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終遺言,說明一個帝王將要逝去的權謀與無奈


劉備臨終遺言,說明一個帝王將要逝去的權謀與無奈

劉備臨終劇照


諸葛亮是蜀漢時期的丞相,由於對蜀漢所做的貢獻,一直被奉為忠臣的代表。在劉備離世後諸葛亮就一直輔佐劉禪統治蜀漢,沒有擅權,沒有篡位,一直侍奉劉禪為皇帝。如果說這就是諸葛亮的真面目,那就錯了。因為劉備在臨終之時看的很清楚,經過劉備的謀劃讓諸葛亮的真面目不能在他死後流露出來。

劉備在未遇諸葛亮之前,只有過一個謀士,就是徐庶,但是徐庶就像是一顆流星,一閃即逝。就是因為徐庶的出現讓劉備更加相信身邊有一個運籌帷幄之人是多麼的重要。經徐庶推薦,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劉備請出諸葛亮之後,如魚得水一般,朝夕不離。在諸葛亮的運籌帷幄下,經赤壁之戰,佔據荊襄,北拒曹操,東抗孫權,隨後侵吞巴蜀,擁有益州之地,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誰知就在功成之時,關羽大意失荊州,致使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設想夭折。


劉備臨終遺言,說明一個帝王將要逝去的權謀與無奈

劉備言語試探諸葛亮劇照


劉備為給關羽報仇傾舉國之力東出伐吳,諸葛亮,趙雲持不同意見,劉備就未帶二人同行。最後慘遭夷陵之敗,退至白帝城,一病不起。為什麼諸葛亮不同意呢?原因有二:

一, 諸葛亮認為此時不是打仗的最佳時機,經過多年的征戰,國力有些不濟。新得的巴蜀之地內政不穩,此時不宜出兵。

二, 諸葛亮有自己的打算,認為關羽是命該如此,興國家之兵報私仇,無取勝可能。

第一點可能劉備還會贊同,但是第二點就不一定了。劉備一病不起,現在最有實力能掌控蜀漢政局的就是諸葛亮,劉備知道,就是此時諸葛亮篡位自立,也是可以的。所以在劉備臨終之時,先把諸葛亮叫到跟前曉以大義,讓諸葛亮安心輔佐其子劉禪。試探性的說:"卿之才十倍於曹丕,定能安邦定國,成就大事。若太子劉禪可以輔佐,則輔之,若太子不才,丞相可自立為成都之主。

"說這句話不僅是察看諸葛亮是如何反應,還有震懾之意。原因就在於,當著諸葛亮的面,把趙雲叫到跟前說:與卿患難之交,奈何現在我要先走了,你要早晚照看我兒劉禪。本來就已經讓劉禪拜丞相諸葛亮為相父了,為什麼還要再讓趙雲去照看呢?原因有二


劉備臨終遺言,說明一個帝王將要逝去的權謀與無奈

劉備相托趙雲照看劉禪


一, 趙雲是跟隨劉備最早的武將,而且是五虎上將中資格最老的,也是對劉備最為忠心的,更是唯一一個威望和實力能和諸葛亮相比的人物了。

二, 當著諸葛亮的面囑託趙雲,也是要讓諸葛亮明白,我託孤的人不是你一個,要忠於劉禪,不要想著自立。

最後把劉禪叫到跟前說的這句話,才是劉備說的最無奈的的一句話,也能明白劉備之前的所做的苦心了。劉備對劉禪說:"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平安無恙。"讓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這是劉備保住劉禪的唯一辦法了。原來劉備看的明明白白。


《編者寄語》親愛的讀者朋友,能讀到這裡說明我們緣分不淺,文章或許寫的不好,但是你的意見和建議對我還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了你的品評,我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供大家閱讀。我如果是那匹千里馬,你就是伯樂,只有你才能鞭策著我發揮自己的才能,不斷的進步。謝謝您的閱讀。如果大家看完如有什麼想法。歡迎評論留言。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