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侨居浙江钱塘,南宋画院待诏。马远出身于绘画艺术世家。远祖马贲,是“佛像马家”之后,以擅长写生驰名于当时,曾画百雁、百猿、百马、百牛、白羊、百鹿等图,可见是善于观察禽兽的生活动态的能手。祖父马兴祖,是画院待诏,善于鉴别名画真迹。伯父马公显、父亲马世荣、兄马逵都是有名望的画院画家,他们的专长都是绘画花鸟。在宋代画坛上,马远一家被人称“一门五代皆画手”。

马远拥有较好的家学渊源,自幼受艺术的熏陶,继承家学,他还吸收著名画家李唐的画法。由于家学渊源以及画院诸位前辈的影响和指教,马远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显露出出众的艺术才华,他在20多岁时绘制的人物画,就得到过宋高宗的御笔题诗,可见他在绘画上进入成熟时期是比较早的。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他作画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练的笔法,水墨苍劲大斧劈皴以坚实、爽朗有力的浅染来描写江南雄伟壮丽的山川,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娴雅之气。用笔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简练。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或用“斧劈”,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提字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提字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提字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提字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水图卷》局部

《水图卷》绢本,淡设色,每段长约26.8*41.6cm,共十二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幅《山水卷》除了首幅只剩小半卷外,其它十一段均为整幅,而这十二幅皆全是水,但画家却画出了水的不同姿态,每幅图上据传有南宋宁宗皇后杨氏题写图名,分别为:寒塘清浅、洞庭风细、细浪漂漂、层波叠浪、云生苍海、黄河逆流、云舒浪卷、长江万顷、秋水廻波、湖光潋滟、晓日烘山,诗情画意之名与细腻澎湃之图结合营造出不同意境。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西园雅集图》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西园雅集图》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西园雅集图》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西园雅集图》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西园雅集图》局部

《西园雅集图》绢本,设色,29.5*302.3cm,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此图左半断缺失,又名《春游赋诗图卷》,绘春游山水之景。山脚下河面平静,岸边赶马人肩扛油布大伞,领着三五头马匹赶路;一人撑着小舟于水上忙碌,山脚翠竹如抹油般深绿,春风吹来,春雨过后,山中春景融融。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寒江独钓图》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寒江独钓图》局部

《寒江独钓图》绢本,水墨淡彩,26.7*49.8CM,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图上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渔翁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外,再无其它景色,应合了唐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之意。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雕台望云图》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雕台望云图》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雕台望云图》局部

《雕台望云图》绢本,设色,25.2*24.5CM,波士顿美术馆藏。画页右侧山峰高耸,悬崖峭壁,左侧楼阁亭台,长廊栏杆,雄伟气派,四周树木苍翠。马远笔下所绘山峰如刀削过瘦削,宛如水石盆景,灵动轻盈。钤“李在铣印”“芝陔”“壶公心赏”等印。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石壁看云图》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石壁看云图》局部

《石壁看云图》绘溪流石壁、乌云遮天,一老者持杖举目看云,两岸山石耸立,翠竹、树木生机勃勃。技法上,乌云用浓墨渲染,配景用笔豪放简率,人物衣纹了了几笔,亦形神兼备。此画与梁楷《泽畔行吟图》(大都会博物馆藏)极相似。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秋江待渡图》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秋江待渡图》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秋江待渡图》局部

《秋江待渡图》此幅图题有:马远秋江待渡图。风格确似马夏一派,石皆方硬,危崖峭壁,笔力劲利阔略;树木弯曲劲挺,坚韧耸立。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举杯邀月图》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举杯邀月图》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举杯邀月图》局部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举杯邀月图》局部

《举杯邀月图》绢本,设色,24.1*24.6CM,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绘远处山色迷朦胧,近处悬崖峭壁,古木野树石缝中生长,弯曲刚劲,山下一人在月冷风清里,向明月举杯,有种孤独寂寞之意境。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观瀑图》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观瀑图》局部

《观瀑图》绢本,设色,30×30c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绘远处山余茫茫,悬崖峭壁,云雾苍苍;近处苍松山壁生长,杆粗叶茂,一泓泉水从山上蜿蜒而下,穿过桥面向下倾泻,二人拄杆观瀑,似乎听着瀑布的哗哗声,一边童子执伞而立。

喜作边角小景,代表“残山剩水”,却依然怡然自得

《山径春行》

《山径春行》绢本,设色,43.5x121.7cm,台北故宫博物馆。绘一个怡然自得的文人,一手捋着胡须,一手移动衣袖,慢步进行在春天的山径上,面向远方。柳条发芽,飘动的柳枝,雀跃嬉戏的小鸟,一边的桃花灼灼,处处透出春意盎然之景。

关注工笔小强,后续更新更多作品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