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3歲前,有這3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徵兆,父母無需刻意糾正

從孩子出生開始,每天的外形和體型都發生著變化,俗話說得好,“小孩兒一天一個樣兒”,幾天不見,他們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就會出現明顯變化。

這些和孩子的大腦發育是離不開的,大腦的快速轉動會讓孩子學會非常多的新東西,當然也包括一些不好的東西,比如壞習慣,父母有時候還會覺得非常奇怪,不知道孩子跟誰學的。

其實在寶寶3歲前,有這3個“壞習慣”是他們變聰明的徵兆,父母無需刻意糾正,也不用過度擔心。

接下來靜香媽媽就和各位父母說一說,是哪3個“壞習慣”。

寶寶3歲前,有這3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徵兆,父母無需刻意糾正

吃手

孩子大概在百天的時候,就會自己吃手手了,而且很多父母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也會隨手拿起身邊的東西往嘴裡放,這種行為被父母統稱為“壞習慣”,實際上,這是孩子變聰明的徵兆之一。

這個階段的寶寶處於“口欲期”,除了會哭鬧來引起父母注意,還會通過“口”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的,所以這種愛把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的行為是寶寶對外界的探索方式

寶寶3歲前,有這3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徵兆,父母無需刻意糾正

另外,寶寶在“吃”的過程中,用嘴品嚐,是可以鍛鍊大腦的協調能力和感覺系統的,有助於大腦發育,不一定是壞事。

所以當孩子再出現這種行為的時候,家長也不用刻意去糾正,只要把東西擦乾淨即可,這樣寶寶往嘴裡放的時候,家長們也不用擔心衛生問題了,當然了,靜香媽媽建議各位父母可以給寶寶準備輔食,比如磨牙棒小零食,讓他們吃的更安全。

寶寶3歲前,有這3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徵兆,父母無需刻意糾正

撕紙

撕紙這個行為讓很多父母都非常頭疼,明明剛收拾完,轉過頭一看,又是一片狼藉,孩子手腳都快,想攔都攔不住,沒有辦法,只能把家裡面的所有能撕扯的紙張、書籍都藏起來。

其實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撕紙對孩子是有好處的,這種行為意味著他們的雙手已經進入“敏感期”了,無論是肌肉,還是手臂,都能很好的配合起來,從而能鍛鍊手腦協調能力,讓肢體行動的更加靈活。

靜香媽媽的建議是,家長們可以在家準備一些廢紙,或者專門幫助孩子鍛鍊手腦協調的摺紙,可以每天拿出一點時間進行親子活動,家長引導孩子撕出特殊形狀,這樣更有助於推動寶寶的大腦開發。

寶寶3歲前,有這3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徵兆,父母無需刻意糾正

扔東西

孩子進入到雙手的“敏感期”時,不僅僅會撕東西,還會扔東西,家長們撿起來了,孩子就繼續扔,這樣不斷循環,他們好像也不厭倦,但是不知道真相的家長總會責備孩子,甚至打罵教育。

殊不知,孩子扔東西的行為也是鍛鍊手腦協調能力的一種方式,另外,他們也是正在從手腳“敏感期”在向“空間敏感期”轉變。

在寶寶扔東西的過程中,他會感知周圍的事物,明白遠近高低等概念,久而久之,就對家庭環境更加熟悉。靜香媽媽建議各位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玩,由此還能告知孩子什麼東西不該扔。

寶寶3歲前,有這3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徵兆,父母無需刻意糾正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會走很多彎路的,不過他們很多看似不好的“壞習慣”背後,也是變聰明的一種表現,父母們要是遇到孩子做出以上三種行為,大可不必刻意糾正。

但是如果遇到其他完全無厘頭的行為,那可就要抓住小時候的黃金關鍵期進行糾正了,畢竟<strong>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會影響人的一生的。

寶寶3歲前,有這3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徵兆,父母無需刻意糾正

想要更好的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從簡單的故事繪本開始,因為<strong>故事對於孩子來說,是獲取知識的捷徑,比如這套《行為習慣繪本》。

寶寶3歲前,有這3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徵兆,父母無需刻意糾正

在看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非常容易把自己帶入到角色當中,把自己當成主角,裡面的人物做什麼,孩子就會做什麼,通過模仿就會建立基本的行為習慣。

寶寶3歲前,有這3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徵兆,父母無需刻意糾正

全套書包括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亂吃零食、學會表達自己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疊加在一起,會更好的培養孩子養成不錯的行為習慣。

寶寶3歲前,有這3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徵兆,父母無需刻意糾正

除此之外,還有拓展類的《陌生人,快走開》、《說好了就要去做》等故事,教會孩子自我保護,誠實待人,非常具有教育意義。

寶寶3歲前,有這3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徵兆,父母無需刻意糾正

全書共10冊,僅需29.8,<strong>平均下來一本2.98,非常划算了,<strong>一包小零食的錢就能給孩子養成<strong>十幾個

良好的行為習慣,何樂而不為呢?

寶寶3歲前,有這3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徵兆,父母無需刻意糾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