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否知否》盛家小娘子們學插花,看宋朝人有多愛插花

大家好,我是盈夢,今天帶著大家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內盛家小娘子們愛的插花課為始,來講一講,歷史上最以插花為時尚的宋朝人到底有多愛插花。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盛家三姐妹還沒有出嫁前,老夫人特意邀請她昔日好友宮中待了大半輩子的孔嬤嬤來府上教導三位小娘子規矩。

在這期間,孔嬤嬤不止教了盛家三位小娘子行禮、問答,同時還教了點茶、焚香、插花,今天盈夢就重點和大家來聊一下插花。

從《知否知否》盛家小娘子們學插花,看宋朝人有多愛插花

引用孔嬤嬤說的話:“插花是門極雅緻、高深的學問,我在宮裡當差幾十年,也不過是略知皮毛,只能做三位姑娘的引路人,花藝講究外師造化,內發心源,不但要美,更要有趣,若還能說出幾番哲理來,那便是化境。”

我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萌芽了插花的意念和雛形,到了宋朝,插花這個只流行於宮廷與貴族之間的藝術,因皇帝的喜愛,漸漸被推廣,最後成為宋代全民的興趣愛好。


從《知否知否》盛家小娘子們學插花,看宋朝人有多愛插花

宋朝吳自牧的《夢粱錄》,此書以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為主,其中就有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

宋代人最愛的四個興趣愛好就是燒香、點茶、掛畫、插花。

宋朝的文人格外清雅,對待喜歡的事物特別虔誠,常常“列爐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賞。”

如宋•楊萬里《梅花》中寫到:月搖橫水影,雪帶入瓶枝。

宋•蘇轍《戲題菊花》描述:春初種菊助盤蔬,秋晚開花插酒壼。

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亦提到: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

在宋朝,不論貧窮貴賤,不論男女老少,他們都喜歡插花藝術,而且他們都還喜歡簪花。

從《知否知否》盛家小娘子們學插花,看宋朝人有多愛插花

在《宋史·禮志十五》記錄到:“禮畢,從駕官、應奉官、禁衛等並簪花從駕還內。”

而之前提到的吳自牧的《夢粱錄》內亦有記載:“賜宰臣、百官及衛士、殿侍伶人等花,各依品位簪花。後羅花亦賜百官。”

宋朝的皇帝無一例外,都喜歡千姿百態、各色嬌豔鮮花,上行下效,插花藝術、簪花成為宋朝各類人士都喜歡的興趣。

且看宋代的文人們怎麼簪花。

著名女詞人李清照醉酒簪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豪放派詞人代表辛棄疾同樣是醉酒簪花,但意境和李清照的醉酒插花,完全不一樣,“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鍾。”

又是一個喝酒簪花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行到亭西逢太守,籃輿酩酊插花歸。”

亦有宋代名士蘇泂,寫過老人簪花,“人老簪花卻自然,花紅就不厭華顛。”

從這些詩人的詩詞中,不難看出宋朝人不論男女老少,皆簪花,且以簪花為美。

從《知否知否》盛家小娘子們學插花,看宋朝人有多愛插花

每年二月十二日東京還會舉辦花朝節。

花朝節是紀念百花生日的節日,是漢族傳統的節日之一。

宋代楊萬里的《誠齋詩話》曾有記載:

東京二月十二曰花朝,為撲蝶會。

宋代滕康創作的《翰墨叢記》也有記載:

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

因各地氣候不同,花朝節的時間也不統一,但這完全不影響宋代人喜歡過花朝節的心情。

與唐朝的花朝節吃花糕、踏青賞花、吟詩作賦、傷春懷舊、觥籌宴飲的內容相比,宋朝的花朝節,則多了種花、栽樹、採摘野菜、祭神等。

宋朝增加的花朝節內容更加貼近百姓生活,更易於在全國各層階級推廣。

從《知否知否》盛家小娘子們學插花,看宋朝人有多愛插花

到了端午節,宋代的家家戶戶更是都會插上菖蒲、石榴、蜀葵花、梔子花之類的花來供養。

在宋代插花已成為百姓們日常的生活習慣之一,不再是單純用於欣賞的藝術。

“路旁野店兩三家,清曉無湯況有茶。道是渠儂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通過楊萬里這首《道旁店》,不難看出,就連路邊簡陋的小店,亦要用插花來裝飾自己的鋪子,就更別提城鎮內的酒坊、食肆、旅店等,他們都會用插花來裝飾店鋪,以彰顯店鋪的高雅氣質。

宋人在插花、簪花、愛花的同時,還總結出了許多養護插花的經驗,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蘇軾,他曾在《格物粗談》中提到,"荷花以亂髮纏折處,泥封其竅,先入瓶底,後灌水,不令入竅,則多存數日。”

而在宋代繪畫史上,插花也貢獻了它的美。

如南宋宮廷華家李嵩的《花藍圖》,此係列有三幅圖,春花藍圖、夏花藍圖和冬花藍圖,用不同花卉組成的花籃,來表達宋代人對插花的品味和重視,不同的時節、不同的日子,都會用不同的鮮花來表達內心對生活美好的願景。

從《知否知否》盛家小娘子們學插花,看宋朝人有多愛插花

在隋唐時期,我國的插花藝術主要流行是佛堂供花,經由日本一名出家人小野妹子,帶入日本,從此我國的插花藝術在日本生根發芽,成為他們的傳統文化——花道。

從《知否知否》盛家小娘子們學插花,看宋朝人有多愛插花

在他們眾多的插花流派中,“池坊立花”是他們最為古老的流派,其名來源於小野妹子當年是在京都六角堂小池塘旁的頂法寺內完成了他第一個插花作品,“池坊”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池塘旁。

日本花道各流派的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的和諧統一,一看就明瞭,這內核來在於咱們中國,但不得不承認,他們將插花這麼中國傳統的藝術發展的很好,並融入他們本國的特色。

而我們中國傳統花道卻因為清代以後戰禍連綿、國民經濟持續衰落所影響,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出現斷層,使其停滯、衰落將近有100餘年。

好在2008年6月14日,傳統插花藝術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批又一批的插花藝術喜愛者專注於傳統插花藝術的研究、保護和傳承,讓我國的插花藝術在現今世界插花領域輝煌在現。

從《知否知否》盛家小娘子們學插花,看宋朝人有多愛插花

以上就是盈夢今天分享的內容,歡迎大家來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