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一年一影帝,千年周星驰?

柏杨同学


我对这话的理解是:星爷的电影风格已经成为很多导演的样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从小就有演员梦的周星驰,曾和当年还是电器推销员的梁朝伟一同参加过TVB的选拔;最后梁朝伟被选中了,而周星驰却被淘汰。只是,周星驰依旧怀揣演员梦想,开始在众多电影里面跑龙套

实际上,很多配角之所以难以突破瓶颈,便是因为被某一类角色所定型。比如,李子雄演的角色,大多是斯文败类、奸诈无耻之徒,甚至你在屏幕上看到这个人,就已经预期到,30分钟后他肯定露出狐狸尾巴。

最重要的是,周星驰作为喜剧演员,突破了为笑而笑的喜剧窠臼,达到了笑中带泪的境界。这跟小人物逆袭的主题配合起来,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这种带自传性质的故事内核,加上风格化的表演,使得周星驰跟剧中的角色融为一体。人们看每一部戏都会觉得,那就是周星驰。

星驰的电影,他极具个人风格的演技,经典的表情和台词,不断重复的故事内核,成为经久不息的大众文化现象。


国家上门女婿


一年一影帝,千年周星驰。谈到周星驰大家的第一印象或许是搞笑无厘头,因为电影中周星驰的角色属性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早期的《赌圣》《唐伯虎点秋香》《武状元苏乞儿》,近几年的《大话西游》《功夫》等等。周星驰展现在荧幕上的样子的大多都是搞笑轻松的,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也都会把荧幕上的形象加到周星驰本人身上,但是事实上荧幕外的周星驰跟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关于周星驰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五件事。

1:早年的周星驰。周星驰(取名来自《滕王阁序》中的俊彩星驰,因此哥哥叫周俊彩,星爷叫周星驰)1962年6月22日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内地移民家庭里,一家人生活在九龙穷人区。7岁时,父母离异,他和姐姐、妹妹一起在单身母亲的抚养下成长。早年的周星驰家庭条件不好,母亲还要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周星驰在圣玛利奥英文书院念完中学后,他就去做过办公室助理来减轻家里的负担。上初中的暑假里,周星驰经常打工,赚钱贴补家用,给自己赚零花钱,买漫画书看电影,练功夫,沉迷跳霹雳舞。他回忆那段时光时说,“我做过几份暑期工,比如卖眼镜、卖电器。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去酒楼卖点心,月薪大约600港元。在酒楼打工什么怪人都见过,反应不快就会被客人骂,所以一定要能言善辩和有礼貌。”那个时候的周星驰一心只想为家里贴补家用照顾好他的姐姐妹妹以及母亲。直到后来周星驰看到了香港电视的飞快发展。2:对演戏痴迷的周星驰。说到周星驰的演艺生涯就不得不提的是另外一个巨星--梁朝伟,梁朝伟跟周星驰从小便认识,对演戏痴迷的周星驰看到香港电视的飞快发展,痴迷其间,想试一下,加入这个行业,演一个角色。于是,他找来梁朝伟,两人跑到山上,私下拍了一个8分钟短片。成名后的梁朝伟说,“那都是他的主意,当时我对演戏不开窍,那个短片他既当导演又当演员,我只是演员”。怀揣着演艺梦想的周星驰遍拉着梁朝伟去报考无线艺员训练班。两个人都去考了,最后的通知是梁朝伟考上了,周星驰却落选了。落选后的周星驰也没有太气馁,1982年,凭着对表演的热爱,周星驰连考了两次,终于进了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夜间训练班。1992年8月,在对《电影双周刊》记者的询问,他很肯定地说,“如果还没有考上,我会继续再考,因为这是我的兴趣。”3:演艺途中的周星驰。从无线艺员训练班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周星驰都在跑龙套,在那部著名的《射雕英雄传》里演了个没有一句台词就让梅超风一掌劈死的小配角。当时他觉得,导演设计自己被人一掌打死,有点不太真实,于是设计了反抗的动作。于是他跑去跟副导演商量,结果被副导演一口就回绝了。周星驰对演戏一直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虽然自己的很多想法一直都被拒绝,但是也从未放弃过,也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才有后来作为导演拍出的《国产凌凌漆》《食神》《长江七号》等等经典的作品。4:大红大紫的周星驰。1988年,周星驰在舞厅里消磨时光,遇到了万能电影公司大老板李修贤,这位著名电影制作人与他简短交谈之后,送给他一个演艺生涯中宝贵的转折点:邀他在自己的新片《霹雳先锋》里扮演一个浪荡江湖的小弟。周星驰凭借该片获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1990年,出演《赌圣》而广受关注,周星驰也确认了自己的演艺风格--无厘头。1993的《唐伯虎点秋香》连续第四次拿到香港年度票房冠军。2002的《少林足球》获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杰出青年导演四项大奖。此时的周星驰无疑是香港最炙手可热的男明星,再后来的《功夫》《大话西游》等也让大家从称呼星仔变成星爷。谈到星爷这么多经典的电影那就不得不谈一下星爷的爱情经历,1992年9月,周星驰跟罗慧娟宣布分手,在拍摄《逃学威龙2》时传出与朱茵的地下情,1995年宣布分手,而分手的原因朱茵说是有第三者插足,至于是否是有第三者插足小编也无从考证,从当年的报道来看,如果真的有第三者插足,说的应该就是莫文蔚,莫文蔚跟周星驰结识于《食神》,当时在拍摄食神的时候就有人传出周星驰跟莫文蔚的地下情。说到陪伴星爷最久的当然是于文凤,于文凤周星驰两人拍拖13年,至2010年3月分手。从这之后就鲜有关于星爷爱情方面的消息了,或许星爷尝过了爱情的个中滋味不愿再去尝试,或许星爷心中的人已不再,不管怎样,作为影迷,希望星爷一切都好。5:现在的周星驰。周星驰已经早早从星仔变成了星爷,现在的星爷不拍戏也没有绯闻,仿佛从大众的视线里消失了一般。最近关于星爷的还是向太在微博上炮轰周星驰不还钱,小气等,周星驰虽然没有发声,但是众多合作过的明星站出来帮周星驰说话,或许这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周星驰小不小气不知道,但是周星驰的做的公益事业大家是知道的。2001年周星驰带领《少林足球》演员在综艺节目《百万富翁》,争取百万善款,该晚赢得的所有奖金,全数拨捐给玛丽医院癌病儿童;东南亚海啸,周星驰不仅以私人名义向灾区捐出50万元,而且还决定将《功夫》部分票房收益作赈灾款,估计他一人就能筹得超过百万元;《功夫》上映的时候,他为韩国语言障碍儿童筹款举行慈善首映;他还曾经为癌症中心捐献骨髓,带动香港市民踊跃参与;2005年,他应邀出任保良局与香港外国记者会的慈善大使,探访保良局儿童并与孩童们一起学习外语等等,这些新闻极少被报道出来,或许是现在的星爷只想低调安享自己的余生,不愿再参与到这些事情中来,现在的星爷头发已经花白,也不再年轻帅气,但是不管怎样,作为影迷都感谢星爷,在我们迷茫的时候可以看看《喜剧之王》;在我们对爱情困惑的时候可以看看《大话西游》;在我们被社会的大染缸侵染找不到自我的时候可以看看《功夫》







娱乐腾讯专场


周星驰是电影界的奇才,称得上千年一遇的奇才,他导演的电影和出演的电影真的是百看不厌,回味无穷,给观众们带来无限欢乐。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开始红遍大江南北,可以说是当时的超级网红,特别是“爱你一万年…”的台词,相信每个人都熟悉。

2002年凭借喜剧片《少林足球》获得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以及最佳导演奖 。2003年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2005年凭借喜剧动作片《功夫》获得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2008年自导自演的科幻喜剧片《长江7号》获得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冠军。

2013年执导古装喜剧片《西游·降魔篇》,该片以2.18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打破华语电影在全球的票房纪录。2016年担任科幻喜剧片《美人鱼》的导演、编剧、制作人,该片以超过33亿元的票房创下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纪录 。

周星驰是华语影坛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被誉为中国的查理·卓别林。20世纪90年代,由于他主演的电影屡破票房纪录,因此他与成龙、周润发并称为“双周一成”,意为香港电影的票房保证。他不仅在商业电影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还制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无厘头式喜剧,更缔造了“周星驰现象”。

周星驰既是传统喜剧的继承者,也是开拓者。他通过表面毫无逻辑关联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无厘头的表演方式。电影《赌圣》让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他充满想象力的喜剧理念;而《大话西游》更让他的表演风格深入人心。

周星驰从来没有重复自己,其喜剧风格也经历了从夸张到内敛,从搞笑到温清,从肢体语言的表现到进入人物内心的转变过程。他以喜剧的叙事形式来表现悲剧性的主题意蕴,在给人们带来欢笑的同时,也能引起观众的反思 。











琼海二哥


华语影坛关于周星驰最经典的一句评价是“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这也是周星驰的影迷最为津津乐道的一句话,今年贺岁档周星驰推出电影《新喜剧之王》,由于这部电影来得很突然,让影迷们兴奋不已。然而今年的电影市场相对诡异,最初被炒的大热的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和韩寒的《飞驰人生》都未能取得如愿的成绩,反而之前很少宣传的《流浪地球》作为影坛黑马,一骑绝尘,一黑到底。而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就成了一个尴尬的存在,但是客观的评价,这就是周星驰的作品,无论电影市场怎样的变化,他都会固执的保持自己对电影的本真。周星驰在华语影坛虽然被尊为“星爷”,但是他作风极为低调,即使是在和同行掐架的时候,他也依然保持着刻意的低调,这说明他在片场的那些愤怒和辱骂,只有一个目的,那就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虽然很多元素都是借鉴来的,但是小人物有理想,敢于追求理想的故事灵魂则是星爷作品中永远不变的主题。周星驰的成功不是天分,而是后天的勤奋和努力。而这种努力也创造出了只有他自己能够驾驭这种独特的,笑中带泪的周氏喜剧电影,所以才有了“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而这个评语对于周星驰是很中肯的,毫不夸张。





丁丁聊娱乐


周星驰这一生也拍过不少电影,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会成为经典,为什么周星驰签约的艺人都连连解约呢?还有网友会疑问为什么周星驰会白了头发呢?曾经的搭档如今的形同陌路,甚至有生意伙伴现在对铺公堂,看着周星驰已经满头白发,也就不难理解了。周星驰表示:我拍了很多悲剧,但是你们却说是喜剧。




兵哥八卦网络


星爷的电影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吧,看别的电影吧,看了一遍再看第二遍,感觉没那么好笑,也没什么回味的,但是星爷的作品是,当时看了,有点意思,再看一遍,哦,原来还是挺有意思的,忍不住还看一遍,等多少年后,星爷的作品真是经典。


白开水22293379


周星驰1962年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国家一演员、导演。1980年成为丽的电视台的特约演员,开始进入演艺圈。1988年出演电影《霹雳先锋》此片获得最佳男配角奖。1990年,出演《赌圣》,其后出演过《逃学威龙》《大话西游》《功夫》《美人鱼》等作品,获得过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等奖项周星驰获奖无数

周星驰被称为喜剧之王,可见人们对他的电影的喜欢,他的电影风格大多都是无厘头搞笑类型,可他自己曾说:别人看我演的都是喜剧,其实我演了一辈子的悲剧,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周星驰的电影的深度。看似喜剧,其实所表达的意思和展现的现象令人深思!

最后用标题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一年一影帝,千年周星驰!











双双生活随拍


周星驰一共演了53部电影,这种带自传性质的故事,加上无厘头风格的表演,使得周星驰跟剧中的角色融为一体。人们看每一部戏都会觉得,那就是周星驰,那些影帝不一样,他们是演什么像什么,所以才是影帝,但是你不会把角色当成他本人,况且写喜剧在我看来比悲剧难多了,况且,我问大家,说起喜剧,你脑海里浮现的是谁?难道不是周星驰吗?就现在看他的喜剧,还是能让你开怀大笑,笑中有泪,,数一数,多少桥段是从他那儿来的?以及,表演,这算是周星驰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影帝可以有很多个,但周星驰只有一个。




令人头秃


周星驰的演技毋庸置疑,尽管无厘头喜剧并非他所开创,但他对于无厘头喜剧的开拓与贡献,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抹杀的。

就是这样一个屡次打破票房纪录,有名气有演技有粉丝的喜剧天才,为什么在前期,无法得到主流奖项的认可呢?

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评价标准不一样。金像奖不会以市场上叫座的影片来左右自己的判断,就像郭敬明的书尽管很畅销,却永远无法获得茅盾文学奖一样。

有的人,拿了许多影帝,演了几十上百部电影,但是真正深入人心的没有一个角色,但是他,每一个角色都深入人心,他就是周星驰。所有演员都是演员,只有周星驰是艺术家。

王晶说周星驰爱钱,他一年三部电影,部部烂片,周星驰三年一部电影,人们看了又看,到底谁圈钱,长眼睛的人都看的出来。

记者问黄秋生怎么看待周星驰,黄秋生只说:“你看总是别人骂他,你何时看他骂别人。”

只能说,大部分人并没有获得评选影帝的权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影帝”,质疑权威,从来都会有附和。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没有周星驰这样高知名度与影响力和粉丝拥趸就否定他们,更不能因为周星驰没有获得过多的主流奖项的肯定就质疑周星驰的演技,这只是评价标准不一样而已。





晓嘟


周星驰是一个被高度符号化的演员作者(actor auteur)。

香港拿奖拿到手软的几大影帝,比如梁朝伟、梁家辉、周润发等,都是全能演员,能驾驭各种电影类型及角色。梁家辉能演喜剧、黑帮片、文艺片、武侠片……周润发能演浪子、贩夫走卒、黑社会、武侠宗师、国王、哲学家(孔子)……梁朝伟在各种类型的大片——重庆森林(文艺)、无间道(警匪)、东成西就(搞笑)——都游刃有余。

这是大多数影帝级别演员所具备的素质。只有挑战不同的角色类型,才能在演技上不断突破,并有更多得奖的机会。因此,大牌演员大多不会多次接同一类型的角色。他们不希望自己被定义为某一类型的演员。正如体育运动员都不喜欢自己被标签化。詹姆斯当年不参加扣篮大赛,因为不希望被人认定为扣将。很多人都认定库里只会投三分,他便在鞋上写下“I can do all thing”……

实际上,很多配角之所以难以突破瓶颈,便是因为被某一类角色所定型。比如,李子雄演的角色,大多是斯文败类、奸诈无耻之徒,甚至你在屏幕上看到这个人,就已经预期到,30分钟后他肯定露出狐狸尾巴。

哪怕是对于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这种功夫巨星,影帝奖杯也不是太友好。成龙甚至悲催地提名十次金像奖无一次命中。

正因如此,你无法将梁朝伟、周润发等影帝简单地标签化,也无法用一两个简单的词组去定义他们是什么样的演员。

周星驰则不一样,他身上有鲜明的标签——无厘头喜剧演员(尽管他本人非常不喜欢这个标签)。他的电影,有很多不断重复的母题——小人物逆袭,污浊的世界里坚持真,奋不顾身的爱情……经典的配角群——吴孟达、黄一飞、罗家英、苑琼丹等,也是提升周星驰识别度的重要元素。

最重要的是,周星驰作为喜剧演员,突破了为笑而笑的喜剧窠臼,达到了笑中带泪的境界。这跟小人物逆袭的主题配合起来,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这种带自传性质的故事内核,加上风格化的表演,使得周星驰跟剧中的角色融为一体。人们看每一部戏都会觉得,那就是周星驰。

在香港电影圈的天皇巨星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除了周星驰,就是张国荣了。张国荣演的程蝶衣、阿飞、十二少等角色,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而梁朝伟和周润发等则不一样,他们是演什么像什么。你会觉得尹天仇、五师兄、至尊宝就是周星驰,但你不会觉得《色戒》的易先生就是梁朝伟,也不会觉得李慕白就是周润发。

李子雄、成圭安等配角只是简单的类型化,难以聚合观众的归属感。而周星驰则是符号化。他电影的惊人票房,正是来自于高度的符号化。信息过载的时代,标签带来识别度,形成宗教般的认同和归属感。

从传播的角度来讲,符号化的威力是惊人的。《英雄本色》的主角是狄龙和张国荣,但估计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以为周润发才是主角。小马哥的风衣墨镜,双枪击杀,以及那句经典的“……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成为二次创作的经典源泉。小马哥的符号,其实就是英雄。

对于吴宇森的电影,很多电影专业者其实更认可《喋血街头》、《喋血双雄》,但《英雄本色》却更有名,小马哥这个临时补戏救场的经典角色功不可没。尽管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讲,抢戏多少是一种硬伤。

周星驰的电影同样如此,他极具个人风格的演技,经典的表情和台词,不断重复的故事内核,成为经久不息的大众文化现象。

这带来的磁场效应也是惊人的,很多配角都在周星驰的电影里达到个人巅峰。人们只记得他们角色的名字,而很少记得他们本人叫什么。《赌侠》里的大军扮演者程东,微博名就叫大军程东;酱爆的微博名,也叫酱爆何文辉。很多人也不记得(甚至不关心),石榴姐的本名叫苑琼丹。元秋、元华在出演《功夫》前都是很有名的功夫演员,但很多人称呼他们,都是直呼“包租公”、“包租婆”(百度图片搜索“包租婆”,出来的几乎是满头卷筒的元秋)……

这些经典又风格化的元素,形成了周星驰的作者气质。那些周星驰主演但不是他导演的作品,我们都会说那是周星驰的电影。但我们不会说《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春光乍泄》是梁朝伟的电影,而更多会说那是王家卫的电影。

大多数时候,导演对整部电影的介入程度是最大的。这就是所谓的作者气质。而周星驰对电影的介入程度,大多数时候都超过了导演,这是他的厉害之处。

事实上,演员作者太耀眼,所以常常反过来成就导演。李力持导演的电影里,有没有周星驰票房差距是惊人的。

与此同时,他们还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张国荣的许多电影,都触及了性别多元化这个重要的议题。意义已经超出了电影本身,难以用是否得奖来衡量价值。

当然,高度符号化,本身也是一种画地为牢。

杜琪峰曾说,王家卫实际上只拍了这一部电影(阿飞正传),后来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题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疏离与亲近,拒绝与接纳,追求与失落,忘却与铭记,逃离故土与寻找自由。

确实,王家卫的电影极度风格化,甚至不看署名都能猜出是他的电影。这是风格化的好处。周星驰的表演极富魅力,观众甚至愿意为他前期很多实际上不怎样的片买单,仅仅就是为了看他的表演。

而这其实便是一种身份危机:人们以为你只会干这件事,并且只应该干这件事。

周星驰说,他拍的是正剧,人们却以为是喜剧。

自封为脑残粉的人,都以为周星驰只是一个逗人笑的滑稽小丑,而不知道他滑稽背后掩藏的悲伤和深刻,这是周星驰的悲哀之处。

并且,粉丝的宗教认同,后果就是对他的转型不买账。梁朝伟可以拍《捉妖记》和《摆渡人》。但周星驰拍《长江七号》,却遭到骂声一片。事实上他08年后的几部影片岁谈不上上乘,但也比早期的纯搞笑片质量高得多。怎么也是7分左右的水准。

事实上,周星驰一直在自己的喜剧里寻求突破,比如,从《国产凌凌漆》开始,他的表演减少了很多夸张,而更像一个冷面笑匠。像《喜剧之王》、《功夫》则可以算是完全的正剧,刻意逗人笑的片段已经很少了。此外,他自己执导的片子里,比如尹天仇、何金银、五师兄等都是正直善良的人,少了王晶执导的片子里的那种痞气。《少林足球》、《美人鱼》里,周星驰则用起了特技。

这是他的喜剧可以20余年经久不衰的原因。只是,他依旧摘不掉“无厘头喜剧演员”的帽子。

这里面也有自身的创作瓶颈问题。周星驰尽管一直在寻求突破,但依旧对自传性质的题材太过执着,以至于到了2010年以后,《西游·降魔》、《美人鱼》汇聚了大量前期电影的老梗,人物形象上也难以脱离寻求真善美、小人物逆袭的格局。

纵观周星驰确定无厘头标签后的几十部电影,个人化程度比较低的,应该是和杜琪峰合作的《济公》、《审死官》,以及黄百鸣拍的两部《家有喜事》。《审死官》还让他拿到了亚太影帝。《家有喜事92》,也是非周星驰执导的电影中评价较高的。

如果,周星驰能跟更多的大牌导演和演员合作的话,也许在创作上就能突破风格化的束缚。后期作为导演也能减少母题的重复。只是,周星驰对电影的介入程度太高,对风格化的追求太过苛刻,因此很难做到这一点。他的电影里极少大牌男演员,自己执导的片更是完全看不到和自己等量齐观的男演员。像《功夫》、《少林足球》,甚至制片、导演、编剧、主演清一色写着周星驰的名字。

但实际上,各人的选择,本身就是各得其所。周星驰选择做一个符号化的演员,因此收获了票房,以及天价的片酬(97年演《家有喜事》就已经1500万),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美人鱼的宣传,全部打着“周星驰”三个字),但他提名7次金像奖影帝,只获奖1次。而梁朝伟等不断突破角色类型,成为多面型的演员,拿奖拿到手软。梁朝伟拿了5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3次金马奖,甚至还有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这样极具分量的奖项。周润发则从香港打到了好莱坞。

只是,如果周星驰一会拍《大话西游》,一会又拍《花样年华》,那他还是周星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