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第五版诊疗方案公布,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曹猫鱼


卫健委于2020.02.03公布了新型肺炎第五版诊疗治疗指南,其中提及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此外还有那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呢,跟随医鼻哥我们一起解读:

一.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极少,但是却是隐匿,最好的办法就是少出门,出外必带口罩,勤洗手;

2.传播途径 明确主要经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等未明确。

呼吸道传播即飞沫传播,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甚至呼出气体被近距离接触者吸入,导致感染。这是对新冠最早的认识,也是最早强调带口罩预防的原因,带口罩基本可隔离飞沫传播;

第五版明确了接触可传播,广州已经明确门把手上有病毒存活,即健康人的手不小心接触新冠患者的飞沫,然后用污染的手摸了自己的嘴唇、口腔、鼻子、眼睛等,通过接触也染上了,再这里强调勤洗手,每次洗手最少20秒以上,最好是七部洗手法;

气溶胶传播,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目前尚未明确是否存在气溶胶传播,但存在这种可能性,医院里面气管插管、支气管镜、鼻内镜、喉镜、胃镜等检查容易形成气溶胶,故在疫情期间绝大多数都暂停了无必要的内镜检查,有上述检查要求的头条朋友这段时间就不要去凑热闹了,预防气溶胶传播主要还是带好口罩和防目镜,主要针对医疗环境而言,广大吃瓜群众不必惊慌;

消化道传播即粪口传播,目前已在感染患者的粪便中检查出病毒核酸,但没有分离出存活的病毒,故未能明确是否存在消化道传播,但粪口传播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我们要做的依然是勤洗手!

二、病人分类增加了轻症患者,即确诊患者只有很轻微的类似感冒症状,但CT检查没有肺炎的表现,轻症患者占了确诊患者80%以上,病情轻却具有传染性,除了湖北省,轻症患者都能在定点医院得到很好的隔离治疗,第五版指南增加了轻症患者这一类别主要是针对湖北武汉的病人,截止今日,武汉一共建立了11所方舱医院,可收治轻症患者1万名以上,大大缓解了武汉的医疗压力,也为重症患者的抢救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有助于降低新冠的死亡率,可以说分出轻者患者这一类别是防疫站中一里程碑事件!

三、诊断标准,在第五版中有三个重要改变: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现在已经认识到新冠患者可能没有发热,而可能只有类似感冒的症状;

2.湖北省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放宽,粉碎了之前湖北省故意隐瞒疫情、人为减少确诊新冠患者的谣言,而是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3.增加了临床诊断病历,尽管核酸试验阴性,但疑似病历CT检查提示病毒性肺炎也可以确诊新冠感染,国家卫健委在最短时间回应了诸多一线影像学专家的疾呼,明确存在临床诊断病例,让这一类患者也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不得不感叹,我们国家也会犯错,但我们的纠错能力也很强!

为什么说这三点很重要,到了第五版指南,无论是无症状、轻症、普通、重症、危重症、核酸阴性但影像学阳性的新冠感染患者,到了医院都能得到相应的诊疗,第五版指南是抗战新冠的里程碑指南!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为1~14天,一般为3~7天,也就是说如果不行感染了新冠病毒,最长潜伏在体内14天就会发病,故密切接触者一定要隔离14天。

2.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有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表现,较第四版增加了咽痛,故有些患者以鼻炎或者咽炎的症状去看了耳鼻喉科以至于有可能漏诊,耳鼻喉科和口腔科也成为了重点防治科室!

四、治疗,目前没有确定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包括瑞德西韦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疗效也是不确定,目前还在做三期临床试验,当然希望瑞德西韦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好的消息,新冠感染主要还是以对症治疗为主。

截止2020.02.07,以上是国家卫健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诊疗的最新解读。

当然了,关于新冠的消息随时都在更新,关注医鼻哥陈医师,后续我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前线靠谱信息!

我是医鼻哥陈医师,希望世界无毒,天佑中华[祈祷][祈祷][祈祷]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论,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无症状感染者,其实就是隐症者。隐症者是在潜伏期内,潜伏期也可以叫隐症期。

可以简单地说:处于潜伏期/隐症期内也会传染。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处于隐症期传染的疾病种类有很多。比如结核、乙肝、丙肝、戊肝,比如艾滋病,比如SARS等等。

其实不应该叫无症状,叫隐症最合理。无症状也包括正常人。所以用无症状会扩大了内涵,加大人们的恐慌力度。再说,无症状不代表没有疾病。有症状不代表一定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实只是因为检查手段的进步,能让尚未出现症状的人及早被发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有症状表现出来的。

注意,不是处于整个隐症期都会传染,只有在隐症的中后期才会传染。

隐症即处于下图中亚康状态,用kǎng字表示


看看隐症和显症之间的逻辑关系图


揭秘白发第一人


大家都在围绕无症状传染者来谈,那么我就说说这一版诊疗方案其他变化的地方。第五版的诊疗方案同前一版相比,大概有十余点变化,不过值得我们关注的,大概有以下四点,吴医生将一一给大家解读:


关于旅居史和接触史

目前在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依旧是疫区相关的旅居史,但这个标准已经不是绝对标准了。

在前几版《诊疗方案》中,由于彼时全国尚未出现大量病例,新冠肺炎发病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且发病前多有武汉等地旅居史,因此疫区的旅居史和感染者的接触史是确定疑似病例的重要原则。


但在第五版中,《诊疗方案》关于疑似病例特别强调了两点:湖北省以外的省份如果出现临床表现高度符合,但没有相关旅居史和接触史的也需要纳入疑似病例排查。而湖北省内的居民,无论是否有感染者的接触史,只要有发热和/或呼吸系统症状,加上血常规的改变,就可以被算作疑似病例。

这次关于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的更改,对于湖北居民自己在家进行自我评估是否去医院就诊的难度就加大了,或者说就不再建议根据旅居史或接触史来自行判断是否去医院检查了。这无疑会像新闻里说的那样,未来的疑似病例反而会有一个上升的趋势,但这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


关于临床表现和疫情防控

第五版诊疗方案中对于轻症的临床表现有了明确的定义:”强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这结合题主提到的“无症状传播者”,反应了两个问题:首先是无症状传播者和轻症患者一般病情不中,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皆可痊愈。有数据表明,除湖北省外,其他地区的新冠肺炎平均住院日为9天,也就是说基本上9天上下就能够治愈出院。这样能够适当地减轻民众过分担忧甚至是恐惧的心情。

但同时,因为无症状传播者和轻症患者的存在,对于疫情防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们依然要保持此前学习到的个人防护守则,出门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风,避免同他人密切接触等;此外还需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配合防疫人员的网格化管理,争取一同将疫情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不散播出去。


鉴于最近很多的药品都在被传是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但是在第五版诊疗方案中,明确了目前抗病毒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案,一切治疗仍以对症为主,目的是消除或预防并发症,让患者尽快建立自身免疫体系,消灭病毒。

不过诊疗方案还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利巴韦林的使用建议,这款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或许有些作用,有待后续研究(无预防作用,大家无需抢购)。


关于解除隔离的标准

原有的解除隔离标准是体温恢复3天以上和呼吸道症状好转即可解除隔离,但在这一版中强调需要有明确的影像学表现支持,即胸片或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这样的改动显得更严谨一些,影像学上炎症的吸收基本可以代表着肺炎的痊愈,再配合核酸检测阴性,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以上就是关于第五版诊疗方案的解读,同第四版相比,内容更加完善,细节更加准确。吴医生分析这预示着我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的道路上已经取得成效,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开展,临床一线治疗的不断精进,我们终将在春天结束前,把病毒打败!


五号医生吴昊


新冠诊疗指南试行第五版首次提出利巴韦林可能有效,成人首剂4g,次日每8小时一次,每次1.2g,或8mg/kg,iv,每8小时一次。

来源:这个剂量超说明书用量的依据来源于一篇《ribav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SARA:A new trick for an old drug?》:大剂量的利巴韦林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SARS-Cov取得较好的疗效,研究观察了41名SARS患者,与既往111例利巴韦林单药治疗患者相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降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死亡的风险。

使用方法:指南里提到的首剂4g,次日每8小时一次,每次1.2g为口服用法,指南里省去了“po”,利巴韦林静脉配制浓度不超过5mg/ml,建议参照说明书使用NS或5%GS稀释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后静脉缓慢滴注,配制浓度1mg/ml。


药石之言


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试行第二版、试行第三版和试行第四版。

试行第五版内容包括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临床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治疗、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转运原则和医院感染控制等内容。

第一,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改为“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第二,临床表现。潜伏期1-14天,一般为3-7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因部分重症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表现为低氧血症,改为“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强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实验室检查增加“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和“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胸部影像学的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第三,病例诊断根据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区别对待。

湖北以外其他省份仍然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基于已经发现没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确诊病例,故将“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也纳入疑似病例进行排查。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没变(需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湖北省增加“临床诊断”分类。而且“疑似病例”标准修改为:无论有没有流行病学史,只要符合“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和“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这2条临床表现,便可考虑为疑似病例。相当于疑似病例标准放宽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为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没变。

第四,临床分型。根据是否有临床症状、是否有肺炎、肺炎的严重程度、是否出现呼吸衰竭、休克、有无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等分为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普通型(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的);重型(呼吸窘迫,RR≥30次/分;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和危重型(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第五,鉴别诊断。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多达100余种,其中病毒约占30%,而且其它病毒导致的肺炎与常见的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有相似之处,单从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难以鉴别,需依靠病原学检测来区分。

第六,病例的发现、报告与排除。湖北省和湖北以外其他省份有所不同。

湖北以外其他省份,病例的发现与被告程序和第四版一样,没有变化,强调转运要确保转运安全前提下尽快将疑似患者转运至定点医院。

针对湖北省,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和临床诊断病例后,应当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要单间隔离,对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要尽快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疑似病例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方可排除。

第七,治疗包括隔离、对症支持,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呼吸频率、指氧饱和度等。

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收治在同一病室。

抗菌药物使用: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抗病毒治疗:增加“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在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基础上,增加“或可加用利巴韦林”。同时,要注意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以及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成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要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加强心理疏导。

病情监测,增加“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

呼吸支持:(1)氧疗:重型患者应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是否缓解。(2)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当患者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可考虑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强调“若短时间(1-2小时)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3)有创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4-8ml/kg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30cmH2O)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4)挽救治疗:对于严重ARDS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进行12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

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其他治疗措施: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日)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2mg/kg/日,应当注意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清除;可静脉给予血必净100ml/次,每日2次治疗;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有条件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

关于中医治疗。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可参照推荐的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第八,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在“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基础上,增加“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第九,转运原则。为保证转运安全,运送患者应使用专用车辆,并做好运送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车辆消毒。




张文娟呼吸内科医生


2月5起,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主要内容包括冠状病源学特点,临床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治疗、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转运选择和医院感染控制等。



与第四版相比,重点修定了3个方面:

第一方面,流行病学的特点更加清新。

第二方面,在病例的临床分析中更加精细,比如轻型,无证状

详细内容解析中,在流行病学的特点中,传染源改为“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除此之外,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在消毒液中,氯已定不能灭活病毒,所以应该避免使用含氯已定的手消毒液。

第二、在临床表现中:

1、部分重症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表现为低氧血症,使其更精化,改为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严重者迅速发展为呼吸窘迫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等(略)。

2、轻型患者,只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更精细化)

3、实验室检测中也有了更多的发现,比如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第三,在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方面,在第四版的基础上,更为丰富化,因为在粪便中检测出病毒核酸,所以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才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所以,人们不能忽视的2个点

1、 轻型患者可能有无证状表现,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2、粪口能否传播,有待进一步证实,但需谨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如厕后,盖马桶盖再冲水等。


李爱琴营养师


从口罩到手套、防护镜,再到室内消毒地面与鞋底,说明传染途径已经增多。

宠物是否能成为中间宿主?如果宠物携带病毒,粪便也会存在传播的可能。

出入洗手要彻底,走路也要远离宠物,杜绝“可能不干净的手”触碰口鼻面和食物,食物要煮熟,尽量别生吃东西。


盛唐飞歌


所谓传染病,必须要有传染源,所以判断是否感染了,前提是明确接触史及流行情况,如果没有流行病学支持,支持诊断的概率是很低的。

开窗通风会传播空气中病毒吗

开窗通风,很多人怕病毒漂进来而感染,这种感染方式就是气溶胶传播。

与飞沫传播不同,说话、咳嗽及打喷嚏出来的飞沫,大的飞沫很快掉到地上,一些小的飞沫可能悬浮在空气中,以气溶胶方式存在。已知的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耐干燥的病菌可以此方式传播。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不明确是否存在气溶胶传播,但根据SARS病毒喜湿而不耐干,所以推想以此方式传播的可能性还是很低的,这方面已得到研究者关注,很快就会完善、明确传播途径。

开窗通风,可以改善空气质量,稀释空气中的微生物,从而减少这些微生物接触人的机会。

接触传播

正常人的皮肤完整,接触是不会造成传播的,如狂犬病毒,就是犬的唾液通过接触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感染。

所以,接触传播最大的传播方式就是手接触,手接触病毒后再接触眼睛、抓东西吃而感染,切断接触传播自身需要做的就是管理手卫生。

管理手卫生可以这样做

一、对于可能或大几率接触到了感染源时,手皮肤无破损情况下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二、对于可能要接触或将要接触到感染源时,戴乳胶手套,必要时可戴两层,脱手套时要遵循无菌原则(脱手套时手不要接触手套外层);

三、洗手,目前最流行的是七步洗手法:


内科尘先生


最近卫健委公布的传染源,让很多都比较惊慌,这也说明已在强调的防控措施有多重要,其实对于新冠病毒来说,只要按照要求进行防护,减少外出的次数,降低外出停留的时间,出门一定要带好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尽可能的与人拉开距离,以及回来以后一定要彻底认真的吸收,另外对于外面买回来的东西,可以做一些酒精的消毒,但是消毒的时候,比如用酒精的时候一定要在通风的时候进行酒精消毒,并且要远离火源。

虽然有证据显示粪口传播,还有鞋子有可能也成为传染源,但是这些都是概率的问题,如果能做好饭前便后彻底洗手,回来做好消毒就不用担心,尤其是鞋子的问题,虽然病毒最终会下沉在地上,但是被传染的概率还是很低,如果担心,回家的时候可以将鞋子放在门外,不带进房间,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对房间的污染,外面穿的鞋子统一穿一双,而对于衣服,外面穿完的,在室内进行通风,不要带进室内。


饮食上注意,买回来的时候不要直接吃,蔬菜无论是否能够直接生吃的,都要注意做熟以后再吃,水果不需要剥皮的,建议可以开水烫过再吃,因为病毒是怕高温的,56度的温度就能杀死新冠病毒,如果担心的可以用开水烫过以后再吃。另外就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适量的运动,足量的饮水,均衡的膳食来改善机体的免疫力,更好的防新冠病毒。


只要做到上面的建议,即便是有无症状的人,也无法感染你,因为对于预防感染新冠病毒,最好的方式是远离,其余的只是降低风险的措施,但是只有远离才能真正起到预防的作用,所以要经得住考验和诱惑,不到让我们出门的时候,如非必要不要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做好防护的同时,回来也要做好清洁。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首先是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第五版本补充:"无症状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无症状感染并不是某些人感染病毒后永远不出现症状,而是指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前的潜伏期可能传染病毒。

2、传播途径

第五版指出"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等途径尚待明确",并且明确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所谓气溶胶就是固体或液体,在空气中行程的分散系。液体气溶胶称作雾,固体气溶胶称作烟。特别是一线医生在面对病人行操作的时候,需要做好二级或者三级以上的防护。病人的一个喷嚏,咳嗽,或者日常的对话都有可能将呼吸道内的病毒以气溶胶的方式释放到空气中引发感染

(虽然是待明确,但是证据确凿与否将会在试行第6版公布)

3易感人群

将第四版的"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儿也有发病"删除,保留"人群普遍易感性"。

其次是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


第五版指南在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的基础上补充:"咽痛"可为少数患者的伴随症状。

春季也是流感号发的季节,如果出现发热伴有流涕,鼻塞,咽痛,也请不要过度担心自己是否被感染,可能只是普通感冒。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可疑的病人,或者在病例发生的可能区域停留,是否做好防护能可以自行判断,如果体温过高身体不适特殊时期,建议做好个人防护去发热门诊检查。昨天我也是刚刚解除隔离,发烧38.2接触过患者,还好是因为工作负荷大引起的不适。

2实验室指标

第五版补充"部分患者可出现LDL增高,部分患者危重可见肌钙蛋白增高"

LDL是指乳酸脱氢酶,多见于心肌,骨骼肌和红细胞;肌钙蛋白,可以反应心肌和骨骼肌的损伤情况。

诊断标准

第五版指南将第四版的第一条“发热”改为“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疫情时期,出现类似症状特别是针对年龄较大的人群,建议做好防护去医院就诊。就诊程序多为:挂号-体检(血液,痰液,咽试子胸部CT影像学检测)-符合以下症状判定是否疑似-核酸检测--等待结果。

目前没有确定的有效抗病毒治疗方法,对于网上流传的双黄连、抗艾滋病(洛匹那韦,力托那韦)药、瑞德西韦等均未在临床开展实验,有效性等待确认,请不要擅自囤药或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