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書法家王羲之一生有什麼值得後人學習的事蹟?

硯逸善齋


一,巧補春聯的故事

書聖王羲之每年除夕都要寫春聯貼到門上,因為他的字藝術價值高,每年除夕他的春聯貼出之後,晚上就被人偷走。

這一年除夕,王羲之依然寫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八個字的春聯,上聯和下聯只寫了一半,留下了下半截沒寫。因為這幾個字的春聯不吉利,所以想偷對聯的人就此罷手,空手而歸。

到了寅時,王羲之補了後半截,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第二天早上,想偷春聯的人見了,都十分讚賞。

二,入木三分的故事

傳說當年皇帝有一天要到北郊去祭祀,讓他在一塊木板上寫字,再由工匠雕刻。由於墨跡印到木板裡面去了,木板是浸墨的。刻字的工匠把木板削了幾層,削進三分深才見底,木工驚歎他的筆力驚人,競能入木三分。後來人們就用入木三分來形容書法的筆力雄勁。

三,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王羲之小時候練字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的母親就讓書童給他送吃的。有饅頭和蒜泥。

當他母親去看他時,便捧腹大笑。原來王羲之一邊吃饅頭一邊讀帖,誤將墨汁當成蒜泥蘸著吃,弄得滿嘴是墨。直到他母親哈哈大笑,才醒悟過來。

(以上圖片書法作品為王羲之書。)


神韻軒書法


問:大書法家王羲之一生有沒有值得學習的事蹟?

在這裡,願與友分享王羲之一生中兩件刻骨銘心的事蹟:

一是對書法的鐘愛和刻苦。王羲之從小酷愛書法,七歲時就開始練習寫字。他在走路休息的時候,也用手指比劃著練字。仔細揣摩各牌坊聖殿的字樣結構和筆法,心裡想著,手指在自己身上一橫一豎,一筆一畫的比劃著。日子長了,衣服都被他劃破了。有時手指在他的袖筒裡來回默劃默記,長此以往他的袖筒也被劃破了。王羲之居家當面有一水池,由於長期在水池邊洗筆,水成了永不褪色的墨水了。民間傳說:池水映月灰濛濛,廳堂放日耀珠光。

其二,一字難求,終身自白,投其所好。由於當時的人們對王羲之的書法非常喜好和衷情,紛紛上門求字書聯。但王羲之生為高貴的士族,很難求得一字書法。山陰地方有一道士,懇求王羲之書寫一篇(道德經),好說歹說就是不從。由於王羲之喜好水中之鵝,這位道士有意識的專養了一群鵝,並從王羲之屋前路過時,被王發現了以後,向道士發問:“此鵝賣否”?道士答:“沒有賣,只賣有緣人”。王羲之喜以忘懷要將全部買下,道士講“你要買我的鵝,好,但我不要你的錢,只要字。把這篇(道德經)給我抄寫下來,我把全部的鵝一一送與你,好了。”王羲之喜了,很快就把字寫好並送與了道士。

以上根據傳說中的民間故事整理。


鬱香墨


筆者最近恰將久置的書法練習重新恢復,也重溫了"書聖"的生平事蹟和作品,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書聖"的人物生平。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今山東臨沂人,南渡後居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從書法造詣、歷史貢獻等角度來說,書聖的一生是光輝燦爛、偉岸不朽的一生。個人認為,其一生最值得後人學習的事蹟頗多,現將其部分有代表性的分享共勉。

1、書法造詣

王羲之自幼愛習書法,由父王曠、叔父王廙啟蒙。七歲善書,十二歲從父親枕中竊讀前代《筆論》。王曠善行、隸書;王廙擅長書畫,王僧虔《論書》曾評:“自過江東,右軍之前,惟廙為最,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王羲之從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書學薰陶。當代留美書法新秀劉鐸曾讚歎:“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王羲之早年又從衛夫人學書。衛爍,師承鍾繇,妙傳其法。她給王羲之傳授鍾繇之法、衛氏數世習書之法以及她自己釀育的書風與法門。《唐人書評》曰:“衛夫人書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臺,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說:“羲之從衛夫人學書,自然受到她的薰染,一遵鍾法,姿媚之習尚,亦由之而成,後來博覽秦漢以來篆隸淳古之跡,與衛夫人所傳鍾法新體有異,因而對於師傳有所不滿,這和後代書從帖學入手的,一旦看見碑版,發生了興趣,便欲改學,這是同樣可以理解的事。可以體會到羲之的姿媚風格和變古不盡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

王羲之善於轉益多師,當他從衛夫人的書學藩籬中脫出時,他已置身於新的歷史層面上。他曾自述這一歷史轉折:“羲之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爵、梁鵠書; 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從這段話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斷開拓視野、廣聞博取、探源明理的經歷和用心。

王羲之志存高遠,富於創造。他學鍾繇,自能融化。鍾書尚翻,真書亦具分勢,用筆尚外拓,有飛鳥鶱騰之勢,所謂鍾家隼尾波。王羲之心儀手追,但易翻為曲,減去分勢。用筆尚內抵,不折而用轉,所謂右軍“一搨瓘直下”。他學張芝也是自出機杼。唐代張懷耿曾在《書斷》中指出這一點:“剖析張公之草,而濃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鍾君之隸,雖運用增華,而古雅不逮,至研精體勢,則無所不工。”王羲之對張芝草書“剖析”、“折衷”,對鍾繇隸書“損益”、“運用”,對這兩位書學大師都能“研精體勢”。沈尹默稱揚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腳下盤泥,依樣畫著葫蘆,而是要運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為我服務,不泥於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從博覽所得秦漢篆隸的各種不同筆法妙用,悉數融入於真行草體中去,遂形成了他那個時代最佳體勢,推陳出新,更為後代開闢了新的天地。這是王羲之“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緣故。

2、道教情緣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藝術達到了 “登峰造極”的高度。究其成因,與王羲之信奉道教,書籍、道合一有很大的關係。土生土長的道教,很早就產生道教符。在抄寫經書時,必須由精於書藝的經生抄寫,而在書寫經本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潛移默化影響。歷史上諸多道家學者多是有名的書畫家,他們修身養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揮毫潑墨,落筆成體。王羲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將修道和書法藝術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產生了具大的藝術魅力。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著深厚的家庭背景。王氏家族是東晉時最有代表的文化士族。從上到下,奉信黃老學說。《晉書·卷八十·列傳第五十》記載,王氏家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又精通書道。”《道經》中記載了王羲之始祖王子晉嚮往神仙之靈虛,邁行放達於天台北門金庭桐柏山(即今嵊州金庭)第二十七洞天(道界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故事。《潛夫論》記載:“因氏王氏,其後子孫,世喜養性、神仙之術。”

3、入木三分

王羲之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玡王氏,他七歲就擅長書法。傳說晉帝當時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裡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歎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4、書成換鵝

書聖王羲之很喜歡鵝,他認為養鵝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有一次王羲之出外遊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一問之下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的,便找到那個道士想與他商量買下那群鵝,那個道士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便將拿些鵝送給他,王羲之欣然答應,這便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

5、相聚蘭亭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褉(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為此詩集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天時地利人效果發揮極致,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6、竹扇題字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路過山陰城的一座橋。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7、巧補春聯

大書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親手寫春聯貼之於門。因為他的字號稱“天下第一行書”,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難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聯一貼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舊寫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八個字的春聯,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對聯的人一看此八個字太不吉利,便掃興而歸。到了寅時,王羲之補了後半截,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聯的人見春聯變了樣,皆讚歎不已,拍手叫絕。

以上之分享,不到之處還請見諒、補充。歡迎評論區留言或➕ 關注【知行和逸】互動探討,共同為文化事業建設添磚加瓦。


知行和逸


個人也是在學習他的書法,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交流吧:


書法造詣

王羲之生活東晉書法時期,在那個書法大家輩出的年代,王羲之脫穎而出,並達到了歷史最高的成就,成就了“書聖”的美名,也為中國的書法做出了突出貢獻, 書法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書法家,成為後世不可逾越的大山。他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行雲流水,字跡妍美,以至於後來多次重寫也沒有最初版的滿意。這些背後都離不開一個好老師和自已的努力,師從衛夫人,書法不光是筆畫,佈局,也要從自然界中汲取,千里陣雲,高峰墜石,萬歲古藤,崩浪雷奔,道盡了意在筆先真諦,王羲之用功之深,臨池學書、池水盡黑這樣的這樣的精神也我們學習的榜樣。


文章造詣

這裡所要說的是“天下第一行書”,這也是一篇難道的好文章,在文學上也有很重要的價值,奈何書法上太突出了。全文三百二十四字,全文流暢,語言清美,一氣呵成,只有幾處塗改之處。“群賢畢至,少長鹹集,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流暢曲水,一觴一詠,暢敘幽情”,描繪了一幅如畫的景緻,人和自然意境合一,動靜表現淋漓盡致。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又是怎麼的場面,美好的風景過後,開始思考人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看淡人生,又勇於面對生死又是那樣的從容豁達“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人生態度

羲之生在當時被稱為兩大家族“王謝”這“王氏家族”,“王謝風流”的精神更是濃縮在了王羲之身上,這種風流也可以說是一種儒雅,自小與筆墨想伴,家族薰陶。所表現出來性情上的率真,執著,豁達。影響了一個時代,影響了一個時代的人,形成了晉所獨有的尚韻風。這種風流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竹萌書法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琅琊臨沂人,曾當過右軍將軍,所以也叫王右軍。王羲之早年師從女書法家衛鑠(衛夫人)學習書法,後又轉益多師,以鍾鎐出師表,索靖的書法用功最勤,草書次東漢張芝為師,張芝世稱草聖。是草書成熟的創造者。王羲之學書勤學苦練,在會稽山陰練字時,曾經把門前的一池水因為洗硯而盡黑,時稱墨池。可見王羲之下的功夫有多大。後來王羲之學書有成,名聲在外,有一天王羲之去道觀遊玩,看到觀裡有一群鵝很可愛,就想買幾隻,道觀道一上說,你不必出錢,只要給觀裡寫一幅黃庭經,這一群鵝雙手奉送。王羲之聽後,慨然應允,隨即手書一幅黃庭經,換了一群鵝。一時傳為佳話。唐人有詩云,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這就是王羲之最著名的兩個故事。


藝海一粟


首先肯定的說就是王羲之臨池學書的發憤精神就是我輩最應學習的,俗話說:“熟練五十年,深熟須一生。”

其一,王羲之諸體兼善,尤其是他創作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是我們學習的最經典範本。《蘭亭序》中(一)不肥不瘦,動中寓靜,方圓並用,剛柔相濟,疏密得宜,奇正相錯,骨肉相稱,文質相符。(二)能將人為創作的美與自然美和諧地統一起來。(三)神奇變化,豐富多彩。(四)字形妍美,體勢雄強,於蒼勁中姿媚躍出,從而表現出一種飄逸瀟灑、精勁遒健的自然風度,有“龍躍天門,虎臥鳳闕”之勢。

其二,因王羲之天資聰穎,從小受家庭薰陶,耳濡目染,對書法的領悟極深。後來他又遊歷名山大川,觀摹學習李斯、曹喜、蔡邕、梁鵠和鍾繇等大家的書跡,博採眾長,兼取各法而融會貫通自成一家。

其三,王羲之在書法中精研體勢,使楷書完全獨立於隸書,並進一步革新和發展了行書和草書藝術,創建了可供後人效法的楷、行、草書的規範模式。王羲之還把書法作品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完美地結合起來,把書法技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書法藝術進入到多姿多采的境界。這也就是兩漢樸厚之風至此一變,由於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的影響和傑出成就,因此被後為尊為“書聖”。

其四,王羲之從小練字十分刻苦,他練字寫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個小水池,他經常在這個小水池洗毛筆和硯臺,後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這個小水池就被人們稱為“墨池”。後來王羲之的字寫得非常好了,但他還是堅持每天練字。


弄墨人3476384831199


我練習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多年,從我對他的瞭解,他之所以被後人推崇為“書聖”,並不單單是因為他的書法造詣,他是一個多方面的人才,貴族後裔,還是一位將軍,精通詩文、書法等方面。特別是書法對後世的影響巨大,但後人對他的才能和趣事能廣為傳頌,還因為他的人品。

記得小時候學書法時曾聽過很多關於他和教育後代的故事,比如:入木三分、東床快婿、竹扇題字、巧補春聯、吃墨、當鋪換字等等,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這些故事都傳頌了為人處世態度,對平民百姓的愛護以及對藝術的不懈追求!最為經典的當為蘭亭序,不單單是在書法上被列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文學方面也是一座豐碑,其中不但有美文妙語,還有對人生境界的一種豁達。我們後人在學習他的書法的同時,還要學習他精神,不斷地更新自我,做到內心充實,才能不被外界表象所迷惑,在成長中不停地進步。





龍銘先生


既然說到王羲之,那麼我就不說書法了,嘮嘮“東床快婿”這個詞吧!王羲之父親王導的好友郗鑑聽說他幾個兒子皆是一時之俊傑,想安排一個門生去給他女兒擇一個女婿。王導也牛,說我那東廂房裡的幾個兒子都不錯,你隨便挑,包你滿意。那個門生看完回去之後對郗鑑說,幾個兒子聽說您有意擇婿,都焚香沐浴更衣,打扮的玉樹臨風精神抖擻,唯獨有一個小子,袒胸露乳臥居室之塌上看書,不為所動,不以為然……郗鑑大驚,此子當為人中之龍,女婿就是他了!後來一問,那個人是王羲之!所以後來就有了用東床代指女婿的說法!晉人風流,名不虛傳……




楚襄蠻


王羲之值得後人學的地方我總結如下:

1.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所以王羲之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書法。

2. 王羲之是一個有趣的人,他坦腹東床,喜歡鵝,和白鶴也有不解之緣,總是有趣的靈魂是萬里挑一的,它值得我們學習。

3. 王羲之很注重和友人的交往,重情重義,蘭亭集會,詩歌暢飲,美不勝收,也寫出了著名《蘭亭集序》,他那種豪邁的情懷也值得我們學習。

4. 做人做事都要有“入木三分”的刻苦精神,這也值得我們學習。


農村小學弟


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王羲之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書法成就

王羲之的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代表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勤奮好學

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王羲之的成就來自勤學苦練。勤奮帶來的碩果,就是留下了各體書法:他的草書作品有《十七帖》《初月帖》《行穰帖》《龍保帖》《上虞帖》《長風帖》《賢士帖》《飛白帖》《平安帖》等,行書和楷書也有很多作品傳世。

摺疊竹扇題字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路過山陰城(今浙江紹興)的一座橋。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很快賣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