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惠及上千万农民,为什么他们不领情偏要举行大规模起义?

四十五度历史


明治维新实际上是一起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化的变革,最开始为了完成倒幕运动,需要争取底层农民和各地大名的支持,倒幕运动的领导层必须要给予这些人一定的利益,当把德川幕府推翻以后,建立资本主义工厂就被提上日程,这时候就需要大量的工人,工人从哪里来,只能由农民转化,一场轰轰烈烈的日本圈地运动开始了,想方设法要把农民手中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剥夺,农民无路可走,只能到资本家的工厂去接受可以勉强糊口的工资,这个过程农民又变成了最底层,甚至还不如当初的幕府时代,他们当然要反抗,只会被镇压!


普渡闲人


纵观德川幕府265年的统治,农民作为将军、大名、天皇、武士之后的第四等级,可谓受尽了剥削和欺凌,德川幕府开山鼻祖家康就曾说过,“农民过的生活应该是不死不活”。

十八世纪末,由于气候异常,虫害肆虐,发生了数次灾荒,很多农民饿死在逃荒的路上,其情其景惨不忍睹。然而,即便如此,广大农民也没有揭竿而起,冲击幕府。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列强开始对日本蠢蠢欲动,逼迫幕府打开国门,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激起了各地勤王志士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组织起来,先后“尊王攘夷”,武装倒幕,终于在1868年推翻德川幕府,建立起明治政府,并不失时机地实行维新。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大事变,这一划时代的变革从此改变了日本的国运,包括80%的农民得到了解放,他们开始享有前所未有的“四民平等”,可以参军,子女还可以免费上学。既然农民受惠多多,为什么在十多年后爆发农民大起义呢?

农民垦荒种田,发家致富却遭遇不公

明治维新采取西方资本主义的一套,发展市场经济,这激发了农民发财致富的热情,很多农民借钱垦荒,将山间蛮荒之地开发出来,准备用以种植水稻,种桑养蚕,提高收入,改善生活。

孰料,就在广大农民热火朝天地开荒种植时,政府出人意料地开征多个税项,迫使农民继续借钱缴税。

由于1877年发生了残酷的西南战争,导致国库吃紧,政府便开始大量印钞,以便借助这一手段改变财政状况,没想到这一着却引起通货膨胀。

1881年,大藏卿松方正义上台后,立马关掉造币厂,取消廉价纸币的生产,重新实行银本位政策,这样市场货币供给很快减少14%,物价跌跌不休,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也不景气,这反而促成了通货紧缩。

三年后,市场总体价格大幅降低,稻米、蚕丝等农产品跌幅更是达到50%,广大农民叫苦不迭,而政府税收照收不误,导致农民负担加重,交不起税的农民只好拱手将自己的辛勤开垦的田地让给借贷者,由此成为无地可种的佃农。

政府对农民的抗争视而不见

“民以食为先”,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必然困苦不堪,这迫使他们起而抗争。

很多破产农民结成“借金党”、“困民党”,他们要求债主减免债务,延期还债,不准债主占有他们的田地。

而债主们寸步不让,以换不起债务为由拒绝将土地还给农民,于是矛盾在一步步激化。而政府视若罔闻,置之不理,任由矛盾加剧,这就助长了农民的愤怒。

于是1884年农民忍无可忍,纷纷起来反抗。受灾最为严重的埼玉县秩父农民组成6000人的起义队伍,开始对债主、政府大声说不,以期通过暴动夺回自己的正当权益,未曾想,政府派来大批军队前来镇压,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10天后被摧毁,从此,日本农民没有了土地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最高司令部”的强力推动下,才将自己的土地赎回。


害羞鬼鬼


因为明治维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土地兼并仍然严重,新兴财阀垄断市场经济等现象,导致农民生活贫困,还有就是统治阶级推行愚民政策,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引发农民的不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