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乾隆他媽的事

說說乾隆他媽的事
<section>

電視劇《如懿傳》的播出,一代風流君主乾隆帝的後宮韻事又登上熒幕。之所以談到“又”,在於涉及乾隆家事的野史傳聞太多了。除了《甄嬛傳》裡,出身卑微的弘曆為了得到父皇的重視,投靠了“大女主"甄嬛,併為其馬首是瞻。還有《書劍恩仇錄》、《功夫皇帝方世玉》、《戲說乾隆》等等影視劇安排他是“漢族血統”,只是出生之後被雍正皇帝調了包;或如臺灣作家高陽的形容,他本是雍正偶然臨幸過的醜女所生,醜女乃是熱河行宮的一個宮女。文豪胡適也頗為認可上述說法,專門把這事記在日記裡,通過《胡適之日記》對外公開,使得乾隆的真實身份成為了清朝宮闈的一樁疑案。

乾隆的老媽到底是誰呢?坊間有三種說法:

說說乾隆他媽的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一、浙江海寧陳世倌之妻說

看過金庸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的人都知道,本書是圍繞乾隆皇帝身世的線索展開。當年雍親王(即位前的雍正)的福晉分娩,漢臣陳世倌的妻子徐潮生在同一天生下了孩子。由於陳家和雍親王家關係密切,雍正讓陳世倌把他的孩子抱到王府。等王府把孩子送回來,徐潮生髮現自己家的兒子莫名其妙變成了女兒。這個被偷樑換柱的兒子,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這種杜撰並非金庸原創,原是出自1925年上海出版的《清宮十三朝演義》第三十三回後半部的“換嬌兒氣死陳閣老”。“陳閣老”即陳世倌,康熙中期入朝為大學士,因學識出眾受雍親王看中。雍親王為了奪嫡,就用了此法。民間還有傳說,陳家換來的女兒長大之後嫁給了江蘇常熟大姓蔣廷錫的兒子蔣溥,所住的樓閣被後人稱為“公主樓”。

上述言論經歷史學家孟森考證,純屬無稽之談。陳世倌確有其人,浙江海寧人,在雍正二年出任山東巡撫,政績出眾。陳世倌的侄子陳用敷官至巡撫。但是陳家真正發達是在明朝萬曆年間,曾經有子孫官至刑部尚書。到了清朝康雍執政,陳家科名最盛,名相迭出。乾隆即位時,陳家為相者多已謝世。陳世倌尚存於世,並未得到乾隆的格外關照。乾隆初年,身為內閣大學士的陳世倌因起草諭旨出錯被革職。陳家在清朝做官不足以作為乾隆出自海寧陳家的根據。

二、熱河行宮的宮女李金桂說

關於乾隆生母是熱河避暑山莊的粗使宮女的說法,在1944年就有人根據晚清遺老冒鶴亭的口述在《古今文史》上提及。後來被臺灣小說家高陽形容得有鼻子有眼,一時間紛紛揚揚,成為熱談。作家周黎庵、臺灣學者莊練亦一致認同:乾隆的母親是一個容貌非常醜陋的宮女,名叫李金桂。由於雍正身為皇子時曾隨康熙至避暑山莊,在狩獵的過程中喝了一碗鹿血,鹿血大補,雍正情慾激盪之下不擇食,隨便找了個宮女“出火”。該宮女得以懷孕,被康熙得知大為震怒,質問:“種玉者何人?”經追問,雍正承認是自己乾的好事。此時宮女就要臨盆產,康熙怕家醜外揚,讓人將她帶入草棚馬廄,在那裡生下了乾隆。

這種言論看似荒誕不經,實際上大得民心。在乾隆朝時,就有人懷疑他出生在避暑山莊之外的獅子園(獅子園是雍親王一家在熱河的固定住處)。那個人叫管世銘,是乾隆四十三年的進士,後在軍機處當值,做到了軍機章京。他經常隨乾隆去避暑山莊參加木蘭秋獮,期間寫下了34首詩,其中第四首是:“年年諱日行香去,獅子園邊感聖衷”。管世銘在這首詩的後面解釋說:“獅子園是乾隆皇上的降生之地”。包括乾隆的繼承者——他的兒子嘉慶也認為乾隆生於熱河。嘉慶登基的第一年八月,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到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寫詩慶賀,並親自作注:“康熙辛卯肇建山莊,皇父以是年誕生都福之庭。山符仁壽,京垓億垓,綿算循環,以估冒奕祀。此中因緣不可思議。”第二年,乾隆又到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再次寫詩祝壽,在詩文的註釋中把乾隆的出生地、出生時間都說得更明確:“敬惟皇父以辛卯歲誕生於山莊都福之庭,躍龍興慶,集瑞鍾祥……”

直到十幾年後,嘉慶才把乾隆的出生地改為了雍和宮,同時更新在官方權威典籍《實錄》和《聖訓》上。《清高宗實錄》最終寫道:

“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時,誕上(即指乾隆)於雍和宮邸”)。嘉慶這麼改是乾隆生前死活不承認自己生於熱河,口口聲聲他生在雍和宮。雍和宮座落在北京城的東北,現在是喇嘛廟,曾經是雍正做皇子時住的雍親王府。乾隆登基後,把他爹雍正的畫像供奉於雍和宮神御殿,每天派喇嘛唸經,自己每年正月初一都要進去呆一會兒。乾隆還作詩說:“來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人日”是正月初七。意思是在正月初七那天,他要到雍和宮拜一拜,也紀念一下自己的出生地。

可是乾隆就是生於雍和宮,也沒有證據證明他媽出身高貴。雖然《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諭禮部:奉皇太后聖母懿旨,側妃年氏封為貴妃,側妃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鈕祜魯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懋嬪,格格耿氏封為裕嬪。爾部察例具奏。”清宮檔案則寫著:“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諭:尊太后聖母諭旨,側福金年氏封為貴妃,側福金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錢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裕嬪,格格耿氏封為懋嬪。該部知道。

”把《實錄》和檔案放在一起對照,會發現乾隆的生母從姓“錢”變成了姓“鈕祜魯”。由於《清世宗實錄》是大學士張廷玉奉旨在乾隆六年纂修完成,並由乾隆本人欽定,後人沒少揣測乾隆的生母有“李代桃僵”之嫌——乾隆出生之後,雍正嫌棄他母親的卑賤身份,就把孩子抱走交給了別的妃嬪。也或者是乾隆他媽母以子貴之後,被雍正冊封為妃之前特別賜予了滿族的姓氏。有一個人就比較支持後者,就是晚清的學者王閹運。他在《湘綺樓文集》中的《今列女傳》中提道,乾隆的母親是熱河民間女子,家貧無奴婢。她十三四歲時混進宮中入選了秀女,後來被分到雍親王府做丫鬟,後來得寵生下弘曆,就是乾隆。這種言論在道光朝曾被強行制止。迄今史學界也不太信服。

說說乾隆他媽的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三、典儀官凌柱家女鈕祜魯氏說

清朝官方記載,乾隆的生母著實是鈕祜魯氏,其父是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在清代,皇族人生育子女,三個月上報一次,寫明出生時間和生母,每隔十年,根據出生和死亡記錄的底稿,添寫一次皇室族譜《玉牒》。在這《玉牒》及底稿上,都清楚地寫著:乾隆是“熹妃鈕祜祿氏”生下的。乾隆本人更有大量的御製詩文稱頌其生母的養育之恩,母慈子孝,史冊多有記。但是鈕祜魯氏雖然屬於滿姓"八大家",但是乾隆母親的先祖只是開國元勳額亦都的一個命運平庸的叔伯兄弟,到了康熙末年,已然淪落成了一介白丁。乾隆的外祖父凌柱,也是乾隆剛剛即位,尊生母為聖母皇太后,推恩到他才封了“一等承恩公”的爵號的。鈕祜魯氏在雍正登基之前,一直以“格格”的身份呆在王府。

這個“格格”可不是《還珠格格》裡類如小燕子那般的尊貴,幹得就是侍女活,保持了整整二十年。就傳世的《慈寧燕喜圖》中老年鈕祜魯氏的畫像來講,她方面大耳,心寬體胖,容貌算不得標緻,只有弘曆一個兒子,看得出來也不是多受雍正眷戀。

鈕祜魯氏的長相在康熙眼裡卻是不可多得的“福相”。康熙曾經召見過鈕祜魯氏,對她細細觀看,邊看邊讚歎“果是有福之人、有福之人。”後來鈕祜魯氏果然成為清朝最有福氣的太后,長壽健康且享盡榮華富貴,享年八十六歲。

搞笑的是,乾隆在位時,他的母親境遇順心意遂。乾隆朝之後,她卻被各種謠言與猜測搞得身世難辨。這主要在於她的寶貝兒子乾隆,得罪了太多的文人。

乾隆的基因,來自他爹雍正的優秀成分數不勝數:智商高,自制力強,精力旺盛,銳意進取,勤政愛民。同時也有陰鷙與狹隘的一面。乾隆發現雍正因為過於察察為明,得罪了很多官員。導致他的勤政少有人紀念,反而是“弒父逼母、迫害手足、好色誅忠、貪財嗑藥”的謠言滿天飛。所以,乾隆管理官員一方面繼承了他老爹對於貪汙的懲處力度,一方面在輿論方法察申甚嚴。

比如乾隆以前,懲處官員貪汙案實行《完贓減等條例》,凡是挪用公款的犯官,一年之內將貪汙的公款全部補賠,就可以免死從輕發落。如果一年之內沒有全部補上,還可以再寬限一年,繼續籌款。如果第二年還不能補上,犯官才會進監,其妻子繼續補賠,直到家產盡絕,才被處死……乾隆二十三年,則是廢除了上述條例,代之《完贓不準減等》:不管你多有錢,只要貪汙白銀滿了1000兩,即判處斬首,絕不寬待。而且家產全部充公。使得無數貪官人頭落地。其力度之大、執法之嚴僅僅次於朱元璋。但是朱元璋對官嚴,對民寬,乾隆是對官嚴,對民也不允許越級上訪。

乾隆熱愛秩序與穩定,他討厭老百姓有事沒事告御狀。曾有河南夏邑人劉元德向巡視山東的乾隆告狀自己的父母官賑災不實,乾隆立刻想到的是地方縉紳利用百姓,企圖扳倒朝廷命官,紊亂國家秩序。他反而命人把劉元德鎖了起來,嚴刑拷打,最後得出是夏邑縣的兩個秀才對貧民唆使,後來牽連上了前江蘇布政使、已退休的官員彭家屏。乾隆以彭家屏私藏禁書,“從寬賜令自盡”,抄其家殺其子以儆效尤。這之後,乾隆大開文字獄,對於一些妄議朝政的讀書人處以嚴刑。

前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曾編印《清代文字獄檔》一書,共出九輯,收六十五案,多為乾隆朝之事。林鐵均的《清朝文字獄》一書統計:康熙雍正兩朝文字獄大約三十起,乾隆年間觸犯文網者,則有一百三十多起。犯事的多是下層知識分子和稍微瞭解文意的平民。乾隆口口聲聲說:“朕從不以語言文字罪人。”然而他提醒地方官最多的,就是注意地方上的“失意文人”,小心他們出位妄言。

在乾隆看來,文人功名心旺盛,讀書目的就是為了榮華富貴。一旦仕途不順,極易生出不軌之心。只有消滅了這些不安分的力量,大清王朝的統治才會沒有後顧之憂。乾隆痴迷於閱讀《韓非子》。韓非子明確指出,人世間一切關係都是虎狼型的利慾關係,“人之急利,甚也”。不論君臣、父子還是朋友,都是用“計算之心以相待”。所以君主控制臣民,不能光憑道德教化,更無須“養恩愛之心”,應該手握“法”、“術”、“勢”三顧韁繩,以嚴刑峻法強化君主手中的權力。於是乾隆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思想文化的領域。

首先,乾隆大力清掃有“反清復明”意識的民間力量。

比如徐述夔的《一柱樓詩》案。徐述夔生於清初。乾隆三年,他參加鄉試,中了舉人。由於他在《君使臣以禮》的答卷中宣揚民本思想,有“禮者,君所自盡者也”之句,被禮部查覺,以“有違礙在之處”罰停他續考進士資格。徐述夔為此憤懣,在自家院內建了一座讀書樓,“中以一柱支之,眾梁分架其上,樓梯築於樓外”,取名“一柱樓”。樓名“一柱”與“易朱”諧音,流露出他對清廷的“大不敬”。再加上徐述夔經常邀集一些文人來此詩文唱和。他們所寫的詩篇,後來合編為《一柱樓詩集》。其中有《詠紫牡丹》詩:“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詠鶴立雞群》詩:“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詠宣德杯》詩:“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諧“胡”音)兒擱半邊”……消息傳出,激怒了乾隆。乾隆將徐述夔與其子徐懷祖銼碎其屍,梟首示眾,徐述夔之孫徐食田及徐食書、徐首發、沈成濯、陸琰五人被處死;涉案人江蘇布政使陶易死於獄中;揚州知府謝啟昆發往軍臺效力;東臺知縣塗躍龍仗一百、徒三年;沈德潛革去禮部侍郎、尚書加銜及諡“文愨”,御製祭葬碑撲倒,撤去鄉賢祠牌位……

其次,乾隆通過編修《四庫全書》,將民間文獻“清查”得徹底

全國的藏書都要借調,進行全面檢查。乾隆不僅將不利於滿清的文獻史實全部禁燬,連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文字都要進行篡改。查繳途徑一是由各省督撫查繳,在地方上先初步甄別是否屬於“違礙、悖逆”,應該全毀還是抽毀,分門別類,開具緣由,繕寫清單,具析奏進。然後把書籍逐一包封,派員解繳軍機處。二是由四庫全書館從各省採進本中查尋禁書,並列出禁書目錄,下發各省按月抽繳。這些書籍都要在軍機處裡按韻編號,諮交翰林院審查,再將“悖謬”之處寫成黃籤,貼在書眉上,由乾隆親自過目批准後,將書籍或予全部銷燬,或部分抽毀,或刪削挖改,或抽換填補。僅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七年間,據海寧陳乃乾《禁書總錄》中的統計,其毀書總數是:全毀書目2453種,抽毀書目402種,銷燬書版目50種,銷燬石刻24種。編撰“四庫全書”開館10多年中,被銷燬的圖書總數至少在10萬部左右,是《四庫全書》總數的10倍。

再者,乾隆對於文字問題,寧可錯殺三千,絕不疏漏一個。

乾隆三十九年推行“查辦禁書運動”之後,若有對康熙、雍正、乾隆的名字全部寫出來者,照“大逆律”承辦。如舉人王錫侯曾在《康熙字典》為了給科舉考試的學子們提供方便,在字典裡把這三個皇帝的名字寫全,結果忘了“避諱”,被乾隆要求迅速押解進京,交刑部嚴審,後被判斬立決。王氏被押到刑場之時,全家哭聲震天,見者無不掉淚。比王錫侯更倒黴的是江西巡撫海成。他在禁書運動中首當其衝,因為受王錫一案的連累,他被革職,後被判斬監候。在乾隆的標準之下,文字忌諱如:匈奴、夷狄、賊、犬戎、胡、酋、偽、犯闕等等若有觸及都是罪。乾隆甚至把視線挪到了戲曲方面,凡是戲班演出的戲劇,如果涉及政治問題,民族問題;或者劇本充斥“胡”、“虜”字樣,存在醜化少數民族情節的,一律嚴查。乾隆四十年,乾隆在審查各地報送到京的禁書時,發現了一出叫《喜逢春傳奇》的劇本,不知哪句臺詞犯了皇帝的忌諱,乾隆下旨說:“朕昨檢閱各省呈繳應毀書籍內,……查出《喜逢春傳奇》一本,亦有不法字句,……傳諭高晉、薩載,於江寧、蘇州兩處,查明所有紙本及板片,概行呈繳。”此後,這個劇本的所有版本均消失於民間。

說說乾隆他媽的事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由於乾隆在思想領域頒佈了一系列嚴刑酷法,施政起來刻薄寡恩,製造了一起起慘絕人寰的腥風血雨,文人們為此恨透了他。滿清原是趁李自成攻破明朝,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向多爾袞借兵,才得到機會入主中原。漢族的士子們多有懷念前朝之情結。經過雍正、乾隆的文字獄大折騰,變得“以文為戒",為了不犯忌諱,詩不敢做文不敢寫。

待到乾隆去世,文字獄的風氣淡化,文人們開始在茶餘飯後、街頭巷尾對乾隆清算舊賬,硬是把一代滿族血統的君主編排得親媽是誰都是一樁遺案。這也算是文人特色的報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