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有正的总是有反的?比如有导弹就有反导弹?

用户5336935308504


从哲学角度理解,好好学习主席的矛盾论,可以找到最好的答案。从科学知识角度理解,好好学一下力学,运动学,及相对论,都有理想的答案。


小猫胡子103240101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矛是十八万年前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当时尼安德特人用削尖的木棍来杀猛犸。矛的对立面是盾。最早就没有盾这个东西的,当一个尼安德特人用矛刺你的时候,你顺手拿起身边的木板一挡,护住自己命门,又顺手抄起身边的一个青铜长条刺他,他死了!你非常聪明,把木板升级为铁板,形状也进行了优化,你就发明的盾!长的青铜条了,就是别人之前发明的青铜剑了!!

懂了吧


只钓东风


唯物辩证,自然规律就是这样的。有正确的就有错误的。有反面的就有正面的。有矛就有盾,有长就有短。

有天就有地。日月轮回四季更替,黑白分明。

人类的发展也是这样的。有男就有女,繁衍生息,生相依,死离别。动物世界生物链的规律也是这样的,一物降一物,保持大自然的平衡发展。

战争也是这样的,有胜利就有失败。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而没有绝对的


奇石旅游


导弹与反导弹的存在算什么呀,据说还有物质与反物质的存在呢。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事物的正反面是体现事物客观存在的形式,同时正因事物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才能体现出事物的平衡发展关系。

如果事物相生相克的关系被打破,那么维持事物平衡发展的生态链就中断了,造成的结果就是事物将以不可控的形式发展,最后走向极端。

比如说太阳,似乎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遏制它的可控核聚变,因此太阳将在50亿年后已将白矮星的形式走向极端,最终导致整个太阳系的消亡。

目前我们认知范围内的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同样如此,就像题主在提问中例举的导弹与反导弹。

这里所说的导弹泛指可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而反导弹则指的是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反导系统,比如说美国的TMD反导系统(网友俗称“特么滴”系统)、我国的CTMD反导系统等等(俗称“操特么滴”)。

假设世间没有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反导弹”的存在,那么人类为了维持核生态的平衡,势必竭尽全力促进洲际弹道导弹技术和数量以极端的形式发展,当发展程度到达临界点时核战争就会爆发,而人类世界将会在核战争中消亡。

事物的正面与反面是我们所认知的宏观世界当中保持生态链平衡发展的因素,任何一种以正面形态或反面形态单独出现的事物都会以极端的形式朝着最恶劣的方向发展,我们从以下几点来论证。

▼下图为2013年出现在我国西北天空的神秘异象,据悉这是我国CTMD“操特么滴”反导系统发射拦截弹实施中段拦截反导实验留下的导弹飞行轨迹。

常规武器保持生态链平衡发展的形式

我们以枪械来例举说明常规武器保持生态链平衡发展的形式:枪械是火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历史上造成杀伤最多的战争工具。

如果把枪械技术比做正面,那么它的反面就是防弹技术,防弹技术将永远伴随枪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产物就是防弹衣。

枪械产生杀伤力的部分叫做子弹,自枪械诞生以来,如何防御子弹对人体的杀伤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这就意味着在防弹衣发明之前,枪械的杀伤力不受遏制,故此产生了极端的后果。

而这种极端后果的典型体现就是以马克沁机枪为代表的自动武器在战争中的应用。

马克沁重机枪首次实战应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与苏鲁士人的战争中。

在一天的战斗中,一支兵力为50余人的英国步兵部队(一个加强排的兵力)打退了总兵力为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数十次冲锋(步兵与骑兵)。

英军能以弱势兵力战胜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多军的原因便是他们装备了马克沁机枪!

英军在防守阵地上布置了由4挺马克沁机枪为核心的交叉火力网,当多军开始以骑兵为先导,步兵压阵的密集队形向英军阵地冲锋时,英军阵地用马克沁机枪实施扫射,结果就是多军在两个小时之内便阵亡3000多人。

斗转星移到了21世纪,人类的防弹技术已经十分先进,作战中士兵因枪击而伤亡的概率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

以伊拉克战争为例,从2003年3月20日开战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为止,一共阵亡4497人,其中11.4%死于各类事故(包括坠机、翻车等交通事故);57%死于各类爆炸(地雷、炮弹、IED等,其中IED占比最高);30.7%死于枪击;0.9%死于疾病。

可见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阵亡人数仅为越南战争的8.15%(越南战争阵亡5.6万人),其中被枪械射击致死的人数只占三成,足以说明防弹衣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士兵的伤亡,做为正面的枪械与反面的防弹技术得到了平衡发展。

▼下图为1932年英国人进行的防弹衣实验,防弹技术的发展大大减少了士兵在战争中的伤亡,同时防弹技术与枪械技术的发展体现了“相生相克”的正反面平衡发展。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保持生态链平衡发展的形式

我们以核武器来例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保持生态链平衡发展的形式:核武器是人类战争中杀伤效率最高的战争工具,比如二战后期的广岛原子弹,一颗爆炸当量仅为1.5万吨的原子弹在爆炸瞬间就能杀伤6万余人。

原子弹自1945年问世到如今只有区区75年的时间,说明人类对核技术的掌握程度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相当于人类掌握燧发枪技术阶段的水平,因此就目前而言,人类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像防弹衣抵挡子弹那样抵挡得了核武器的攻击。

这就意味着人类没有遏制核武器威力的手段,核武器将会以极端的形式发展下去,核武器极端发展的产物就是氢弹,人类曾经制造过爆炸当量为1亿吨的氢弹,即大家所熟知的苏联“沙皇炸弹”。

而代表核武器极端发展的事件则是1962年美、苏之间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在持续13天的危机当中,人类数度濒临核战争,同时也是人类濒临灭绝最近的一次。

如果把核武器比作正面,那么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尚无相对应的反面物体出现,也就是说尽管当前人类的核武器发展暂时受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限制,但是所谓“条约”本质上代表的只是人的意志,而人的意志的变数是非常高的,恐怕只有人类掌握了威力超过核武器的某种技术时才能真正实现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生态链平衡发展。

▼下图为前苏联АН602型氢弹,它的设计当量为1亿吨,是人类有史以来威力最大的核武器,因此得到一个“沙皇炸弹”的外号,如果核武器生态链得不到平衡发展,那么人类有可能造出爆炸当量为10亿吨甚至100亿吨的核武器,极端到不敢想象。

宏观世界保持生态链平衡发展的形式

我们的世界是由客观存在的事物构成,而构成这些事物的形式就是物质,假设物质是正面的,那么有没有相对应的反面物质的存在以维持宏观世界生态链的平衡发展呢?答案是肯定的,它就是反物质。

所谓反物质就是正常物质的反状态,就好比我们在照镜子时看到的影像就是自己的“反状态”,当然了,这里所说的“反状态”是由光线反射造成的,而不是物理学上的反状态。

如何更直观地理解反物质呢?简单来说正常物质一切可以相反的性质全部都相反的物质就是反物质,比如说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则是由互相作用的次原子粒子所组成,其中包括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以及许多电子组成的电子云 。

而反物质的质子和中子相对于正物质而言都是反的,即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当正物质与反物质会和时就会发生湮灭现象,湮灭过程中双方以释放大量能量的形式消失(看来“尘归尘,土归土”的咒语竟然是真的)。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人遇到了一个反状态的自己,当这个人用手碰到了反状态的自己时就会发生湮灭,这个人和反状态的自己都会在释放巨大能量以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连一点灰灰都不会剩下,就与1+(-1)=0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人类掌握了利用反物质的技术,那么是不是可以用反物质与正物质会和发生湮灭的原理来遏制核武器的威力,使其成为“反核武器”工具,从而促使核武器像枪械与防弹衣那样实现平衡的生态链发展形式呢?

很显然,反物质完全可以起到遏制核武器的威力,但是谁又敢保证威力比核武器更巨大的反物质不会被人类用于武器研发呢?届时又该拿什么来遏制反物质武器呢?看来这些问题会一直伴随这人类的发展,恐怕到人类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时也未必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下图为人们通过艺术手段刻画出来的反物质的形象,它被放置于磁悬浮瓶中,一旦磁场消失,瓶中的那一点反物质在发生湮灭时足以使一个中型城市全部消失,无影无踪的那种消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有正的总是有反的”体现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颇有“相生相克”的道理在里面,就像五行八卦中水克火、火克木、木克土一样,事物在相生相克中才能维持平衡发展,单方面发展的事物会造成极端后果。

第二、人类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也有正状态和反状态,当正状态物质与反状态物质会和时一切人类世界的事物都会发生湮灭,就像算式1+(-1)=0一样;当正面与反面无法维持平衡时事物就会朝着极端的方向发展,就像算式-1+(-1)=-2一样;当正面与反面维持着绝对的平衡时就相当于1+(-1)=0,一切事物都不再有任何意义了,所以人类的发展形式始终要保持着2-(-1)=3负负得正的中庸和谐之道。

▼下图为欧洲强子对撞机,我国计划在首都建设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来研究前沿物理,其中就包括对反物质的研究,但是在论证阶段遭到了部分顶级物理学家的反对,反对理由是国家投资几千个亿来建造强子对撞机在短期内是不会得到回报的,而极力推进该计划的科学家则认为我们应当趁现在还花得起这点钱,抓紧前沿物理的研究,有些东西不一定要用,但是必须要有,毕竟手中无剑与有剑不用是两回事,其实研究物理的强子对撞机本身以及对强子对撞机建设项目的争论也体现了事物的正反面发展形式。


兵器知识谱


世间万物皆是如此,阴阳相伴,正反并存,得失于共,里外相随,爱恨交织,武器装备也是一个物质,是战争的产物,自然也会有矛盾共生共存,相生相克的特征。矛盾共存,相生相克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矛必然会有盾。


矛盾共生:一款武器的的诞生是作战的需要,例如,坦克的诞生起到了移动碉堡的作用,但随后就开始想法打坦克,炸药包、火箭筒、导坦克导弹等等的武器就出来了。坦克依靠装甲防护获得战场生存,随着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坦克的装甲也在发生变化,从早期的锅炉用钢板,发展到了加入镍、锰等金属元素的特种钢板,表面渗碳淬火硬化装甲,铸造装甲,而且厚度从10毫米一直在增加。但坦克装甲总不能无限的依靠增加厚度,所以,有了复合装甲,间隙装甲,使装甲防护能力超过了均质装甲的厚度。坦克之所以取得了装甲防护技术的突破,功劳正是反坦克武器,坦克被反坦克武器一步步逼着进步,所以,矛盾共生就在于此。



矛盾相克:武器装备的发展正是来源于武器相克,这种矛盾较量也是促进武器发展的动力,例如,导弹的出现改变了弹药打击武器的传统模式,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导弹武器最大的意义是射程的增加,可以改变导弹,克服了传统的火药武器依靠火炮大击目标的模式。导弹的出现也是矛盾对抗的产物,自然也会伴随反导弹武器的出现,这是一个定律,果不其然,导弹出现后,反制措施也出现了,例如,电子干扰,武器对抗,就连洲际弹道导弹都有反导措施,空空导弹也面临着干扰的技术反制措施,这也符合有矛必有盾的客观规律。



武器装备的矛盾较量中,矛越来越锋利,而盾越来越强势,总体而言,盾强于矛:矛盾是武器装备相生相克的结合体,没有单独存在的矛。先有矛,后有盾,坦克、导弹就是矛,反坦克武器,反导弹武器就是盾。矛的出现催生了盾的出现,盾的出现促进了矛的发展。如此一来,再锋利的矛,虽然能够利用时间优势先行一步,也只能是短期的领先优势。从矛盾相克的规律来看,盾始终是强于矛的,这也是促进矛不断前进的动力所在,如果没有了盾,矛也不会有进步。


任何的武器装备都是矛盾共生共伴,相生相克,只所以盾的发展后来居上,是盾的研发更加多样化,也更加容易,盾我更加节省资金。例如,反弹道导弹技术虽然目前不成熟,落后于弹道导弹这个矛,但反导武器的研发领域更广,导弹、激光等等手段更多。潜艇技术目前是处于领先于反潜技术的,但反潜手段更多,领先也是暂时的。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对抗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所以,武器装备矛盾对抗会伴随任何一款武器装备的出现,没有攻不克的武器,决定矛盾孰强孰弱的是时间。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探讨!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兔哥42928


这个问题就是矛与盾的问题,人为的问题,自然法则的定律,

人与人,国与国,都逃不过竞争规律,起码目前是这样,

国与国之间的武器竞争就可见一斑。

再说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类已征服了地球上所有的有型动物,但仍然不能称为地球的霸主,因为微生物病毒不同意,

每当人类战胜一种病毒,就要面对另一种新型病毒的进攻,你有抗生素杀死一代,病毒可以变异来对抗,病毒用无形的战争对付人类,

你来我往周而复始,人类焦头烂额的频繁应付,

尽管病毒微不可见,但是病毒也是生命的一种形态,

人类与病毒的战争就是永久的战争,没有赢家,

自然界充满了矛盾,

矛盾无处不在。


向往大山的人


大自然宇宙规律就是这样,阴阳五行组成的自然规律。有阴就有阳,有矛就有盾。有好就有坏,有正就有反,世界就是矛盾组成的。这就是规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违背这个规律而存在。


用户9595354771091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

这就是矛盾对立性的表现。

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就是由于矛盾的普遍性。

才使世界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

矛盾既是挑战,更是人生机遇。

敢于接受挑战,善于把握机遇。

你就是生活的强者。

你就有幸福的人生!


用户6847299897799


从人类有战争起,就有了进攻与防御的武器。有了进攻的枪刀矛,就有了防御的甲盔盾。战争到了现代,就有了飞机和防空洞。既使有了导弹,也就有了雷达和拦截弹。

战争就是进攻和防御互相转换的过程,永远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终结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霸占全世界,谁敢凭核武一统天下,任何核武国反其道而行之,都是毁灭性的灾难。

相互牵制才能保证了世界和平。


夏雨风


这就是中国古人发明的阴阳论,什么事物都由阴阳两个面组成,所以有正就有反,有高就有矮,有大就有小,有人就有鬼等等,于是乎,阴阳乃万事万物之总则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