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崇拜金錢文化,有人崇拜道德文化,哪個是先進文化?

Duxiangli


這兩個沒有比較性,個人認為先努力掙錢再講道德,很多時候因為金錢而淪喪道德,掙錢的同時也要講求道德,凡事以道德為先


歡Lee


有人崇拜金錢文化,有人崇拜道德文化,哪一個是先進文化?

回答

金錢文化,

屬於文化人;

抱著個錢罐子,

扛著個錢袋子,

帶頂錢帽子,

披一身錢皮子。

咋看向畫像中的文財神!

提主,你認為他還是金錢文化嗎?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金錢文化,更談不上金錢文化是先進文化。

文化人渾身沾滿了銅臭氣,它的文化能先進的了嗎?

至於道德文化,應該反過來唸文化道德,文化的素養其根本是講道德。

3000年來的老子《道德經》就是道德文化的根本。

孔子《論語》更著重論述了仁義道德。

千百年來,儒道之風,盛行華夏,這是最根本的先進文化,毋容置疑。

🌲🌿🌴🐫









野駱駝9005184025938


我覺得這兩種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談不上那種文化先進。

人類從自給自足到以物易物,再到貨幣做為交換中介出現,最後誕生經濟,經濟又為人類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

道德是輿論對人類社會活動的一種約束,是維持社會安穩的一種方法。

有人崇拜金錢,是因為追求金錢最初可以解決物質上的困境,或能獲得他人的認同。達到目的後產生的滿足感或幸福感會促使他繼續追求金錢。

而崇拜道德文化的人,求的是精神上的滿足,輿論的讚揚,這種滿足感也會促使他繼續追求道德文化。

我覺得這兩種文化都可以追求,但萬不可崇拜,一旦崇拜起來,就會覺得它無所不能,就會陷入金錢至上或道德至上的怪圈。

人一旦陷入這種怪圈,就會產生一些不可思議的行為。

比如,認為金錢至上的人可能會認為沒有什麼是錢買不到的,實際上,很多東西都是錢買不到的。或者為了錢,做出假貨,影響社會正常秩序。

道德至上的人可能會產生“你有錢就該多捐款,不多捐就是品行不好”這些的奇怪言論。

我國有兩條名言很好的詮釋了這種理念,一句是“過猶不及”,一句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而不崇拜,兩者卻可以並存,也不矛盾,追求金錢的同時,守住道德的底線。這樣的社會才會正常的運作。


榴蓮暈倒


人類自從以錢幣作為等價交換物以來,便在人群中產生了金錢崇拜群體,與之相對的便是視金錢如糞土群體,這是兩個極端群體。而中間群體人數居多。

對於道德,也要區分有德與無德,這是兩個對極端,居於兩者之間的群體佔多數。

崇拜金錢的人可以崇拜道德,也可以敗壞道德,我不知道兩者有必然關係。

視金錢如糞土的人可以是有德之人,也可能是劫富濟貧之人,我不知道劫富濟貧的人到底算有德之人還是無德之人。

德在古代是最高一級的品質,無德次用仁,無仁次用義,無義次用禮。禮是人與人之的最後一道約束,如果失禮則國不存也。這段並不是我的言論,是老子他老人家告訴我們的。

我們口頭常掛道德二字,卻有很多人不知其中深意。

一個詞後面掛文化二字,就能引起人們的評論,這個詞的前世今生便被人們挖掘出來褒貶一通。


易學溯源


這句話的關鍵詞是“金錢文化”和“道德文化”。把這兩個關鍵詞弄明白,其它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網絡圖片)

什麼是“金錢文化”?其實,“金錢文化”就是“錢幣文化”。這一文化歷史悠久,在我們國家從秦朝開始有“錢幣”。就是我們在博物館看到的“銅錢”。這些“銅錢”上面刻有文字,文字包括年號,錢幣名稱例如“康熙通寶”等。

“錢幣文化”即“金錢文化”是指人類思想意識形態、精神在錢幣上的體現,包括錢幣本身的形制、製作、文字書法、圖案設計等。

“道德文化”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從形式來看,道德包括一個人的言論和行為兩大方面;從內容來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方面。

(網絡圖片)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準,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行動規範的總和。

通過以上簡單地分析,“金錢文化”和“道德文化”都是人類所需要的文化。金錢是物質,而道德是精神,兩者的關係已經很明確了。

雪萊說:“一個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兩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細考慮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細考慮他人利益的人”。 我們完全可以這樣去比喻:“金錢文化”是一個精明的人;而“道德文化”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做一個有智慧的人要比做一個精明的人好得多,進步得多。

貪婪(網絡圖片)

總之,我們需要“金錢文化”,但更需要“道德文化”。“道德文化”是引領“金錢文化”向著更偉大的理想前進的指路明燈。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金錢是一種有用的東西,但是,只有在你覺得知足的時候,它才會帶給你快樂,否則的話,它除了給你煩惱和妒忌之外,毫無任何積極的意義”(席慕蓉)。


言者青青


金錢文化和道德文化沒有先進性的可比性。任何一種文化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都有著不一樣的意義。這兩者文化所處的層面不一樣。金錢是生活的基礎,沒有金錢無從生活,正確認識金錢的客觀作用,但過分崇拜就物極必反了。如果為了金錢而喪失道德底線,那萬不可取,缺失的是人性。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但是人類擁有了良好的道德才能更好地運用金錢,讓金錢發揮更大更健康的價值。








左右世界1979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探討一下你這個問題的實質是什麼,首先對你這個提法先說一下我的一點看法,金錢、道德和文化是三個不同的概念,個人認為金錢文化和道德文化之說不太合適。文化是指人類傳承下來或正在應用的物質或思想方面的總和,是個非常宏大的概念。如果要說成錢幣文化應該比較合適一些。而道德文化一說沒有問題。

我大膽猜想一下,這個問題的本義我認為你是想問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哪個更好吧!

這裡我就以我理解的這個涗法來簡單發表一下看法。

這個問題應該歸屬於哲學範籌,而且還是一個爭論不休,迄今仍無明確結果的問題。哲學家們都尚且不能說清的事情,我自不敢妄做評判。只談一下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來拋磚引玉!

就其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來說,我覺得沒有好壞高低之說,更別提先進與落後之說了。兩者本就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就好比是人的身體和思想本就是個整體,一體兩面罷了。只談物質不談精神或只談精神不談物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沒有物質上的基礎哪用什麼來支撐精神?沒有精神上的探究怎麼會有物質?舉個簡單的例子,那些連飯都吃不上的人只會一門心思去找吃的來填飽肚子,還何談精神上的追求?而那些精神有問題的人(比如傻子),他還有什物質追求?

而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的重關係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在不斷變化著。比如中國剛成立之初,物資匱乏,群眾缺衣少食。為了使生活更好,就必須大力發展經濟,提高物質生活。而要提高物質生活,又需要大家齊心協力,自然少不了精神上的支持。因此才有了幸福的生活。在當時的情況下,物質上的發展就偏重一些。到了當下,人民生活富裕,物資豐富,清閒下來的人們更需要精神方面的完善,就需要在精神追求方面要偏重一些,具體的關係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所以,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沒有高低貴賤、好壞對錯之分。本就相輔相成,互為表裡、缺一不可。


紅塵路過客


有人崇拜金錢文化,有人崇拜道德文化,哪個是先進文化?我想樓主表達的是有人金錢至上,利益至上,物質至上,有人精神至上,道義至上,換一種說法也就唯利還是唯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兩者之間誰優誰劣。

1、金錢文化是道德文化的基礎和載體

金錢和道德,換而言之,就是利與義,或者稱之為物質和精神,都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必要條件,如同每個人的存在都離不開身體和心靈兩大條件一樣,而身體是人的精神存在的基礎和載體,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財為養命之源”之說,所以人們對財富的追求更是天經地義和無可厚非。因為金錢財富和物質是我們生存的基礎,最基本的,每個人乃至每個生命包括所有的動物和植物生活在社會上,都逃避不了最基本的要吃東西,植物也要吸收營養和水分。由此可知物質是人乃至地球上所以動物,乃至生命的最基本需求。

2、道德文化是人稱之為人的基礎

道德是人類社會和諧存在的基礎,是人類文明約定俗成的基本規範,因為假如人類社會沒有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如同馬路上的十字路口沒有紅路燈一樣,可以想象是如何的混亂和無序。而人之所以稱之為人,除了基礎的衣食住行的生存需求,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類社會有精神文明,人有基本的道德價值觀而有基本的理性從而不會像動物一樣被自己的慾望所奴役而為所欲為,想做什麼便做什麼,如果一個人,沒有最基本的人類社會的道德文明,完全唯利是圖,金錢至上,只能說是披著人皮的衣冠禽獸,而不能稱之為人。由此可知道德文化讓人稱之為人。

結論:金錢文化和道德文化缺一不可,兩者都不可或缺。物質需求(金錢文化)是人與其它動物一樣的共同需求,而精神需求(道德文化)是人區別於其它動物的標準,金錢是生存的基礎和條件,但做作為人,在滿足基本的生存基礎以後,註定是要是要往上走的,就是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精神追求,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義, 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不枉成為一個人。兩者誰先進,也就不言而喻了。


知微通元


——金錢不是文化,道德也不是文化,金錢、道德、文化,是三個不同的概念,金錢和道德沒有誰比誰先進,但兩者之間經常會發生關聯。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習慣拿金錢來衡量道德,有些時候金錢也確實能夠衡量道德水平,但我們也不能搞道德綁架。


老樹根茶舍


準確的說應該道德主義和拜金主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9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edb565cb7faa4bbeb19c023faf1dfa2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