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离开刘备进入曹营后,从来没给曹操献上一计,为何却没被杀死?

LOK~㊣


请听我来一一道来:

徐庶,徐元直。东汉末年著名谋士,先是在刘备手下任军师,后去曹操部下,直至去逝。 徐庶文武双全,高深莫测,其能力与“卧龙凤雏”不相上下!早年为人报仇,投进大牢,受尽了酷刑,后被朋友救出,之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舍。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曹操得知徐庶的才能后,为了让徐庶来为自己效力。就把徐庶母亲接到了曹营中。徐庶闻之大哭,身不由己的离开了刘备,投奔曹操。


曹操,徐庶都没有想到。徐母乃忠义女士,不忘大汉王朝的恩惠,誓死不与曹操为伍,并且痛骂徐庶前来曹营。最后自缢而亡!


这是曹操间接害死徐母,曹操内心自觉惭愧,对不住徐庶,对于徐庶在身边只有优待,而不去强求过问其他事情!这也是曹操内心过意不去,在给徐庶的补偿,也是做给天下人看!

徐庶在离别刘备之际,就发誓不给曹操献一计,他投奔曹操只是为了保全其母,没想到母亲自缢身亡!这就更加坚定了徐庶不给曹操献计的决心!只是在曹营干好本职工作,其他的一概不问!


九月男神


他有军功在身,当然不杀!

赤壁之战前夕,徐庶识破连环计后,庞统教他的脱身之术:

徐庶当晚密派亲信去各寨中暗布谣言。“西凉州韩遂、马腾谋反,杀奔许都来。”随后徐庶请缨守边。于是曹操拨三千马步军,命臧霸为先锋,让徐庶统领前去。

其实,这种谣言骗不了曹操!有人造反,还杀向许都,这大的事,谁敢隐瞒?边境不可能没有急报传来。即使真的是一封都没有、或即使真有人胆大包天拦截,日后守边将士也会说起。此计经不起推敲,当然这是演义的内容。

《三国志》介绍徐庶“少好任侠击剑”,因替朋友报仇雪恨,一剑刺死了仗势欺人的恶徒。被官差擒获,后经朋友打点,营救出狱后弃武从文。 

201年,前往新野拜见刘备。

204年,献计刘备烧曹军 打败夏侯惇、于禁徐庶卓越的军事才能,令刘备大喜过望,盛赞他有王佐之才。

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徐母被曹军掳获,徐庶北上归曹。

于是就开始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说法。曹丕时代,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徐庶进曹营后的事,历史无记载。来看看这两个官职,推测一下,徐庶进曹营到底是不是一言不发。

首先看“御史中丞”,职务相当于当时中纪委负责人,向皇帝汇报哪些官员违法乱纪。同时也负责安排引领大臣上朝议事。级别虽达不到三公,但权利不亚于三公。

谈“中郎将”这官职时,先看看几个当时名将的例子,看要什么样的军功才能担任此职。

1、张郃,跟随袁绍时,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

2、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

3、曹操破吕布于下邳,张辽率领吕布军余众归降,被拜为中郎将

4、败马超军,交战中许褚亲自斩得敌军首级。许褚因此次护卫作战有功,官封武卫中郎将。

以上四例,都是收复大的城池,经过恶战,消灭强敌,才升任中郎将。中郎将,在将军中虽不是最高级别,但也是肯定是有大军功或累计有大军功的人才能担任。由此也可以想象一下徐庶的军功。

故而“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肯定有些夸大,否则不会任此官职。只能说曹魏因与蜀汉长期敌对,徐庶身份很尴尬,而无法显示惊人之举。


碧水青山0


这太简单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应该的!徐庶进曹营是孝敬母亲,又不是替曹操办事,曹操也没有要求徐庶“发言”。

曹操能把徐庶“绑架”到曹营就是成功!用不着徐庶“发言”,你只要在我这儿,不去替别人坑我,就行。就是这个目的,而且,徐庶还超额完成了曹操的任务,不仅他进了曹营,他的朋友石韬也和他一起进了曹营。

石韬后来做了郡守,徐庶做到三公级别的御史大夫。


公明淏


曹操不杀徐庶这正显示出了他不同于一般群雄的奸诈所在。如果他杀了徐庶就落得了一个滥杀贤士的恶名。以后就没有更多的能人贤士投奔他。这对他的大业不利。


五柳先生8898


曹操不是嗜杀的人吧,他只是好“梦中杀人”~


丑毛虫要上天了


曹操为什么不杀徐庶,因为徐庶是无害的,他虽然不帮曹操,但是也不帮别人,就是侍奉自己的母亲,又没有野心。而且徐庶以孝智为先,先服务于刘备,曹操掠其母、利其孝把徐庶骗至曹营。但徐庶明智,虽然其母自尽,但感曹操真心召他,并看到势大,也不敢回刘备处与曹操为敌,但徐庶随不为曹操出谋,但并不得罪曹操,而曹操若杀他,一无理由,二来恐断来贤之道!



历史说的乐乐


如果是三国演义背景,徐庶属于襄阳名士,那个时候襄阳名士也有很多没有投靠刘备。如果曹操把徐庶杀了 ,那襄阳名士就会奋起投靠刘备,本身南方名士就不喜欢曹操这种人物,在三国演义时代,谋士能决定和左右领导人很多事情,曹操把徐庶杀了就是给刘备增加战斗力,这是曹操不忍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