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即將裁員,被裁員的員工是否應該事先提出離職?

HR職業經理人明昊


作為HR十幾年,親歷不了不少“組織調整與優化”,同樣也看到了不少“裁員”風波,在大裁員這種時候,光怪陸離、匪夷所思的事情永遠都不少見。

子佳從過往的經歷中,分享一些經驗,供題主參考。

在這個時候,做出決策的核心出發點是:在不同的環境背景下,不同的決策對自己的影響不同,要審時度勢選擇最有利的決策。

絕大多數情況下,不主動辭職,以不變應萬變,確實是上上之策。

從題主作為HR的老同學的建議裡就能發現,他給題主的建議是:先開始“騎驢招馬”。

這個是沒有錯的,因為一旦進入裁員名單,一般有兩種原因:

  • 整體業務發生變化,公司的業務策略發生調整,該業務體系下不分優秀與否,都會被列入裁員之列;

  • 公司業務沒發生變化,更多是對某個員工的表現不滿,至少也是“相對不滿”,在有裁員壓力情況下,就會選擇“犧牲”某一名“較差員工”。

關於第一個原因,找工作是必然的選擇,因為公司已經沒有了相應的崗位,遲早都要離開公司。

而針對第二個原因,按照子佳的從業經驗,基本上想要扭轉上級修改裁員名單,讓自己從中脫離出來,不能說沒有可能,但是個人努力、外部壓力、天時地利、運氣成分皆有有之,可遇不可求。

比如正好打算保留的員工突然主動提離職了、公司裁員計劃調整了、經過個人努力領導改變主意了、某個大領導為自己背後說了一句好話,諸如此類異常情況,都會導致裁員名單發生變化。

基於以上原因,裁員名單大概率不太會改變的情況下,在找不到更好工作的時候,先拿著公司發的工資,以及等待即將給予的補償金(N+1),對於個體員工來講,絕對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尤其是司齡越長,這種補償金的誘惑越大。

更重要的是:在大部分情況下,大規模的公司裁員,為了避免集體性勞資糾紛及訴訟成本,在員工比較配合的情況,公司不僅會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金,還會在離職時給予較好的評價,而不是像大多數員工想象的一樣,裁員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口碑。

畢竟,較好的評價又不需要公司花錢,員工即使日常表現再不好,去到下家又沒損害本公司利益,無論是業務部門領導,還是HR,本著儘快解決、好聚好散的心態,大部分情況下,,都不會在大規模裁員後,接到員工背調時給予較差的評價。

畢竟“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不是離職時鬧得特別不愉快,大部分情況下上家單位不會在下家背調的時候給出較差的評價。
大家都是打工一族,大部分職場人還是很善良的,抱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心態。

補償金不高,再加上以下三種特殊情況,建議一旦找到合適工作,主動辭職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在職場上,有幾種特殊情況,建議儘快找到下家工作,然後主動辭職。

  • 公司財務狀況緊張,甚至面臨倒閉破產風險;

  • 公司裁員規模較大,涉及人員較多,可能會有相同崗位的大量同事同時湧入市場;

  • 崗位情況特殊,行業圈子較小,且非官方層面的背調概率較大。

簡單說一下,為什麼這三種情況比較特殊,建議儘快找到下家,能主動辭職就主動辭職。

第一種情況:公司既然資金緊張,裁員本身目的就是為了節省現金流和人力成本,那麼大概率給不出較好的補償條件,甚至做好了沒有補償,把員工“逼”走的打算。

這種情況下,企業與員工之間很難達成一致,容易產生對立與糾紛。如果補償金涉及金額不高,又有個合適的崗位機會,不妨著眼於未來,以免把過多的精力投放在了不值當的事情上。

過往不乏有些員工就是氣不過,心裡接受不了,為了萬兒八千的補償金,既不主動尋找更高機會,也不讓現企業好過,本著“我不舒服,企業也別想舒服”的心態,鬥爭到底。

實話實話,子佳極其欽佩這種勇於與不良企業做鬥爭的行為,畢竟沒有這群勇敢的鬥士,也不足以讓社會進步,不良企業有所警醒。

但是如果從朋友角度,在家裡沒礦的情況下,我還是建議在補償金不多,外部機會更好更難得的情況下,從個人未來利益出發,不糾結於一時意氣,可能是一個更明智的選擇。

第二種情況:當預計馬上隨著裁員的大規模推動,自己所在崗位的同事即將大規模湧入市場的時候,不妨提前一步主動離職,避開競爭高峰期,以當前損失,換取未來的長期發展。

今年早些時候沸沸揚揚的甲骨文解散,技術團隊被各大廠商嫌棄的新聞,背後除了各大媒體詬病的“被養廢了缺乏足夠的技術與拼搏精神外”,還有個主要原因就是:

一下子冒出來這麼多可以談判、挑選的技術人才,市場一下子消化不了這麼多“高薪&高端”崗位,必然會出現企業需求方反過來挑挑揀揀的心態。

如果甲骨文沒有出現集中式裁員與解散,這波技術人才日常通過獵頭慢慢接觸外部市場,可以預見,絕大部分技術人員可以以更高的薪資跳入其他企業,繼續從事相關工作。

第三種情況:第一部分子佳也說了在大部分情況下不會出現背調評價較差的狀況,但是其背後更多指的是官方背調。

實際上,對於某些崗位,尤其是高端崗位,因為人員稀少,再加上同等企業狀況不多,很容易出現HR及業務負責人圈子比較小,大家會彼此動用非官方渠道進行背調,此時,一旦處於裁員離職的行列,就很容易背調一關直接PASS。

比方說:在上海,電商企業較少,假設你屬於超10億規模的天貓店鋪(單一店鋪)的營運崗位工作人員,大概率類似規模企業的電商負責人、HR負責人都互相認識,很多時候大家互相會打聽一下離職的原因、工作表現等情況。

這種私下圈子裡的背調信息,相對來講,反饋的信息會更加真實、缺少顧忌。如果日常不僅工作表現一般,人際關係也處的不好,可能最後就會“默默地”被對方企業PASS掉而不自知。

所以,這種時候主動向企業方示好,甚至藉著作為HR的老同學的關係,拿到公司的推薦書,去市場上尋找類似工作,和公司選擇好聚好散,可能對於未來發展會更有幫助。

結語

身在職場,難免因為各種原因被列進裁員名單。

有些時候,不是個人的工作表現問題、能力問題,可能還與企業狀況、業務調整、領導心胸、“小人”挑唆等複雜情況息息相關。

在這種時候,子佳建議更多的是結合企業和崗位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企業現狀、未來個人職業機會、補償金損失等因素,選擇對自己更為有利的決策,更為理智。


我是子佳看職場,大型集團企業HR總經理,嚴肅專業,偶爾搞怪的HR從業者,持續分享職場乾貨,關注我,我們一起職場前行

子佳看職場


人告訴你,不是讓你提前離職。是要你先找下家。

裁員賠償國家標準N+1,有福利不享受。

另外注意,你人資同學通知你是怎麼通知的,悄悄的?還是正式的?這個N+1的N是在當前公司任職年限,滿半年算一年,不滿半年算半年。1是表示公司正式通知你的那天到你離職那一個月。

遇到裁員別慌,爭取自己合法利益。

是績效不過,正常末位淘汰就認命,一般末位淘汰,公司不會剋扣你賠償和補償,因為不缺錢,N+1會到位,有的福利好的有N+3的都有。另外加班時間折現,年假折現或讓你帶薪休完。拿了賠償就走人,別太糾纏,耽誤你自己時間。不過要注意自己長點心,看是真末位還是假末位。

大部分裁員都是是公司不景氣,大面積淘汰,不符合政策規定那種(比如一下幹掉30%,沒向當地勞動局報備的那種)。

這種情況公司一般著急瘦身,做給投資方看的,不想破產,又不想給太多賠償。多半先採取勸退,鄙退。裁員的時候甚至N+1都得不到,逼你籤放棄合法權益的協議。這個時候就多爭取點自身利益,該的,不該的都要說出了,大不了搞勞動仲裁。他們就怕鬧大,搞的投資方沒信心。基本套路先感情牌,買賣不在,情意在。都剋扣基本利益了,還談啥情意?然後就是恐嚇牌,太糾纏把這事傳出去,到時候行業封殺你。真有這麼大能耐,公司也不會被他們幹成這樣。

最後,公司破產那種,這是運氣最不好的,工資拿回來,能得點賠償,就謝天謝地了。


kkkaafaaa


很多人會覺得不應該離職,應該等賠償,畢竟N+1的收入,也不是一份小數目。

但是,如果在裁員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建議及時離職,趁早離開,這點非常重要,原因包括如下兩點:

為什麼有更好的機會,不要等裁員賠償

我曾在某獨角獸企業擔任經理,遭遇過一次大裁員,雖然自己並非在裁員名單以內,但至今回想起來,覺得還是很遺憾——原因很簡單,離開的時間太尷尬。

表面上看,等到裁員,拿一筆錢,離開多好!但凡是有利有弊,風險可曾看到:

①裁員意味危機,在市場上充滿著老東家的負面信息時,你能找到好工作嗎?

好的企業都有“明星光環”,在企業發展好的時候,頂著“光環”出去找工作,薪資和選擇面會更好;相反等到“裁員”再出去,很難找工作。

譬如在“樂視”出問題以後,很多獵頭都將樂視員工拉入了黑名單,找工作成為一個大問題。

如果一部分員工能在裁員前“求生”,這樣能規避這個風險——畢竟幾個月補償,比不上長遠的前途。

以我知道的為例,不少同事在裁員前3個月收到消息,然後出去找工作,部分人成功入職了“阿里巴巴”,拿到了不錯的收入和薪水;裁員拿了補償出去的員工,大多都沒有很好的選擇。

②前同事都在找工作時,你的薪資和機會會被壓縮

曾經我遭遇過非常尷尬的情況,在一家企業面試,HR告訴我,你「老東家」員工來了6波人,然後面試官開口第一句就說,面試了你們公司好多人,良莠不齊,並非市場上所宣傳的那樣。

這種遭遇,就算對方對你滿意,也會壓低薪水——在企業遭遇大規模裁員時,這種情況很常見。

面試了一圈,你去過的企業,同事都去過,競爭非常惡劣。

沒好機會時,耐心等待

沒有特別好的工作機會,當然建議等待裁員。

裁員的薪酬補償還是很不錯,一般來說:

不足6個月的,補償一個月薪水;6個月-1年的,補償2個月;1-2年的,補償3個月.....

而且這筆錢不用交稅了,而且是按照「平均工資」計算的,所以倘若你月薪是3000,但算上獎金提成能到1W,最終補償標準是按1W元計算的。

當然,如果有財大氣粗的公司,N+5、N+10那就更開心了,如果你收入足夠高,工作年薪足夠長,賠償百萬都不奇怪。

總結:

  • 有更好的機會,建議不要等裁員,直接離職(長遠來看,更好)

  • 沒有更好的機會,建議等待裁員,這樣能獲得一大筆錢,也挺好。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大家有更好的想法可以分享! 歡迎點評、轉、贊,我是鵬君,關注我,與1萬職場人共同成長!

蹩腳烏鴉


公司裁員,被裁員工如得知即將被裁,千萬不要提出辭職,因為你辭職,屬於你先放棄勞動合同關係,單位是不會付辭退補償金的,最好的辦法是等待人力資源給你下的辭退通知,按法律規定,應當提前一個月告知你,有辭退通知,你就可以依法獲得辭退補償金,如果單位不給,可以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一般被辭退員工勝,單位必須要支付辭退補償金。拿著單位給的辭退協議還可以到社保局申請失業救濟金,前提是單位為你買了失業保險。辭退補償金包括代嘗金和補償金,數額你可以跟單位進行協商,一般代償金是你一個月的工資額相等,補償金一般採取每增一年工齡補償本人一個月的工資額,工齡不足6個月算半年,滿6個月算一年也即補一個月的本人工資相同數額的錢,當然,如果你不同意這樣的補償辦法,堅持要單位每年工齡補你本人工資額兩個月的錢,法律部門也會支持,因為既然是雙方協商放棄勞動合同關係,你提出的並不過份的要求,法律部門是會支持的。所以,千萬不要為了面子放棄自己的權益,去主動辭職,現在企業招聘或者解聘職工,都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不要看得有多了不得。


一穗金谷


今年大形勢不好,許多大企業都在裁員,現在事實很清楚,你的老同學已經告訴你了,你在被裁員的名單之列,同學只是好心提醒你,讓你早做準備,那首先要看你是想留下來,還是想離開,

如果你所在的企業只是暫時遇到瓶頸,未來的前景還不錯,而你又想留下來,那也要早做打算,因為一旦裁員名單公佈,就很難改變,想繼續留在公司工作,你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一、適當爭取

可以私下約你的領導聊聊,前提是不能出賣你的同學,只說你看到公司目前的情況,不知公司目前會採取什麼解決辦法,試探式的詢問,也可以表明,你除了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以外,還可以在其他項目需要人手時幫忙,多幹些,包括你明年的打算,比如你將會通過參加與工作相關的培訓來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等等,如果你和你的主管關係比較好,那他會在可能的情況下為你爭取。

二、工作表現

如果你想留下來,就不要在意別人怎麼說,專心做好自己的工作,讓領導看到你的努力,看到你的成長,通常在名單沒有最後定下來之前都是有可能變動,所以認真做好分配給你的每一項工作,也許你的努力讓領導看到了你的價值,最後能如願讓你留下來也不一定。總好過,你只想著反正要被裁員,於是工作馬馬虎虎,分配的任務也不能按時完成,這樣的話,這次名單裡就是沒你,下次也會裁到你頭上。

如果你正好想離開了,只是在糾結是被公司裁掉還是主動辭職,

一、等待裁員後再離職:

在通知你之前,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單位,那麼就把握好機會,耐心在原單位先幹著,等拿到補償金後,有這部分資金支持,再找工作壓力也會小些,不至於為了錢隨便找一份工作,現在大多90後,00後都沒有存款,如果工作二三年的話,補償金也不少,相當於2、3個月的工資呢

二、在裁員之前離職:

如果不等到公司裁你,你先主動離職的話,補償金多半公司是不會給你的,除非你已經找好下家,並且下家公司給的薪水足夠高,完全能夠抵這部分補償金,這種情況下,下家要求你儘快到崗,那你也沒必要一定要等原公司的補償金,萬一拿到了補償金,好單位的崗位已經滿了,機會失去了,那不是得不償失,當然如果能跟下家商量好延遲入職,正好可以趕上拿補償金,那再好不過了。


職場新八客


根據題主的問題,是否提前提出離職的關鍵點是你的新工作情況。

我們可以先分析一下:

前提:離職已經確定,假設你的朋友告訴你的是準確真實的消息;

選擇是自己提出辭職還是等公司辭退,從價值最大化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順序應該是這樣:新工作>補償金>個人面子

1、在公司通知你之前,你相當於帶薪在找工作,這個待遇你倒是應該珍惜;

2、在公司通知你之前,如果有好的工作崗位,且對你入職時間有明確要求,你可以自己權衡新崗位和補償金的孰輕孰重,我認為一般來講,好工作相對更重要;那麼根據新公司要求的時間早於通知你離職的時間,那我建議你直接辭職吧;這種情況下,你損失的離職補償;

3、如果在通知你之前,還沒有什麼好單位,那就把握好得到補償金,給自己找下一份工作提供資金支持,據我瞭解,很多90後,00後都沒有存款;

4、關於補償金,如果公司不給,只要是你公司辭退你,而不是你和他們簽了什麼協議的話,一般就是企業不給也可以仲裁,也不麻煩,去個兩次基本也就辦完了。

5、當然如果你不能接受別人辭退你,為了面子一定要自己走,也是可以,但是在職場上,辭退不是什麼大問題,不一定是因為能力,很多時候只是是否合適的問題,所以建議你不要糾結這點;

6、至於如果你們公司不給補償,是不是涉及你會和你的人資朋友的關係,會給他造成不便,我想你多慮了。我也是個HR老兵,作為HRD我明白,我首先是個員工,然後才是HR,因此,員工爭取合法利益我也是支持的,並不算是給我造成什麼不便,當然我更希望是協商解決,雙方各讓一步,企業現在也難,但是個人也不易。互相體諒一下。


馬丁筆記


你好,你提前得知了公司將要裁員的消息,並且你也在被裁當中,你是否想要在被裁之前事先提出辭職,取決於兩個因素。

一是你想不想拿裁員的經濟補償?

二是你願不願意得罪你的老同學(透露裁員消息的人力資源部同事)?

要知道,公司裁員,那些被裁的員工是可以獲得經濟補償的,這是《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的。如果你不在乎那點經濟補償,重視同事之間的感情的話,那麼你可以立馬提出辭職,你的公司一定很高興並且會很快給你辦理離職手續。

如果你想拿經濟補償的話,那麼你一定不要事先提出辭職,你就等著公司的裁員通知好了。若你的公司會主動對裁員的員工給予經濟補償,那就沒什麼事了,也不會涉及到你得罪老同學的情況。若你的公司把你們員工給裁了,卻沒有經濟補償,而你又想拿這個經濟補償,那麼你勢必要跟你的老同學也就是現在的人力資源部同事鬥法了。

所以我才說,面對裁員,你是否想要事先提出辭職取決於上面兩個因素。我建議你不妨再跟你的同事打聽一下,問他裁員有沒有補償,如果有補償你就不要提辭職,如果沒有補償且你又不想要補償的話,你可以事先提出辭職。


Sir聊HR


對於職場人來說,被裁員也是件很悲催的事了。

在知道自己也在被裁之列時,有人會選擇早做打算,另謀高就,有人會堅守到底,一定要拿到賠償金。

這兩種辦法,每個人是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而做出的選擇。

一、不能很快找到下家的情況下,拿到賠償金再離開。

一般公司的裁員,賠償金都給的非常足,不然會發生群體事件,單位也不想鬧的太難看。

有人明知自己被裁員,但是目前還不能找到更理想工作,就先走一步說一步,實在不行,就等到拿到賠償金再離開。

二、即使是能很快找到下家,也要視情況而定。

有人能很快的找到不錯的工作,但並不是找到工作就要離開,還要分析新工作帶來的收入,與拿到的賠償金相比,哪個更划算。

如果新工作帶來的收益要大於賠償金,或者目前沒有,而從長計議還是先入職新工作更好,那就不要只盯著眼前利益,把目光放的長遠一些,早些入職。

有人曾碰到這樣的事情,知道自己要被離職,也知道可以找到不錯的崗位,但為了唾手可得的賠償金,還是選擇死磕到底。等他拿到賠償金,再去找工作時,發現已經被別人捷足先登了,只能將就著找了一個不是很滿意的崗位,乾的不舒心不說,工資待遇也沒有原來的好,綜合算下來,還不如直接入職新單位。

如果綜合考慮新工作的收入不如賠償金划算,還是等到拿到賠償金再離開吧。

畢竟賠償金是很容易拿到的,對於工齡長工資高的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成年人了,還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


錦瑟談職場


既然題主已經知道自己在裁員之列,那還是早做打算,能有一個更好的工作儘量提前辭職!



打算:知道自己會被裁員,已經無可避免,應該趕緊去找下家,也就是新的工作單位,或者你有自己的打算“創業”。讓自己被裁員後還有飯碗,有目標。


為什麼不等賠償?

我們有時候會想公司違反勞動合同,應該等賠償?可是能賠償多少呢?賠償了以後怎麼辦?前途呢?想過沒有?

等著被裁員?名聲不好聽!當你被裁掉時,就意味著好多同行業內人士也會知道,畢竟現在哪有什麼秘密可言。可能會說“某某某被公司裁員裁掉了,看來他在公司不怎麼樣等等”這樣的標籤,那以後工作還好找嗎?

崗位不等你! 你不找,你的同事,還有別人找工作,然後崗位會減少?高薪資高待遇好工作都被選走了,可供你選擇的職位會變窄。別說你有才能,你不怕!中國最不缺的就是有才能的人。

提前辭職可能會讓你在老闆面前留一個好印象,以後有機會在你新老闆面前可以替你美言幾句。哈哈

當我們,因無法抗拒因素導致需要抉擇時,我們應該眼光放長遠些,多為以後長遠考慮,不要只顧眼前的得失利益。

歡迎一起學習交流!祝願題主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兵鋒論道


作為一種理性人,聽到公司將要裁員的時候,要做好兩手準備。

一是騎驢找馬,積極找下家。目前整個濟環境不是很好,公司的招聘計劃都比較保守,就業情況不是很樂觀。既然同學告訴你這個消息了,你就應該不動聲色,早點去為自己準備,積極找下家。

二是耐心等待公司的官宣。一般來說公司裁員需要走流程的,要向工會和當地人社局備案,也就是說不是突然裁員就裁員的,有一個過程。這個時候你要耐心等待公司的裁員決定和方案,如果公司有相關政策鼓勵員工自己提出離職並且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金,在找到下一家的情況下,可以提前和公司解除勞動合同,拿到一筆經濟補償金。


“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兩條腿走路,才能獲取利益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