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了陈宫,为什么还供养陈宫一家老小?曹操不怕陈宫的儿子报仇吗?

润杨阆苑


简单来说,还真不怕。

曹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政治家做事往往将政治效益放在感情之上,他若杀陈宫全家,自然是为了报复陈宫背叛,感情多过效益;他若放过陈宫家人,留得仁义之名,效益多过感情。

曹操也不是没有把感情放在效益之上的时候,比如屠徐州为父报仇,给他的英名盖上了层层阴影,可谓得不偿失,但在陈宫这件事上,曹操是有周密考虑的。

陈宫原本是拥护曹操的,曹操收取兖州的过程中陈宫没少出力,但后来曹操东征陶谦并大肆屠杀抨击他的文人,引起了陈宫的不满,陈宫联合吕布抄掉了曹操的老窝。

这次背叛对曹操的打击是不小的,毕竟老巢都没了,所幸最终曹操干翻吕布,陈宫也被生擒,于是有了载入史册的对话。

裴松之注引《典略》的记载:下邳败,军士执布及宫,太祖皆见之,与语平生,故布有求活之言。太祖谓宫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馀,今竟何如?”宫顾指布曰:“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於初。

曹操跟阶下囚拉家常,看起来平易近人,其实不过是猫戏老鼠罢了,杀不杀只是曹操一句话的时,可怜吕布还真以为曹操礼贤下士,自己有存活之机,一番求饶下来,还是难逃一死。

陈宫就清醒多了,不存任何侥幸,开口就说“为臣不忠,死自分也。”(我背叛了你,死是我应得的)。曹操又跟他扯家人,陈宫直接把话题引向曹操,用仁孝两顶帽子盖向曹操,曹操是戴还是不戴?

陈宫很清楚,自己是绝无幸礼的,他也不做五位的挣扎,只是用生命做赌注,给家眷留下一条生路,至于这条路走不走得通,就得看曹操如何抉择了。

曹操最终选择善待陈宫家眷,收获仁、孝的政治声誉,比较此时他正处于事业上升的关键期,必须紧抓仁孝这种名声大旗,为自己带来巨大政治收益。

至于陈宫儿子报仇,曹操是完全不怕的,所谓“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曹操便是手沾无尽鲜血的枭雄,他的仇人多了去了,他想的过来吗?

事实上他压根就没想,与其提心吊胆想仇人,不如做好自己的安全防护,曹操不是孙策那种“轻而无备,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的人,正相反,他惜命得很,为人多疑狡诈,汉献帝想搞他很久了,不饿呀以失败告终?陈宫的儿子想要为父报仇,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曹老板也不带怕的。


平沙趣说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做大事的政治家如果有这么多顾虑,那也就不可能成功了。

这里要说明的是,真实历史上陈宫本来是曹操的部将。

结果趁着曹操攻打陶谦的机会,陈宫联合吕布叛乱,抄掉了曹操的老窝。

也就是说,曹操并没有对不起陈宫,而是陈宫背叛曹操。

最终吕布兵败被俘,陈宫也被捉住。

曹操恋旧情,试图让陈宫继续为自己服务,但陈宫不愿意,一心求死,只希望曹操能够善待他的妻儿。

曹操也同意了。

可以说,曹操其实是很讲义气的,他完全可以将陈宫全家都杀掉,却还是照顾了陈宫的家人。

这种情况下,陈宫儿子有什么道理找曹操报仇?

这和 孙策夺权杀了许贡,许贡儿子和家臣发誓要报仇 是根本性不同的。

在当年看来,陈宫背叛曹操是不义,兵败被杀也是必然,曹操没有做错。

况且,陈宫一家都生活在曹操的地盘,自保尚且困难,何谈去报仇。

只要去报仇,无论是否成功,陈宫全家恐怕都会被杀,陈宫儿子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同时,想要行刺曹操基本不可能。

大家都知道,曹操疑心很重,连睡觉时都不允许人靠近。一个仆人夜晚来为曹操盖被子,都被曹操借口杀掉了。

陈宫既然是曹操的敌人,陈宫儿子根本就不可能见到曹操,也无从行刺了。


萨沙


曹操杀了陈宫,为什么还供养陈宫一家老小?曹操不怕陈宫的儿子报仇吗?(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一代枭雄曹操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足智多谋的县令陈宫不但救过他的命,而且还因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而被曹操视为心腹。但后来因“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反目成仇,陈宫投靠吕布,在与曹操的战斗中被俘,面对昔日的叛徒,曹操毫不留情杀了陈宫,但他却不但放过了其一家老小,而且还供养陈宫一家老小生活。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难道他就不怕陈宫的儿子长大报仇吗?这到底是为什么?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1、 陈宫是谁?

陈宫,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人(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忠君爱国,有传统的忠君思想,陈宫的抱负、才智、气节令人敬仰,但陈宫的遭际却令人慨叹,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陈宫初登场于第四回。经历“捉放曹”一事后,陈宫往投陶谦,担任东郡从事,后与曹操反目成仇,最终兵败被俘。

2、曹操为什么要杀陈宫?

早年曹操因不满董卓骄横,欲刺杀董卓,结果没有成功,曹操于是借着试马之际,逃出了洛阳。董卓发现曹操要刺杀自己,发出通缉,捉拿曹操。于是曹操在路过一座小县城时被官府拿住,而那县城的县官正是陈宫。陈宫佩服曹操的所作所为,不仅放了曹操,自己也弃了县官职位,和曹操一起出逃。二人逃到曹操父亲曹嵩故友吕伯奢家中,受到热情款待;曹操却因疑心太重,误以为吕伯奢家人欲擒二人报官求赏,因此杀掉其家人。得知误会后二人连夜离开吕家,却路遇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不欲留患竟杀伯奢。而陈宫质问他时,曹操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彻底让陈宫对他失望,陈宫不齿其所为,于是毅然离开曹操。

这个时候是曹操的父亲曹嵩一家被害,曹操迁怒派人护送父亲的徐州刺史陶谦,于是出兵攻打徐州,一路之上,所过州县,不论官员百姓尽皆杀戮。陈宫以故人的身份去劝说曹操,曹操不听,反把陈宫气走。陈宫于是帮助吕布偷袭曹操的后方兖州,险些把曹操老窝端了,引发曹操和吕布的濮阳大战,曹操和陈宫也彻底成为敌人。

曹操和吕布争夺徐州之战,曹操大军围攻吕布,陈宫帮助吕布对抗曹操,陈宫表现足智多谋,慷慨重义,多番陷曹操于险境。可惜吕布刚愎自用,多次不接纳陈宫的进言,又沉迷酒色,误信陈登父子,最后战败遭擒,陈宫亦于下邳城南门被曹操部将徐晃擒获。白门楼前,曹操劝降陈宫,陈宫不肯屈降,曹操忍痛下令斩首处决陈宫。

3、曹操杀了陈宫,为什么还供养陈宫一家老小?

白门楼之变,面对陈宫,想起昔日相处的情景,曹操并没有立马处决陈宫的意思,而是对其劝降,并以陈宫的老母和妻子儿子后半生来劝陈宫。可陈宫毕竟是坦荡的君子,他却认为自己不忠,所以不想苟活。甘愿受死。并以“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以及“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他们的生与死,就交给你了”这样的话回答了曹操的劝降。处死陈宫后,曹操送陈宫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并以棺椁盛载其尸,葬于许都,陈宫的家人也一直由曹操供养。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陈宫当年救过曹操的命,所以知恩图报,曹操虽然杀了陈宫,但罪不及家人,他们是无辜的,所以不但放过了他门,还供养了他们。

二是陈宫的高明之处,他说那句话显然是在为亲人找后路,想让曹操善待自己的亲人。他看准了曹操是一代枭雄,这要收买人心,壮大军队。三国期间,本身就是分分合合,只有成大事者才会不拘小节。曹操最终选择善待陈宫家眷,收获仁、孝的政治声誉,此时他正处于事业上升的关键期,必须紧抓仁孝这种名声大旗,为自己带来巨大政治收益。

三是陈宫是曹操的知音。陈宫其实大可不必死的,原来犯过的错,曹操都可以既往不咎。然而,陈宫执意选择死,这是陈宫的坦荡荡的性格不允许自己活得太愧疚,毕竟原来还打算要曹操的命,这就算是背主忘恩了。他想给别人做一个示范,凡是背叛曹操都是没有好下场的。所以,曹操感念其良苦用心后,要替陈宫供养一家老小。

四是曹操佩服陈宫的骨气。曹操向来是一个看中骨气的人,越是有骨气,他越是看得起。而陈宫就是一个十分有骨气的人,从被俘虏到临死,没有说过一句饶命,所以,他要替陈宫供养一家老小。

五是曹操是一个爱才得人,为陈宫感到可惜。曹操是一个十分爱惜人才的人,就像对待关羽一样,他一直是求才若渴的。对于不能为自己所用的陈宫,如今要杀了这个人才,自然觉得十分可惜。感念其才能,而替陈宫供养一家老小。

4、曹操不怕陈宫的儿子报仇吗?

所谓“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曹操便是手沾无尽鲜血的枭雄,他的仇人多了去了,他想的过来吗?至于陈宫儿子报仇,曹操是完全不怕的,因为他是曹操,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家,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事实上他压根就没想,也没怕,与其提心吊胆想仇人,不如做好自己的安全防护,强大自己。刘备、孙权联合都打不过的人,且为人多疑狡诈,他会怕陈宫的儿子报仇吗?况且,曹操还是陈宫家眷的供养者,他会把一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所以,小编认为:虽然陈宫与曹操反目成仇,最终被曹操杀害,但毕竟有恩于曹操,曹操感念救命之恩,不但不杀陈宫一家老小,还供养他们,可视为报恩之举。至于害怕陈宫儿子报仇更无从说起,因为曹操过于强大,陈宫儿子乃一介平民,如同大象与蚂蚁一样,没有可对比性,根本就不是对手,再加上古代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便陈宫的儿子长大也不会报仇的,何况还是养活自己的恩人呢?

不知道大家看完后,如何认为?假如你是曹操,你会怎么做呢?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无数人替陈宫抱亏,空有一腔报国之志,空有满腹谋略,却错选了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的吕布,结果白白浪费了才华,断送了卿卿性命。

《三国演义》中,当曹操抓住陈宫之后,念及旧情,颇有不舍之心,本想劝降陈宫,但陈宫一心求死,曹操含泪相送。


看到此处,无数读者替陈宫感到惋惜,既然曹操盛情相留,为何不就此投降呢?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反投旧主有何不可呢?

有人说陈宫是好面子之人,脸皮比较薄,好马不吃回头草,他实在没有脸反投旧主,宁愿选择去死。

真的是这样吗?

我看未必!

依我看,曹操根本没有挽留陈宫,因为他早就恨透了陈宫,早想杀了这个叛徒了,他“惋惜”的泪水更像是鳄鱼的眼泪,做做样子罢了,不信请看原文:

白门楼上,徐晃把陈宫押了上来,曹操先问了句:“公台最近过得好吗?”


陈宫回答:“你心术不正,所以我抛弃了你!”

曹操又问:“我心术不正,难道吕布又心术正了吗?”

陈宫回答:“吕布虽然有勇无谋,但不像你这么奸诈!”

曹操又问:“你足智多谋,怎么被逮住了啊?”

陈宫回答:“可惜吕布不听我话,否则不会被你捉住的!”

这番对话,曹操丝毫没有流露劝降之意,反倒像是故意讥讽陈宫,笑话他叛逃之后,投了一个有勇无谋、有些弱智的吕布,可笑啊,可笑!

之后,曹操问:“今天这事你看怎么办吧?”

陈宫回答:“死就死了呗!”

曹操有问:“你死了,那你的老母亲,还有妻子儿女怎么办啊?”

陈宫回答:“主公以孝治天下,以仁政施天下,我的老母以及妻儿,你看着办吧!”

随后,陈宫被推了下去,曹操说了句:“把陈宫母亲和妻儿带到许都养老,怠慢者斩!”


之后,陈宫引颈就戮,临死之前,陈宫应该心存感激的,相比之下,另外一个叛逃者—张邈,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的结局是诛灭三族。

曹操为何愿意供养陈宫老小呢?他不怕陈宫儿子替父报仇吗?

不怕!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曹操念及旧情,毕竟陈宫曾经帮助过他,还曾救过他的性命,此举算是报恩了。

二是曹操之前一时冲动,杀了名士边让,此举惹怒了衮州士族,导致了陈宫及张邈叛乱,曹操不杀陈宫老小,可以借此缓和一下与衮州士族紧张的气氛,重塑尊重人才的良好形象。

三是曹操杀的人太多了,手上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光是屠徐州城,就有十万之众,正所谓虱子多了不痒,曹操又何必在意陈宫几个后代呢?

四是曹操将陈宫老小接到许昌之后,在曹操眼皮子底下生活,他们敢作出谋逆之举吗?怕是不敢,因为只要“敢”,曹操就有了斩草除根的借口了。

所以,还是苟且偷生吧!


一半秋色


还真不怕,曹操杀了汉献帝的贵妃、皇后、皇子,还不是一样供养着汉献帝,这是出于政治目的才这么做的。

同样的道理,曹操杀了陈宫,也供养着陈宫的一家老小,曹操连汉献帝都不怕,还会怕陈宫的儿子报仇?不仅不怕,陈宫的儿子长大后恐怕还要在曹操手下为曹操卖命呢!



陈宫虽然是协助早年的曹操倒拿下兖州牧之职的功臣,但是陈宫并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曹操成为兖州牧后,重用的是自已的亲信,比如说夏侯惇任东郡太守,程昱任寿张令,荀彧任别部司马,而兖州的职位大多给了自已的亲信,而没有重用陈宫。

历史上的陈宫是一个小人,而且是一个没有政治眼光的小人,在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后,陈宫就联合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迎立当时的吕布为兖州牧,趁曹操东征徐州之际,背叛曹操,夺取兖州城池。



陈宫迎立吕布,并不是真心为吕布卖命,而是利用吕布的勇武抵抗曹操,如果陈宫联合吕布真能打败曹操,那么接下来吕布就是陈宫背叛的对象。

陈宫背叛曹操完全是为了自已在兖州的利益,陈宫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自已想通过运作来控制兖州,可惜眼高手低,弃明投暗,陈宫的政治眼光与郭嘉和荀彧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



郭嘉和荀彧能够在离开强大的袁绍而投靠弱小的曹操,因为他们发现曹操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蓝筹股,而陈宫恰恰相反,抱着极具发展潜力的蓝筹股不要,却去迎立吕布这个垃圾股,最终把自已的性命也搭了进去,陈宫的所作所为完全是自找的。

在兖州争夺战,吕布失败后,陈宫又想投靠袁术背叛吕布,并且联合了吕布的部将河内人郝萌发动军事叛乱,差一点就杀了吕布,结果吕布逃到高顺处,高顺率军平定了叛乱。



再后来就是吕布兵败被俘虏,陈宫也被曹操俘虏,曹操杀了陈宫,对于陈宫这样的人,曹操肯定会杀了,这也是政治目的。

陈宫的那次背叛,只差一点就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差一点就改变了曹操的命运,当年的曹操可是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的枭雄,陶谦杀了曹操的父亲,曹操东征徐州全部是屠城,每攻下一个城池,屠尽城中百姓,曹操的这种行为,在今天看来非常残忍不可思议,但在那个乱世中,这事太多了。



毕竟屠城这事是曹操政治不成熟的表现,但是杀陈宫善待陈宫的家人老小,却是曹操政治成熟的表现,因为陈宫的背叛,曹操差一点失去唯一的根据地兖州,如果不杀陈宫,如何震慑天下?下次还有人效仿陈宫怎么办?只有杀。

曹操杀陈宫还有个小细节,在杀陈宫前,故意问陈宫的母亲和儿女怎么办?表面是曹操可惜陈宫希望陈宫投降再用他,实际上是故意拿陈宫的家小来逼陈宫赴死,曹操压根就没有可惜陈宫和想再次用陈宫的打算,那就是威逼,曹操就是想杀陈宫,只不过使了个手段而已。



威逼陈宫赴死再杀了陈宫,供养陈宫的一家老小,这就是曹操的政治智慧了,显示是陈宫一心求死,他曹操反而是恩至义尽、恩怨分明,曹操反而给天下人树立一个好榜样。

至于曹操会不会担心陈宫的儿子报仇?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不担心。不仅不担心,而且还巴不得,这样曹操就有理由斩草除根了。



实际上曹操在三国时期,是最注重安全保卫工作的一方势力之主,就是在张绣突然反叛的情况下,仍然没能杀了曹操,又何况是陈宫的儿子这样不入流的角色呢,按理说,陈宫的儿子不仅不会杀曹操,而且会为曹操所把持的政权打工或卖命。.

不信,看看弘农杨氏的命运就知道了,曹操当初就想杀杨彪,后来有太多人的劝谏,没能杀成,最后太尉杨彪只能是入狱后辞职回家,按理说,杨彪应该恨曹操了吧,可杨彪的儿子杨修照样凑到曹操身边当官,最后曹操又杀了杨修,他担心弘农杨氏这个大家族报仇吗?并不担心,相反,曹操就希望你报仇,这样就有机会一网打尽。正愁找不到借口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首先是陈宫曾在董卓缉拿曹操时,绕过曹操一命,并跟随曹操。后来因为陈宫发现曹操多疑的性格便弃曹操而去;其次白门楼上,曹操并不想杀陈宫,而是陈宫不想归顺曹操,自己求死;曹操虽然供养陈宫一家老小,但不是养在自己的府邸内,陈宫后人也未得曹操录用,威胁不到曹操。



曹操献刀失败,逃生路上遇陈宫

  • 董卓欺天废主,引得各路诸侯不满。有惧怕吕布之勇武,朝中上下敢怒不敢言。曹操和王允密谋,以献七星宝刀为借口刺杀董卓。
  • 曹操在觐见董卓时,董卓先赐曹操一匹西凉的好马,命令吕布去亲自挑选,吕布离去。董卓比较胖不愿意久坐,所以侧卧在床上面相里面。曹操觉得时机到了抽刀要刺杀董卓,巧在董卓仰面看衣镜,看见曹操在背后拔刀。大声喝之,曹操心里有鬼,急忙跪下借口得到宝刀献给董卓。董卓大喜,此时吕布已经回来,曹操借口离开。

  • 曹操走后,董卓疑惑曹操的行为,大怒曹操不是献刀是来杀我。便令吕布追击曹操,曹操自离开董卓府邸后直奔城门远逃而去。后董卓名人通缉曹操。
  • 曹操逃出城外,飞奔谯郡被守城的士兵抓获。县令便是陈宫,曹操自知必死无疑,便说把我绑了送到董卓面前换几个赏钱吧!陈宫确实一直在试探着曹操,陈宫对董卓行为也是甚为不满,在和曹操对话中了解到曹操有着鸿鹄之志,便弃官随曹操而去。


曹操多疑,陈宫离去

  • 曹操和陈宫在回曹操故乡的路上,路过曹操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两人准备去投宿。二人到后,吕伯奢说家中没有好酒,去西村买酒。
  • 曹操和陈宫坐了一段时间,听到后屋有磨刀的声音。曹操就多疑起来,觉得吕伯奢是去报官抓他并不是去买酒。于是二人潜入后屋,听到里面人说:“缚而杀之,何如?”曹操听后说若不先下手,肯定会被擒获。于是两人拔剑,无论男女统统杀之,一共八人。两人再寻找活人的时候,发现厨房有一只绑着的猪,正准备杀。陈宫说曹操多疑误杀好人,所以二人匆匆离开。
  • 逃出后不远,遇到打酒回来的吕伯奢。吕伯奢说准备杀猪款待你们,怎么就走了?曹操突然大喝什么人?吕伯奢顺着曹操所指方向看去并没有人,转过头来曹操拔剑刺来。吕伯奢死后,陈宫觉得曹操生性多疑而且无道义可言,便离开曹操。

陈宫决意生死

  • 吕布兵败后,吕布及其帐下武将、谋士均被俘虏。白门楼上,徐晃解陈宫至,操曰:“公台别来无恙!”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操曰:“吾心术不正,公又奈何独事吕布?”宫曰:“布虽无谋,不似你诡诈奸险。”操曰:“公自谓足智多谋,今竟何如?”宫顾吕布曰:“恨此人不从吾言!若从吾言,未必被擒也。”操曰:“今日之事当如何?”宫大声曰:“今日有死而已!”宫径步下楼,左右牵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操谓从者曰:“即送公台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怠慢者斩。”

陈宫后人

  • 白门楼陈宫死后,陈宫后人没有大的作为,威胁不到曹操。曹操也是按照约定供养陈宫一家老小。

青梅煮酒品三国


陈宫曾经在曹操手下做过事,在曹操还并不强大时,帮助曹操夺得了兖州,使曹操有了根据地。

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也很简单,兖州有几个所谓的“名士”,在背后议论曹操,说曹操出身不好。曹操最恨别人揭他这个疮疤,于是就杀了这几个“名士”。

恰好这几位中有两位是陈宫的朋友,陈宫向曹操求情,曹操没有批准。

因此陈宫就离开了曹操,投了吕布。并不是演义中说的曹操杀了吕伯奢全家,还喊出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口号后,导致陈宫判曹的。

在吕布手下,陈宫成了帐下首席谋士。 建安三年,曹操军队攻打盘距在下邳的吕布。

陈宫建议吕布出城守据,跟主城形成犄角之势,但吕布中了陈登陈珪父子的离间计,对陈宫说的 “我留在城中,你带队城外”,产生了疑虑。

吕布信不过陈宫,怕他乘自己出城之机向曹操献城。后世很多人都为吕布未采用而扼腕叹息,但历史是无法改写的。

曹操:


陈宫被捕后,曹操劝他再度跟着自己,但陈宫不为所动,赴刑场受刑而死。

松之注引《典略》是这样记载的:“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於初”。

事后曹操下令将吕布、陈宫、高顺的首级送往许都彰功,然后下葬。之后陈宫家族一直由曹操供养。

陈宫一心求死,只是对家人有点牵挂。曹操承诺陈宫的一家老小他全养,陈宫于是安心上路。


陈宫虽然与曹操不屑为伍,但对曹操说的话还是信任的。 曹操为什么要答应厚待陈宫家人呢?

这很简单,因为曹操正是用人之际,善待陈宫家人花不了几个钱,可是能换来仁德的名声,这么好的生意干嘛不做?

陈宫的家人想报仇,那更是谈都不要谈。且不说他们有无可能接近曹操,有没有这个报仇的胆子,就凭曹操身边的典韦和许褚,陈家人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古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陈宫最终认为他的道与曹操的道不同,所以不相为谋,各从其志。但是,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虽然陈宫有纵横捭阖之才,却不与曹操为谋,那就不让陈宫从其志,免得日后多一强敌,于是只得狠心杀了陈宫。

东汉末年,是个群雄逐鹿的乱世,处在英雄风云际会的历史格局。

曹操早期在汉廷当过官,胸怀大志,但那时董卓一手遮天,在宫廷打个喷嚏,满朝文武皆心惊胆战。这官场昏暗之下,曹操屡屡不得志,他干脆向王允讨得七星刀,行刺董卓。但曹操行刺董卓失败,只能狼狈逃跑。

董卓赏重金缉拿曹操,曹操逃跑到兖州,被陈宫的手下捉住,准备拿去领赏。陈宫早就对董卓不满,听闻曹操行刺董卓失败,今被手下擒拿,便进牢狱中探望。

狱中的曹操,口沫横飞,论格局,谈豪气,侃忠义,成功地将陈宫洗脑。陈宫见其志向与自己相同,便放了他,而且官也不当了,跟随着曹操准备干一番大事业。因此,陈宫对曹操有救命之恩。

曹操在老家,说服他的父亲,将家中财产变卖,招兵买马,招纳人才,准备轰轰烈烈闯荡世界。曹操有陈宫作为参谋,加上陈宫在兖州一直声名远扬,颇得人心,很快曹操在兖州站稳了脚。

刚正不阿的陈宫认为曹操是一代明主,值得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是废寝忘食地协助曹操继续扩大实力,为曹操不断地招纳名士。

但是,有些名士,认为曹操的身世低微,草莽一个,对曹操有着抵触心理,当中就有一个很有才华的名士叫边让,对曹操很不屑。曹操觉得,既然你边让来到我麾下,我出钱养你,你竟然敢对我不屑,管你多大才华,我曹操有的是才华,于是把边让给砍了。

边让一死,兖州名士圈一片震惊哗然,认为曹操太不尊重名士,对曹操的印象大打折扣,而陈宫也开始对曹操的认知有了新变化。

但是,名士们在曹操的帐下,曹操兵强马壮,势力强大,对他的不满,不敢表现得太明显。直到有一次,曹操派部下到徐州迎接父亲曹嵩,结果到了徐州时,曹嵩与曹操的部下全部被陶谦劫杀。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怒火中烧,浩浩荡荡发兵征伐陶谦。曹操攻陷徐州,杀死了陶谦,然而还不解气,屠杀了许多徐州的无辜老百姓。

这彻底让名士们心寒,更让陈宫心寒,他眼中的明主曹操,根本不是英雄豪杰,根本没有雄韬伟略,是土匪流氓,滥杀无辜。

于是,陈宫利用自己在兖州的威望,联合名士们,反了曹操,迎来了当时身处兖州附近的吕布为兖州之主。接着就是众所周知的吕布和曹操的战争,但这吕布太飞扬跋扈,多次没有听从陈宫的计谋而惨败。

在最后,曹操联合刘备,占得了徐州大部分城池。吕布与陈宫只能退到徐州最好一个城池,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失陷的城池下邳城。

曹操岂会放过吕布,曹军不可一世来到下邳城,并约吕布到阵前谈话。陈宫在城墙之上,看着这曹操,大骂曹操奸诈阴险,毫无明主风范,说到激动处,陈宫气愤地拉弓引箭,射中曹操的左臂。

曹操中箭之后大怒说:“吾必杀汝!”,接着不久,吕布被擒,吊死在城门。对于陈宫,曹操是内心复杂,毕竟陈宫曾是他的救命恩人,而且确实很有谋略。

也许,单纯念在当年陈宫救他一命的份上,曹操会免陈宫一死,但是陈宫三番四次的与曹操作对,游说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接吕布进入兖州,并且死心塌地地辅助吕布攻打曹操,直接是想要了曹操的命。

站在恩人与惜才的角度,曹操可以不杀陈宫,但是不杀陈宫,陈宫就会想办法反过来杀曹操。说曹操奸雄也罢,说曹操无奈也罢,他终是杀了陈宫,但凡成就大事业者,大概总得有那么一些狠心,所以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操杀了陈宫之后,毕竟念及救命之恩,厚葬了陈宫,并且厚待其家人,至于陈宫的儿子,史书并无记载。事实上,曹操能厚待陈宫的家人,就从来不会担心陈宫的儿子来报仇,因为曹操是一代枭雄,机关算尽。

陈宫与曹操之事,说明人的才华是一回事,理念是另一回事,道不同,不相为谋,各从其志,但往往在各从其志时,会狭路相逢,这就是世事与人性。


我就是竹韵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历史上的陈宫是一个名士,他是兖州东郡的人,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和天下有声望的士人相联系,在东郡乃至兖州都是比较著名的人物。而且陈宫一直作为一个大将存在的而不是谋士文臣。

陈宫最早接触的是曹操,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的黑山黄巾军于毒、白绕、眭固等部攻打魏郡得袁绍大本营,同时另外一支攻打东郡,而东郡太守王肱是兖州刺史刘岱任命的,打不过黑山黄巾军,最后是曹操带兵前来攻打黑山黄巾军,最后在濮阳大破黑山黄巾军白绕所部,随后袁绍上表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设立东武阳为东郡的郡治所在,此后曹操大败于毒,眭固等人,顺利取得了东郡的统治权,陈宫也是这个时候投奔曹操的,而后青徐黄巾军进入兖州,大败兖州刺史刘岱,刘岱战死,兖州无主,这个时候陈宫向曹操自告奋勇前去说服兖州刺史部的官员,让他们拥戴曹操为主,陈宫到达兖州刺史部所在的濮阳说服州里的别驾和从事,陈宫的行为得到了兖州实力派人物济北相鲍信的支持,由此陈宫成功使得曹操成为兖州刺史,由此成为曹操的重臣。

但是曹操在兖州期间杀死名士边让,打击豪强,同时又和兖州的实力派陈留太守张邈产生矛盾,当时的袁绍指使曹操干掉张邈,但是曹操没有听从,但是张邈心里始终十分不安,最后终于在曹操杀死边让后爆发,张邈趁着曹操再次征讨陶谦的机会,张邈联合弟弟张超,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同迎接吕布进入兖州反叛曹操,曹操被迫回军兖州,此时兖州只有鄄城、东阿、范三城还在曹操的掌握之中。但是到了第二年曹操击败了吕布,陈宫也只好跟着吕布投奔当时的徐州牧刘备。

吕布此后在刘备手下中郎将许耽的帮助下,打开徐州当时州治下邳的城门,进入城中大破留守的张飞,刘备在前线又被袁术所阻挡,部众溃散,最后逃到海西县。刘备不得已向吕布投降,吕布把刘备安置在小沛。而在此时又发生了吕布部将郝萌背叛吕布的事件,这是在建安元年六月的晚上,郝萌突袭吕布的府邸,仓促之间吕布只好从厕所的院墙逃出,最后在高顺和曹性的帮助下平定叛乱,杀死郝萌。当时曹性说陈宫也是同党,陈宫脸立刻红了,最后是吕布认为陈宫是大将没有问罪。

建安三年,刘备被吕布大败,前去投奔曹操,曹操亲征吕布,一直打到下邳城,吕布想要投降曹操但是被陈宫阻止。随后陈宫献计让吕布带兵前去城外,陈宫守城以成掎角之势,守住下邳城,待曹操军粮吃完,再攻打曹军,但是吕布的妻子劝说吕布留在城池,最终吕布死守下邳。曹操围攻下邳城三个月,吕布将领上下离心,侯成、宋宪、魏续绑了陈宫直接投降曹操,最后吕布被围在下邳城的白门楼,吕布无奈只好投降。

陈宫被擒获后,和吕布一起押到了曹操面前。曹操就问陈宫:“你今天怎么被我擒住了?”陈宫指着吕布说:“这个人不听我的计策,我才被擒杀,如果这个人听了我的计策,怎么会这个下场。”曹操笑到道“今天的事情怎么办?”陈宫说:“为子不孝,为臣不忠,自当死。”曹操说:“你要是这样,你的老母亲怎么办呢?”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害别人的亲属,我的母亲全在明公你。”曹操说:“那你的妻儿怎么办呢?”陈宫说:“我听说施行仁政治理天下的人不会断绝别人的子嗣,我的妻儿老小全在明公。”曹操没有说话,陈宫说:“请出去被杀掉,以严明军法。”最后直接出去,曹操都有点伤心,但是陈宫没有回头观看,最后陈宫被杀。


人者仁义也


陈宫和曹操原先关系很好,陈宫也觉得追随曹操是有前途的,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改变了这种状态,两人反目成仇,以陈宫被曹操杀死而结尾。

曹操在成为兖州统治者后,因为兖州世家势力很大,和曹操重用寒门子弟的政策有冲突,再加上世家代表之一名士边让说了一些批评曹操的话,被曹操借题发挥,杀了边让全家,并牵连了很多世家子弟,让士族势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而陈宫作为一名士族统治的拥护者,又是边让的好朋友,对曹操的作为非常不满,再加上曹操身边谋臣众多,荀家叔侄、郭嘉、程昱等都比陈宫更受曹操的赏识,而陈宫认为是当初是自己劝说兖州世家接纳曹操作为统治者的,没想到却害了好友边让以及兖州的世家,因此陈宫决定和曹操翻脸,与张邈合作,乘曹操出兵徐州,兖州兵力空虚的机会,写信让吕布,把吕布迎进兖州,差点就把曹操老家给一锅端了,迫使曹操从徐州撤兵,和吕布大战,最后吕布被赶出兖州,逃到徐州。



当然,最后吕布在徐州被曹操兵困下邳,不得不投降,最后被杀,陈宫则誓死不降曹操,曹操企图以老母和妻子的存亡来软化他:“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宫曰:“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请即就戮,并无挂念。”丝毫不为操软软化政策所动。



在这里,看不见慷慨赴死之悲切,既见其从容之态,亦可见其更是智高一筹,一脚将难题踢给了曹操:对待我老母妻子的态度可见你的治天下之策,素以仁义孝自称的曹操,当然不愿授人以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