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238):‘昭武九姓’——大唐帝國也引進外資

第二篇 盛世歡筵:權杖的遊戲(31)


介紹第二個名詞:‘昭武九姓’。

昭武是漢朝一個地名。漢初祁連山下生活著一個叫月氏(yuè zhī)的遊牧民族,王城就叫昭武(現甘肅張掖市境內)。匈奴興起後把月氏打跑,他們一路向西,輾轉來到中亞阿姆河流域,發現這地方挺好,便紮根下來。漢武帝后來派張騫千辛萬苦找上門,希望兩家聯手對付匈奴,發現此時的月氏‘地肥饒,志安樂,殊無報胡之心。’早已過上安逸日子,不想再回去和匈奴打打殺殺。

之後幾百年間,月氏起起落落,也曾建立過‘貴霜’這樣的大帝國,但多數時間,都是一些分散的小城邦。出於對故土的懷念,一些月氏部族世世代代以‘昭武’為姓。到這時,唐朝打敗西突厥、把阿姆河一帶納入安西都護府地盤,其中九個以昭武為姓的綠洲小國,便被稱作‘昭武九姓’。

這九個國家,或者說城邦分別是:康、安、曹、石、米、何、火尋、戊地(穆)和史國。主要分佈地點,在今天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一帶。

大唐往事(238):‘昭武九姓’——大唐帝國也引進外資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這些國名,怎麼看起來盡是些中國人的姓呢?你還別說,這些姓氏真跟昭武九姓有點關係。至於怎麼聯上的關係,就講到九姓國人一個特殊的身份——行商。

昭武九姓所處地區,北邊有一條錫爾河,古稱藥殺水,南邊是阿姆河,古稱烏滸水,兩條河匯聚於鹹海,中間這塊地方,古人稱‘河中’(現在叫中亞河中地區),因為土著居民是伊朗人種的粟特人,所以又稱粟特地區。

大唐往事(238):‘昭武九姓’——大唐帝國也引進外資

中亞河中地區

河中這塊,歷來是東西交匯、絲綢之路上一個樞紐。因為地處平原無險可守,且四邊多為物產豐富的大國,所以長久以來,形成了一種遊走天下、逐利四方的地域文化,不管原先的土著粟特人,還是後來的統治者月氏人,反正最後都成了商人。

商人,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經商是一個專門的學問,尤其沒有一個強大的母國做後盾,要在大國間遊走,必須有點拿得出手的本事才行。

九姓胡人做的買賣,第一是絲綢,用東方的絲綢換西方的珠寶,這也是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第二還做點販賣人口和牲畜的勾當,要不長安城裡,那些能歌善舞、會彈琵琶的人哪兒來的?第三和現代財團一樣,也搞點高端金融行業——放貸。

為了把這幾門買賣做好,他們一是精通業務,懂珠寶鑑定、會計算帳,另外還要掌握多門外語;二是吃苦耐勞,敢於冒險,跋涉高山大漠,不畏艱難困苦;三還要善於溝通,懂點國際政治、地區形勢;第四懷揣寶貝行走天下,必須有個強健的體魄和防身的技能。總之:語數外門門精通、德智體樣樣優秀。

以昭武九姓中的老大康國為例,唐《通典》記載其習俗:‘男年五歲,則令學書,少解,則遣學賈,以得利多為善。’說明人家不光從娃娃開始打基礎,而且堅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昭武九姓雖然是唐朝人起的稱呼,但並不是唐代才和中國發生關係。南北朝時他們已大量進入突厥和中國境內,聚集群居,有的已形成獨立村落城坊,好比現在國外的唐人街。當年頡利可汗‘信諸胡而疏突厥’,那個‘諸胡’,正是善於搞經濟、辦外交的九姓胡人。

據專家考證,這九國中好些國王不一定真姓昭武,從他們那塊來中國的,相當部分也並非月氏人,而是土著粟特人。不過這些並不重要,一來是什麼人主要看文化認同而不是看血統,象北齊太祖高歡,他祖上是河北人,但長期生活在北方邊鎮,屬於胡化漢人,他創立的北齊,大家都視作鮮卑國家。二來河中地區各方勢力你來我往,當地居民歷經多次融合,較真起來誰的血統也不純正。人不是馬,也不是狗,談血統本身有點可笑。《紅樓夢》裡講的什麼?不就揭露貴族門第一些齷齪之事。卑賤出身行正道的,也大有人在。血統論、種族主義,算一種封建殘餘吧。

在唐朝,人們也不太關心,或者說不太分得清楚這些外國人誰是誰,包括昭武九姓在內、來自西方這些外族商人通通被稱作‘興生胡’,或者簡稱‘興胡’。‘興生’指‘興治生產,經商求利’,還是個行商的意思。現在專家多稱之為粟特商人或九姓胡人。

九姓胡人是唐朝對外開放一個重要媒介。如果說安西都護府算唐朝一個西部開發區,那麼他們就是主要吸引來的外資。資本意在求利,但必不可免也會帶來文化方面的衝擊,別的不說,起碼可以多瞭解中國以外的世界吧。唐詩氣象開闊,邊塞詩是有功勞的。不過這種開放,對中華文明的衝擊相當有限,主要當時世界還處在帝國時代,中亞那塊開始屬波斯帝國,不久被阿拉伯帝國取代,大家搞的都是君君臣臣那一套。而這套東西中國人玩了上千年,早已自成體系、爐火純青啦。


本篇修訂版,可關注微信公眾號‘ 一分鐘神思漫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