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疫医疗废水处理得如何?王波到华西医院等地调研

疫情爆发后,废水处理得如何?处理后是否达标?2月7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波带着问题前往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的污水处理站和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厂进行调研。

涉疫医疗废水处理得如何?王波到华西医院等地调研

“这个站的日处理量是多少?”“余氯是否纳入在线监测?”“传染科废水和其他科室处理分开了没有?”……8点40分,王波轻车简从抵达华西医院污水处理站,看设施、查监测、问数据,王波问得仔细。

据介绍,华西医院一共有两个污水站,目前总处理量约2200吨/天;两个污水站,收集不同区域的污水,是两套独立处理系统,管道不同处理工艺级别不同,两个污水站均安装了在线监测仪,目前监测项目有COD、氨氮、流量及PH值等指标。疫情防控期间,华西医院污水处理站采取增投消毒剂,延长消毒池接触时间,加强检测等手段提高污水处理管理层级。

省人民医院的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为3000m³/天,为了阻击疫情,阻断二次传播,当地生态环保部门督促该医院加强了对医疗废水的消毒杀菌力度,加大了余氯检测频次,每天不低于4次。余氯指标由3.0mg/L提高到了不低于6.5mg/L。当污水余氯含量提升,说明消毒杀菌更彻底。

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厂

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厂处理规模为100万m³/天,服务面积约195平方千米。王波来到该水厂,监控大厅内生产运行监控系统大屏展示了进出水在线监测数据,COD、PH值、总磷、总氮等指标,王波一一仔细查看,问措施,当场查看了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余氯指标。仪器显示:“0.21mg/L”。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余氯值不在水厂的监测指标中。“在最后一道污水处理工序中,本来是紫外线消毒,为了应对疫情,我们额外增加了次氯酸钠消毒,双重保险。”再生水厂工作人员介绍说,应生态环境部门要求,再生水厂不仅增加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杀菌,还增加了余氯值指标检测,双重措施,多管齐下,连日来,该水厂出水粪大肠菌数小于10个/L,远远低于国家1000个/L标准。

王波充分肯定华西医院、省医院、第九再生水厂的疫情防控措施,他指出,生态环境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好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加强对属地涉疫医疗机构外排废水、疫情地污水处理厂排水、医疗废物处置机构污染物排放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现数据异常,立即上报。

王波表示,生态环境部门要从经费、技术和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在以往常规指标监测外,将余氯指标统一纳入在线监测,以便监管部门第一时间了解监测数据,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科学研判质量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准确评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或次生环境灾害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