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的房子以後成了老房子怎麼辦?

一起無聊的時光


中國近十年的建築質量絕大多數都不合格,本人從事這行業,黑幕太多,監管缺失,開發商偷工減料,施工工人沒有職業道德,問題觸目驚心。

說個最普遍也是問題最嚴重最影響住房質量的問題,高層混凝土二次加水問題,中國高層混凝土攪拌站是合格的,工地做試驗的也是合格的,但由於樓高,工人為了施工省力(如果混凝土和水一樣稀工人可以不動手)在固定泵打料加水造成基本沒有合格的。

本人買房只買多層,多層是汽車泵打混凝土,可以直接打到施工需要位置,所以不需要加水。

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看看攪拌站混凝土發貨單,每個攪拌站都會在發貨單上用加大字體註明:禁止二次加水,否則混凝土出現質量問題與攪拌站無關。但這一行字只是社會一種無奈的啦喊而已!

混凝土質量不能保證,房子質量可想而知!


手機用戶64860776179


我家的房子是27層的,在當初買的時候還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買完之後我才想到,這確實是未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而且我家的房子質量真的是太差了。

現在的高層商品房,雖然設計年限是50年,但是實際你能夠看到的,大家在裝修的時候,都是東砸西敲,特別是那些裝中央空調的,一排排的管線穿梁而過。而那些裝新風系統的,就更加恐怖了,設計50年的房子能用30年我覺得就很不錯了。

我在國外,目前住的房子是70年代建的,大平層,車位比是1:3,電梯直接入戶,比目前中國最高端的豪宅大平層都要高端。雖然差不多40年了,但是外觀看上去還非常的新,進裡面看也感覺非常的牢固,這些是中國的房子沒法比的。別說中國90年代建的那些只有30來年的房子,現在基本上都拆遷完了,就是2000年之後建的那些高層外觀看上去都是破舊不堪了,而更大的隱患還在房子內部。

所以我對中國房子的質量是保持悲觀態度的,以後要拆遷,對於高層來說也是不太可能的,裡面住著這麼多形形色色的人,根本沒辦法統一意見。所以我也建議,有高層的趕緊賣了吧,有能力就買別墅,沒能力可以去買小洋房,再不濟買個七八層高的。反正高層是不要去碰了。


痞客獵奇


高層的房子以後成了老房子,成了危樓是必須要拆的,不管是開發商還是政府還是自己,成為危樓的就不能住人,不管拆不拆,都不能住在危樓裡面,我是瀋陽的,我看到五愛街的老居民,住的8、9層樓房看著就跟危樓似得,窗戶都壞了,留著半個玻璃在上面掛著,而且樓房之間都很近,住戶特別多,外觀看房子特別舊,因為建的早,可能建的還是比較牢固的,二手房還在能賣上個30來萬,房子真的是在吃錢,以後手裡有十幾套房子的,是不是都不值錢了呢,或者說沒錢買房子的我們,到了十幾年後有了兩三套房子的時候,房子就開始不值錢了,想想還挺悲哀的。。不管怎麼樣,我還是相信老房子是最好的房子,雖然現在建的房子都很好。


手機用戶84900780605


我是干城市規劃的,也就是負責審批樓盤容積率等等的。這二十年來,我親眼目睹了我們這個小城主要居住建築從平房到六七層的多層,到十多層的小高層,再到現在二三十層高層的過程。

坦白地說,有的現象我看不懂。記得以前,大家以住上有電梯的高層為榮,高層也比沒有電梯的多層要貴得多。但是風水輪流轉,想必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其實多層洋房,尤其是獨門獨院的別墅這樣的才最適合人居住。

我們這裡多層住宅有的都三十年了,有的紅磚裸露的筒子樓,才三四層,地點絕佳,饒是這樣,開發商也不願意拆遷。他們寧可拆平房,拆工廠,也不願意拆樓房。

多層住宅都這樣,你還指望開發商會來拆遷高層?開發商又不是慈善家!

那麼,將來高層住宅該怎麼辦呢?我和同事探討過這個話題,坦白地說,我們都很悲觀。現在30多層的高層,指望開發商拆遷希望微乎其微,除非地點絕佳,是地標性建築還有可能。否則開發商至少要建50多層才有希望盈利,可能嗎?

指望開發商不行了,那麼還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各住戶自己湊錢,讓開發商拆了重蓋。不過中國的事,一旦涉及到群體,很難達成統一意見,所以這個並不好辦,畢竟那麼多住戶呢,一家不同意就難辦了!

所以最後的辦法只能靠公家了,也許政府到時會出臺政策吧。

中國的高層住宅使用壽命一般就30-50年,電梯老化更快,就10幾年,目前的高層還沒到限,到了之後該怎麼辦理,相信是令各方面頭疼的問題。

想想真可憐,我們花了那麼多錢,卻買了一堆破鋼筋破磚頭,房子保值增值的屬性在哪裡呢?


李中東


我是幹建築相關專業工作的,根據《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 50352-2005)的規定,普通建築和構築物的設計使用年限一般為50年。而住在的不動產證期限一般為70年,也就說,一般買的新建的高層的話,在不動產期限70年以內,房屋會超過設計使用年限。一般這總情況下,經過當建築物或構築物到達設計使用年限時,可以請房屋安全鑑定機構對老舊房屋進行結構安全鑑定,或者針對鑑定結果進行加固補強措施,只要處理之後的鑑定數據能夠達到安全使用要求,一般來說是可以繼續使用的。至於房子的不動產70年問題,《物權法》明文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到期後應自動續期,這一點不用擔心。

如果整棟高層成了老舊房屋,除了政府的相關政策(比如拆遷等),在業主們達成一致意見的前提下,可以向政府申請維修,甚至重建,但這種情形較少。在新房70年以後,政府一般會出臺相關政策來整治影響市容市貌的老舊房屋,所以,對於高層的房子以後成了老房子,大可不比擔心。政府會宏觀調控和治理房地產市場,同時也嚴格按照政策法規監管房地產行業。高層的房子變成老房子以後,政府也會出臺相應的政策予以治理。


藍色小旋律


看了大家回答,感覺大家有個誤區。就是設計年限50年到底是什麼?很多人認為設計年限50年是指房子50年到了就不能住了,就是危房了。其實不對,在正常情況下鋼筋混凝土的壽命500年,1000年都是沒有問題的,加上現在房子都是有外立面保護裡面的鋼筋混凝土的的,所以光從建築物本身來說壽命不可估量,很好的例子就是國外百年鋼筋混凝土的建築。

那現在說的設計年限50年是什麼?設計年限指的是設計預計滿足人們50年內對居住的需求,換句話說,就是六十年代的時候覺得一家三口60平方夠了,所以那時候建的老的小區都這麼小。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提高了,那時候的設計過時了,比如公共廁所,浴室,客餐廳一體等,這樣的房子設計落後了,現在沒人想去住了。這就是設計50年的概念。

這時候有人說了,現在20年的老小區早就變危房了,這個說法真是鋼筋混凝土背了黑鍋了,鋼筋混凝土沒這弱。現在老小區20年破了,跟新中國剛成立,混凝土技術,房屋機構採用原始磚混,空心樓板有關係,跟混凝土本身壽命沒關係。2000年以後推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築500年不會倒的,高層,超高層採用的高標號的混凝土拆掉都很費勁,更何況有外立面護體。所以現在老城改造,棚戶區改造,大多是在拆遷淘汰2000年前空心板,磚混結構的房屋。現在的城市規劃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築基本不會定型了,除非有大的城市規劃。看看發達國家城市,幾百年基本是沒有變化的。


藝術家畢加加索


超過26層的樓房不要碰,別信開發商超高層視野豪邁的忽悠,到設計年限誰拆遷?——

高層住宅除了自裝修敲牆打洞影響樓房質量,還有一個50年設計壽命期滿如何善後的問題。顯然,不像洋房、小高層、步梯房,拆遷成本低有人接手,高層、超高層(超過一百米)因安置成本高,幾無拆遷可能。

目前,一些城市樓高100米(30~33層),還算是客氣的,更有40、50、60層的住宅競相面世,無一例外,開發商打出的口號是“視野豪邁,君臨天下”。然而,在水泥森林競比高的情況下,如何保證你今天的高樓不會被明日“更高”遮擋景觀?!

超高層消防難度大、對建築材料要求更高(材料、設備老化更快)、公攤超大、等電梯煩人,這些是公認的“超高住宅弱項”,另有一些是正爭議,尚無定論的,如不接地氣有損健康、電磁波影響更大等,所以,西方的超高層建築多用於辦室和酒店(臨時性居住),十年前我就建議有置業要求的刀粉遠離高樓。

還有一點應讓更多的消費知曉:國家2018年12月1日已正式實施了住宅80米的“限高令”—— 可查閱《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2018,其中4.0.2條為“強制性條款”,明文規定住宅限高80米,容積率不得高於3.1,必須執行。

是的,目前那些已批建的超高層仍在紛紛面世,但是五的、六年後呢?我想應很難再看到樓高超過26層(約80米)的新盤了。

購房一定要細思慎行,下苦功惡補購房知識,儘可能知曉政策變化,力爭做一位有政策面和技術面雙支撐的消費者。

已誤入高樓怎麼辦?我想,看過回答閣下應有結論吧。


·讀刀帖聽音樂·

黑名單上的人 https://music.163.com/#/song?id=1827623




武漢老刀


普通商品房的房產年限為70年,但其實很多房子的使用年限就只有30-50年,房子隨著時間變老變舊,甚至最後無法再住人,這是必然的。

你說高層的房子以後成了老房子怎麼辦?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

你看現在很多的舊城區,它裡面的房子就是現在我們口中所說的“老房子”。這些老房子,一般都在城市化的過程中,面臨兩條路,舊城化改造、徵地拆遷。

所以,將來幾十年後,現在的房子,無論是否高樓層,都離不開舊城化改造和徵地拆遷兩條路。你可能會說,高樓層房子的拆遷重建成本太高,而且困難重重,但其實不用太擔心。

說到底,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你說推倒重建高樓層房子的成本太高,但你也要想,如果幾十年後的房子賣得更貴,徵地開發的項目賺的錢更多,建新城區、建CBD、大型綜合廣場,這些拆遷徵地的錢,對開發商來說也只是九牛一毛,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再說,幾十年後,經濟水平,科技水平也更高了,技術條件比現在更優越,拆改高樓大廈,也只是小菜一碟。退一萬步來說,幾十年後,面對這種社會問題,相信政府也會有政策措施。

高層房成了老房子,其實是好事,根本不用擔心。

你想一下,過了幾十年後,房子變老,面臨舊城化改造,拆遷,那你就成了拆遷戶,你的後代還需要為生活發愁嗎?

謝謝大家的觀看~喜歡的請點贊關注哦!


就做傢俱


大哥大剛出的時候,價錢大概是20000元一部,每分鐘電話都是燒錢。

當時全國大概有30萬部,計劃的是到2000年左右全國有150萬部。時間記不清了。

誰都不敢吹牛讓人手一部大哥大。

但是到大概2006年前後,科技的發展就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手機的成本一下子就降下來了。

現在人手1—2部手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換到房子的情況來看,以現在城中村一大片的情況,我們也知道,拆不起,建不起,這是真實的情況。

房子可以有很多種拆法。

包起來,定向爆破可以不可以?

包起來,一個月之內腐蝕性拆解可不可以。

房子也可以有很多種建法。

模塊化建房。像拼房子一樣。

智能磚塊建房。像搭積木一樣。

。。。。。。

只要科技發展蓋過成本,有利可圖,管你多高的樓,都可以拆了建,建了拆。


九門提督坎震離


只要是房子都會變成老房子的問題,早期的磚混房變框架房,框架小高層樓梯房變成電梯高層房,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住房需求的變化,房子的設計也會隨之變化,因此無需擔心“高層的房子以後成了老房子怎麼辦?”這一問題。

1、普通商品房的使用年限。

在現在的建築技術水平上來看,普通商品房的使用年限一般為30-50年,而產權年限為70年,若是政策開發的項目,房子的使用年限基本都是會在產權年限結束前遇到這個問題,但是按照目前的對於住房政策來看,無非就是舊改或者拆遷,以後的房子也一樣不會變,不是改造就是拆遷。

2、住房需求的變化。

回顧人類住房需求的變化,早期人類租住山洞,再到茅草房,土房(窯房),木屋,磚瓦房等等,再到現在的民房,磚混房,框架房,電梯房等等,未來的房主也會隨之而人們對住房需求的變化,而在房屋設計上做出一定的改變。

3、總結:未來<strong>高層的房子以後成了老房子怎麼辦?這是無需擔心的問題,屆時肯定會有相關的政策來應對,我們更應該關心現在的生活,以及對未來美好的嚮往!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