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
截至2月5日20時,該肺炎疫情在中國確診24433例,造成493人死亡。
追溯源頭,新型冠狀病毒到底來自哪裡?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表示,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1月23日,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將2019-nCoV的來源指向中華菊頭蝙蝠,且表明該病毒與一種蝙蝠的冠狀病毒序列一致性高達96.2%。
△蝙蝠攜帶的病毒
武漢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是此次疫情的源頭地,也是野生動物的葬身處。
確定一種疾病的來源,是瞭解和治療這種疾病的重要步驟。當一個個病毒由物種傳染至我們人類自身,儘管一些疾病的起源至今還無法知道確切的答案。
但是今天,我們要說一說那些已確定的由動物引發的疫情。
(1)中東呼吸綜合徵——埃及墓蝠
△埃及墓蝠
2012年 ,中東呼吸綜合徵病毒在沙特阿拉伯被首次爆發。中東呼吸綜合徵,也稱MERS,是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常呈現發熱、咳嗽和呼吸困難等症狀,重症病例可導致呼吸衰竭,主要在中東地區傳播,歐洲、亞洲和美洲等20多個國家也陸續出現過疫情。
雖然MERS尚未發生大規模的爆發,很多人仍然恐懼,認為這種致命疾病有可能會像“非典”一樣迅速蔓延。跟“非典”類似,經埃及墓蝠而最終產生疾病外流現象,是這種疾病的確切原因。
墓蝠已被確定為MERS的始作俑者,但研究者並不認為疾病是通過人類與它們的直接接觸傳播的,而是通過某種介質研究人員對大量的不同動物進行了測試。有人認為,當中很多類型的動物包括駱駝、綿羊、山羊和貓科動物都有可能是導致人類染上MERS的介質。
(2)馬爾堡病——非洲果蝠
△非洲果蝠
2004年10月,馬爾堡病毒在非洲安哥拉爆發,至2005年7月才平息,期間超過300人病發身亡。馬爾堡病的患者和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者有著極其類似的症狀,病毒可以透過體液、血液、排洩物、唾液以及嘔吐物傳播。病患者病症為高燒、腹瀉、嘔吐、身體各孔穴嚴重出血,病發後一週死亡,病發率為25%~100%。
雖然有人認為這種致命疾病來源於猴子,但其實果蝠才是它公認的自然宿主。在馬爾堡病肆虐的許多地方,果蝠被當作一種美食,也因此人類有可能是在對其的食材處理過程中染上這種病的。
(3)非典(SARS)——中華菊頭蝠
△中華菊頭蝠
非典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爆發擴散至全球並感染了數千人。開始大家認為果子狸是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的宿主,但是2013年11月1日《科技日報》報道,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SARS-like CoV),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
理論上,病毒需要一箇中間宿主(比如說在中國菜市場上的動物)進行傳播。但這個研究表明,蝙蝠不需要任何介質,能夠直接將SARS病毒傳染給人類。蝙蝠在本世紀早期引發的全國流行性疾病被稱為“近代歷史上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之一”。
(4)艾滋病——喀麥隆黑猩猩
△喀麥隆黑猩猩
1981年6月5日,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週刊》上簡要介紹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 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的記載。之後,科學家們除了積極尋找治療方案外,也一直在試圖解開艾滋病起源之謎。
艾滋病被發現的34年後,即2005年,科學家才從黑猩猩體內發現SIV病毒。艾滋病來源於非洲喀麥隆的黑猩猩,是現階段被大多數權威科學家認可的觀點。大多數專家認為,艾滋病的傳播與非洲一些國家捕食猿猴的習慣有關,當地人在屠宰或食用的過程中被感染了病毒。迄今,艾滋病在全球導致近1200萬人死亡,超過3000萬人受到感染。
(5)埃博拉病毒——非洲果蝠
△非洲果蝠
埃博拉病毒自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的埃博拉河地區首次被發現至今,給非洲當地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專家最初認為該病毒最初是食蟹獼猴導致的,但最終發現,病毒的爆發不能全怪這種靈長類動物,它們也只是“陰差陽錯”染上了埃博拉。目前已經證實,非洲果蝠才是其罪魁禍首。
△剛果首都布拉柴維爾,市場上的攤主在售賣蝙蝠
在非洲一些地區,人們經常將野生動物的肉作為重要食材,在市場上公開售賣。而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認為,埃博拉病毒最初只在蝙蝠群體內部傳播,由於部分蝙蝠接觸或食用過的植物果食被一些諸如大猩猩、猴子等食用,或者部分蝙蝠屍體被其他動物食用;甚至在非洲一些地方,人們有獵殺蝙蝠類動物作為食物的傳統習慣,埃博拉病毒從而得以從蝙蝠類動物擴大到叢林裡其他靈長類動物,直至擴大到人類中。專家認為,此次埃博拉疫情大規模爆發,最初染病的患者很可能是由於接觸過或誤食了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動物造成的。
(6)錐蟲病——采采蠅
△采采蠅
錐蟲病——通常被稱為非洲昏睡病。上世紀70年代,由於環境問題禁止使用DDT殺蟲劑導致疾病發病率不斷攀升,罪魁禍首是采采蠅。采采蠅叮了人或動物後,會把寄生蟲注射到被叮咬的體內,然後寄生蟲開始在體內繁殖,進而會導致發燒、皮疹極度疲勞和腫脹,被感染的人會出現昏睡不醒,繼而死亡。
非洲昏睡病被認為在進化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作用,而嘗試根除它幾乎不可能成功。至今,昏睡病仍然是威脅非洲人健康前十位的疾病,仍威脅著6000多萬非洲人的健康。
(7)馬丘波病毒——玻利維亞田鼠
△馬丘波病毒
馬丘波病毒,也叫玻利維亞出血熱,被認為是埃博拉的姊妹病毒,別名黑色斑疹傷寒,病患會出現發燒、頭痛與肌肉痛等症狀;隨著病情惡化,病患上半身還會出現血斑,鼻孔牙齦也會開始流血,主要通過齧齒動物傳播,但個別情況下可以直接接觸傳播,死亡率超過30%。1959年報道的第一個病例對玻利維亞造成了嚴重打擊。隨後1971及1994年,它又在玻利維亞北部爆發。
殺蟲劑DDT在玻利維亞的廣泛應用(用於瘧疾)可能間接導致了疾病的爆發,因對它的使用減少了貓科動物的數量,因此使得老鼠的數量急劇增加。田鼠充當了病毒的宿主,並把病毒傳染給了人類。在玻利維亞田鼠的尿液、排洩物和唾液中都能發現病毒。人們已推斷出,該種田鼠的尿液蒸發到空氣中並被附近的人吸入,病毒因此得到了最為高效的傳播。
(8)拉薩熱——多乳鼠
△拉薩熱 病毒
拉薩熱是西非的一種地方性疾病,首個病例在20世紀50年代被發現。1969年,專家確認該病的病毒。拉薩熱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即人通過接觸受感染的動物引起感染。拉沙病毒的動物宿主是 一種齧齒目動物,普遍稱為“多乳鼠” 。齧齒類動物繁殖快速,分佈在東、西、中部非洲大草原和森林。感染拉沙病毒的多乳鼠並不發病,但它們可將病毒排放到其排洩物(尿和糞便)中,病毒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拉薩熱在西非地區十分常見。它的爆發頻率幾乎是以年來計算。每年有將近50萬人被感染,有2萬餘人因此喪命。
除了上述的八種流行病毒,在已知的1415種人類病原體中,有62%是人獸共患病。在眾多新發的傳染病中,有75%以上來源於動物。
值得關注的是,2月3日,中國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要加強市場監管,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從源頭上控制重大公共衛生風險”。也許,打擊野生動物交易,或許是我國對於人與動物關係改變的開端。
新型冠狀病毒仍在蔓延,我們全力以赴與病魔進行抗爭。
下一場由動物引發的流行病會在什麼時候爆發?
我們無從得知。
但我們應該知道:動物究竟是魔鬼,還是天使?取決於人類將它當做餐桌上的食物,還是和平共處的朋友。
新華網,《中東呼吸綜合徵、非典和埃博拉背後的蝙蝠》
鳳凰網,《永久滅除病毒傳染源,野生動物市場必須關閉》
觀察者網,《9個角度比較2003年非典與2020年武漢新肺炎》
澎湃新聞,《全國疫情解除期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
閱讀更多 搜狐文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