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你们家乡有“喝春酒”的习俗吗?酒桌上有什么规矩吗?

MoFarah


我老家在河南,没有喝酒的习俗呢。基本上没什么规矩,我不喜欢吃酒桌,吃不饱,长辈们喜欢打包。[捂脸][捂脸][捂脸]


夜蒙蒙


“喝春酒”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的历史,可以说是我们“年俗”中的一种“文化”印记;也可以说是我国“酒文化”中的一个小条目。从我记事起,我们家乡就有“喝春酒”的习俗。从大年初二开始,一直会喝到正月十六。甚至,有些地方会延续到农历二月初二。

今年春节是一个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春节!有惶惑、有感动!有担忧、有无奈!而更有对我们人类自身的反思。反思归反思,还是很怀念往昔的春节热闹气氛,尤其怀念“喝春酒”的开心时刻!

“喝春酒”在我们苏北地区是凝聚亲情、友情、同学情、战友情、同事情的最好方式,也是一年中感谢亲朋好友的最佳时节,因为,只有这个时候大家才会聚集在老家,一个电话、一个微信,一下子就能叫来一大桌子的人。大家吃得不亦乐乎,喝得醉意朦胧,那种亲切的感觉,是常年漂泊在异乡的人最享受的年味儿,也是最值得怀念的年味儿! “喝春酒”在我们老家也是有讲究的:

比如“接亲戚”来“喝春酒”,你要考虑:今天组织在一起的亲戚之间是不是合得来的亲戚,如果他们平时有些小的矛盾,最好不要安排在一天,防止在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万一其中一个人说话不注意,把对方惹恼了,开开心心的一场“春酒”会因此而不欢而散!甚至有发生争吵的事情,或者是其中一个人不开心,借着酒劲撒泼、哭闹的事情也会发生。所以,亲戚之间的春酒,是最难安排的“鸿门宴”! 但是。在 邀请同学或战友“喝春酒”时,一般不会考虑得太多,因为,大家都会自觉的控制一下酒桌上的气氛,一旦发现有苗头不对,立即就会有其他同学或战友把话题岔开。所以,同学、战友之间也是“喝春酒”最开心的聚会。大家在一起聊聊过去的岁月,十分的浪漫又惬意!

“喝春酒”在我的出生地那个乡镇,还有着一条不成文的“酒桌”规矩:平辈人之间相互对喝酒的时候,一次要喝3杯酒,或者是3的倍数。而晚辈人与长辈人两两对喝的时候,绝对不允许喝3杯酒。因为,我出生地的乡镇名称叫“桃园镇”,大家一直以三国时期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为由头,认为,只有平辈分的人才可以一次端三杯。

此外,如果是父子辈在一个桌子上喝酒,往往只是儿子给父亲端酒,敬父亲喝,自己端起酒杯陪同一下,不必一定真的喝下去。而且,一般情况下,只要酒桌上有长辈在,晚辈需要先给长辈敬酒,然后才能够陪同长辈喝酒。

不知道条友的家乡有没有“喝春酒”的习俗,又有什么样的规矩或喝酒的“花样”。


卓姥姥侃文化


今天是正月十二,这个农历春节过得真是不一般,疫情的爆发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为了疫情不再继续扩散,现在大家基本上都是在家待着,减少外出,希望疫情能够早点结束。

“喝春酒”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习俗,咱们中国人的“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不管是谁,不管在哪里,到了春节前夕都会往家赶,回家陪陪父母家人,拜访亲朋好友,当然少不了聚一聚喝两杯,既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我的家乡是江苏南通地区的一个乡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那时候家乡的人很少外出,基本上都在当地务农,在农闲的时候会找点事情做做,也不大会去外地。亲朋好友平时来往比较多,过年的时候,大家也都在家里面,那时候的春节是我们非常期待的日子,因为春节家里会买回很多吃的。从初一开始,大家会互相串门拜年,初二的时候出嫁的姑姑们也都会来看望爷爷奶奶,大家一起吃饭喝酒,特别热闹。

初三开始,大家按照之前的约定,开始一家一家走访“喝春酒”了,今天在伯伯家,明天在舅舅家,中午在姑姑家,晚上又要去姨妈家,简直忙坏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去到异地发展打拼,春节的时候利用几天的假期回到家乡,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慢慢的“喝春酒”的活动变少了。但有的时候还是会约上一些亲戚朋友喝上几杯,非常开心。

我们家乡喝酒比较随意,没有太多的规定,喝酒的人之间互相敬酒,边喝边聊,一般都是量力而行。


非羊日记


立春之日,我国民间有喝春酒、吃春饼、打春牛的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有“咬春”的习俗。

在陕西,立春有“咬春”的习俗。陕西省《雒南县志》记载:“立春之日,人饮春酒,食白萝卜,谓之咬春”。说的是,在陕西这地界,立春这一天,人们要在一起喝酒吃席,吃个白萝卜,消食防病。

陕西分陕北、关中、陕南三个部分,陕北位于黄土高原,关中八百里平川,陕南地处秦岭以南,广义上的南方。这三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各不相同,风土人情迵异,酒桌上的规矩大不同。

陕北:酒桌上的规矩是给客人”端酒”。用个小盘子,上面放上6个或8 个或12个 小酒盅(一般农户都是6 个),斟满酒,由主家端上,向客人敬酒,客人要先把自己门前的杯中酒喝了,再喝主家端上的盘中酒,喝完后,主家再把客人门前的酒杯斟满,陪客人再喝一杯后,再把客人门前杯斟满后,再给下一位客人端酒。注意,客人在喝敬酒的时候是坐着喝的。陕北酒桌上有这么个说法:要想把客人招待好,就要先把客人喝倒,客人喝倒了才算是把客人招待好了。

这是因为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北临蒙古高原,地处高寒,土地贫瘠,流放之所,秦时蒙田、扶苏屯兵抗击匈奴的边境之地。过去人们生活艰苦,物资贫乏,家里头没有过多的银钱酒粮。然该地区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民风敦朴,性格豪放,习酒成性,家中虽贫,却热情好客,家里来了客人自然要招待,家里缺油少粮的,有点酒先要让客人喝好,故有此酒桌规矩。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家里酒肉多了,但这“端酒“的规矩却没变。

陕南:酒桌上的规矩和陕北截然不同,它的规矩是“三杯过后尽颜“,兴得是 ”走圈“、“碰杯“、”直挖“。是说招待客人时,先是主人端酒致词,酒桌上所有人齐举杯共同喝酒,三杯过后,大家就可以端杯自由走圈碰杯敬酒了,一般情况是主人先走圈。陕南人喝酒拼的是酒量,酒量浅的,酒胆小,走圈时与在座的每人碰一杯,量大胆壮的,走圈会连碰三下叫”直挖“,还会来个“穿插”,单独和与席的某一位碰几杯,最后,有的还会拉上最后一位和第一位一起喝一下,叫“焊接“,花样比较多,气氛也热烈。

这是因为陕南地处秦岭以南,气候湿润,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农作物一年两季,少有饥馑,亦热情好客。家里来客人了,必是酒肉招待,开场三杯过后,主人走圈碰杯敬酒表示欢迎到至极,客人走圈碰杯敬酒,表示感谢。家中酒粮丰盈,不存在没有酒喝的问题,所有在陕南酒桌上有这么一说:要想把客人招待好,自己先喝倒。

关中:关中人喝酒规矩大,讲究主位和座次。主位是要做东 “东家”和“主宾”坐的,一般是正对门的位子,喝酒也兴“三杯过后尽开颜”,但喝酒时讲究的是那份“势”。酒杯的酒要倒的“要溢不溢”,称之为”双眼皮“,要兰花指捏杯,昂起头来,称之为”望星空“,喝酒时要咂出声来,称之为”雀雀叫“,喝完后,要把酒杯倒拿给在座的看,证明喝完了,称之为“挂金钟”。还讲究个“鱼三尾四”,就是桌上鱼上来了,鱼头对着的人要喝三杯,鱼尾对着的人陪喝四杯,一般情况下,鱼端上来了,服务员转桌时,鱼头都是对着主位上的人,表示尊敬,高看一等。

这是因为关中八百里秦川土厚水茂,生活富裕,家户不愁酒粮,又有古都西安,唐代的官方普通话就是关中话,从根上就有一种皇家的荣誉感,弄个啥事情,都先把势端起来,所以喝酒也喝得有型有势的,规矩得有,要守礼。当然,关中人也豪爽,常常是客人没醉,自己就先倒了。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各地的风土人情不同。陕西的酒桌规矩和酒文化,不仅展示了陕西各地区人们守礼、重情和豪爽仗义的一面,也深深打上了各地经济文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烙印。




汉中小雪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云梦。

说实话,我们这边广西崇左还没有听说过喝春酒的习俗。但是关于酒桌文化我还是了解一些的。下面我给你讲解一下,我们这边的酒桌文化。

首先敬酒必须先敬长辈,而且要从辈份最高的长辈开始敬酒,敬完长辈之后再敬同辈,因为从古时候就传下来的你最先敬酒的那个人就是你尊重他的表现,如果你敬酒先敬同辈,就会被爸妈说不把爷爷奶奶这些长辈放在眼里,虽然他们嘴上不会说啥,但这个道理要记得。

其次是要了解碰酒杯的高低,如果和你碰杯的是长辈,那么你的杯口要低于长辈的杯口,而且还必须用双手捧着酒杯,以示尊重,切不可单手举杯且将杯口高于长辈的杯口;如果对方是同辈,那则不必如此拘束,但理应杯口持平或者稍稍降下,让对方认为你是一个可敬的人;如若对方辈分比自己低,则可以酒杯略高于对方,且还可以教一些小辈们酒桌的敬酒规则。

最后就是喝多少的问题了,如果和长辈碰杯,切不可勉强对方干杯,如果自己酒量还可以,可以说“我干了,您随意”,如果酒量不太行,可以说“碰一下杯,新春快乐”;如遇同辈人碰杯,酒量可以就干杯,酒量不行就意思一下,除非对方非要和你干杯,最后和小辈碰酒可以的话大家一起干,酒量不行的话抿一口小辈们也不会介意的。

以上就是我们这边的酒桌规矩,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初识云梦


酒是杜康造传流,能和万事解千愁。每逢春之首,相约七八友,一起打春牛,共饮春之酒。这是华夏的习俗,立春是二十四节气新的开始,春之端,气候暖,人们吃春饼,喝春酒,打春牛,一年讨个好兆头。但今年的鼠年却不一般,冠状病毒肆虐传,大江南北到处窜,走亲访友的计划被打乱,婚宴聚会被搁浅,老老实实呆在家里边,不乱走,不乱串,就是对疫情防控做贡献,每天对着电视速流览,九州势气同疫战,白衣铠甲佑华夏平安。立春万物已复苏,已把生命的大门打开,让我们共同祈福,为我们祖国加油,壮志未酬誓不休,期盼明日战"疫"早结束,举国上下痛饮庆功酒!


用户6097252659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人爱喝酒,酒文化在我国渊源流长,李白最著名的诗之一便是名篇“将进酒”所谓“古来贤者皆死尽,为有饮者留其名。”为酒人背书。可以说,酒在中国历史上那是相当的独特地位,从古至今,酒人们也演化了许多喝酒的理由,各地喝酒的地方不同,形式不同,种类不同,快慢不同,多少不同,时间也不同。

我家东北的,出了山海关就找赵本山,东北人天生幽默,喝酒绝不含糊,就算是没有事,那也得喝二两。东北地方冷,都爱喝点小白酒,喝酒就要这个刺激,那要赶上逢年过节,不喝点不算过年。就一个字,那得喝到位!

这过春节,这么重要的日子里,喝酒必须要有规定动作啊 。首先说这菜,许双不许单,猪爪,肘子,红烧肉那是必须的,海鲜青菜搭配好,下酒解腻两不误。然后说这座,按辈分排排坐,绝对不能错。最后说这酒,喝什么无所谓,但必须都端杯,老人先起头,大家轮流祝酒,说说拜年话,孩子们表演节目,最后桌上剩酒人慢慢喝,妇女们收拾东西。喝酒前先放炮,喝酒后一般就开耍了,和他个昏天和地,真正的不醉不归!


灡天白云


说实话前几年我们县城(包括农村)都有接春的习惯,在大厅门口摆上三分果品,一盅酒,一块长长的鞭炮和一个鸡蛋,春几时几分到,如果将鸡蛋立起不倒,说明春已到了,家家户户放鞭炮接春,有些长辈还在门口祷告,求春保佑今年丰收。现在这种习俗取消了,原因是放鞭炮引起火灾和环境汚染,立春时有些老人仍然站在门厅口望着天空也许在黙祷或静思乡愁!


河山59286680


我们那边有喝春酒的习俗,也就是去拜访别人,跟着别人去喝酒。

规矩的话就是要让长辈先坐,然后给长辈先敬酒,然后再晚辈再去喝,算是比较传统的一种酒席文化。

而且我们每个族群每个村庄,每年都会有敬老的一些事情,比如大家聚集在一起,然后一起吃喝,敬仰老人。


彭先生的杂货铺


喝春酒是一种过年的时候,亲朋好友都要你来我往互相拜年,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团圆祝福的风俗

吃春酒流程:春酒由上席长辈先喝,然后顺时针方向轮流转。好酒的人接到酒碗喜上眉梢,双手端着送到唇边,深吸一口,碗里的酒明显少了一截,让酒慢悠悠经喉咙流进胃里,长出一口气后将酒碗递给下一位,才拿起筷子拈菜吃。一圈转下来,酒碗已经空空如也

我们家乡有类似风俗。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d0edbaa2b70a4e8096001eb4a6a969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