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鍾南山,古有伍連德,世界抗疫第一人,清末東北鼠疫的終結者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愛默生曾說,“只要生命還可珍貴,醫生這個職業就永遠倍受崇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全國醫務人員備戰一線。

82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繼非典之後,再次披甲上陣。我們始終堅信,在祖國人民與鍾南山院士以及醫護人員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打贏這場瘟疫戰。

今有鍾南山,古有伍連德,世界抗疫第一人,清末東北鼠疫的終結者

鍾南山院士

就在一百年前的東北哈爾濱也曾有這樣一位與瘟疫進行戰鬥的醫生。他就是東北鼠疫的終結者,伍連德。東北爆發的這次鼠疫,規模波及整個東北三省,還包括內蒙古,河北,山東部分地區。時間長達半年,死亡人數多達六萬人之多。

在當時一度引起十分大的恐慌,在此危急關頭醫學博士伍連德臨危受命,對抗瘟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一百年前這位醫學英雄伍連德!

今有鍾南山,古有伍連德,世界抗疫第一人,清末東北鼠疫的終結者

一個不該被遺忘的人

一歸國華僑,堪當大任

清朝末期,1910年10月25日,從東北的滿洲里首次發現鼠疫,11月8日即傳至北滿中心哈爾濱。隨後疫情如江河決堤般傳播開來,橫掃哈爾濱,黑龍江,遼寧,東北三省,還波及內蒙古、河北、山東等地。此時清政府委任了一名醫學博士,前去東北治理瘟疫。他就是伍連德,此時的伍連德才剛剛三十出頭。

伍連德,字星聯,祖籍廣東新寧,今天的台山縣。其父伍祺學是馬來西亞的僑商。伍連德於1879年3月10日出生於馬來亞北部的檳榔嶼。自幼學習勤奮,就讀於檳榔嶼公學,接受了10年的教育。因其成績優秀多次獲得獎學金,曾經留學於英國的劍橋大學意曼紐學院學醫。

今有鍾南山,古有伍連德,世界抗疫第一人,清末東北鼠疫的終結者

年輕的伍連德

1899年6月,伍連德又獲取了劍橋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同時獲得了聖瑪麗醫院的獎學金,和進入聖瑪麗醫學院聽課與實習三年的機會,成為了當時聖瑪麗醫院,第一位來自中國的實習生。

伍連德,先後在英國的利物浦熱帶病學院、德國的哈勒大學衛生學院及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進修與研究。同時還獲得了,英國生理學家兼醫史學家福斯特、腦神經生理學家謝林頓、生理學家阿勒布特和戴爾、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俄國動物學家兼細菌學家麥奇尼訶夫等著名學者的指導。

今有鍾南山,古有伍連德,世界抗疫第一人,清末東北鼠疫的終結者

伍連德照片

1903年,伍連德憑藉一篇有關破傷風菌的學術論文,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劍橋大學的醫學博士。回到馬拉西亞後,伍連德開設私人診所,並積極地為華僑社會服務,剪辮易服,傳播新式思想,為當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07年伍連德先是受到英國倫敦方面的邀請,參加神學博士文英蘭主持的禁鴉片煙的會議。後來又受到當時清政府聘請,擔任了當時天津陸軍軍醫學堂的副校長一職。

今有鍾南山,古有伍連德,世界抗疫第一人,清末東北鼠疫的終結者

鼠疫舊照

二鼠疫爆發,臨危受命

出生海外,留學他國,伍連德最終還是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三十歲出頭的伍連德接到清政府的委任後,就率領當時從各個部門調派的醫務人員前往了哈爾濱開始防疫工作。東北的這場鼠疫最早發病的是兩名從俄國挖礦回來的曠工,從俄國掙了錢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途經滿洲里,住旅館,結果當天晚上就發病了,起初發燒,咳嗽,後來大口地吐血,然後這兩個人就死了。

在當時的那種條件下誰也沒想到會是傳染病,結果跟他們兩個人同屋一起住宿的人,也發了病,咳嗽,發燒然後吐血,第二天一看臉都紫了。四個人死得是一模一樣,我們都知道清朝末期統治非常腐朽,死人是常有的事。官府的人一來,簡單一檢查,不是他殺,沒打鬥,無中毒,就是得病死了。這四個人就被匆匆地埋了,誰也沒多想。

今有鍾南山,古有伍連德,世界抗疫第一人,清末東北鼠疫的終結者

鼠疫

人雖然埋了,但是事沒有過去,病魔無情,迅速的就傳遍了整個滿洲里鎮,小鎮中在四個人死後,接二連三的就死人,並且所有人的症狀都一模一樣。隨後這場瘟疫就蔓延開來,波及到了東北三省。

三走馬上任,困難重重

身為總防疫官的伍連德到達東北以後,遭遇了很多困難,工作進展得並不順利。首先到達了東北以後,還無法確診,只是懷疑是鼠疫。鼠疫這種病在外國叫做黑死病,主要是通過老鼠等一些動物傳播病菌,最終引發人體機能受損,導致死亡。公元六世紀古羅馬帝國就曾經爆發過一次,也正是因為這場鼠疫讓曾經輝煌的古羅馬帝國逐漸衰落。

今有鍾南山,古有伍連德,世界抗疫第一人,清末東北鼠疫的終結者

鼠疫醫護人員

之後歐洲中世紀還發生過更嚴重的一次鼠疫,死亡人數達到了兩千五百萬,可想而知,此次鼠疫帶來的傷害,原本整個歐洲就不足一個億人口,一場瘟疫下來死了三分之一的人。不得不讓人驚歎,生命的脆弱,這麼多人說沒就沒了。伍連德帶著自己的疑惑就來到了當時鼠疫最嚴重的區域,哈爾濱城南一個名叫傅家甸的村子。

為什麼這個地方疫情會如此嚴重呢?因為這裡居住的人都是窮人,當年闖關東過來的人,住宿條件非常差,而且人口密集,聚集人數高達兩萬多人,感染的風險最大。外邊一天死十個認,這個地方一天就死二十個人,搞得這裡人人自危。確實天天往外抬死人,擱誰誰都害怕,伍連德到了這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無法確診。

今有鍾南山,古有伍連德,世界抗疫第一人,清末東北鼠疫的終結者

屍橫遍野

伍連德是醫學博士而且多年來在細菌,瘧疾等醫學研究上,都有出色的成績。醫術再高明也得研究,研究就有一個問題,伍連德需要一具屍體。屍體好說啊,一天死很多人,隨便找一個不就完了。不行,他需要的是一個剛剛死亡的屍體。這就成了一個難題,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年代,鬼神就是人們心中唯一的信仰。中國人還講究人死應該入土為安,死者為大,誰也不願意讓人隨便解刨。

就在伍連德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一個日本女人染病去世了,在家屬沒到達之前。伍連德迅速做出反應,封鎖現場,解刨屍體,取出病變組織,又縫合好傷口。回到實驗室裡進行了研究,伍連德一下子就確認了,這是鼠疫,而且是肺鼠疫,患者首先從肺部發病,最終引發患者窒息而亡。病源找到了,接下來就是找傳播途徑,一般的鼠疫就是通過跳騷,蚊子等動物傳播,但是此時天寒地凍的哈爾濱又怎麼會有這些東西。

今有鍾南山,古有伍連德,世界抗疫第一人,清末東北鼠疫的終結者

伍連德

經過伍連德對患病者的研究結論得出,這個病就是通過空氣傳播的,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飛沫傳播。因為所有的患者和死者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曾處在封閉的空間內,這就導致了大規模的傳播。但是這個結論沒有人相信,因為那個時候的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沒有這個飛沫傳播的意識。

緊接著清政府又派來了一名外國醫生叫梅斯尼,結果染病死了,因為他不相信空氣傳播,口罩也不帶,啥措施都沒有,直接接觸患者,所以導致感染。他的死讓所有人的信任又回到了伍連德的這邊。

今有鍾南山,古有伍連德,世界抗疫第一人,清末東北鼠疫的終結者

身穿防護服的醫務人員

知道啥病,傳播途徑後,怎麼防止呢?因為當時醫學上對這方面完全屬於空白,只能採取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隔離。但是隔離以後人數仍然再增加,這就奇怪了,一問才知道。得病死的人並沒有被掩埋,而是被扔在了亂葬崗。這不就等於把瘟疫直接暴露在外邊了,因為當時東北的天氣,也無法用土掩埋。

問題就又來了,如何處理屍體,伍連德提出火葬,但遭到了眾人的反對。畢竟封建觀念在人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就在當下仍然有很多守舊的人不願意火葬。最終在清政府的支持下,還是舉行了火葬,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集體火葬。屍體燒完以後,加上有效的管控,隔離。1911年3月1日以後,哈爾濱、長春、奉天、鐵嶺等東北各個大城市紛紛傳來捷報,死於鼠疫者:零。

今有鍾南山,古有伍連德,世界抗疫第一人,清末東北鼠疫的終結者

檢疫人員

三懸壺濟世驅瘟疫,世界防疫第一人

這場曾經肆虐中國東北三省,長達半年的鼠疫,憑藉著中國人民,自己的力量終於取得了勝利。這場瘟疫戰的勝利,不僅鼓舞了中國人民,更震驚了世界衛生組織。伍連德憑藉著高超的醫術,加上他果斷迅速的反應,挽救不知道多少人的生命。

在這場無聲的戰場中,這群最可愛的人,一直在努力奮鬥。他們是我們的英雄,更是國家的脊樑。我們要堅信在黨和國家的堅強領導下,在醫務人員們的努力下,中國人民一定可以再創輝煌,戰勝瘟疫,讓世界矚目。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雖然我們做不到支援前線,但我們可以避免疫情傳播。特殊時期還請大家,響應號召,不要隨意出行,感謝支持青年講歷史,願疫情早日結束,願大家平安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