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信撰文批評泰國政府無能,導致經濟發展“令人絕望”

2006年被軍方推翻的泰國前總理他信·欽那瓦2月5日在在線報紙Thai Enquirer上發表文章,批評泰國昂前經濟體系處於“絕望”狀態,經濟被地區其他國家甩在身後,同時指出,如果國家仍然由不民主的政府進行管理,將無法實現解決經濟問題的目標。

他信撰文批評泰國政府無能,導致經濟發展“令人絕望”

泰國前總理他信

這篇文章有泰語和英語兩個版本,題為“政府一定要解決經濟問題,必須更加關心民眾,而非富人”。文章內容如下:

泰國經濟,曾經為本地區其他國家所羨慕,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原先強勁的經濟發展正逐步減緩,以至於今天泰國經濟已經被地區其他國家甩在身後。

泰國經濟發展原本是東盟十國經濟發展的引擎,而今卻成為十國中經濟發展最差的國家之一,而且這種趨勢將持續下去,短期內沒有好轉的跡象。

他信撰文批評泰國政府無能,導致經濟發展“令人絕望”

2012-2020年泰國經濟發展圖表

但是,在存在各種經濟問題的同時,當然也有一些社會領域依然保持著繁榮景象。而這一點,正在演變成擁有機會的階層和缺乏機會的階層之間愈演愈烈的鴻溝。

這種狀況顯示,社會上流階層仍然獲益,而社會中絕大多數人則必須繼續忍受痛苦。今天,缺乏機會的人們面臨著重重困難,這在我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而本屆政府一直都在否認這一狀況。

世界經濟多次遭遇災難,泰國每次都勉強脫險。1997年金融危機對泰國帶來的教訓最為深刻。可以說,當前泰國經濟收縮是自1997年“冬陰功危機”以來最為嚴峻的一次。

造成目前這種絕望局面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的金融體系像1997年那樣陷入困境,而是因為泰國的金融體系過於強大,沒有足夠的勇氣向有需要的行業放貸,因為他們擔心,如果經濟形勢惡化,他們的金融地位可能會受到影響。

在1997年的金融危機中,泰國的銀行面臨著許多問題,這些教訓讓泰國的銀行擔心,目前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出現類似於“冬陰功危機”的問題。

這種恐懼加上“為富人服務”的心態形成了一個怪圈,可能使我們的國家陷入癱瘓。我國的銀行在幫助富人變得更富的同時,卻讓窮人變得更窮。

眾所周知,如果一個不民主的政府掌權,富人就會變得更富。如果我們觀察全球趨勢,就會發現,當民主政府掌權時,窮人往往受益最大。

今天的泰國,我們所看到的是,銀行正全力支持日益壯大的企業集團,而普通民眾則只能爭搶著從這些金融機構獲得營運資金。

更糟糕的是,泰國央行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獨立機構作用。泰國央行並沒有要求其他銀行為普通民眾的企業提供流動性,而是看上去與私人銀行抱著同樣的心態,從而創建了某種類型的企業聯盟,幫助富裕的大企業集團。

除此之外,泰國央行的政策也不適合我們國家。通脹目標制(inflation targeting)的使用通常只針對發達國家,而不是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央行不應採用通脹目標制,而應採用匯率目標制(exchange rate targeting)。

專注於貨幣政策而忽視財政政策,致使出現了這樣一種局面:泰銖相對於我們的地區夥伴們過於強硬。目前,泰銖比地區其他貨幣強10%,這影響了我們經濟中最強大的兩個部門——旅遊業和出口。

我們經濟引擎的兩個關鍵領域開始受到影響,如果不解決這一路線問題,其影響將是深遠的。

過去5個月的出口正在萎縮,泰國商會大學(University of Thai Chamber of Commerce)預測,2020年的出口將比2019年下滑0.9-2.4%。

泰銖走強也導致資金外流增加,這隻會讓富人受益。目前,政府和獨立機構所做的就是讓泰國掉隊。他們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一直是流水線式的思維方式,而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更全面的思維方式。

今天,全球化的思維方式是趨同的思維方式,而在這裡,我們是在自己的思維筒倉中思考問題。作為一個國家,泰國需要有更多旨在幫助本國人民的趨同思維。

今天我們所處世界與本屆政府所認為的大不相同。我們所有人都能夠調節自我,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這一點非常重要。

泰國需要在不斷變化的全球格局中思考並採取行動的領導,而這是當前當權的人無法實現的。我們國家的問題是,本屆政府的經濟團隊更注重市場營銷,而不是真正考慮他們正在實施的政策的可行性。

如果你看看巴育政府推出的“Chim Shop Chai”政策,你會發現這純粹是一個營銷噱頭。花費的3000多億泰銖將使這個國家走向破產。

我們需要的是一套刺激方案,它將有助於把錢塞進那些花錢的人的口袋,而這種涓滴效應(trickle-down effect)將有助於刺激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

泰國央行一直在做的事情,就像在大雨期間提供一把雨傘,但事實上需要成千上萬把雨傘。然而,他們會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在根本不需要雨傘的情況下,提供成千上萬把雨傘。

今天,我國苦命的民眾們正面臨著這樣一種情況:他們的消費能力非常有限。這將使消費下降。消費仍然是經濟引擎的關鍵組成部分,在出口由於外部因素而放緩的時候,這一增長引擎可以有所幫助。

如今,隨著出口放緩、泰銖走強和消費大幅萎縮,泰國正遭受一系列問題的打擊。最糟糕的是,私人投資也出現了放緩,這意味著投資者自己對未來的經濟發展道路不太有信心。

在任何經濟模式中,缺乏信任和信心都是不好的。在資本主義中,三個要素是信任、信心和套利。

如果存在信任和信心,那麼就會有投資流入,經濟往往會表現良好,但當缺乏這兩個因素時,就會出現“套利”,這是未來走勢的一個明確跡象。

人們似乎對泰國的未來缺乏信心,只有少數幾家大型企業集團從中受益,這令人悲哀,因為國家的財富不應由少數企業或集團支配。

這些大企業集團很高興有一個像這樣的政府,但這一小撮人的幸福與超過6700萬泰國人的痛苦形成了對比。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泰國社會的每個部門,無論其經濟地位如何,都能從政府的經濟政策和表現中受益,從而帶來一個更加繁榮的泰國。


他信撰文批評泰國政府無能,導致經濟發展“令人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