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能打动自己的藏品故事(与价值无关)分享一下吧?

登善堂


上小学的时候,无忧无虑,除了上课之外,就知道个玩,根本不懂什么是收藏,更没有收藏爱好。

偶然的一个课间,一个同学拿了一块古钱币,当时觉得很不错,后来,那个同学送给我了,拿回家后,爱不释手,整天把玩。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逐渐迷恋上收集古钱币,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发现同学送我的那块古钱币竟然是块假币,为了防止判断错误,咨询了很多人,均不看好,再后来,也是为了验证真伪,轻轻的在水泥地面磕了几下,碎断了,当时很郁闷。


直到现在,我相信那位同学并不知道是假币,随着时间的流失和藏品的增多,我也不在为此币纠结,但是,就是这一次假币的经历,影响了我一辈子的收藏爱好。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毕业后,与那位同学从未见面。

至今,这块假币,我依然保留着,是珍惜同学之间的情谊,还是个人的收藏习惯,我也说不清楚,总之,永远不会丢掉此币,此币尚还在,同学你可好?


滴水藏海0925


收藏者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捡漏也。8O年代中期,我被临时安排去附近农村支援,为他们安装变压器。当时的农村是没有电的,照明用洋油。当看到“工人老大哥”来给他们装灯,布线。那些农民兄弟,马上将你由“哥”而升辈为“叔”,那股亲切劲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因我爱好收藏,顺便在他们当中提一句:你们有老银元,老铜钱吗?我收。当时就有人送来了一些袁大头,小铜钱。那天晚上,突然有人敲门,只见来了一位老者,手里提了一包铜币,手一提还很沉的。



当打开提包,里面有:湖南省造双旗铜币二十文,另有光绪元宝户部铜币二十文。共有4OO多枚,重量达8市斤。最后,经过协商,按当时的废铜价,每市斤5元加2倍,即15元买1斤铜币,需要资金12O元。我当时学徒工刚结朿不久,每月工资是28,5元。这8斤铜币是我3个多月的工资,我很纠结,想买又不敢买。当老农民看到我的难处,主动提出,全给你,只要1OO元。那2O元算我送你们工人兄弟们的礼物,你们辛苦啦。最后,我将全体工友的钱包七拼八凑,并将一块刚买的上海牌手表折价,才将此事了结。后结算,1斤约5O块,1块铜币只要2角多钱。



现已时移近4O年,这两种铜币目前价位,在我地平均可达1OO元/枚。1OO元/O,3元,其价值升了33O倍。当时还有人拿出二版大黑拾,要价仅2OOO元/张,(现值1O万以上,随便丢)。现我家收藏品:各种银元有上百枚,锏钱达5000多枚,各种纸币不少于5OO张,还有硬币,加起来不少于3O斤。“无利不起早”,我的收藏爱好,全因当时的几本收藏书籍,也是我爱财,惜财的心态起了作用。收藏是门艺术,更是一种投资捷径。当你没事时,心烦时,拿出看看,摸摸,确是人生一大乐趣!


龙抬头666


要说银元收藏最多,包浆最好的还是游牧民族。这是生活和生产环境决定的。他们的银元无法埋,其实也没必要埋。我认识二位甘南朋友,他们经常去牧区收古董。有一次,他两各自拿出好几百块银元让我选。他们说藏区的土豪家中有时有四五百块银元。这是真的。了解文革历史的人知道,这期间美蒋在西藏搞情报工作,活动费用即是银元。我在内蒙,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男女订婚,女方家还要三十块袁大头。可见数量多么庞大。





石艾110928151


对自己来说,有意义,有缘分,有故事的一概不卖。留的不单是钱币,更是念想与记忆。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发现外公柜子两边把手上有两铜钱,那时候刚开始瞎收集着玩,每次去家里玩见了都摸一摸,看一看,很想要却拿不下来,急的在旁边转,时间久了,外公后来每次见了就笑一笑。他也想给我,也是不好拿下来。

直到暑假给他去祝寿的时候,外公从他小屋里走出来,叫着我的名字,慈祥的笑着,把手掌伸向我,手心里放着一枚钱币,我高兴的接了过来,欣喜万分。这个场景和姥爷对我的这些举动深深地印在了我脑海里,虽然已经过去十年了。当时是钱币背面朝上,刚接过来并没看出是他柜子上的,以后在哪弄得,后来一问得知,是撬的他柜子上的,以前姥爷给我说过,这个柜子是他结婚,姥姥家里陪送过来的。为了把铜钱给我竟然把这个柜子上把手撬下来了,虽然又装上,肯定不结实了,我很高兴,又很感动。

后来,姥爷不在了,舅家盖房子,我爸帮忙抬这个柜子的时候一提把手掉了下来,我姥姥看见了就说:"你看,他姥爷多疼他,想要上面铜钱,柜子也舍得给撬。"

以前小时候收着玩的那些钱币很多都有点故事,数量不是非常多,基本上我都记得哪个是怎么来的,而这个更加深刻,也是我最珍贵的一枚,在别人看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康熙的,在我眼里却是最重要的物品,单出收藏在一个小盒子里,放在老家里永久收藏。

每当回家空闲赏币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这枚钱币,静静的回忆着这段故事,想念着疼爱我的姥爷,深深地思念。

图片手机里现在没有,钱币放在老家里了,每次回家都会看出来看看。



泰岩泉币收藏


这问题提的好!有关收藏问题是很难上热榜的!既然上了,我就支持一下,谈谈我自己的所见所闻!(顺便自己蹭下热度!)

我就谈紫砂壶方面的问题!因为在紫砂壶方面我还略微懂点收藏的知识!

刚来到宜兴,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个环岛,很醒目的标志就是紫砂壶!刚开始不懂,后来发现这些紫砂壶标志哪里都有!直到到了丁山,才发现全是紫砂壶!太壮观了!几乎家家都有紫砂壶!后来才知道紫砂壶是宜兴独有的!这个产业也不小了!养活了多少手艺人!

有关紫砂壶收藏这个问题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自己喜欢的紫砂壶就已经有收藏价值了!至于真正的好壶是极少的!每一位的制壶艺人最主要要有德!绝大多数壶友认可的师傅就是好师傅,他们所做的壶就是好壶!这里面的行业标杆就是顾景舟!

顾老的壶极具收藏价值!但是极个别人拥有他的壶!首先要达到顾老的做壶工艺基本太难了!几十年的专心制作也很难达到!很多人模仿他的壶的神韵,但是最终还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王永忠匠人紫砂


在老挝遇到2个小孩,一个叫:阿南,一个叫:阿天。

2个都是隔壁邻居,都在读小学,平日里我会没事的时候去河边捡石头回来。他们放学过后也会来看我清洗,但他们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捡他们认为什么都没用的石头。石头老挝人叫(玛亨)译音

直到有一次肠炎发作住2天院回来,他们2个一人抱一块我前几天没拿回来的石头。因为前几天周末他们2个和我一起去河边玩过。当时没看上所以没带回。谁知道他们2个今天专门去给我抱回来送我,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从表情就能看出他们满脸喜悦!

虽然石头不咋的,但是很是感动!与价值无关!




渝A無銘之境


看到这个问题,对自己触动挺大,有些东西是讲究缘分的,想得得不到,无求其自来,凡事不必苛求,顺其自然,下面分享下我的故事 。

我对象外祖家祖上是跑船运的,往来于天津及老家一带,算当地一富足之户,家底殷实,钱财不少,留下不少银元,解放后因人口多生活困难,大部分卖了换了口粮,留下几块做为家传,文革时怕抄走藏了起来,后来改革开放日子好起来后,听岳母说小辈因银元还闹了矛盾,除一块藏迷了找不到外,其余分给小辈人。去年对象外祖家拆迁,破旧家俱没人要,对象说让我拉回我农村老家,能用就用,不能用就做柴烧生火做饭,我就拉了一车破家俱回老家,到家后,我就喊了几个年轻人帮忙卸车,母亲说,把几件好的送给年轻人,破的劈了做柴用。这事就放下了,后来又回老家看望老人,母亲说在一破家俱抽屉里发现了一枚光绪元户部一两龙元,母亲说没见过这么大的银元,因母亲娘家也是殷实之家,小时候见过银元。就这样这枚龙元就传入我家,无论价值大小(在百度百科查过,说此龙洋是珍品,价值百万以上),以后做为传家之物,把此故事讲给后人,明晰万事不苛求,顺其自然,是你的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抢也抢不来,万事皆有缘!


腊梅抱雪


人人心里都装着故事,我想那个故事一定是你喜欢的,当慢慢长大了,那个故事还在启发你,让你铭记在心。

那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我记得十分清楚,在1967年6月9日,那个晚上我把阳历牌那一页撕了下来,收藏在了家中的炕被底下。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首先在孩子的心里,感觉那天的天气特别怪,蓝天白云红日,顷刻间电闪雷鸣,大雨如注。我们这群孩子朝家里跑,这时在雨中有个声音让我们停止了奔跑。

“修理雨伞汗伞……”

声音离我们越来越近,一次次地喊着:“修理雨伞汗伞。”呼喊由高向低,呼喊由强变弱,呼喊在雨中颤抖,最后被大雨完全吞没了。

我们走到了近前,修伞人己坐到了雨水里,他的脸色很难看,他问:“你们看没看见有一个6岁小女孩,她打着一把花汗伞?”我们孩子相互对视着,没有一个吭声的。修伞人失望地站起来,嘴里又发出了先前的呼喊。随着他的声音传出,在雨中人越聚越多,修伞人开始述说事情的经过。

就在大雨之前,凭他对天气的经验,修伞人意识到了要有一场大雨来临。他开始迅速收拾工具,阳光下女儿打着花汗伞朝他笑,他说:“你不信,待一会儿你就让大雨拍在这了。”小女孩还在笑。他两正准备离开时,有一妇女急急忙忙来修伞,她说:“师傅帮忙修修这把伞。”她递过来一把用油纸制作的雨伞,修伞人为难地打开那把伞,发现用竹子制作的骨架断了4根。“能修吗?”妇女问他,修伞人没有回答。妇女说:“我是替邻居赵大娘修的伞,老人的儿子在部队,家里没有什么人。”

修伞人不仅修理好了雨伞,而且冒雨把伞送到了赵大娘的家里。送伞时他让女儿看堆,回来时女儿就不见了。听了事情的经过,有人说:“你女儿是不是自己先回家了。”

有人说:“快到派岀所报案吧!”

有人说:“能不能出了意外?”

能看得出,大家都在真诚地关心小女孩的去向。没有错,谁说的话都有道理,错就错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

大家开始高一声低一声呼喊,还有一伙人去了派出所。我们一群孩子开始奔向大雨,边跑边呼喊:“修理雨伞汗伞……”因为这个呼喊,修伞人刚才说了,女儿的母亲生下她因难产去世了,女儿是听这个声音长大的。我们不停地呼喊着,仿佛小女孩就在某个角落里躲雨,当她听到了我们的声音,一定能飞快地跑过来与我们汇合,哪怕她一声声的啼哭,我们谁也不责怪她。

然而,小女孩并没有在任何角落里,她正在市立医院急诊室治疗。小女孩是被送废铁的马车刮伤的,小女孩是为追赶被狂风刮跑的花汗伞,她一直追到了马路。

后来听说小女孩康复岀院了,后来还听说赵大娘在部队的儿子,一直帮助修伞人的女儿。

这个故事只能讲到这里了。





wangyong


看见问题,我的记忆好像又被拉回到十几年前的那情那景。

我有一件"藏品",是一件铁质的小猪。对于所有人来说,其价值不大,甚至可以说无价值,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有着不一样的"价值"。

挂件刚拿来时就已锈迹斑斑,看着像是被人随意丢弃的。

这只小猪挂件又是哪来的呢?

十几年前的一次春节,我回家过年。和往年一样,带着硕大的行李箱,过了中午才到家。到家后,小侄女和小侄子就围着我转,忙着给我倒茶、拿水果,很是亲昵。

正当我掰开行李箱,給他们拿带回来的礼物和零食时,小侄子走到我跟前,他从裤兜里掏出自己的小拳头给我,他把小拳头放在我的手心里,然后笑眯眯地松开手,然后说"小叔,送你一只小猪"。原来他手里藏着一只铁制的挂件小猪,想给我一个惊喜。

看着手心里的小猪,我内心抑制不住地开心,要知道小侄子才三岁左右,就知道送别人"小礼物",而且是只可爱的小猪挂件。他这个年龄应该是对"玩物"最抠门的年龄,但却知道把喜欢的东西留给别人。

我拿起小猪挂件,仔细端详后说,这小猪真可爱,哪来的小猪?你真的送给小叔吗?

小侄子说,是他以前外面玩的时候捡的,一直放着,就等着我回来。

当时,包括现在,我都为他的童心和天真而感动,也一直记得他那张稚嫩的小脸蛋。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那只小猪挂件,一直放在我身边,每当拿出来把玩时,就会想到当时的情景,同时也怀念小侄子小时候的一举一动。

只是,前几年回家时,无意中问他还记不记得他送我的小猪挂件时,他却说不记得了。




CIBN影院院长


在我记忆中,没有多少是值得感动的,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应该是我的妈妈: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每天都忙于工作,努力让我们姐弟个过得更好一点,每天都是早上很早出门,晚上到深夜才回来,虽然那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大人要拼了命的去赚钱。我的父母在我小的时候,是那种推着三轮车摆摊卖凉菜熟食的,有一天晚上我妈很晚很晚才回来,我们姐弟三个守着黑白电视旁边看着当年的神剧《还珠格格》,当然我们都没有吃饭,这个时候听到有开门的声音,我们三个不约而同的喊出:妈!!推开门出去一看,果然是她!她对我们说:快快快!孩儿们今天生意不错,我留了很多剃羊头后的骨头,上面还有很多肉,就再这个时候我爸也回来了,我们一家五口,就围着我妈的三轮车,疯狂的啃骨头。现在想想当时是多么的幸福,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姐姐也都出嫁了,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