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豇豆饭勾起的忆苦思甜

  周末,由于妻在超市上中班,从校返家的儿子只好跟我在店里吃午餐。上午生意较忙,近午时我才慌张地准备午饭,考虑到方便省事,我便对儿子说今天中午吃豇豆饭,可儿子一脸茫然,竟不知豇豆还能煮饭吃,我笑道:“豇豆煮饭不仅能吃,而且非常好吃,它是我们安庆的特色小吃,我小时候就吃这些特色美食长大的。”

一碗豇豆饭勾起的忆苦思甜

  我急匆匆地赶到屋后面的菜市场,在肉铺选了一块肥瘦相间的猪肉,又在菜摊上翻找粗壮的豇豆,就这城里人挑剩下的粗壮白嫩豇豆,可是做豇豆饭的绝佳食材。我将肉、豇豆洗净后,再配以姜蒜,下锅翻炒片刻,倒入淘好的大米,拌匀、加水、盖上锅盖,不一会工夫,饭气氤氲,菜香扑鼻,一顿地道的缸豆饭正式开吃。

  吃饭时,父子俩相对而坐,边吃边聊。孩子终归是孩子,心中总有那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豇豆饭是安庆美食?为什么安庆人喜欢吃豇豆饭?

一碗豇豆饭勾起的忆苦思甜

  饭间,我详细地向儿子叙述豇豆饭的历史由来。安庆作为千年的历史文化古城,处在黄金水道一一长江之滨,客商云集,经贸繁荣,各类名吃就应运而生。其中豇豆饭饭菜合一,制作方便,味道绝佳,备受欢迎。

  像豇豆饭这样的菜饭的形成还有一个原因。听父母长辈讲上世纪五十年代,旱涝连年,饥荒难耐,大家为填饱肚子,草根、树皮……一切无毒的可裹腹的均拿来充饥,白米饭是难得一见的奢侈品 ,为了将米饭体积变大,人们便想法子往饭里添加蔬菜和豆类食物,常见的有青菜、蚕豆禾苗嫩头、红豆、绿豆、豌豆、豇豆等。

  儿子不解:“既然大米紧缺,菜和豆类不也稀缺吗?”

一碗豇豆饭勾起的忆苦思甜

  面对儿子的疑惑,我的思绪也飞回了儿时:我们安庆农村分山区和畈区,畈区虽然田地多,但公粮也交得多,年成不好,七除八算地到农民手里也没有多少余粮;山区田地少,能种植水稻的农田更少,加之天灾,收成自然就少,能分到户的稻谷少得可怜(大集体时代),一年的收成顾不上家人吃上一阵子,余下的全靠杂粮来充数。

  我们山区虽说耕田少,但山场面积大,勤劳的人们便开山垦地,坎坝河埂都种上了农作物,主劳力们忙着田间地头的农活,小孩们放学回家撂下书包就帮助母亲开垦房前屋后的空余地块,只要能耕种的土地一寸也不放过。就这样通过大家的辛勤劳动,五谷杂粮、蔬菜瓜果收成明显增多,就这样扛过了饥年荒月。

  儿子听我忆起那时五谷杂粮随便吃,便说我们那个时代好,现在想吃杂粮豆类,像红薯、紫芋、玉米、绿豆什么的,还有去超市商场里买。

一碗豇豆饭勾起的忆苦思甜

  我忙解释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由温饱到小康,几菜一汤已成万千人家的饮食标配,鱼和肉也是餐桌上的常客,讲究荤素搭配,就比如咱们现在吃的豇豆饭里加了肉丁,更健康也更美味了。”

  接着我拍着儿子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那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现代的生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人们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生存都成问题,更别提什么营养搭配了。今天讲到了老一辈人的艰苦岁月,离你已经有些遥远了,你可能没有我的感受深,现在老家大别山区都在开发乡村旅游,多地筹建了历史展览馆,馆内收藏了当年的各类历史文物,等寒暑假带你去参观感受一下。重温历史,是想告诉你要铭记历史,传承吃苦耐劳的精神,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这一笔精神财富一定会使你受益终身!”儿子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笑了,吃着香喷喷的豇豆饭,忆苦思甜的滋味真美!(华余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