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招”對“硬仗”——天津“集中隔離點”探訪見聞

宋光明是武清區中醫院副院長,此時還有另一重身份:密切接觸者天鵝湖隔離點醫療組組長。自1月29日入住這裡,他已一個多星期沒回家。

實行集中隔離觀察,是天津繼確診7例便啟動“一級響應”、宣佈“戰時機制”後,打的又一“戰疫”主動仗。4日和5日,記者對啟用的其中3處隔離點進行了實地探訪。

一週時間,1.8萬多間房

4日,立春,馬路上行人稀少。東麗區一棟3層酒店大門緊閉,醫護人員緊張忙碌。這裡是天津啟用的首家集中隔離點。

記者通過視頻連線看到,隔離點內一人一間,都配有電視、WIFI、獨立衛生間等,地毯也新換成地板革。

“集中隔離點有嚴格規範,並非現找現能用。”東麗區衛健委主任劉耘說,春節前,接到通知。年三十,改造完成。大年初一,派上用場。

當晚11時50分許,一架搭載武漢籍旅行團和其他乘客的馬來西亞航班,降落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機上,3人體溫異常。

發熱人員立即送醫,同機人員集中隔離!天津當機立斷。結果,次日1人被確診。提前準備跑在了疫情擴散前面。

與疫情“搶跑”。繼東麗等集中隔離點後,截至1月27日0時雖只確診14例,但天津迅速啟動各區集中隔離點建設,一週多時間,18500間房全部改造完成,截至5日8時共安置1260人。

一輛大巴,只拉8個人

4日晚,半月高懸。9時許,4輛大巴車依次駛進武清區集中隔離點。車上只分散坐著8名防護嚴密的“特殊”乘客,顯得空空蕩蕩。

“為讓隔離人員在車上保持足夠距離,我們寧願多安排幾輛車,多辛苦幾趟。”負責此次運送任務的宋光明說。

武清區集中隔離點位於一座溫泉度假村,依水環湖,環境和設施一流。此前幾天,這個隔離點已先後住進180多人,包括160多名天津動車客車段封控區裡的“黃區”人員。

大門口,安保措施嚴密,嚴格實行“一人一證”。測溫無異常後,記者在工作人員帶領下獲准進入,只見藍色圍擋將隔離區遠遠地圍了起來,無關人員一律不得進入圍擋以內。

記者在3處集中隔離點見到,政府部門都為隔離人員配備了充足的醫護人員、心理疏導人員等,對於患有基礎病的人員還提供藥品。

“集中隔離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河東區一處集中隔離點裡的朱先生對記者說。

14天時間,親人般溫暖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4日中午,在東麗區集中隔離點,一位隔離人員在與記者微信視頻時說。正在旁邊畫畫的兩個小女兒,站起來深深鞠了一個躬:謝謝叔叔阿姨的照顧。

而10天前被從馬來西亞航班上送過來時,這位媽媽卻很牴觸。“不理解,很生氣,給醫護人員惹了不少事。”

為疏解大家壓力,隔離點建了開導打氣的微信群,為隔離人員過生日。“大家情緒很快穩定下來。”一直駐守的東麗區衛健委副主任張世璽說。

“像親人一樣。”記者與3處集中隔離點隔離人員視頻時,每次都聽到類似表達。

在武清區隔離點記者見到,當地政府為每個人準備了暖心的生活包:14條一次性內褲、14雙襪子、洗漱用品、大小塑料盆、女性用品或剃鬚刀、兩條毛巾、電吹風、衣架等,考慮十分周到。

6日上午,天津的零星小雪還沒停。但陽光總在風雪後,立春一過,春天的腳步近了。

https://mp.weixin.qq.com/s/H5UiJpmo6nvvhs8w4LO14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