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来就经常抱的宝宝和不怎么抱的宝宝长大了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吗?

张镡月


有人回答了那么多的研究成果,有人讲了那么多道理,但应用在实际育儿过程当中,遇到孩子哭,不抱的,又有几个妈妈。或许真的有,但我不是其中的一个。

对,我就是经常抱着宝宝,从出了月子就经常抱了,因为不抱她哭啊,抱起来就不哭了,也许这就是妈妈给宝宝带来的安全感吧。

01

安全型母子依恋关系

我家宝宝从月嫂走了以后,就是我自己带,因为不会不懂宝宝为什么哭,所以只能抱着,白天抱着,晚上抱着,只有等到宝宝进入深睡眠,才能放在小床上。

现在宝宝4个半月,有一个现象特别明显,就是白天,无论她有多困,也要强睁着眼睛找我,看到我就会笑,到我怀里就会睡。

到了晚上,我更是无可替代的妈妈,只有我能哄睡,是吃完奶后,抱睡,然后再放下的节奏。


话说回白天,在宝宝不睡的时候,由公公婆婆照看,哄玩,如果我在旁边,小家伙玩一会就会看看我。看我还在,就继续的玩,像有了底气似的。

从她的表情里,我做母亲的,能感觉到那种无条件的信任与依赖。而这种信任与依赖,就是建立在母亲对宝宝各种需求的积极回应基础上的。

宝宝哭,就是宝宝有需求,而抱起宝宝,则是告诉宝宝,有妈妈在,什么都不是问题。

这样宝宝的需求可以被随时的看到,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很不错,长大后,人格健全,情绪稳定,有什么想法,更乐意积极表达,更乐意与外界建立关系。

02


不安全型母子依恋关系

而不被经常抱起的宝宝,即使是在哭闹时,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孩子也会很愤怒。别看孩子小,她也会对外界产生敌意与攻击。

这点我体味最深刻。记得有两次,我家小宝一个劲的哭闹,没有眼泪的那种,而且四处找张望,意思是:那个女人为什么不来抱我。


我也就是晚抱了几分钟,她到我怀里后,含着乳头还哼哼唧唧的,还咬过我两次乳头,从那以后我就意识到,有必要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何况她才几个月大。


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告诉我们,经常抱宝宝,能给宝宝带来十足的安全感。而约翰·华生的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法育儿理论,有心理学认为,长期使用,不但会破坏母子之间的感情,还会让孩子受到难以弥补的精神创伤,极度缺乏安全感。


所以及时的回应宝宝的需求,是孩子获得终身的安全感和幸福的基础。而最好的回应,就是抱一抱我们的宝宝,告诉他们:有妈妈在,你只负责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行了。


欢迎[关注]@杨杨爸亲子驿站,说说育儿、孕产那些故事。

杨杨爸亲子驿站


我记得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很多妈妈都和我传授经验说孩子不能经常抱,不然抱着抱着他们习惯了就会老要你抱,特别宝宝哭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抱。

我信以为真,真的就不太抱儿子,哪怕宝宝哭得厉害,我都让他哭着睡着了,可我才这么做了一天,就觉得这个方法不妥,为什么孩子哭着想要你抱,你却不抱呢,觉得挺残忍的,所以我开始选择经常抱着宝宝。

后来无意中看到了华生的“哭声免疫法”,我才知道朋友所谓的宝宝哭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抱就是“哭声免疫法”,哭声免疫法的宗旨就是孩子哭得时候不要抱,等孩子不哭了妈妈才抱,让孩子知道只有不哭的时候,才能得到妈妈的怀抱。


而这个“哭声免疫法”竟然曾经风靡全美国,华生那个年代,许多美国父母用过这个方法治好真的变得不粘人,不总要大人抱着,但是长大之后弊端却显示出来了,很多孩子睡眠和心理上都有些问题,而提倡哭声免疫法的华生,他自己的孩子人格上都有问题。

我这才意识到,当时我选择放弃“哭声免疫法”是多么明智的选择,我觉得生下来就经常抱的宝宝和不怎么抱的宝宝有以下这些区别。


经常被抱的宝宝亲子感情发育更好,更聪明

拥抱宝宝与父母建立感情的重要方式,如果父母经常拥抱宝宝,和宝宝互动,可以促进父母和宝宝之间的亲子关系。

并且当宝宝在父母怀中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很放松,这是宝宝最佳的学习时间。

<strong>

经常被抱的宝宝更有安全感

宝宝经常被抱着,他们是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每当他们哭泣的时候,都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及时的回馈,所以他们内心安全感十足,不用担心父母不拥抱和爱惜自己。


经常被抱的宝宝的不多

一般来说宝宝被父母抱着就很少哭泣了,宝宝不经常哭泣对身体其实有些好处的,比如说很多宝宝哭多了会容易有脐疝之类的,不哭的宝宝不容易有脐疝。


乔治麻咪


有差别的,经常抱的宝宝,他形成了一种依赖性!我做月子期间,是我亲身经历的!那是宝宝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因为是新手妈妈,所以有些事情不太懂,宝宝一闹人,我就有点不知所措立马就把他抱起来,但是这个举动也让我以后的日子都过得很累!那时,婆婆不跟我们住一起,,老公上班,所以晚上,就我一个照顾宝宝!小家伙被抱的愣是睡觉放不到床上了,一放床上就哭闹不止。就这样,我几乎抱着他睡了整整一个多月!慢慢的大了,我也就没怎么惯着他了,有时候不管他,有时候就带他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比较长,这样他就会累一些,入睡也快点,也渐渐的可以自己睡觉了。

因为妈妈的怀抱是温暖的,也是最有安全感,所以宝宝当然喜欢!对于,经常抱的宝宝与不经常抱的宝宝在长大以后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还是看大人的教育方法。当然,当宝宝可以稍微放手的时候,家长,还是不可以肆意妄为的惯着他,这样以后大了,那坏习惯可是难改了!与那些不经常被"抱着"的孩子你会发现有很大的区别!虽然我的宝宝在月子期间,我抱了整整一个月,但是他现在快两周岁了,一点也没有,娇气的毛病,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他都可以做!

总之抱于不抱的差别在于,什么时候不抱,什么时候抱!


火乐火乐的妈妈


从我妈妈那里我知道我是生下来不怎么获得抱抱的宝宝,并不是家人不爱我,而是那个大环境就是那样,那个年代家人都很忙,我妈生完我之后要做农活和料理家务,根本没有多少心思和精力花在育儿上。我妈经常说以前把我带到地理放在一边,她就去干活了。


从我的经历分析,生下来不怎么获得抱的宝宝,长大后会有这些缺点:

1.没有安全感

我是个很没安全感的人,且不敢表露出来,表面上很坚强,从来不敢在父母面前表露出自己的情感。成年之后,一直认为一定要自己挣钱才有安全感,所以即使在家全职带孩子也要想办法做兼职。

2.缺乏自信

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参加工作之后,做什么都不想太出头,那时候认为这是低调,但其实是缺乏自信,做事情总是很被动,在职场上很吃亏。

3.容易上当受骗

生下来不经常得到抱抱,没有获得充足的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往往比较缺爱,尤其是女孩子内心会比较渴望被爱,所以长大后别人给一点爱,就容易被感动,这样很容易上当受骗。

生下来经常获得抱抱的宝宝长大后会有哪些优势?

我大学的室友,她是家中的独生女,爸爸做点小生意,从她的口中得知,她妈妈在生下她后不用出去工作,可以给她充足的陪伴,是一个经常得到抱抱的孩子,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这些优势:

1.有充足的安全感

2.自信心更强

3.会冷静思考问题

4.懂得自己想要什么,并会努力去争取

生下来就经常抱的宝宝和不怎么抱的宝宝会不会有区别,以上分析的只是个例,并不是绝对的,孩子的成长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六个月前经常得到抱的宝宝会更有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家长在六个月前,不要吝啬自己的抱抱。

感谢看到最后,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有用,麻烦点一个赞再走哦!我是不断学习、热衷分享孕育知识的恩妈,期待您的关注,在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恩妈学堂


那差别太大了!经常抱着的轻者每天都得要抱着 ,不管做什么都要抱着做,好一点的只要抱着不管谁都可以。严重的就只要那么一个人抱 ,姿势都还得有讲究。我有个堂姐的女儿就是每天睡觉得在推车里,轻轻的推动是没用的,必须用摔得咚咚咚大力才行 ,这哪是睡觉啊分明是被摔晕的。

我家小孩从在月子里,家里人就不让抱,喂奶都是自己睡床上吃的 。吃饱了又接着睡就是了 。抱着睡的小孩就是睡着之后你都得抱着 。挨着床就醒。抱着睡对小孩的脊椎也不好。所以有些时候有些习惯都是大人给惯的。你不能按着孩子的习性来 ,大人得有自己的原则。

特别是新手爸妈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心怕掉。这样往往就会失去原则,给孩子也养成坏习惯


川妹子琉璃


你好,我是空妈,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宝宝生下来后,经常抱与不怎么抱的,在长大了之后有没有明显的差别呢?这应该是很多重视育儿教育的家长,会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差别肯定是会有的

空妈觉得其实这两种孩子的差别,更明显地是表现在心理跟性格上的差别。

出生后经常被哄抱的孩子,一般来说性格都更加愿意与人亲近,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他们的安全感,也非常容易得到满足,性格基本会比较稳定。

而小时候不怎么被抱的孩子,成长后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比较难以跟人亲近。

因为在婴幼儿时期,就缺乏与人接触的肌体感,会让他们在张大之后也很难恰如其分地与他人相处,甚至是表达情感。所以这类孩子,往往都会存在内向孤僻,有时候严重的还会出现残暴的极端特性。

因为从小就缺乏安全感,以及感受不到家人的关爱,会让他们的性格变得特别容易暴躁,喜欢大吼大叫。

而且这种情况,一旦形成了,就很难去改变。

所以空妈在这里建议各位家长,一定要在孩子早年间的抚养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关爱与安抚,不要一直放任孩子哭闹,而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我是空妈——育儿是个繁琐长远的事情,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空妈是个处女座


生下来经常抱的宝宝和不怎么抱的宝宝长大后有哪些区别?

观察某一种行为对孩子发育长期的影响是项科学且严谨的工作,所以不敢盲目的说那种行为更好,但是从短期对于孩子的发育来说,经常被抱起的孩子和经常不被抱的孩子区别还是挺大的。

抱与不抱我们只讨论小月龄宝宝,也就是半岁前的宝宝,因为有早就证明,孩子半岁后的会用哭声“威胁”父母,而且半岁后孩子活动的范围增加,更喜欢独立活动。

经常被抱和不抱的孩子有哪些区别

在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和同事做了一个有关恒河猴的实验。他们把刚出生的猴宝宝和母亲分离,并且人为的给猴宝宝制造了两个妈妈,一个奶瓶妈妈,一个绒布妈妈。其实两个妈妈都是铁丝制成,一个身上挂着买瓶,一个身上挂着绒布,过了一段时间,心理学家发现,小猴只有在喝奶的时候会去找奶瓶妈妈,其它时间都会呆在绒布妈妈身上。尤其是在受到惊吓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找到绒布妈妈而不是奶瓶妈妈。

通过这个实验,心理学家得出结论,灵长类动物的成长需要亲密的抚触和接触,这一结论推翻了美国社会当时主流的育儿观念:孩子哭闹不要回应,要让孩子学会独立。

那么妈妈的怀抱能给宝宝带来什么呢?

经常被抱的孩子安全感更好

《善解童贞》这本书中,作者胡萍提到:父母对孩子生理需求的及时满足,有利于培养宝宝的安全感。这属于孩子的第一层安全感。

第一层安全感怎么来得?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他好比一个火星文,心理更充满了恐怖和害怕,这个时候孩子会通过哭声来传递自己的需求,比如饿了,尿了,困了,当父母第一时间可以满足孩子的这些基本生理需求,孩子开始明白,我的需求可以被满足,我是安全的,这个世界是可靠的。



当这种物质需求被满足之后,孩子精神世界的第一级安全感才能够逐渐建立,孩子从母亲及时的回应中获得了接纳和被爱,这种交流主要是眼神和肢体的交流。

所以对于刚出生的宝宝妈妈的怀抱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孩子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都需要怀抱。

经常被抱的孩子大脑发育的速度更快

有的人说婴儿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更确切的说孩子生下来的大脑细胞容量是几乎相同的,后天的发育其实是快慢的问题,想要孩子更聪明,其实是让宝宝的大脑生长速度越快。

婴儿大脑发育有两个阶段,婴儿出生时大脑细胞约有100-180亿个,出生之后,宝宝的大脑发展进入了长质量的阶段,神经细胞连接的突触开始形成,这些突触在宝宝三个月大的时候到达顶峰。

这些突触在婴儿期有着快速的发展,在3个月的时候突触是3岁孩子的十倍。想要孩子大脑快速发展就要不停地激活这些突触。如何来激活,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不断的刺激。尤其是小月龄宝宝,躺在床上只能看到天花板,被抱起来可以接收到更多的风景,接受到更多信息,这种外部不断刺激,可以让宝宝大脑发育更快。

被抱起满足新生儿宝宝发育需求

在《北鼻的异想世界》中,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让出生只有一周的新生儿宝宝看了两种图案,而监测的仪器随时可以观测宝宝大脑的动态变化。

当看到机械玩具时,婴儿的大脑没有任何变化,看人脸图案的时候,很明显孩子大脑的氧气含量快速增加,证明大脑中涌入了大量血液,宝宝很活跃。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虽然宝宝出生只有一周,但是孩子明显更喜欢看人脸,这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建立起的第一个关系,喜欢随时受到成人的关注。因为人类是具有社会性的,这种关系的建立是被写在基因里的,那就是孩子出生就喜欢受到关注,喜欢和成人互动,这有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


所以对于小月龄宝宝,当然需要更多的关注,多抱抱孩子,让宝宝多看成人立体的面孔。

关于抱孩子应该遵循的原则

  1. 抱孩子的频率和孩子的大运动成反比。也就是孩子大运动发育的越好,抱孩子的数量就要慢慢减少。大运动的发育代表着孩子的独立性,当孩子可以爬行的时候,应该给孩子更多自主探索。
  2. 抱孩子的前提是满足孩子的需求。有的宝宝天生是天使宝宝,不哭不闹,可以和孩子糊互动,可以适当抱起孩子,但是不要盲目有事没事就抱起孩子。
  3. 0-3个月的宝宝尽量多去抱孩子,不管是为了孩子安全普感还是宝宝大脑发育,3个月前的宝宝应该多去抱抱,参考第二天,不要过渡抱,就不存在抱着影响骨骼发育。
  4. 多抱孩子不等于抱睡。多抱孩子指的是用怀抱随时回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抱睡,孩子睡眠问题有很多原因,但是小月龄宝宝只要没有养成抱睡的习惯不会因为多抱了几次就睡觉放不下。
孩子究竟能不能抱,别盲目拒绝,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再考虑怎么做才是明智父母。

豌豆妈妈育儿


如果说宝宝长大成人以后有什么明显的差别,我觉得除非有科学研究和长期的调研跟踪,否则很难说有多大的区别。

但是,在小时候,还是有所差别的。

宝宝刚生下来,需要充足的睡眠,还是尽量不要抱,让宝宝躺在床上自由睡眠。一是因为宝宝经常抱在怀里,身体受到束缚,尤其是颈椎,脊椎等,得不到舒展,不利于宝宝的发育。二是宝宝被经常抱,会形成依赖感,长期的话,就会经常要抱,不抱就会引起哭闹等。

以前的观念也会认为经常抱孩子会让孩子产生依赖,不利于独立,孩子会比较脆弱。所以,孩子哭闹的时候就不用管,等到他自己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但是现在新的理念认为,孩子如果哭了、饿了、闹了,需要大人抱的时候,大人就适时给予拥抱,尤其是妈妈,让孩子感觉到信任、踏实,最终停止哭泣。我比较赞成后面这种理念,一是自己做了妈妈之后,看见孩子大哭的时候有点心疼,二是认为孩子现在哭闹如果得不到满足,会影响他以后情绪的表达和情感的诉求,孩子也会缺乏安全感。三是觉得孩子想要抱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何不满足他?况且满足他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

所以,我觉得孩子小时候尽量少抱,以免影响孩子发育,但当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吝啬拥抱,同时各个阶段注意抱的方式,几个月的时候,要托着头,孩子还不能竖起头来,等到长大一些,就可以适当的竖抱以满足孩子对外界好奇、感觉新鲜的需求。

一己之见,需要对你有启发吧!


透明七彩瓶


前三个月孩子哭闹的时候可以多抱抱,给足宝宝安全感,以后才容易独立。有人说不抱的孩子乖乖的很好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小月龄宝宝向外界传达信息的方式就是哭,饿了会哭,拉了会哭,不舒服了会哭,如果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宝宝整天不哭不闹,不是这个宝宝有多乖多好带,而是她之前的的表达没被回应,所以她就不再表达,这样长大后很容易自卑自闭,见了生人就躲自家大人身后不善于表达。当然孩子不哭不闹的情况下不建议抱着,让她自己玩自己睡都没关系,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自己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也可以经常和宝宝做些互动小游戏。


墨染五月


生下来就经常抱的宝宝和不怎么抱的宝宝长大了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吗?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这是哭声免疫法的睡眠训练,为了让宝宝停止哭闹,减轻妈妈的育儿负担,这是约翰·华生提出的哭声免疫训练法,受到很多家长的喜爱。

其实哭声免疫训练法并没有想像的美好,心理学认为,长期给宝宝使用哭声免疫法,不但会破坏母子之间的感情,而且母亲的冷漠,任由孩子在哭闹和恐惧中入睡,让孩子遭受难以弥补的精神创伤,极度缺乏安全感。

生下来的宝宝要经常抱还是不怎么抱好?


1.哭闹是宝宝交流的语言。

生下的宝宝,还不具备语言功能,需要用哭闹跟父母交流,宝宝饿了,尿布湿透了,身体不舒服,太热了,宝宝要拉粑粑了,宝宝会不断的哭,引起父母的注意。

宝宝出生后,离开原本安全的子宫,外面陌生的环境,刺眼的光线,让宝宝觉得没有安全感,宝宝会哭,寻求妈妈的精神安慰,只有在妈妈怀抱里,婴儿才会感觉到安全。

2.对于高需求的婴儿来说,需要妈妈更多的关爱。

我家大宝小时候,很少哭闹,也不会特别要人抱,吃奶和睡眠都特别的乖。

然而,我家小宝,从小是高需求的宝宝,经常需要大人抱,每次我抱他,他会觉得很安心,也喜欢对着我甜甜的笑。如果他看不到我的身影,他会烦躁不安,会不断哭闹,他不愿意自己呆着,也害怕自己睡。

3.宝宝还小,独自入睡存在一定的风险。

生下来的宝宝,还不会照顾自己,有些宝宝会翻身,会爬行,会踢被子,如果父母让宝宝自行入睡,可能宝宝睡不着,也容易发现意外,比如:被被子盖住呼吸困难,宝宝踢被子着凉,摔到床底下。

经常抱的宝宝和不抱的宝宝长大有区别吗?

经常抱的宝宝,他能感受到父母和家人的疼爱,爱可以驱散恐惧和不安,孩子会充满安全感,即使长大后,独自面对黑暗也不会害怕,因为从小他得到了很多关爱。

大人很少抱的宝宝,长大后对于感情会比较冷漠,抗拒亲密接触,跟父母很疏远,以后当了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跟孩子的关系。

当面临宝宝哭闹,他们可能会采取当年父母同样的做法,不理睬,任由其哭闹,重蹈覆辙。

让孩子快乐长大,唯有爱和自由,我们不提倡过分摇晃婴儿睡觉,但是如果宝宝哭闹,有情感需求,想要亲近妈妈,父母不妨抱起宝宝,让宝宝感受亲情的温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