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穩經濟,樓市會有什麼大動作?

面對新冠病毒的突然襲擊,經濟已經受影響。


快速反應的是股市,2月3日,滬指、深成指、創業板指三大指數開盤皆被重創。雖然央行已經快速出手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2000億元逆回購操作,加上隔天再次投放了5000億,兩天加起來1.7萬億,但有10500億元的逆回購到期,兩天淨放量5500億元,依舊難以止住股市的下跌。


為了穩經濟,樓市會有什麼大動作?


除了股市,受疫情衝擊的還有樓市,延遲復工、暫停開放售樓處已經直接影響房地產市場交易,部分建築工地延期,開發投資增速下降,一季度的樓市成交預見悲慘。


在疫情影響下,貨幣寬鬆正提前到來,而對於樓市,很有可能會有進一步的調控放鬆。


為了穩經濟,樓市會有什麼大動作?

樓市的調控主要是集中在兩方面:一個是增加貨幣總量,即經濟手段,第二種則是市場政策,即行政手段。


經濟受損,首先肯定是在大的經濟上搶救,在這方面,央行層面可出動的工具歸納起來就是三種,俗稱央行三大法寶:


·存款準備金:降準

·利率:降息

·公開市場業務:逆回購、MLF


為了穩經濟,樓市會有什麼大動作?


降低銀行準備金率(降準)是為了增加銀行可放貸金額,從何增加市場上貨幣總量的一種手段。


而降息是通過必要手段控制基準存款利率,當銀行利率變少後,原先存在銀行的錢的收益就會變少,儲蓄者就會更傾向於將錢從銀行拿出來,從而增加市場上的貨幣總量,而手頭有錢的人,會傾向於去投資,其中又以房產投資為主。


簡單來說,降準是增加貨幣流通量,而降息則是鼓勵投資。


這是在經濟環境低迷時,常見的兩種手段。而直接的弊端就是通貨膨脹,但為了穩經濟,總得階段性有人犧牲。


這裡想插一個真實案例,今天早上父親大人去貨場買雞,3塊錢一斤,雞農基本都在虧本賣,想必下半年物價會有報復性上漲。


看回公開市場業務,常見的有逆回購和MLF,逆回購簡單理解就是放水,也是為了增加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同時起到調節利率的作用,央媽把錢借給商業銀行,銀行手頭上的錢多了,就可以不用高息去借其他機構的錢,那麼放貸出去的錢利率就會降低,從而降低貸款利率。


為了穩經濟,樓市會有什麼大動作?


目前執行的LPR=MLF+利息差,除了降準降息,MLF降低也會給LPR的降低帶來空間,現在已經鼓勵商業銀行降低利率,未來一段時間,LPR利率估計都會持續走低,目的也是為了刺激樓市成交。


以上所提的央行三大法寶,逆回購已經實行,降準降息估計馬上會來。


雖說三大經濟手段並非直接指向樓市,但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產業,受到的利好絕對不會少,這點大家已有所共鳴。


比如目前武漢、鄭州、惠州、成都等城市,首套房利率都處於最高點,鄭州,連首套房貸都要上浮25-30%之間,這個太恐怖了。


而且大多數城市因為限購限貸,二套房首付5成以上,如果二套再繼續上浮25%,資金壓力和成本都很高。


這些城市在今年肯定會有很大的下調空間,以此來刺激成交。


為了穩經濟,樓市會有什麼大動作?

歷史總會相似,但不是簡單的重複。


相比2003年的非典,這次新興肺炎疫情的影響程度更大,因此不可相提並論。但考慮到病毒會加劇經濟下行壓力,估計這次會參考非典時期的政策邏輯(先寬鬆、後收緊)。


所以樓市政策很有可能出現定向寬鬆調整,如果經濟壓力持續加大,甚至不排除會出現大規模定向放鬆政策的可能性。


早在去年,在“因城施策”的政策指導下,就有部分城市已經進入到了調控放鬆的節奏中,比如稅費優惠、財政補貼、人才新政等刺激措施,今年不排除會有大批城市跟進。



廣州黃埔區對連續在黃埔區工作半年以上的各類人才,可不受戶籍限制,在區範圍內買1套商品房,持有廣州市人才綠卡或經區認定的傑出人才等,其父母或配偶父母均可在黃埔區範圍內購買1套商品住房。


廣州的花都區也同樣放開了人才綠卡申報對象在社保、學歷方面的制約,除此之外,還有南沙區,在南沙區工作、學習的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具備相應資格)的人才,在該區範圍內購買首套商品房不受戶籍、社保和個稅繳存限制。



去年底,廣州在樓市鬆綁的道路上快速反應。


實際上,不僅廣州,整個大灣區都在鬆綁。


深圳,依舊是四大一線城市中落戶最寬鬆的城市,去年雙十一又取消了豪宅稅;


佛山發佈人才新政,在佛山工作、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及中級工以上職業資格的人才。首套購房不受戶籍和個稅、社保繳存限制;


惠州一直不限購;


珠海除橫琴之外,其他區購房基本沒有任何限制···


大灣區的樓市,一直算比較穩,但想進一步刺激成交,或許還需要更大力度的寬鬆。


比如從五限:限購、限售、限貸、限商、限價上下手。


為了穩經濟,樓市會有什麼大動作?

雖說現在大方針是“房住不炒”、以及穩定的預期並未改變,但因城施策下,不排除部分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受困於經濟壓力,變相去“挑戰”五限。


為了穩經濟,樓市會有什麼大動作?


從五限來看,限購和限貸有其合理性,肯定會長期存在,但另外三限的可操作空間就很大了。


比如限售,就是限制商品房出售,主要是減少二手房的供應,這個不只不能降低房價,還可能在短期內導致供求失衡而推高房價


實際上,有人想賣房,有人想買房,是一種市場化行為,買賣過程中還能收稅,在經濟下行、GDP受影響的情況下,放開限售或取消限售的可能性極大。


還有就是限價,顧名思義就是限制新房的開盤價,房價高了不讓開盤,這種做法最直接效果是扭曲了市場上的價格信號,導致新房二手房倒掛,買新房得搖號搶房,造成新房市場異常火熱,短期看對購房者確實是利好。


但對於開發商而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開發商可以轉售為租、或者直接捂盤不賣,在此基礎上,開發商回籠資金慢,資金成本增加,最後的這些成本都可能轉嫁到購房者身上,羊毛出在羊身上。


所以限價短期是控制房價,但長期來看,對房價影響沒那麼大,這種政策,也是存在修正的可能。


為了穩經濟,樓市會有什麼大動作?


最後一個是限商,就是限制商業樓、辦公樓按照公寓樓改裝成公寓出售,其實這個政策對於供地緊張,供求嚴重失衡的深圳來說,作用不大,反而是減少了房屋供應,加劇了供求失衡的矛盾,造成房價上漲。


如果可以通過補齊地價,將商業樓、辦公樓轉為居民樓,政府多了一項稅收,也可以增加市場供應,從而降低房價,何樂而不為呢?


可見,以上三限都會有操作空間,但效果可能短期看不到,因為無法真正快速刺激消費。


真正會“傷筋動骨”的還是限購和限貸,取消是不可能的,但如果疫情影響確實足夠大和足夠長的情況下,我認為也可能觸及到限購和限貸。


為了穩經濟,樓市會有什麼大動作?


比如現在的限貸,目前全國認貸,對於在異地有房現在工作地買房的人而言,首付基本在5成以上,這種資金成本太高,如果可以降低“異地有貸款,本地無房”的首付比例,對於這類人也是一種刺激作用。


還有限購,雖說限購限貸會長期存在,但不影響以別的方式放開,比如深圳落戶非常寬鬆,比如廣州個別區域已經用人才方式變相放開限購,現在廣州、深圳都需要社保繳存5年,這個年限也是可以有操作空間,比如由5年減少至3年,對於廣州而言,又會釋放一批購房需求。


為了穩經濟,樓市會有什麼大動作?

以上的種種,都可能會是樓市接下來的動作。


但會不會執行,又會執行到哪一步,都取決於疫情影響的時長和廣度,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降準降息肯定會來,因為這不僅僅是樓市,還是整個經濟層面的。


至於樓市五限,另外三限調整可能性極大,甚至根據疫情影響程度,不排除動到限購限貸頭上,但肯定是短期的,按照非典的邏輯,今年政策肯定是先松後緊。


所以上半年很可能出現房企熬不住降價、房貸利率下調的情況,買房成本會省不少,加上現在房企為了自救還實行線上賣房,給到的折扣會更大,對於剛需而言,危機背後蘊含著最佳的上車機會,有資金有儲備的上半年恰好是買房好時機。


待危機過去後,相信政策又會逐漸收緊,房企也會逐步收回讓利。


最後,想說點題外話,每天看著確診人數在不斷增加,有朋友公司開始繼續往後延長假期,上班時間待定都感到非常著急又無能為力。


這次的疫情影響真的非常大,預示著未來經濟的影響也會特別大,真心希望拐點快點到來,一切恢復正常。


待春暖花開,想去武漢吃上一碗熱騰的熱乾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