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為人知的歷史: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化妝成神父逃離脫險

中山起義失敗被通緝萬分危機,廣州天主教主教讓其化妝成神父親自互送終於脫險

少為人知的歷史: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化妝成神父逃離脫險

一,廣州起義——1895年孫中山領導的一次反清武裝起義。

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以推翻清廷為己任,在當地吸納會員130餘人。1895年2月21日,興中會總部成立,會址設於香港中環士丹頓路十三號。

興中會為踐行“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誓言,甫一成立,就集中精力籌劃發動廣州起義,試圖以武力徹底推翻滿清政府的統治。

少為人知的歷史: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化妝成神父逃離脫險

1895年3月16日,興中會決定於重陽節(1895年10月26日)在廣州發動起義,佔領廣東省城,並期待由此引發全國反對朝廷的連鎖反應。陸皓東事先已設計好了一面青天白日旗圖樣,這將作為義軍的旗幟。這一計劃在8月底進行了最後的完善。

二,但天有不測風雲,因突生變故,機密洩露,廣州起義功敗垂成,孫中山也遭當局搜捕。

因突生變故,機密洩露,手無寸鐵的突擊隊員全被拿獲,偽裝在木桶裡的205支左輪手槍和大約80箱彈藥也被查抄沒收了。

少為人知的歷史: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化妝成神父逃離脫險

陸皓東冒險返回總機關焚燬興中會名冊,不幸被捕,受盡釘插手足、鐵錘鑿齒等酷刑,但堅決不肯供出同黨。“我可殺,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這種大無畏的氣概讓清吏都深為感佩。最終,陸皓東英勇不屈而死,成了為中國革命犧牲的第一人。

少為人知的歷史: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化妝成神父逃離脫險

得知陸皓東被捕後,孫中山又令身邊的同志迅速疏散,自己則與鄭士良留下來隱藏武器,並親自給各地寫電報,通知省城內各主要同志燒燬重要文書,清掃總機關後,才從容不迫地和鄭士良離開。

興中會廣州分會機關被摧毀,起義未遂而敗,孫中山也遭當局搜捕。

三,孫中山倖免一難,是藏匿在一位傳教士家裡 ,其實孫中山與教會早有淵源。

少為人知的歷史: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化妝成神父逃離脫險

關於孫中山組織廣州起義的文章很多,但是具體如何脫險就沒有資料顯示。一般都是說孫中山三天後脫險逃到香港,有史料說:“孫中山倖免一難,最初藏匿在一位傳教士家裡。”但其中細節就無人知曉。

  其實,孫中山與教會早有淵源,孫中山對學醫的興趣和念頭,就是受教會影響。據《總理開始學醫與革命運動五十週年紀念史略》一文記載:孫中山在檀香山時,“日往訪教會司鐸杜南山君,見其架上有醫科書籍,問何以需此?杜答謂: 范文正公有云:不為良相,當為良醫,竊採此意耳。 公(指孫中山)頷之。”

少為人知的歷史: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化妝成神父逃離脫險

杜南山的這句話對孫中山的啟發很大。他經過思考後,第二天又到杜家,對杜南山說:“君為我奉範氏之言,竊以為未當。吾國人讀書,非驟能從政;即從政矣,未必驟秉國鈞。倘殫心力以求作相,久不可期,然後為醫,無論良醫不易為,即努力為之,晚矣!我意一方致力政治,一方致力醫術,懸其鵠以求之,庶有獲也。”

他的意思是要政治與行醫二者相併而行才好。杜南山默默地聽著,十分欣賞這個年輕人思考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孫中山“救國學醫所行之志,已肇於此時矣”。

四,革命黨秘密把孫中山轉移到了廣州石室天主教堂

少為人知的歷史: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化妝成神父逃離脫險

孫中山在國內外奔走號召革命的行動早就引起清政府的注意。興中會起義的行動失敗,機密文件和有關名單又被搜到,得知為首者叫孫文,清廷在廣州立即全城戒嚴,搜捕革命黨人,孫中山無法出城。

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革命黨在天主教會的有關人士秘密把孫中山轉移到了廣州石室天主教堂裡面,這是清政府始料不及的。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坐落於廣州市區中心一德路。聖心大教堂於1863年6月18日聖心瞻禮日正式舉行奠基典禮,故命名聖心大教堂。歷時25年始建成,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

少為人知的歷史: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化妝成神父逃離脫險

石室聖心大教堂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中國工匠建造而成,石室聖心大教堂1861年耗資40萬法郎建立,可與聞名世界的法國巴黎聖母院相媲美。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大教堂,國內現存最宏偉的雙尖塔哥特式建築之一,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式教堂建築之一(另外三座是巴黎聖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岩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

 

五,孫中山被秘密轉移到廣州石室天主教堂以後,就隱藏在教堂的主教府內。

少為人知的歷史: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化妝成神父逃離脫險

當時廣州石室天主教堂的主教邵斯(Bishop Augustin Chausse)是教堂的第二任主教。

邵斯 (Auguste Chausse),法國人。巴黎外方傳教會士。

1838年2月19日出生於法國上盧瓦爾省。

1859年9月30日進入外方傳教會修院。

1860年6月14日晉鐸。

1860年10月18日赴廣東與廣西傳教區。

1864年,在雷州半島北部任臨時司教署理。

1867年,在客家族人中宣講福音。

1869一1872年,任始興縣的臨時司教署理。

1876年12月,調任至潮州。

1880年12月16日,被任命為卡普斯的主教和廣州宗座代牧區的輔理主教。

1884一1885年,在中法戰爭期間,撤到香港。

1886年,返回廣州,即成為宗座監牧。隨之重建了主教府和修院,最後又完成了聖心大教堂(石室)的工程。

1900年10月12日病逝於香港。

少為人知的歷史: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化妝成神父逃離脫險

在革命黨和有關天主教友人幫助下,孫中山被秘密轉移到教堂以後,就隱藏在教堂的主教府內。 為穩妥起見,邵斯主教安排他住在自己的臥室(在主教府二樓,府內的房間很多,走道複雜)內,清政府也從沒有對教堂和主教府進行過搜查。

六,孫中山乘坐主教“專車”,邵斯主教親自護送終於安全脫險。

當時天主教會中好多人對滿清王朝的腐朽統治嗤之以鼻,他們十分同情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年輕革命黨,所以廣州石室天主教堂的邵斯主教幫助孫中山一點也不奇怪。

少為人知的歷史: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化妝成神父逃離脫險

當時如果邵斯主教出外活動,專門配有一部寬身的黃包車,為了讓孫中山能夠儘快離開廣州,他們也是腦洞大開,讓孫中山化妝成神父的模樣,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邵斯主教親自陪同孫中山,一起坐在主教私人“坐駕”的黃包車,因為是洋主教出行,清政府的官兵順利放行,孫中山也就安全脫險進入沙面。同時迅速登上一艘英國艦船離開廣州,並且到了香港。不久,孫中山在日本朋友的幫助下東渡到了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