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業者》,你能從失敗中學到什麼?


讀《創業者》,你能從失敗中學到什麼?

01

看《創業者》,發現一些有趣的細節。你會發現,成功者一直都運氣很好,好像作者鄧蕾也不避諱這一點,他不止一次說孫陶然運氣好。


我想,這個運氣好,不僅僅指的都是好事,而是有所得。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孫陶然也上過直銷的當,和現在的微商伎倆如出一轍。


當時日本出的一款磁療床墊,以直銷的模式進入中國市場,一套2萬多元。趙文權交了錢之後,又把孫陶然發展成了自己的下線,對於自己的影響力,他們是信心滿滿的,不愁沒有下線。


直銷模式就是發現下線,讓親朋好友都加入進來,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小團隊,這聽起來,對於孫陶然不是難題,但是他發現了兩個問題是無法解決的:1、他無法拉下臉來說服親朋好友加入,因為以後可能就丟臉了,2、怎麼說呢,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直銷,即使找到了跟隨者,也會因此害了別人。


因為想得比較長遠,孫陶然和趙文權只好把床墊孝敬了父母,各自賠了2萬多元,那是孫陶然所有的積蓄。


說到這兒,別人就會產生怨懟,可能連朋友都沒得做了。可是,孫陶然卻因禍得福,和趙文權重歸於好,兩個人打算一起合夥,把錢賺回來。


這裡充分說明了成功者的特質:自信。他覺得,錢沒了照樣可以賺回來,只不過,要找到更合適的賺錢方法,所以孫陶然和趙文權開創了藍色光標。


更可貴的是,拎清這到底是誰的責任?孫陶然知道,終歸到底是個人選擇了直銷模式,妄圖大賺一把,卻發現上當了,怨不得誰。


作為創業高手,他也研究過直銷模式,人和人之間的相互信賴成為新的產品渠道,這是可行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銷售,更別說沒影響力的個人了,

要了解這點,就應該認清自己。


讀《創業者》,你能從失敗中學到什麼?


02

我也嘗試過做微商,也算是蠻有趣的一段經歷,嘗試了兩種產品,果不其然,最後都失敗了。


這種商業模式普通人理解起來太容易了,誤以為賺錢也很容易,人人都是趨利的。我忽略了一點,以為銷售就是磨磨嘴皮子,現在有一個說法叫情感賬戶,微商做不好的人,往往都把這個賬戶給透支了。


2014年,我曾代理過一款洗臉皂,還註冊了淘寶店,但進的貨賣不到一半。我的上級是一個大學同學,她一個勁地說,她表妹是如何靠這個開起了公司,當時我就心動了。不過,只靠信任來發展下線,這種方法很不合理,親朋好友都支持你,也不會幫你成功。


我是不甘心的,我覺得自己是沒找到方法罷了。


看看成功人士是怎麼做的:遇到直銷陷阱的時候,孫陶然果斷止損,就算賠光了積蓄,也不心疼。而且,他明確得出結論,他不能這麼做的理由:拉不下臉來做銷售。


柳傳志是孫陶然無比敬仰的企業家,也是創業領路人,他也提到過,自己剛創業的時候,就被一個女騙子騙走了14萬元,而他手裡一共只有15多萬,差點賠光。


人貴在自知,而且要勇於承認錯誤,自己也有無知的時候。自傳裡,孫陶然同時披露了好幾件做錯的事情,他是一樣願賭服輸、不怨天尤人的態度。


這都和我的不甘心,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一次做微商的時候,我以為自己得不到很好的團隊支持,更沒有上級的銷售培訓,做不好是有原因的。這是我一貫的做法,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而是希望得到外力推動,說不定就成了。想法很天真,也因為我不懂得人際規則。


遇到了第二個做微商的機會,就是優彈素,一種美容飲品。2018年,微商的勢頭如火如荼,軟硬件配備都達到了殿堂級,無論是團隊支持還是銷售培訓,都有人手把手教。我這次卻猶豫了。


我看不到對人的敬畏,似乎在上級眼裡,我們無所不能;另外,優彈素的宣傳有些過火了,什麼“球總和美國總統合影”之類的新聞,炒作到了可笑的程度。事實證明,這些都是微商能夠火起來的必要因素,讓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可憐的一點判斷力,卻忽略了自身的基礎能力。


這一次,我只買了試用裝試喝,不敢再透支自己的情感賬戶,朋友圈也因此一片寧靜。不得不說,做微商也有方法,如果你是這塊料,這條路未嘗不可。


微商風靡了朋友圈一段時間,因為虛假宣傳,成了眾矢之的,但是直銷模式卻成了創業香餑餑—2019年雲集上市了。更別說後來社群營銷興起,拼多多迅速成了電商小巨頭,這都是大浪淘沙的結果。


讀《創業者》,你能從失敗中學到什麼?


03

說回到我的微商經歷,試了兩次,最後都不了了之,而我的內心掙扎,和當時的孫陶然一模一樣。


微商這條路,考驗的就是個人的影響力或銷售天賦,至於勤奮和創新,只是錦上添花。有些人天生做不來,怎麼看都像“秀才造反”。


人的直覺是很對的,大部分人和我一樣,認可了微商/社群模式。另外,胡適還說過一句話:“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孫陶然就是這樣做的。

直覺做出判斷之後,他會給自己一到兩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這期間,他會找很多資料,做很多論證。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期間,他的大腦又會晝夜無休地反覆掂量推敲自己的判斷。—《創業者》


這需要一定時間,足夠讓你去了解,究竟自己適不適合?


首先,明確自身的定位。我們無法預見做什麼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喜歡做的、失敗了的滋味,卻一定記憶鮮明。


小時候,我就是不張揚的性格,從來不淘氣。記得大學的時候,暑假打工去了一家蛋糕店,老闆讓我在門口吆喝客人,我愣是一句話也喊不出來。這是從小就埋下的種子,也許我在紙上能夠奮筆疾書,但是做銷售說服別人,卻不是我最擅長的,很難成為最好的那一個。


其次,承認自己的無知,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我的不甘心,也來源於此,死不承認,按照朋友的話來講,即不撞南牆不回頭(還好不是不見棺材不落淚)。


犯錯誤是人之常情,孫陶然創業,犯過錯,成功次數更多。他很樂觀,靠著成功創刊《電腦報》、成功創立藍色光標公司,樹立起贏家心態。其中,就要學會自嘲,有阿Q精神,減少巨大精神壓力。


正常人,會在犯錯之後自輕、自責,從而讓自己士氣低迷。成功人士內心更加強大,能在失敗是迅速找到臺階下,抓住時機重歸戰場。


自嘲精神,是一種精神勝利法。人和人之間的終極比拼,正是一種樂觀心態的抉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