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醫療實力排行:北上廣位居前三,深圳不及成都杭州南京武漢

文|凱風


這次事件,給所有人一個最大提醒。


一定要去醫療發達且法治文明的城市。


前者能儘量讓你避免陷入困厄,後者在你陷入困厄時也能獲得更多救治的可能。


那麼,哪些城市的治理能力最好?哪些城市的醫療資源最豐富?哪些城市最值得託付健康?


01

哪裡醫療資源最豐富?


先看醫療競爭力。


長期以來,我們對於城市競爭力的理解,一直都停留於GDP、人口和產業上,而忽視了教育、醫療等硬件的重要性。


一個城市醫療能力有多強,不僅要看醫療資源的豐富程度,而且還要看醫療資源的發達程度。前者代表醫療資源的多寡,後者則代表醫療資源的質量。


哪些城市的醫療資源最豐富?



城市醫療實力排行:北上廣位居前三,深圳不及成都杭州南京武漢


不難看出,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杭州、哈爾濱、瀋陽、天津等位居前列。


這其中,重慶是直轄市,常住人口超過3000萬,一市堪當一省,所以在數據上相對突出。


而成都,則包含19個縣區,加上地域遼闊,無論是醫院數、床位數,表現都相對突出。


除了重慶成都之外,北上廣,無論是床位數還是執業醫師數,都位居最前列,武漢、杭州、鄭州等在二線城市中同樣表現突出。


至於深圳,整體醫療資源位居中游,與石家莊、太原相當。


當然,不同城市人口規模不一,更為務實的評價標準其實每千人床位數、每千人執業醫師數,這是更為具體的指標。


這是各大城市每千人醫療資源的分佈:


城市醫療實力排行:北上廣位居前三,深圳不及成都杭州南京武漢


在列為統計的大城市裡,每千人均床位數最高的五個城市是:太原、鄭州、成都、烏魯木齊、昆明,最低的五個城市是:石家莊、福州、天津、廈門、深圳


至於總體醫療資源規模龐大的北上廣等城市則位居中游,而深圳處於墊底位置,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這反映出,北上廣深等特大超大城市,雖然醫療資源相對充足,但面臨人口持續流入,公共醫療資源建設尚未跟上人口增長的步伐。


而一些資源型城市,過去財政充盈,加上歷史積累,由此帶動醫療資源的相對豐富。


一些面臨人口持續減少的城市,醫療資源並未同步縮減,由此到此人均數據的居高。


02

哪些城市醫療資源最發達?


醫院、床位和醫生數量的多少,只能說明一個地區醫療資源是否豐富,而醫療是不是發達,主要看的是頂尖醫院的數量和集聚度。


這裡有兩個指標:一個是三甲醫院數量,另一個是百強醫院數量。



根據衛健委提供的數據,目前全國醫療機構高達99.7萬個,但三甲醫院僅有1442個。要知道,中國內地目前有300多個地級市,平均每個城市只有4家多。


這就決定了優質醫療資源的普遍不足,誰擁有更多三甲醫院,誰就擁有更強的醫療實力。


城市醫療實力排行:北上廣位居前三,深圳不及成都杭州南京武漢


具體來看,擁有三甲醫院最多的十個省份:

廣東(115家)、山東(94家)、浙江(71家)、湖北、黑龍江(69家)、江蘇、四川(68家)、遼寧(64家)、北京(55家)。


從城市來看,三甲醫院最多的五個城市:北京(55家)、廣州(38家)、上海32家(2017年數據)、天津、重慶(31家)、武漢、西安(27家),深圳則是18家。


可見,優質的三甲醫院資源主要集中於一二線大城市,尤以北上廣為最。



三甲醫院可以視為醫院中的最高層級,那麼百強醫院則是所有醫院中的最優秀者,代表著各城市醫療的高度。


城市醫療實力排行:北上廣位居前三,深圳不及成都杭州南京武漢


從數據上來看,北京、上海、廣州遙遙領先,三大一線城市佔了百強醫院的近半比例,而另一個一線城市——深圳,則無一入圍。


在北上廣之後,傳統省會成為百強醫院的最大擁有者。這其中,西安、武漢、杭州、重慶、南京均為5所,成都4所、濟南、天津、長沙、瀋陽都是3所。


不難發現,這些城市都是傳統的大區中心,也是教育資源相對發達的地區,這些城市入圍的醫院多數都屬於重點高校的附屬學院。


北京有北大一院、協和,上海有上交瑞金、復旦華山,廣州有中大附屬醫院、武漢則有華中科大的同濟醫院和協和醫院,成都有四川大學的華西醫院,長沙有中南大學的湘雅醫院。


這是歷史積累帶來的饋贈,也是醫科教育反哺醫療實力的最佳例證。


03

哪個城市的治理能力最好?


再看城市治理能力。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每年都會發布《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作為衡量城市治理能力和法治文明的重要指標。


這一報告囊括的城市多達100個,包括一線、二線城市以及部分三四線城市,統計範圍覆蓋政務公開、問責監督、行政執法、行政決策、營商環境、社會滿意度等多個層面,可以作為評估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參考之一。


根據2018年最新報告,在100個城市中,有80個城市達到及格水平,20個城市不及格。


城市醫療實力排行:北上廣位居前三,深圳不及成都杭州南京武漢

其中,位居前10名的城市分別是:深圳、青島、廣州、蘇州、杭州、上海、北京、南京、寧波、成都。


可以看出,這十個城市中,只有北京、青島處於北方,其他8個都是南方城市。而在城市群分佈上,長三角5個城市入圍(蘇州、杭州、上海、南京、寧波),珠三角兩個城市入圍(深圳、廣州)。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3年至今的評估中,始終排在20名的城市只有10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合肥、長沙、成都和廈門。


城市醫療實力排行:北上廣位居前三,深圳不及成都杭州南京武漢


這其中,廣州深圳表現最為穩定。


從2015年至今,廣州、深圳已經連續多年霸榜全國前五。


這兩地無論在政務公開、行政決策,還是營商環境、社會滿意度等領域,均位居全國最前列。


04

哪些城市最值得託付?


那麼,到底哪些城市值得託付健康?


根據城市治理能力和醫療能力綜合來看,

北上廣位居最前列,深圳其次,成都杭州南京次之,鄭州長沙西安再次之。


北上廣,作為三大老牌一線城市,無論是經濟實力、法治文明還是醫療能力,均位居全國最前列,體現出強大的歷史底蘊和綜合實力。


深圳,特區成立不過40來年,雖然經濟一騎絕塵,人口持續流入,但教育、醫療始終都是短板。


不過以深圳的財政實力,加上在生物醫藥領域相對領先的產業創新,短期內提升教育、醫療水平,應非難事。


在二線城市中,成都、南京、杭州、重慶、西安、長沙、鄭州的醫療實力都不差,如果結合各地的經濟競爭力、城市治理能力,那麼成都、杭州、南京脫穎而出。


再說武漢,醫療資源並不弱,雖然不及北上廣,但位居二線城市最前列,高居中部地區首位,超過絕大多數省會城市。


即便如此,面臨意外事件的集中衝擊,醫療資源始終捉襟見肘,這背後除了衝擊過快過大之外,也不乏城市治理的因素。


所以,未來在選擇城市時,除了考慮GDP增速、人口流入、產業前景之外,務必將法治文明、教育水平和醫療水平,放在必選集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