一些经济药菜,蔬菜大棚等!做什么都有风险,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去做!





萧然回农村


就看你们那里的基层干部(尤其是村支书)是流氓还是实干家。如果是流氓他会百般敲诈,每一家,每一户他都会在脑子里过一遍,稍微给别人不一样就百般敲诈曲解政策。如果你们的村支书是实干家,他就会带动大伙想法致富。不过,流氓多些,好人少些,这就是现状。


大河报2295701


在不违法的基础上增收,其实并不是不可能。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鼓励农业用地流转,出台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建设,同时做好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对接。这个文件显示出的意思已经很明显: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是大趋势,但小农户在部分区域仍将长期存在。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如果你只想依赖土地产出增收,那么我其实不止一次说过:以后关于农业有大农业和小农业两种玩法。大农业即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小农业即小农户,其中大农业的核心是效率,小农业的核心是特色。

所谓小农业的特色也就是说你要想依赖几亩地或者十几亩地就赚到可观的钱,那么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可以是设施农业模式,可以是旅游观光农业模式,可以是体验农业模式,可以是认养农业模式,可以是订单农业模式,可以是有机农业模式,可以是特种作物种植,也可以是以上几种结合的一种模式,总之就是要么把你的客户吸引到你的土地上来,让它来这儿消费,以旅游产品的形式顺便把你的农产品卖出去;要么提前把你的农产品卖出去,降低销售端的风险。不然就这么几亩地,你怎么可能赚到足够的钱。

所谓大农业的效率就是说你一定要通过机械化等方式把生产管理的效率提升上去,目的就是一个人管理更多的土地,效率升上去,你才可能节约人工成本。大农业由于规模够大,所以每亩地的盈利目标不需要很高,每亩地赚几百块钱就可以。当然了,你说我拿出90%的土地搞大农业,用10%的土地玩小农业,当然也可以。

增收有很多种方式,但依赖土地增收就这么点玩法。我是农业科普,专注三农问题,喜欢请关注我。


农产品追溯与溯源


这个耕地是普通的耕地还是农保田,这个题目上说耕地不能搭建大棚搞养殖业,这个题目针对的是农保田,而不是一般的耕地,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一般的耕地可以建大棚,也可以在符合审批手续条件下搭建建临时房,不可以建造永久性的房屋,在农保田上不可以搭棚搞养殖业,但可以在农保田上搭建蔬菜大棚,水果大棚,农民在不允许搭建养殖业大棚,只能搭建蔬菜,水果大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用户99318239155


右上方红色“关注”点一点,更多农村农事、惠农政策早知晓。

在耕地上既不可种林木,又不可建棚搞养殖,在不违法的基础上如何让农民增收?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是这样认为的:

坚决不能触碰基本农田保护这根“高压线”

基本农田,是一根“高压线”,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准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平原地区耕地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以及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减少基本农田面积;

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所以,坚决不能在未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搞养殖、种林木,从而改变土地性质,这样一来,不仅带来的是拆除、整改,而且有可能会追究刑事责任。

怎样才能增收呢?

温室大棚—发展设施高效农业

与大田种植相对应的就是设施高效农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温室大棚种植。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首先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土地、市场、气候等各项因素,其次要善于外出考察学习,最后要加强日常管理。就拿笔者所在地方来说,一般种植的是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而近两年,许多农民开始建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搞食用菌培育,一亩地的收入是之前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

勇于创新—打造休闲观光农业

休闲观光旅游,成了现在的一种新风尚,这对于农民来说,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可以利用自家的耕地种植纯天然绿色蔬菜、草莓、花卉等,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在周末、节假日前来观光、采摘,收入肯定比种植普通农作物要好。如果再能借此机会、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发展农家乐,那收入就更加可观了。

转变观念—尝试种植更高经济价值农作物

其实,土地的利用价值很高,就看能不能将其潜能全部发挥了。笔者所在的乡镇有一个小伙子,一直在外打工,从事的是中药材行业,12年回家开始尝试中药材种植,因为,当地没有中药材种植的历史,所以大家都不看好。但是,这位小伙子一直在尝试,大田种植不成就搞大棚,创造中药材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尝试种植培育不同品种,从未间断。终于,在16年的时候成功了,而且产量也很高、质量也过硬。17年开始扩大种植规模,赚了钱、致了富。

以上就是笔者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点个人见解,您又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呢?


农策分析


说实话,目前的政策组合就没打算让农民增收。别着急,且慢慢往下看!

种粮食是赔钱的,这个大家基本上都有共识,国外农业的补贴折合人民币在每亩几百到一千多,我们的补贴大约每亩十几二十元的样子,聊胜于无,几乎起不到补贴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

农田有分类,各种规定限制,挣钱的经营方式基本禁止。

年轻点的农民迫于生计都外出打工了,土地撂荒。别着急,很快会出新规定,土地撂荒就收回,取消该农民的承包资格。

如果把这些政策组合起来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让你把土地交出来啊,一来有利于推进农业规模化,二来为工商业提供大量劳动力,顺便推进城镇化。

再给大家点提示,如果当初高中好好学历史的,大概记得一个词叫做“圈地运动”,其实今天的事情就是这个样子的。英国人圈地也不全是暴力的,也是花费了上百年才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