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熾熱的愛情對抗歲月,念出半個世紀前的臺詞:“一生一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咪佳

可以读书 | 用炽热的爱情对抗岁月,念出半个世纪前的台词:“一生一世”

《霍亂時期的愛情》

作者: [哥倫比亞] 加西亞·馬爾克斯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出品方: 新經典文化

一場瘟疫的降臨,讓人們陷入普遍的不安之中。

但不要忘記,它同樣是一次重新審視自身的機會。

在編輯佈置推薦一部宅家書目的時候,我同時在構思一組系列報道,想講一講如何緩解疫情期間的焦慮。其實,看一本書未必不是一種方式。

再去翻看《霍亂時期的愛情》(也譯作《愛在瘟疫蔓延時》),很多細節早就模糊了,我一邊看一邊笑。

再次和馬爾克斯交匯的時候,他所描述的愛,大幅減少了我此刻的焦慮感——雖然我焦慮是因為寫不出稿子。

總之,這會是一段可以自我療愈的閱讀經歷。

因為有瘟疫的背景,這段時間有許多人推薦大家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我更想講的,就是愛情本身。瘟疫對馬爾克斯來講,也是愛情的背景——當船長問阿里薩究竟要讓那艘掛著霍亂警示黃旗的船,這樣來來回回地走到什麼時候,阿里薩說:“一生一世。”

任何美好的回憶,總和特定的人相關。

“那種令人頭暈目眩的力量”

我以前看《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在20歲出頭一點——那是以為愛情只是年輕人偏愛的話題的年紀,也是對“無法在一起”難以釋懷的年紀:以至於阿里薩年輕時被費爾明娜拒絕後,我也陷入了巨大的沮喪;以至於這部“愛情的百科全書”展現出阿里薩品嚐的各種女人的滋味,我都不買賬。

那個時候,某種程度上我想我認為阿里薩是渣男吧。

當時讀下去,是叫馬爾克斯那種綿密的、高度情感的文字表達推著向前走,也是想看阿里薩和費爾明娜的結局。

馬爾克斯對我當時這種對愛情理解蒼白的小屁孩,所供應的最革命性的內容是:愛情有一種可能性——是一種持久的,會生長的感情,還不是人們喜歡概括的老夫老妻親情什麼的,它就是不偏不倚的愛情。

可以读书 | 用炽热的爱情对抗岁月,念出半个世纪前的台词:“一生一世”

《霍亂時期的愛情》電影海報

我所處的空間,人們是多麼避諱、害怕年老色衰這些事實,可是馬爾克斯偏偏要寫老年人的愛,折磨著你一整本書的時空,讓你看一場青春已逝、肉體衰敗的愛。

我當時在一個半夜裡讀完這本書,讀到那段老年的依然熾烈燃燒的情感。完全沒有美化,你瞧,原本可以是打情罵俏的部分也變得像科學論文一樣,要從生理化機制上理解——

“世界上的一切都變了。”她說。

“我沒有變,”他說,“您呢?”

她的第二杯茶停在了半途,一雙毫不留情的眼睛指責著他。

“已經無所謂了。”她說,“我都七十二歲了。”

佛洛倫蒂諾·阿里薩心裡受到一擊。他本想像箭一般快速地憑藉本能做出反駁,但年齡的重負戰勝了他:他從未在這樣短暫的談話中感到如此精疲力竭,他覺得心臟在隱隱作痛,每跳一下,便知動脈中產生醫生金屬般的迴響。他感到自己衰老、淒涼、無用,有一種想哭出來的急切渴望,以至於再也說不出什麼話來。

可是又完全出乎意料。說他們兩個之間是美妙,好像太單薄了,那是既強烈又緊張的關係——

“你是想獨自待著嗎?”他問。

“如果是,我就不會叫你進來了。”她說。

於是,他伸出冰冷的手指,摸索著黑暗中的另一隻手,找到它時,他發現它正在等待著。

一瞬間,兩人都非常清楚地意識到,這兩隻蒼老的手都不是他們在互相觸碰之前所想象的樣子。但片刻過後,它們就變成了想象中的樣子了。

……

為了把手留在他的手中,費爾明娜·達薩停止了抽菸。

馬爾克斯早就是甜寵的高手——

走到艙室門口時,他試圖親吻告別,但她向他側過了左臉。他一再堅持,呼吸急促起來。於是,她又湊過右邊的臉頰,那嫵媚的驕態甚至在她上學時他也不曾見過。他再次堅持,終於,她用雙唇迎接了他。她發自內心地顫抖著,試圖用自新婚之夜起就已經忘記的笑聲壓制住自己的顫抖。

費爾明娜後來還有一次笑,深深地震撼了我,是他們喝了茴香酒的那晚:

這時,他坐起身來,在黑暗中脫下衣服,每脫一件就扔到她身上,而她又把它們扔回去,笑得前仰後合。

白居易寫,相思始覺海非深。到了這個時候人突然知道,海並不深,懷念一個人比海還要深——

在他們的城市,一切甚至在發生之前就會人盡皆知,可她卻從未聽說過他有女人,一次也沒有。她以一種隨意的方式提及此事,而他立刻做出了回答,聲音中沒有一絲顫抖:因為我為你保留了童貞。

呵呵,如今再讀,我再一次嘲笑阿里薩一聲“渣男”。

可是,我買賬的。我要用馬爾克斯的原文回答:

即便這是真的,她也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因為他寫的那些情書也盡是一些這樣的句子,其價值並不在於它們的準確的含義,而在於那種令人頭暈目眩的力量。

有一個人在等你說:一生一世

當年讀的那本《霍亂時期的愛情》現在在我辦公室裡。這也是最近的事情,我把它從小時候居住的房子裡帶了出來,本來想在今年跨年聚會上讀給別人聽。可是那天一念之間,我還是放棄了這個看起來過於浪漫的計劃,怕飯桌上幾個直男不消化。於是書就留在了辦公室。

也許大多數人是不能相信或者限於現實不能想象阿里薩和費爾明娜這樣的愛情的。

可是,生活,從來都是波瀾不驚地製造驚濤駭浪的,我後來真的知道了一場跨越半個多世紀的現實愛情,沒有小說裡的混亂、狂野,相反有戒律、秩序。但同樣是穿越過時空,用熾熱的愛情對抗歲月與死亡;同樣是等到最後,念出五十多年前就準備好的臺詞,說出“一生一世”——

2010年10月,我在浙江大學玉泉校區見到一位83歲的法國校友。這位在浙大和法國里昂都很有名的“Madame LI”,是位中法混血兒,她的中文名字叫李丹妮。

那年9月,時隔55年,李丹妮再次從法國回到中國,在廈門,她頭一次披上了婚紗,嫁給了當年她心愛的人。新郎袁迪寶先生,2010年82歲。

可以读书 | 用炽热的爱情对抗岁月,念出半个世纪前的台词:“一生一世”

2010年,袁迪寶、李丹妮在廈門結婚,共同生活了7年

1953年,袁迪寶和李丹妮的第一見面。

李丹妮是老師,第一次教授俄語課;袁迪寶是學生,第一次上俄語課。

“她穿著連衣裙,像天仙一樣從教室門口飄進來,每走一步我們這些‘土包子’都目不轉睛地看著。”

袁迪寶很有學習俄語的天賦,後來成了俄語課代表。兩個年輕人接觸得多了,心裡就有些朦朧的好感。

“有一次我們去靈隱寺爬山,我先唱了首歌,她回了我一首俄語歌。回去一查書,原來是《紅莓花兒開》的歌詞:‘田野小河邊,紅莓花兒開。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愛,可是我不能對他表白,滿懷的心腹話沒法講出來。’我就明白了她的心意。”

可以读书 | 用炽热的爱情对抗岁月,念出半个世纪前的台词:“一生一世”

青年袁迪寶和李丹妮在西湖邊

愛情來得很突然,每個人都無法設防。可是,兩人的感情越來越深,袁迪寶也越來越內疚。他上大學前,就在廈門和姐姐介紹認識的護士同事黃秀雪結婚了。雖然這不是一段自由戀愛,但是袁迪寶沒有打算背叛婚姻。

在糾結和痛苦中,袁迪寶度過了兩年難忘的大學生活。升入大三後,袁迪寶需要去成都完成之後的學業。臨別之際,他將自己的情況如實地告訴給李丹妮。“她說,不能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另一位女人的痛苦之上。我們說好要像兄妹一樣保持書信聯繫。我們想念對方時,就看天空中的那顆金星。每天傍晚太陽落山、天快黑的時候,西南方就會最先出現這顆很亮的星。”

這一別就是55年。

可以读书 | 用炽热的爱情对抗岁月,念出半个世纪前的台词:“一生一世”

青年袁迪寶、李丹妮

兩人分別後,最初還保持著書信往來,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雙方的書信中斷了。他們彼此不知道對方的情況,而這幾十年,在法國的李丹妮孑然一身。

在廈門,袁迪寶的妻子去世後,他的兒媳婦歐陽鷺英將老人接到家裡同住。

一次大家聊天,袁迪寶的侄子無意中說起,袁迪寶年輕的時候和他的老師有段感情,兩個人的書信都還在袁迪寶的姐姐家寄存著。敏感的歐陽鷺英第一次覺得,沉默寡言的公公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家裡人鼓勵袁迪寶:“爸爸,你怎麼不寫信,瞭解一下她的情況?”

袁迪寶沒有說好,也沒有說不好。直到5月份,袁迪寶真的收到了從法國寄來的回信——裡面是3張寫得密密麻麻的信紙,夾著一張李丹妮的彩照。

後來,大家才知道,怕找不到李丹妮,袁迪寶一次給同樣的地址寫了5封信,“他覺得郵遞員看到後,應該會幫他。”

2010年,9月初,歐陽鷺英決定前往裡昂把李丹妮接到中國來。歐陽鷺英去之前,袁迪寶和李丹妮說,“你如果要回來,一定要給你個身份,不能再做我的女朋友了。現在我也是單身了,我們再結婚,已經不違背戒律了,這是完全符合法律的。”

歐陽鷺英後來講起那場重逢的很多細節,非常動容:

回廈門前的那個晚上,丹妮失眠了,一直在為第二天的穿著打扮著急,“這件行不行?那件好不好?”像個妙齡女子。

而另一邊則是穿著西裝、繫著領帶,手捧55朵玫瑰,一切準備就緒的袁迪寶。55,代表的是他們分別了55年。

想象中的激烈場面並沒有出現,兩位老人見面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只是互相擁抱了一下,後來李丹妮和歐陽鷺英說,“準備了一肚子的話,什麼都沒說。”

但當天晚上,兩位老人在房間裡,一直在嘰嘰喳喳的說話,時而大笑,時而竊竊私語,一直持續到天亮。

歐陽鷺英說,公公和李丹妮在一起,能明顯感覺到袁迪寶的開心。他時常會摸摸丹妮的頭,說,“你很好看。”而丹妮則會回摸袁迪寶的臉,開心地笑。

2010年9月26日,回到中國8天后,袁迪寶和李丹妮在廈門舉行了婚禮。

“之前的50多年苦麼?”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有了答案,因為我注意到丹妮左右手的無名指上,各套著一枚戒指。

“那不是一段哀怨的日子,有期待,也很充實。” 她說這是結婚後新添置的,“現在的生活很幸福”。

她笑著跟我說了一句:“做人永遠不能失望。”

離2010年過去十年了,我經常會想起他們,2019年搜了一下他們的情況,得知丹尼奶奶和迪寶爺爺一同在廈門度過了7年美好時光,直到2017年10月,袁迪寶爺爺在丹妮和家人的陪伴下安然離世,享年90年。2018年7月李丹妮奶奶去世,享年92歲。

立春了,一切都在甦醒,愛的種子,也讓它萌芽、成長,做人永遠都不能失望。

當然了,有一件事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家請要好好活著,鍛鍊身體,保持心情愉悅。你的命啊,輕慢不得,因為命裡多了一個人。總有一天,你要跨越時空告訴人家:一生一世。

【請你也來薦好書】

戰“疫”的關鍵時刻,尚不能會友,不能擁抱;數大米和“客廳臥室洗手間循環遊”又過於浪費人生。

但是,可以讀書啊。

今天,小時新聞推出“可以讀書”小互動,我們曬出記者正在讀的書,也關注你在讀什麼書。

這幾天,你在讀什麼,不妨在評論裡告訴我們,讓好書擴散出去!給我們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