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國—東盟合作會受哪些影響?專家這麼說

“2020年中國春節出遊人次將突破4.5億”“2020春節檔電影票房或將突破70億元大關”……在庚子鼠年即將到來之際,人們依舊對市場增長有著美好的預期。然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讓這些預期都成了泡影。疫情之下,眾多行業如臨寒冬,中國的經濟走勢成為人們在疫情發展之外尤為關注的問題。

而在2019年剛剛晉升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的東盟,與中國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在部分東盟國家也出現了確診病例的情況下,此次疫情又會給中國—東盟各領域合作帶來哪些影響呢?

行業遇冷,旅遊業首當其衝

臨近農曆正月十五,太美國際旅行社質管部經理磨燕明和她的同事們依舊在忙碌著,只不過他們今年忙的不是帶團出遊,而是處理退團退款的事宜。“受疫情影響,我們春節期間取消出團的人數就有3000人以上,企業要承擔其中的損失,運營壓力還是有的。”磨燕明對本刊記者說,東南亞遊是其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

疫情之下中國—東盟合作會受哪些影響?專家這麼說

(疫情難免會對中國—東盟相關行業產生影響,首當其衝的是旅遊業)

太美國際的情況只是中國春節旅遊市場的一個縮影,而東盟國家作為中國遊客出境遊的熱門目的地也迅速感受到了這份寒意。據泰國旅遊業協會統計,受疫情影響,春節期間赴泰中國遊客同比將減少5成以上。而據越南河內旅遊局統計,從2020年1月到2月3日,有超過1.3萬人取消了酒店客房預訂,相關單位、商家的活動減少了30%~50%,熱門旅遊目的地的遊客也減少了30%~50%。

“疫情難免會對中國—東盟相關行業產生影響,首當其衝的是旅遊業。”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副院長、東博智庫高級研究員葛紅亮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春節假期本來是中國遊客赴東南亞旅遊的旺季,但疫情的發生及各國的防疫舉措顯然會嚴重衝擊這一階段的旅遊業發展。”當遊客“退訂潮”湧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旅遊企業也不得不面臨損失分擔等方面的考驗。

疫情之下中國—東盟合作會受哪些影響?專家這麼說

(疫情難免會對中國—東盟相關行業產生影響,首當其衝的是旅遊業)

而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會持續多久?對此,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厲新建認為,入境旅遊的恢復週期可能更長,不過出境遊的增長可能在疫情結束後會迎來新一波快速增長。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也建議,世界各國政府、企業在加大對華抗疫支持力度的同時,也要提升旅遊競爭力,做好疫情過後迎接中國遊客的準備。

經貿合作緊密,影響在所難免

作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的東盟,在今天與中國有著日趨緊密的經濟依存度,這也決定了東盟各國的經濟很難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獨善其身。

就在中國股市一片“飄綠”的時候,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的股市也出現了0.4%~0.6%的下跌,越南股市甚至下跌達2.6%。彭博資訊(Bloomberg L.P.)已經將2020年東南亞經濟展望由“輕微復甦”改為“停滯”。 而行業方面,除了旅遊業,葛紅亮認為貿易、會展、投資和其他服務行業也將受到影響。

中共成都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中國—東盟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李好博士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也認為,疫情會導致中國—東盟進出口貿易的下滑。


疫情之下中國—東盟合作會受哪些影響?專家這麼說

(受疫情影響,中國—東盟進出口貿易會出現下滑)

“因為疫情,中國消費急劇放緩,需求不振必然累及外貿依存度高的東盟國家。從價值鏈角度看,中國還是區域內的主要供應商,當前疫情致使中國國內供給能力下滑,進而導致與東盟之間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進口貿易減弱。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都是區域內供應鏈關聯度較高的國家,受到的影響相對也會更大。”李好認為,對於廣西、雲南等與東盟國家接壤的邊境省區,邊貿也會受到強烈的衝擊。目前,中緬木姐口岸的邊貿已陷入停滯,每天直接貿易損失估算在1400多萬美元。

但李好也指出疫情對投資和產業的影響或不明顯。“由於隔離措施等造成的製造業生產推遲等情況,短期會讓區域供應鏈的壓力增大、成本上升,但隨著疫情的緩解和解除,整個亞太區域的生產體系能夠很快回歸正常狀態。所以我個人判斷不太可能出現西方某些國家預計的產業鏈轉移現象。”李好這樣說道。

人文交流,可探索新形式

2020年對於一些東盟國家與中國而言其實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如中緬、中越、中印尼都迎來了兩國建交70週年,中泰、中菲則迎來了兩國建交45週年,中新兩國迎來建交30週年,圍繞建交週年,各國都籌備了不少慶祝活動和項目。

2020年1月19日,中馬文化旅遊年還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了開幕式,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分別向開幕式致賀詞,寄望中馬兩國能借此深化文旅合作。

但眼下,疫情肆虐無疑會對此前設置的相關人文交流活動產生影響。“這主要體現在人員往來與檔期方面,相關活動可能因此將被迫取消或推遲。”葛紅亮說,“雖然原定舉辦的一些活動當下將難以開展,但有些活動則可以考慮推遲檔期或更換形式,比如通過網絡或媒體信息往來實現新的人文交流,並藉此適應與服務疫情防控的需要。”因為從某種角度來說,此次疫情中東盟國家政府及民間體現出對華的“患難見真情”,也成為了快速提升雙方民心相通水平的一個契機。

抗疫” 需要中國—東盟攜手

“面對疫情,中國與東盟國家應該拿出2003年共同應對SARS時的精神,在疫情防控與防治方面加強合作,一方面一道堅定採取疫情防控政策並及時通報,做好人員撤離與救治等相關工作;另一方面,在檢測、診治等領域開展信息溝通、技術對話與合作。”談及如何應對當下的疫情挑戰,葛紅亮說,“在應對疫情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上,中國與東盟國家應該共同致力於消除恐慌心理,避免恐慌與歧視對雙方合作產生深刻影響;根據協定與國際條約,形成溝通磋商、共克時艱的意識,儘快確定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投資在特殊時期的新秩序;加強外交渠道的溝通與往來,對話促進理解,並以實際行動來統籌一切有利的資源服務於當前的防疫工作。”

疫情之下中國—東盟合作會受哪些影響?專家這麼說

(中國—東盟應該在疫情防控與防治方面加強合作)

疫情時刻變化,形勢牽動人心。對於相關企業而言,特殊時期又應該關注什麼,在形勢好轉後又該如何轉危為機呢?

“確保保住現金流是頭等大事。”李好這樣建議道,例如,國際貿易合同受疫情影響無法履行的,應儘快向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申請出具不可抗力證明;對新的業務機會進行挖掘,重新考慮那些利潤低但現金流有保障的業務等。二是認真評估疫情帶來的產業變革契機,找準新的市場合作切入點。

“疫情過後,健康旅遊產業、生物醫療產業有望成為下一個投資新風口,中國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都有很大的合作潛力與空間;在線教育、在線體驗式購物等領域也將湧現出大量的商機。”李好進一步闡釋道,“這次疫情考驗著一個城市的綜合治理水平,也凸顯了依靠科技手段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性。中國—東盟區域內共商共建智慧城市的進程有望加速。中國企業應強化與新加坡等東盟國家本土企業的合作,個性化、差異化地開發符合當地實際的互聯網應用。智慧城市建設中所涉及到的智能交通、智能醫療等都為中國—東盟企業合作提供了新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