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复杂还是中国象棋复杂?

王亥服牛


围棋本来可以更艺术化的,结果现在变成了反常识的抢殖民地游戏~占地比精耕细作更重要,就是说金角银边草肚皮这个围棋术语反映的是抢殖民地思维。原本围棋作为添子游戏,追求的是终局时的美感,能不能作出连成一片的大龙,这个大龙有没有占据腹地,其有没精气神,围棋应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结果被某叛国者改制后变成争夺蝇头小利的游戏。

如果说围棋是创作游戏的,象棋则是兑子游戏,是比双方谁更能减负,是谓负负得正,通过弃子之间明白人生道理。比如说将帅不出九宫是做人可以保守原地一步不动,也可和稳健前行一步,当然也可以激进大踏步前进二步,也可以执正居中,也能偏左或偏右,但不能丢失做人的底线~就是踏出九宫之外。也在各类象棋排局中,常有自家棋子堵住将帅退路导致翻盘的,这是做人得留有余地。对照历史,哪就是西安事变中,张杨二人在九宫中堵住了蒋光头退路,让蒋光头被迫投子认输。


咿唉喂


围棋和象棋各有难易。

但是它们之间有质的区别。

围棋能代表中国棋类的灵魂。

象棋的规则有很多弊端,正是这些弊端使象棋跟围棋无法相比。

围棋的最高境界,主要在谋势,并且围棋有军事含义在里面。

象棋一般的人都会下,而围棋就不然了。

围棋变化多端,比较微妙,而且黑白两子是平等的,没有尊卑贵贱之分,这更反映出对弈的合理性。每一棋局的胜负,关键在于大局的运作。

围棋应该属于国棋,这在各方面都有所体现。最难下的棋,就是围棋。象棋应该说的下法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因此大众化的很普遍。

玩围棋的,首先要有性子,是比较耗时的。一局围棋下来,快则一个小时左右,稍慢一慢就得需两个小时,这对人颇有益,可以培养人的静功。

下面有一局棋,距收官时已经达到了两个小时。





紫微CSZ


我认为,围棋比象棋更复杂。下面从两个角度来论证这个看法:


各自蕴含的变化数量


我们先看看第一步棋,双方有多少种变化。

如下图所示,围棋的棋盘是19*19共有361格,去除上下左右对称因素,围棋第一步棋共有91种走法:

如下图所示,象棋去除左右对称因素,第一步棋走法有:士四进五、相三进五、相三进一、马二进三、马二进一、车一进一、车一进二、炮二平一、炮二平三、炮二平四、炮二平五、炮二平六、炮二平七、炮二退一、炮二进一、炮二进二、炮二进三、炮二进四、炮二进七、兵一进一、兵三进一、兵五进一、帅五进一。象棋第一步棋共计23种走法:

棋局的总变化数量,是每一步可选择的走法相乘,无论象棋、围棋总变化数都是天文数字,但由于围棋第一步的基数是91种,远高过象棋的23种,所以每一步相乘以后,围棋的变化数量很大可能高于象棋的变化数量。


注意了,为什么上面说“围棋的变化数量很大可能高于象棋的变化数量”,而不是肯定呢?这是因为象棋有吃子、围棋有提子,让剩余的可供选择的空间“变大”了,还有它们各自的规则,也会影响各自的变化数量,比如象棋里不许长杀、长捉,围棋里打劫等手段。


目前对于象棋、围棋各有多少种变化,世界上还没有结论,但普遍认为围棋变化数量大大高于象棋。


注:以上只是纯粹计算有多少种走法,不考虑走法是否有意义。


人工智能征服象棋、围棋的时间差异


上面啰嗦了一大段,可能有朋友会说,既然没有穷尽所有变化,凭什么说围棋更复杂?那我们看看另一个论据吧:


  • 象棋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时间

大概在10多年前,象棋人工智能水平已经超过了人类最高水平,标志性的事件是2006年,浪潮天梭服务器以11比9的成绩力克柳大华、徐天红、卜风波、张强和汪洋五位中国象棋职业高手。如下图所示:

  • 围棋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时间

标志性的事件是2016年,谷歌阿法狗战胜韩国李世石。如下图所示:

可见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水平,围棋比象棋整整晚了10年。更须注意的是,围棋阿法狗是谷歌这样的科技大公司集数百名优秀的工程师之力,才开发成功;而中国象棋软件只是几人的小团队甚至是作者一人独立开发完成。由此也可见,“战胜人类围棋最高水平”难度之高,远大于“战胜人类象棋最高水平”。这也从侧面论证了围棋比象棋更复杂。


无论是象棋还是围棋,都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计算机还远远达不到“穷尽”它们所有变化,所以它们都是非常复杂的,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象棋观察


我下了二十多年象棋,但自从学会围棋后几乎不下象棋。象棋规则多而且死板,一般民间棋手丢一个车马炮就基本可以输了一半或者要赢就相当困难。而围棋丢了一片也可能赢。围棋比象棋复杂深奥难学而更有趣。有朋友说:既然你说围棋有趣那为什么几亿人下象棋?这个提问应该这样回答:都是扑克牌,很多人会斗地主,少数人用它打桥牌。


棋子如刀


围棋和中国象棋,各有所长,各有其思想和门道。

围棋也许起源更早,黑白二色,以围地多少为胜。黑白二子,无等级之差,无贵贱之分。棋盘上横竖十九格,共三百六十一个点。按现代数学的排列组合,结果是天文数字,任何棋王,终其一生,也走不了同样一局棋。因此,围棋是中国之国宝,日本人学去了,但至今西方国家也无法理解。

象棋,据说是舜的弟弟象所发明,其实很明显的谬误。在尧舜禹时代,中国尚在部落联盟时代,冷兵器仅有不过青铜,车马炮无从谈起,象仕将帅不过酋长。因此,象棋一定比围棋晚得多,而且太多。

从行棋规则看,象棋一定是封建帝国时代的产物,至少是汉朝以后的游戏。将帅居于四方格之内,且不能外出,将帅之死,便是棋局之终;车马炮(其实应该是砲)各行其道,兵卒只可进而不能退,既使过河也只能平走,以多胜少,也只是最后无可奈何。明显的等级,明显的尊卑,一目了然。

围棋不存在等级尊卑,黑子或白子,摆在合适的位置,价值千金,不在位置,死而无撼,行棋者还可一再使用,打劫直到最后劫尽棋亡。细想起来,是何等悲壮!

中国人的原始思想,其实很如围棋,只是后来被帝王们所弃,因为围棋太没了尊卑概念。而象棋的等级观念,太给人诱惑。

国际象棋,也许学习了中国象棋,行棋规则有所变化,只是除了王,还有王后,而且王后至高无上。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理念?有待研究。



一夫82


围棋的棋盘更大,理论上是复杂得多,但去掉不合理的招法,布局时可选择的招法其实不多,所以形成了各种定式,战斗模式都是先在大棋盘上布子,然后从小局部进行对杀,小局部中的对杀复杂程度并不比象棋高,对杀的招法往往是命令式的,定式之外的招法一般是不能选择的,棋手做取舍时更多是取舍哪个小局部而不是招法,随着棋子增多,着法就变得更有唯一性。

中国象棋棋盘小,布局可选的着法就更少了,来去就五七炮、仕角炮、仙人指路、飞相局等堂正的开局,所以很多初学者觉得并不复杂,似乎一眼望穿,但是随着棋子的减少,棋盘变大,象棋的招法就越来越复杂,着法的选择变得更具多样性,也就更难掌握正确的着法。

围棋是由难变易,由于刚开始太难掌握,不容易保持均势到后半盘,所以低段位棋手赢高段位棋手的对局屡见不鲜;象棋是由易变难,布局时变化少,开局时有一定功底的棋手基本不可能犯错,很容易把均势保持到后半盘,一到残局,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的棋手就毫无悬念地占优,所以民间棋手赢大师一局百年难遇。

曾经有个比利时小伙在北京留学,经常在街头下象棋,后来赢了许多大爷,无敌于某街道,一时寂寞,于是到中国棋院口出豪言:中国象棋很简单,没有谁能稳赢我。结果被女特大金海英教育了三把,完全没一点抗衡的力量。所以中国象棋看似简单,实际上越下越难,总的来说比围棋更有趣味。


旁敲侧击991


1.围棋变化属于加减法,象棋变化属于乘除法。

2.围棋是拿来修身养性的,象棋是拿来培养逻辑思维的。

3.围棋比较适合女孩子玩,象棋适合男人下。


明宇智远


围棋叫下棋 和往地里下种差不多 下一个子 就和你以后没什么关系了 你也再不可以移动它了 不动子是围棋的特点 而象棋叫走棋 棋子是活的 车炮横纵有多种走法 。围棋和象棋既不可以比棋盘大小 格数据多少 棋子个数多少 它们不是同样东西 也不能说象棋简单 人人都会下 围棋更简单 一眼死 两眼活 现在中国还没人用电脑把象棋围棋下法系统比较出来 基本都是 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 总之 象棋是中国普及率最高的棋类 象棋有 国际比赛 参加国家有十几甚至几十个国家地区 而围棋国际比赛基本中日韩


文社科文学


一说棋,一般来说就是对弈搏杀,生活中的游戏,看似简单,无论象棋围棋其棋理都是高深莫测,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不是你棋下的好而是你没遇到对手,所以下棋一定要和比自己高的对手下,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围棋易学难精,变化莫测考验是智慧耐力,更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相结合,从而衍生出棋经十三篇等围棋专著,

棋如人生,几招下来君子小人王侯将相演义人生,总之你是什么人就能下出什么棋,冷静观察自己所下棋路就会发现自己人生不过如此,局,走不过去的局,走大了就会有沙眼漏洞,如果不自补有可能满盘皆输,走小虽活地盘小,如刀山如火海举棋不定注重利益得失为下品,一局下来争高低输赢,为一籽而掀棋盘者为小人,人生拿得起放得下,当然人生没有多少回棋。


老杨128045219


围棋324个格和361个子,而象棋只有81个格和32个子。很显然,如果把格比喻成天,围棋整体空间比象棋宽广得多,如果把单个子得以运筹的空间比喻称地,围棋也比象棋深厚的多。虽然围棋的天地因为广阔,所以其可能存在的多维性比象棋复杂,但无论是围棋或象棋,其间所存在的变数玄妙,都是棋手的个体智力所不逮的。无论是围棋还是象棋,下棋都是由人去下的,所以人是主体,棋是客体,这点是共同的,而作为主体的人,在围棋或象棋博弈时都会出现因人的类性极限而表现出近乎一致的思维局限性,也即只要是个人,无论是下围棋抑或象棋,他都会出现“不应有”的盲区甚至失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围棋和象棋对于棋手而言,其复杂性是近乎一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