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遥望”窗外

刘玉广


每天“遥望”窗外


我家的阳台,一面可以看到街上,可以看到行人和大马路上的车水马龙。不过,自从全国全民“居家隔离”以来,行人屈指可数,车辆稀稀拉拉。马路对面有家四星级酒店,过去可是热闹非凡,一天到晚人来人往。门前总是停着好几辆豪华大轿车,外地游客络绎不绝。现在好了,门前完全没有了这样的景致:该死的病毒,要影响多少生意啊?!

阳台窗子对面,是一个大场院,经过多少年的治理,现在以停车为主。多时,不知是哪里来的车辆,能把一个大大的院子停得满满的,从早晨到深夜都是车辆的轰隆声。全民抵抗疫情以来,一片静悄悄。院子里只剩下3位老人,其中2人是老两口,一个老汉是单身。也可能被要求不许出门,所以,也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尤其是老太太,几天时间,我竟没有看到过一次。她已经靠轮椅出行了,身体本来不好更不敢出门了。3位老人呆的地方,气氛说不出的压抑。一直没有听到过他们之间的说话声。该死的病毒,多么折磨人啊?!


每天“遥望”窗外


我家另外一面的窗子,可以看到院子里边。窗子正对着的是老干部俱乐部,唱歌、跳舞、下棋、打太极拳等,经常几十人一起活动,甚是热闹。老年人耳背,相互说话时容易“高声大嗓”。特别是他们准备参加演出活动,在院子里组织合唱练习时,我住的楼层都不敢开窗子。

有位老同志可能以前从事的是声乐工作,每天上下午固定时间,拉着条“牧羊犬”,毫无顾忌地放声大唱。听说,这也是一种身体锻练,只是不太适合居民区。不过,老人的“男高音”还是比较悠扬动听的,透过玻璃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每天“遥望”窗外


可能是上了年纪觉少,很多老头、老太太很早就起来围着院子散步,同时一边“家长里短”,我睡觉本来就轻,往往一点声音就醒。所以,我每天5点多就被“惊醒”了,至今都成了习惯。

“居家隔离”后,一下子静悄悄起来,以上这些都没有了或少多了。如此,我倒觉得有些不适应了。

偶尔也发现有老人走动,过去“三五成群”现象没有了,或老头或老太太,都是一个人闷声走步。多没意思啊?都是该死的病毒闹的。

新闻里说,还得坚持一下,最好也别出门散步了。我想真正取得“战疫”的胜利,我们必须遵守和服从。还是那句话:“好好居家,就是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