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对不对呢?

非常道毕延河


诸子百家皆出于道,道即永生永存之路,这是人类并万类的最高价值和归宿。所以,天下无论东西南北凡文化皆出自于道,不过因特性志趣侧重各有不同,而各有自性自道而已。儒亦是道,不过重人性人道人伦而已。老子之道重自然心性而出世入玄,佛学重自性初衷欲破物性即无明。心经也言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事理心物圆融。

物即无明即无因之果,生灭之根,人类并万类若能突破物质物性物欲之桎梏并主宰之,则可永恒主宰享用身心。


阳光明正


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说:"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科学和技术的根本"。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李约瑟以八十万字的篇幅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其中,道家部分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强,而儒家仅为六分之一,其他学派就更少了。李约瑟对道家情有独钟,对儒家就毫不客气了。

李约瑟首先否定儒家,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 ,儒家反对对 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 ,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 ,“它对于科学的贡献几乎全是消极的” 。

李约瑟认为道家思想保存着“内在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他认为道家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可谓开了世界近代化学、矿物学和药物学的先河。李约瑟认为道家思想是宗教的、诗意的、方术的、民主的,“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 ,就会象是某些深根 已经烂掉了的大树 。”

道教与古代科技关系十分密切,冯友兰先生很早就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指出: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技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但是李约瑟博士把道家思想上升为中国科学和技术的根本,就有点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了。

李约瑟首先看到道家的炼丹术,“哪里萌发了科学,哪里就会寻觅到道家的足迹。无论你在哪里发现炼丹术或古代化学,你就能在哪里发现道家的影子,他们总是在那里——炼丹房里进行着世界上最早的科学实验”。道家炼丹可不是为了科学实验,而是为了长生不老。炼了几百年,也没有炼出神仙药来,自然被道家抛弃了。中国古代科学很多是和道家没什么关系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成就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汉医学。

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何丙郁曾经这样写道:

今年八月时,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举办为期两天的讨论会,主题是“道家是否对中国科技的贡献最大”,邀请欧洲各国有名的汉学家与会,他们举出中国历史上很多非道家人士,如汉代张衡、唐代一行和尚等科学家,在数学、天文等基础科学方面的贡献远多于道家,除了炼丹术的研究是道家贡献最大。在场学者,包括旁听的研究生,没有一个人同意李约瑟的观点,而李约瑟自始至终没说半句话。(何丙郁《从李约瑟说起》)

李约瑟不是中国人,缺乏中国人的感性认识,道教充斥着巫鬼迷信和荒诞不经,如画符捉鬼、扶乩跳神、烧炼丹药等,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就被鲁迅先生等文化主将们痛批过。

鲁迅对于道教没有什么好感,“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文学和出汗》),“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凡有文人学士,道士和尚,大抵以‘无特操’为特色的。”(《吃教》)

鲁迅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中所写的:

“《狂人日记》实为拙作,又有白话诗署‘唐俟’者,亦仆所为。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

有人偏偏断章取义把“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说成是鲁迅对道教的赞美,看来真是知者寥寥。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道教是一面抄袭老子、庄子的教理,一面采佛教的形式及其皮毛,凑合起来的……他们所做的事,对于民族毫无利益;而且以左道惑众,扰乱治安,历代不绝。讲中国宗教,若拿道教做代表,我实在很不愿意……他于中国社会既无多大关系,于中国国民心理又无多大影响”。

陈独秀毫不客气说:“故吾人最近之感想,古说最为害于中国者,非儒家乃阴阳家也(儒家公羊一派,亦阴阳家之假托也);一变而为海上方士,再变而为东汉、北魏之道士,今之风水,算命,卜卦,画符,念咒,扶乩,炼丹,运气,望气,求雨,祈晴,迎神,说鬼,种种邪僻之事,横行国中,实学不兴,民智日僿,皆此一系学说之为害也。去邪说正人心,必自此始。”(《随感录·阴阳家》)

钱玄同直接将道教称为“最野蛮的道教”,认为:“二千年来民智日衰,道德日坏,虽由于民贼之利用儒学以愚民;而大多数之心理举不出道教之范围,实为一大原因。”(《随感录·八》)

李约瑟为何对道家情有独钟?

李约瑟是中国女婿,南京姑娘鲁桂珍征服了这个英国生物化学家,中国的科学文化同样征服了这个英国人。李约瑟为自己用汉文起的中国姓名曰:李约瑟。其姓不取原文Nee的对音作“倪”,而改变其声母使之读、写作“李”(Lee),这是有意识地要敬崇道家、道教之祖师李耳;而且还自己起了中文的“道号”,一曰“丹耀”,二曰“十宿道人”,三曰“胜冗子”。李约瑟对房中术特别感兴趣,在书中讨论了“采阴补阳”、“还精补脑”、“中气真术”等房中学说,认为它们“具有很大的生理学意义”。

有的学者指出,李约瑟的不少失误,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那就是他对中国道家——道教的学说过分热爱——热爱到了妨碍他进行客观研究的地步。李约瑟甚至提出“佛教是中国近代愚昧无知的罪魁祸首”的极端观点,很显然过于偏袒道家了。

李约瑟在《科学技术史》 第二卷导言中说: “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相媲美, 而且成为整个中国科学的基础。 ”道家与亚里士多德相比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含混而缺乏精确性、 朴素而缺乏逻辑的分析与论证,真正与亚里士多德媲美的是墨家。李约瑟称赞:“墨家的科学水平,超过了整个古希腊!”所以李约瑟感叹: “吾人感到中国科学史上最大之悲剧,或者即是道家自然主义之卓见未能与墨家逻辑之相融合耶。”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有过积极的影响,这是肯定的,但是不能无限夸大这种作用。道家思想的神秘主义和蒙昧主义,李约瑟也承认道家会形成一种“只要技术而不要理论科学的精神”,却没有看到对中国历史的恶劣影响。


非常道毕延河


李约瑟的话并非有道理,道学诞生在二千几百年前,之后封建社会有二千多年,腐败透顶,前者对后者并未起到洗涤作用。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孙先生义起终将封建帝制推翻,之后中华民族并未振兴,而是军阀割据,生灵还是遭受涂炭。后来蒋介石叛变革命,革命者还是血流成河。

是伟大的毛泽东把引进的马列主义和苏联的十月革命经验,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经过艰难曲折,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在这过程中诞生的毛泽东思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直至今天依然具有伟大的指导作用和生命力。这些与道家思想有关系吗?

道家思想提倡大道无为,无为而治,以雌守熊,知足常乐等等,消极情绪弥漫其间,不大适宜指导中国的革命、科学发展和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用于个人修身养性倒不错。

指导中国的思想大树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它的根深植于中国广袤土地和人民的心中。



翕张文章耕耘者


李约瑟说得没错,道家思想确实对人类思史尤其是科技发展史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正言反说,整个自然科学不就是人出于驯服自然一一让自然法人,也就是为人服务的目的,而"道法自然",向自然界学习的吗?

有哪一条科学定理,真理,没有对应的自然规律相托?

最大之上,最强之中,最小未外的世界,例如宇宙之前的世界,比最小的粒子还小的微观,最强能量黑洞之强中强,你除了用″无极到太极″的无极观来描摹之外,还能用别的学说来形容吗?

最近,我听一个中国科学家说:世界的本原是啥?同样在困扰当今世界几十位顶尖物理学家。在这几十位精英中,信世界本原是上帝的大师,放弃了研究,他们认为自己实现了上帝的意旨;持怀疑论不可知论的几位,选择了自杀,因为他们困在庄周情节里走不出来,认为自己的研究毫无意义;只有坚信老子无极思想,坚信有无相生相克,世界,物质是由无而生的顶级自然科学家,才还能进行正常科研。

道家学说,是思想宝典,科学的圣经。

有空再聊!


文刀沐子


我来做一个结论性发言,大家不要轻信其它奇谈怪论。中国有儒、道、释三种文化,实乃大国之福,虽有高低之分,却不能贬低任何一种,不能厚此薄彼。儒家教人做一个好人,在这方面,它是合格的老师。道家教人修真,做一个真人,给了人们超脱世俗的机会和启蒙。佛门更加广大,在顶峰等待着有缘人。从修行的角度看,儒家是筑基,道家是起修,佛家是结果,三者缺一不可。没有儒家丰富的世俗生活内容,只有发达的宗教,容易陷入宗教极端(大家看那些阿拉伯国家)。没有道家的清新之气,中国人会缺少风骨与灵性。没有佛家的方向指引,修行会走很多弯路。所以,不要再作儒家、道家、佛家的高低优劣之争,天佑中华,三教并存,教化群生。一个人有心向道,求教于高人,高人教曰“欲求大道,先学做人”,还是要从儒家开始。这样说大家应该明白了。


戒定慧2


李约瑟或许是西方最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人之一,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科技及相关方面,他的《中国科技史》更是独步世界许多年。但是他对中国所关注的主要是“科技”,而且对中国诸方面的评价也主要是从科技一个方面或单一的角度,这就很难避免偏颇乃至误判。如这句“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这种评价就明显带有个人的偏好,而不是客观事实。

中国这棵大树,根深叶茂,花枝招展几十个世纪,其最为绚丽的花中,或最为深粗的根中,道家当然是最为重要之一,但同样重要的根和花还有儒家、法家、阴阳家等,即使没有道家,当然会少了一些重要的或独特的花,但这个树也不至于烂掉。有儒家、阴阳家、法家等多家理论在,中国文化仍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只是会有一些不同的枝叶,中国文化将会是与现在不同的另一幅面孔。

讨论道家的重要性,这里需要先看看为什么李约瑟如此看重道家,而不是儒家、法家等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其他学派。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李约瑟提出了:“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据此,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不久成为举世闻名,尤其是中国人人皆知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很发达,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举一个更为具体的例子:为什么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火药鞭炮,却一直没有发明出炸药乃至枪炮?简单地说,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人很早就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中的人们着力于庄稼的耕种收成,而不注重杀戮,崇尚和平而反对杀戮,所以不重视创造屠杀器具,尤其是大规模杀戮的武器。

讨论道家,不能不谈儒家,因为在中国两千年历史上,儒道对中国人来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存在,即所谓:入世为儒,出世为道。西方人的一种翻译更为形象,再译回中文就是:白天为儒,晚上为道。由此也可以看出,儒家和道家是中国近两千多年来历史上最为重要,相辅相成的两大思想体系,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这棵大树的两根主根。

形象一些说,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和道家犹如一对夫妻,形影不离两千多年。有时道家在外抛头露面多一些,如汉朝初年景文帝时期,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儒家主外,道家主内。也就是俗话说的,儒家主阳,道家主阴。儒家学说主阳刚,强调入世干政;道家学说主阴柔,强调出世无为,以柔克刚。这两者一阴一阳,一柔一刚,似乎是对立的,其实是互补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经过大动乱和改朝换代,新王朝建立以后,其开国之君大都会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因此采纳道家“无为而治”的办法,遵从“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家治国理念。例如经过战争动乱后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就一直遵循“黄老之道”,行“南面之术”,与民休息,不久就达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的目的,出现了“文景之治”。在隋末战乱后建立起来的唐朝初年,同样遵法老子之道,从而不久就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开创了盛唐伟业。

阴阳相契、刚柔相济一直是我们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发扬壮大的重要生存发展理念和文化传统。儒家主阳刚,道家主阴柔,殊途同归。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是一个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例如,在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经过一番与儒、道的辩驳、碰撞、演变、磨合,佛教得以在中国立足,并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则逐渐实现了儒道释的融和,乃至三教合一,共同构建恢宏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

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极其难得的范例。之所以能达到这种共融共生,关键在于儒家和道家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具有宽广的胸怀,能把佛教等域外文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并形成儒道释三教共生共存的博大渊深文化。

同为中华大树的主根,儒家和道家同为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化思想,在两千多年历史上不断互动互补,相辅相成,成为中国人最为重要的文化土壤。由此,儒家的人文主义中有自然主义,道家的自然主义中有人文主义;儒家的道德智慧中有自然智慧,道家的自然智慧中有道德智慧。两者相济相参,并行不悖的同时,儒道又各有所长,所重。例如,儒家重在育人化人,不仅在思想上,而且落实于行动上,仁义礼智信,有教无类等等;而道家在探讨人生哲理的同时,还对长生之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而出现了李约瑟提到的“科技”之光。

道家科技最为突出的成就在其对中华医学的发展和贡献,许多医学药学成就至今仍在医界广泛使用。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说“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葛洪、陶弘景等道家大师都有大量的医学著作,对古代医学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隋唐之际的著名道士孙思邈,著有《千金方》60卷,共收集800多种药物,5300多个处方。他首创复方,提出一方治多病或多方治一病的方法;主张独立设科,重视妇科和儿科。这些观点在一千多年前无疑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对今天的中医学孙思邈仍然是一座让人仰视的高山。同时,至今众所周知的气功、导引、辟谷、食疗等“医疗”类道术仍然在中国等国家的民间广泛施用。

道家“科技”不仅是中国医学和药物学的重要基础,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施用范围非常广泛。众所周知,火药是道家在炼丹时意外发现的,实际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几乎都和道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炼制长生不老仙丹为目的的金丹术是化学和冶金学的前身,内丹仙学则涉及到生理学、脑科学、美容学等,道家科技还包括天文学、地质学、矿物学等知识和许多技术成就。另外还有一些有关超自然力、人体潜能、预测学等目前主流科技无法解释的知识和技能。

以此而论,与儒家相比,道家不仅有道,而且有“术”,正是这些涉及到生老病死的“术”,使得道家更受到物质化深重的当今世界的重视,以致被李约瑟等西方科技大家视为中国文化这棵大树的深根。

最后需要实事求是地指出,李约瑟根本不曾受过正规的汉语和科学史教育,只是受鲁桂珍的影响和指导,在专业科研工作之余,业余研究中国科技史。当然,在此领域他还是投入了大量精力,并专门到中国做过实地调查,还曾与杨振宁等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外籍院士。

鲁桂珍在李约瑟的回忆录里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她说:李约瑟并不是一位职业汉学家,也不是职业历史学家。言外之意,他的中国科技史研究带有业余色彩。但不可否认,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详细搜集和介绍,对中国科技史和世界科技史都具有前无古人的历史意义。


无中生有hz


此言颇有道理,老子言:人为天,天为道,道法自然。这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它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中国原是农耕社会,农业是国之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人们根据四季变化,适時播种,耕耘,收获,根据风云变幻,物候特征,了解天气趋势,趋利避害,这些都受益于道家天人合一,顺乎自然客观规律的思想。


一强90594460


对………庆幸,我华夏古国有一批修为深厚的道家人士的存在,以替天行道、执行天道之意、捍卫社会良性秩序为己任,实行舍生取义之举,不然华夏早以不复存在………如孔明、张良、刘泊温、姜子牙、丘处机、鬼谷子及其徒弟商鞅、孙膑、庞涓、张仪、苏秦,和范蠡、华佗、魏征、李泌等等………在中华危难之时,总有不少道家子弟以扭转乾坤之能,力挽逛澜………

          道,是深不可测的,是鬼神难辨的,是可以开发人鬼神莫测的深邃的智慧与领悟力的,可以不断地不停地领悟的,公开的书本所说的道,其实还远未将道的精髓、能量表达出来………悉日,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只是领悟了一些道,就成佛了………

           中国的封建社会、皇朝社会长期在强权的天罗地网的压制下,以至很多人的习惯、本能、基因适应已经大多数在大利、大害前放弃了良知、道德、秩序维护责任、天道,屈服在强权的天罗地网之下的生存!!

         历史上,在长久强权之下,高修为的道家人士是一股清流,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内心,出于污泥而不染的坚定信仰,在华夏危难之机,数次出手救百姓免于火海之中久处不适………


风云9993


我不是这么认为的。我认为道就好比是道路。道路是不需要墨守成规的。是要不断的开辟。道家的道只是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下,修改了轩辕皇帝的道。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三皇治世时期是人类社会主义的道。封建统治阶级社会是不允许的提倡社会主义的道。所以道家只能够婉转的修改。


程林4721


这种说法涉及到世界闻名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提出来一个问题,为什么曾经领先世界如此之久的中国,为什么没有率先产生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

这个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讨论。李约瑟在书中提出了很多方面的猜想,比如施行科举、重视经验、缺乏科学探索精神等等。

但是也许是由于他毕竟是一个英国人,经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并不完全,其思想总会有一些局限性。

我曾经在现场听过一场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宇文所安的一场讲座,但从其言论里却发现,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多少都有点奇怪,并不能真正去体会中国文化的韵律。

李约瑟关于道家思想的论述,其实是有偏颇的。

第一、对诸子百家的关系理解有偏颇

在很多外国人甚至中国人的心里,普遍认为诸子百家是一场思想的争锋,这是一种表面现象。

中国的诸子百家,非但不是一场思想对立,反而是一场思想的大融合。

孔子与老子交流,道家和名家辩论,法家、墨家、纵横家、农家等等,表面上互相辩难,但其实内里都鸡贼得很,都知道要想成为主要的施政思想,必须汲取百家长处。

所以,不仅法家要设刑律,儒家也要立规矩;不仅纵横家讲谋略,名家也讲诡辩。而道家思想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而已,并不比其他思想高深多少。

第二、对道家思想的理解有根本偏差

和很多人认为的一样,都把道家学说当做了一种对自然、世界起源等玄乎思想的记录,但并不清楚,道家思想在根本上是一种政治理念。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都是一群推销自己结束乱世办法的士人团体而已,每一个都是在诉说如何让天下安定的办法。

道家才不会去管什么世界起源、自然科学一类的玩意,它的根本目的是想通过自己崇尚无为的做法,使社会回到分封制下“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之下。

道家和法家都讲求愚民政策,让百姓不要有智慧,这样才利于上层社会的管理。

认为这种思想能催生出自然科学,显然是荒谬的。

第三、对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认识不足

董仲舒改造之下的儒学,其实更确切的是以儒家为主体的百家杂学。也是在这个时候,诸子百家的融合才算彻底完成,各家也不用再互相诘难了,都在统一的旗帜下共同施展着自己的抱负,只不过儒家是名利双收,其他各家只是暗地里得到了实惠而已。

所以,道家思想也只是汇入了儒家洪流里的一支而已。我们不否认其对中国人的影响,但也不能夸大其作用。虽然历来有“外儒内法,济之以道”的说法,但谁又能说墨家“尚贤”、“节俭”的思想不重要呢?谁能说“鹅湖之会”背后又没有名家的影子呢?

从社会角度来看,中国的根本在于儒家用以框定社会的道德体系,并不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的堡垒。在选定施政理念的时候,即使道家没有作为一个完整派系流传下来,其思想其实已经融合在了其他各家学说之中了。

所以,道家思想不论在后世衍生出来多少自然科学的雏形,都不会对整个社会的根本产生动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