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3岁前,有这3个“坏习惯”是变聪明的征兆,父母无需刻意纠正

从孩子出生开始,每天的外形和体型都发生着变化,俗话说得好,“小孩儿一天一个样儿”,几天不见,他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就会出现明显变化。

这些和孩子的大脑发育是离不开的,大脑的快速转动会让孩子学会非常多的新东西,当然也包括一些不好的东西,比如坏习惯,父母有时候还会觉得非常奇怪,不知道孩子跟谁学的。

其实在宝宝3岁前,有这3个“坏习惯”是他们变聪明的征兆,父母无需刻意纠正,也不用过度担心。

接下来静香妈妈就和各位父母说一说,是哪3个“坏习惯”。

宝宝3岁前,有这3个“坏习惯”是变聪明的征兆,父母无需刻意纠正

吃手

孩子大概在百天的时候,就会自己吃手手了,而且很多父母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会随手拿起身边的东西往嘴里放,这种行为被父母统称为“坏习惯”,实际上,这是孩子变聪明的征兆之一。

这个阶段的宝宝处于“口欲期”,除了会哭闹来引起父母注意,还会通过“口”来表达自己的需求的,所以这种爱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的行为是宝宝对外界的探索方式

宝宝3岁前,有这3个“坏习惯”是变聪明的征兆,父母无需刻意纠正

另外,宝宝在“吃”的过程中,用嘴品尝,是可以锻炼大脑的协调能力和感觉系统的,有助于大脑发育,不一定是坏事。

所以当孩子再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家长也不用刻意去纠正,只要把东西擦干净即可,这样宝宝往嘴里放的时候,家长们也不用担心卫生问题了,当然了,静香妈妈建议各位父母可以给宝宝准备辅食,比如磨牙棒小零食,让他们吃的更安全。

宝宝3岁前,有这3个“坏习惯”是变聪明的征兆,父母无需刻意纠正

撕纸

撕纸这个行为让很多父母都非常头疼,明明刚收拾完,转过头一看,又是一片狼藉,孩子手脚都快,想拦都拦不住,没有办法,只能把家里面的所有能撕扯的纸张、书籍都藏起来。

其实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撕纸对孩子是有好处的,这种行为意味着他们的双手已经进入“敏感期”了,无论是肌肉,还是手臂,都能很好的配合起来,从而能锻炼手脑协调能力,让肢体行动的更加灵活。

静香妈妈的建议是,家长们可以在家准备一些废纸,或者专门帮助孩子锻炼手脑协调的折纸,可以每天拿出一点时间进行亲子活动,家长引导孩子撕出特殊形状,这样更有助于推动宝宝的大脑开发。

宝宝3岁前,有这3个“坏习惯”是变聪明的征兆,父母无需刻意纠正

扔东西

孩子进入到双手的“敏感期”时,不仅仅会撕东西,还会扔东西,家长们捡起来了,孩子就继续扔,这样不断循环,他们好像也不厌倦,但是不知道真相的家长总会责备孩子,甚至打骂教育。

殊不知,孩子扔东西的行为也是锻炼手脑协调能力的一种方式,另外,他们也是正在从手脚“敏感期”在向“空间敏感期”转变。

在宝宝扔东西的过程中,他会感知周围的事物,明白远近高低等概念,久而久之,就对家庭环境更加熟悉。静香妈妈建议各位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玩,由此还能告知孩子什么东西不该扔。

宝宝3岁前,有这3个“坏习惯”是变聪明的征兆,父母无需刻意纠正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会走很多弯路的,不过他们很多看似不好的“坏习惯”背后,也是变聪明的一种表现,父母们要是遇到孩子做出以上三种行为,大可不必刻意纠正。

但是如果遇到其他完全无厘头的行为,那可就要抓住小时候的黄金关键期进行纠正了,毕竟<strong>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会影响人的一生的。

宝宝3岁前,有这3个“坏习惯”是变聪明的征兆,父母无需刻意纠正

想要更好的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从简单的故事绘本开始,因为<strong>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是获取知识的捷径,比如这套《行为习惯绘本》。

宝宝3岁前,有这3个“坏习惯”是变聪明的征兆,父母无需刻意纠正

在看故事的过程中,孩子非常容易把自己带入到角色当中,把自己当成主角,里面的人物做什么,孩子就会做什么,通过模仿就会建立基本的行为习惯。

宝宝3岁前,有这3个“坏习惯”是变聪明的征兆,父母无需刻意纠正

全套书包括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乱吃零食、学会表达自己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叠加在一起,会更好的培养孩子养成不错的行为习惯。

宝宝3岁前,有这3个“坏习惯”是变聪明的征兆,父母无需刻意纠正

除此之外,还有拓展类的《陌生人,快走开》、《说好了就要去做》等故事,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诚实待人,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宝宝3岁前,有这3个“坏习惯”是变聪明的征兆,父母无需刻意纠正

全书共10册,仅需29.8,<strong>平均下来一本2.98,非常划算了,<strong>一包小零食的钱就能给孩子养成<strong>十几个

良好的行为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宝宝3岁前,有这3个“坏习惯”是变聪明的征兆,父母无需刻意纠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