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专家:北方的冰天雪地对新冠病毒有没有抑制作用?

手机用户73464172765


虽然本人不是病毒方面的专家,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对于病毒的了解倒是不少,同时自己也是一名从事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作者,对于生态系统也有过专门的研究,针对这个问题自己试着答一下,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病毒作为自然界中一个“特例独行”的存在,其生存状态和行为特征完全有别于别的生物,它是介于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类,而决定着它生态和行为状态的主要分界线就是是否侵入了活性细胞。在侵入之前,它们就像一粒尘埃一样,完全没有生命体的特征,没有呼吸、没有新陈代谢、没有自主活动能力。但当它侵入活性细胞之后,就将出现180度的大转弯,有时可以逃脱宿主免役系统的追踪,把活性细胞中的组成物质和能量拿来所用,进行自身核酸物质的复制,推动自身在细胞内实现增生繁衍的目的。

自然界的病毒目前发现的有上千种之多,而且受限于我们观测条件和认知水平的限制,肯定还存在着其它大量的我们尚未发现的潜在病毒。即使我们已经观测到的病毒,其在宿主免疫系统的干扰和对抗情况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下,它们发生变异的速度也非常之快,致使很多由于病毒感染的疾病,我们人类根本来不及找到合适的药物进行抑制,而这也正是病毒的可怕之处。好在,自然界的很多病毒与人类的交集并不是那么广泛,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毕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病毒对于人体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它们的入侵目标细胞,现在看主要有三类: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传播途径主要依靠血液、飞沫、体液、直接接触或者粪口传播等。而对于绝大多数的病毒来说,其在传播过程中,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是适合的环境,也就是说病毒通常都是不喜高温、不喜干燥,同时对于高强度的太阳辐射和专门的紫外线辐射病毒的耐受性也较差。

基于以上对病毒活动特征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低温对于病毒的杀伤力远远没有高温有效果。即使冬季北方地区冰天雪地,也不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的途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效率而已,起不到杀死病毒的作用。对于那些依靠飞沫传播的病毒,在冰天雪地的露天环境下,飞沫很快就会转变为冰晶,但是细小的冰晶也具有在空气中飘散的能力,只要接触到人体,这些冰晶也会重新在体表融化,病毒也会被重新释放出来。

因此,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抑制病毒特别是在病毒传播比较迅速的时期,最有效的方法都是减少外出、减少与其他人直接接触的机会,坚决做到外出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勤消毒、常通风,最大限度降低人与承载病毒有关介质的接触概率,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和麻痹大意。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当然有抑制作用,不是杀死病毒,是降低病毒传播的途径,白色雪世界,本来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每年几场中到大雪,净化世界,消灭越冬的虫卵,让蝙蝠冬眠无法去传播病毒,让挥发减少,细菌滋生缓慢,清除病毒,润物无声。

国家卫健委明确说明“新型冠状病毒由于升温,在20℃左右可以最多存活五天“,而武汉现在15℃左右,正好可以让病毒存活到最高的时间点。

中国5.8万名高寿者,下大雪的新疆包揽前三名,第一128岁,第二125岁,第三122岁。

世界第一高寿国日本,此刻2月7日正经历寒潮大雪。

世界第一高寿地区日本长野,早就超过香港了,是日本冬季积雪可达3米的地区。

欧洲第一寿命国瑞士,冬季暴雪,是世界著名滑雪王国。

一年降中到大雪一至三次比不降雪或少降雪更利于人类健康。


内蒙人不知道


北方的冰天雪地对病毒没有抑制作用。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对冷不敏感。

在56℃以上温度,3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灭活就意味着病毒失去了活性。

在0℃以下的温度,特别是在干冰温度(-70℃)和液态氮温度(-196℃)下,可以长期保持其感染性。

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耐冷而不耐热。

正因为这样,任何有点常识的人都要听从劝告,冷天不要出去,不要固执己见,尤其是下雪天,千万不要出去玩雪,因为雪里面可能裹挟着病毒,所以,要劝阻旁人不要玩雪。

特别要教育孩子,现在这个时期不要出去,更不要在下雪天玩雪,包括不要打雪仗,不要堆雪人,更不要吃雪,总之,就是不能让雪沾到身体的暴露部位。


蒙圈了136


您好,我是疾控中心的一名医生。

我的回答是没有抑制作用。

首先,新型冠状病毒对于紫外线和热比较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可将其杀灭,但是病毒却很耐冷。

关于气候条件和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之间,实际上没有必然联系,下雪和呼吸道疾病的消长之间没有确定的因果联系。

冠状病毒主要还是积聚在人的身上,是要依靠人体的组织才能实现自己的复制增殖。

当然考虑到打雪仗、堆雪人往往是多人参与的活动,人与人之间如果无保护下近距离接触,通过飞沫等的确有传染的风险。因此大家还是要少去人群扎堆的地方,正常做好适度防护。


小艾在这里


事实胜于雄辩,黑龙江现在都红了,距离武汉最远的地方,也是最冷的地方,你觉得对病毒有影响嘛?


九姑娘mmmmm


病毒这东西,由于他跟细菌不一样,细菌是有细胞的,有细胞核,它对温度的敏感度很高,温度对它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病毒这种特种生物就不一样,由于他没有细胞细胞核。它对温度的敏感度为微乎其微,生命力极强,所以一定要对它有敬畏,做好自我防护,千万不能侥幸心理,减少流动,尽量呆在家里:注意卫生,保持心态开心快乐每一天,做到防范为上策。


邵启光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考虑,病菌如果是从毛发的生物体产生的,那由该物种抗寒情况来确定了,如此次的病菌真的是由蝙蝠体产生的,那至少-10°以上应该是不能长时间存活的,北方的天气虽然温度比较低,如果不能达到哈气成霜的情况,传染性还是很强的,因为近距离的接触相当于病菌在未栋死的情况下就再一次的得到了适宜的温度,从而是病菌再一次复活。还是不要因为温度低而有侥幸的心里,疏于防范。一定要有很强的预防概念,以免引……



诚待天下


没看出来有抑制作用,你看黑龙江够冷吧,零下二三十度,一样红出一片天,现在车辆限行,小区禁行,政府控制力度很大


糖果呀sweety


北方的冰雪天气对新冠肺炎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一定能杀灭病毒,目前还没有该病毒在温度多低时可以杀灭的试验数据,因为做这样的试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该病毒怕高温不怕冷,56°C,30分钟杀灭,零下20°以上估计冻不死。

不过下雪时雪花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气体凝胶漂浮物,对净化空气有利。

为了安全防范病毒传染,北方地区出门在外还是要带上口罩为好。

希望能帮到你。


闻伯智库


病毒离开宿主都活不了太久,高温低温无所谓,可是你能让宿主体温降到零下二十度吗?所以高低温都不是考虑范围内的,活着的宿主都是三十五到三十九度之间,传染源很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