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會戰,一個專坑楚國的圈套

晉楚城濮會戰,是關係到兩國國運以及霸主地位的決定性一戰,看似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決戰,事實上,

城濮之戰是真正意義上的聯合作戰,晉、秦、齊、楚、宋、曹、衛甚至包括東周都捲入了這場紛爭之中。而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楚國。於是,晉楚城濮之戰,從兩個國家的恩怨,變成了多個國家一同坑楚國的陰謀。

城濮會戰,一個專坑楚國的圈套

春秋初期諸侯國

一場蠻夷和正統的爭鋒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路諸侯分分合合,時而結盟,時而對抗,朝秦暮楚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流。但在絕大多數諸侯過的內心深處,有著嚴格的夷夏之辯。

但這種夷夏之辯,也根據不同的蠻夷,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而楚國就成為夷夏之辯的焦點。

從史料記載來看,楚國王室的先祖,依然是華夏分支,但在周朝建立後,偏見已經產生。楚國的諸侯國身份的確立,是在周成王時期,史記中記載這樣一段話:楚國的第一代君主熊繹,因為在周文王,周武王之時,有過貢獻,被封在了湖北丹陽這塊地方。丹陽也成為楚國第一個國都。雖然熊繹和齊國,魯國這些國家的諸侯一起輔佐成王。但楚國的級別很低,只是一個子爵而已。

西周時期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這五個爵位,諸侯國最次的也是一個伯爵的地位,至於說子爵和男爵,基本已經和卿大夫差不多了。更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楚國被封為夷王。這種帶有侮辱性的名號,楚國只能接受,把不滿,藏在內心深處。

對於這種不公正的待遇,讓楚國雖然同屬於周朝的諸侯國,卻和周朝王室的關係並不好。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楚國從立國開始,就把擴張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從小小的丹陽一地,百餘年的時光裡,楚國控制了整個江漢平原,成為一個足以和齊晉等國相提並論的大國。

這種擴張,也帶有幾分報復性質。在楚世家中記載了這樣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楚國討伐隨國,隨國說,“我沒有罪。”楚國意味深長的說,“我是蠻夷。”

其實,楚國並不希望別人稱他們為蠻夷,但這種長久以來的不公正待遇,讓楚國開始有了逆反情緒。這句話看似不講理,卻也有了幾分破罐子破摔的悲涼。

這時候的楚國,我想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楚國想要通過戰爭和擴張,證明自己。一方面,因為長久以來的不公正待遇,讓楚國對於完全融入周文化,存在很深的偏見。

楚國的這種情緒,讓周王朝以及其他諸侯國如芒在背。楚國的威脅,在中原諸侯國眼中,甚至超過了北方的戎狄。

在楚成王時期,楚國國力逐漸增強,幾乎可以和齊、秦、晉等大諸侯國相提並論。這種發展速度,引起周朝的警惕,史料記載:

成王惲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結舊好於諸侯。使人獻天子,天子賜胙,曰:“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於是楚地千里。

楚成王時期,可以說是楚國最為溫和,也最想融入中原文化的時期。當楚國像其他諸侯國那樣,進獻天子,表達自己的誠意,卻被澆了一頭冷水。

周天子這句話說的,看似是褒獎,實際上卻對楚國十分不放心,“無侵中國”,到底是說讓楚國阻擋夷越,不要讓夷越擾亂中國,還是說讓楚國和夷越作戰,不要擾亂中國。無論那種情況,潛意識裡,周王室始終沒有將楚國當成自己人。

楚國想要融入中原,但夷夏之辯讓周王室及中原各國對於楚國,始終懷有敵意。楚國弱小時,輕視楚國,楚國強大時,敵視楚國。

城濮會戰,一個專坑楚國的圈套

戰國中期楚國疆域

一場深思熟慮的外交動作

楚成王任用名臣子文,國力達到巔峰狀態。但楚國的善意不被接受,只能開始進一步的擴張活動,短短十餘年間,楚國連滅三國,兵鋒直指位於中原宋國,並且重創巔峰狀態下的宋國,宋襄公也中箭而死。

楚國擴張的思路很清晰,並不是一味的滅國,尤其是越擴張離中原腹地越進,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於是,楚國採用和中原的曹國,衛國結盟,然後集中力量攻擊宋國。

楚國的策略,經過了深思熟慮,對於中原各國的形勢,楚成王很清楚。晉國內亂,重耳出奔,所到之國中,齊國、秦國、宋國這三個國家,禮遇最高,鄭國、曹國、衛國都不予禮遇,當晉文公即位之時,第一件事,就是攻打鄭國。

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楚國藉助晉國和曹、衛兩國的矛盾,成功拉攏中原的兩個國家,歸入楚國的陣營。

楚國的軍事動作和外交動作,引起了中原諸國,尤其是晉國的警惕。在重耳出奔十九年裡,楚國對於重耳的禮遇,並不亞於齊國、秦國和宋國。但晉國,是那種只能佔便宜,不能吃虧的國家。秦國和晉國屢次聯姻,到頭來晉國坑秦國的時候,根本不會手軟。楚國想要憑藉一些蠅頭小利,就想拉攏晉國,實在是過於天真。

楚成王的天真,引起了楚國內部的一次嚴重分歧,楚成王和子文,都屬於溫和派,但楚國的將軍子玉,卻看出了晉國的威脅,對於晉國的態度十分強硬。

對外,楚國下了一步好棋,對內,楚國君臣卻出現了裂痕。但到了目前為止,優勢還在楚國這邊。

城濮會戰,一個專坑楚國的圈套

晉文公

晉國的計謀

兵法有云,“上謀伐交”,面對楚國強有力的攻勢,已經年過六旬的晉文公,表現出了老謀深算的一面,宋國是必須要救的,但怎麼救,這是一個問題。

晉國和楚國,同屬大國,兩強相爭,所考慮的不是對方的強弱,而是背後的黃雀。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晉文公不清楚,自己和楚國打的兩敗俱傷之時,背後會不會有人捅刀子。

經歷太多波折,晉文公把一些都往最壞的方向想,因此,他的出手,冷靜而狠辣。

晉文公的第一步棋,下在了曹國和衛國。這是一招漂亮的圍魏救趙,或者說是圍衛救宋。宋國的實力,屬於準一流強國,楚國雖然強大,卻無法在短時間內攻破,只要晉國攻打楚國的小弟衛國和曹國,必然可以解宋國之圍。

這次的圍衛救宋的策略,比孫臏早了近三百年。只是,晉文公沒有想到,曹國和衛國如此羸弱,晉國沒有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兩個國家。而這時候的楚國,還在拼命圍攻宋國。

圍衛救宋的策略,居然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穫,本來晉文公只想要通過衛國和曹國,要挾楚國,完成守護宋國的任務。現在,晉文公有了一個更加大膽的想法。

晉文公的第二步棋,下在了宋國。早在宋國遭到攻擊之時,宋國就派了使者,帶著各種奇珍異寶,送給晉文公,尋求晉國的保護,而晉文公現在想做的,是在保住宋國之前,拉攏幾個盟友,比如秦國和齊國。

於是,晉文公玩了一招乾坤大挪移,將宋國的財寶,分成兩份,分別送給齊國和秦國。三個國家的關係,本來就很密切,再加上奇珍異寶的加持。於是,齊、晉、秦三個大國的聯盟徹底成立。楚國陷入孤立地步。

吞併了曹國、衛國,結盟齊國、秦國,孤立楚國。晉文公的乾坤妙手,將局勢完全扭轉。但如今宋國,依然被攻擊,一旦宋國滅亡,自己的各種手段,全都付之東流。一不做二不休,晉文公開始為自己的老朋友楚國,準備一份“大禮”。

城濮會戰,一個專坑楚國的圈套

城濮之戰示意圖

晉楚的鬥智鬥勇

晉文公的第三步棋,叫做講和。

論起心機,各諸侯國的國主,沒有一個能有晉文公這樣的心機。他想要坑楚國,卻有表現出愛好和平的一面,將戰爭販子這個帽子,牢牢扣在楚國的頭上。

這一招讓楚國非常難受,於是,楚國開始出招。

楚成王已經看出來,現在的局勢完全不利於楚國,唯有和談,才是王道。於是,楚國提出了自己的條件,第一,楚國承認宋國的獨立地位,軍隊退出宋國,第二,晉國作為回報,退出曹國和衛國。第三,兩國罷兵交好。

楚國的條件,從理論上講,的確是合理也可行。只要晉國同意了,曹國、衛國、宋國都安全了,一條計策可以安三國,楚國的條件,應該不會有人反對。

和平解決三國的爭端,即使是晉國的趙衰,也表示贊同,畢竟晉國做這麼多事情,不就是為了保護宋國嗎?

但晉國的將領先軫,表示強烈反對。楚國的條件,看似公平,實際上很不公平。楚國沒有佔領宋國,以目前的情況,也不可能再滅了宋國。但晉國的的確確佔領了衛國和曹國。一旦同意楚國的要求,晉國將血本無歸,反而成全楚國。

楚國的反客為主一計,巧妙將這個燙手的山芋,扔回晉國。晉國想讓楚國變成戰爭販子,是因為晉國確認,楚國失去衛國曹國之後,必然會惱羞成怒,肯定不會講和。而楚國的這些條件,綿裡藏針歷害非常。

晉文公不愧為博弈的頂尖高手,接下來,晉文公走了第四步棋,激怒楚國。

晉國扣留了楚國的使者,並且威逼利誘,逼迫曹國和衛國和楚國斷絕關係。晉文公的做法,成功的激怒了楚國的將領子玉。

當晉文公還是重耳之時,子玉就感覺到這個人的威脅,面對晉國的挑釁,子玉再也忍不住了。他很不理解楚成王的妥協,於是,他和楚成王發生了激烈爭吵。

面對著目前的局勢,楚成王冷靜,因為明眼人都可以看到,這是晉國設置的一個圈套。對手已經做好了準備,就等楚國鑽進去。

被憤怒衝昏頭腦的子玉,沒有再給楚成王面子,而楚成王也只給了子玉很少的兵力。於是,一場實力懸殊的城濮之戰就此爆發。

城濮會戰,一個專坑楚國的圈套

楚成王

無奈的蠻夷,孤獨的楚國

一些歷史研究者以及歷史愛好者認為,城濮之戰楚國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楚成王想要奪取子玉的權力,想要借刀殺子玉。子玉的驕橫,的確讓楚王十分不滿,但真正讓楚國失敗的,是一場環環相扣的外交陰謀。

從圍衛救宋,到拉攏齊、秦,再到激怒楚國,晉文公一步一步的,將楚國請入圈套。如果換位思考,就會發現,晉國吞併曹衛兩國的那一刻,楚國已經敗了。即使楚國真的退出宋國,曹、衛兩國也不再是楚國所能控制的,沒有人會說晉文公不講信用。因為再中原諸國眼中,楚國是蠻夷,不需要講信用。

在城濮之戰結束後,一個細節值得注意,那就是,晉國將楚國的俘虜,獻給周天子,周天子賜予晉文公大量的禮物。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現象。雖然在東周時期,一些強大的諸侯國戰勝其他諸侯國之後,天子會表示祝賀。諸侯打了勝仗獻俘是絕無僅有的。

晉國獻俘這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來,在中原諸國,包括周天子眼中,楚國就是蠻夷,不屬於中原文明,即使子玉不出戰,城濮之戰不敗,中原諸國也會想方設法坑死楚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