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俗语故事:梅林湖沉船,甘露寺出米

桑浦山甘露寺在明代是潮州八景之一,称“文峰飞翠”,《海阳县志》载“有岩迤西回,龙山有甘露寺,相传孝子庐墓于此而甘露降,故名。”甘露寺又称白云庵或万寿云庵,所在的龙山又名玉简峰或狮子岩,为何叫玉简峰,因为龙山有石壁如上朝用的备忘录称为朝简(古代朝见皇帝时怕上奏会紧张讲不出或太啰嗦,官员们双手捧朝简不但表示对皇帝尊敬而且可在朝自己一面写上备忘录,奏请时简单扼要。)自宋朝山上建有玉简塔,明朝嘉靖年间林大钦重修,由于它是状元读书处,故也称文峰,光绪五(1879)年雷击塔毁,有一条巨大蜈蚣也被击毙。

潮汕俗语故事:梅林湖沉船,甘露寺出米


传说古代桑浦山有三只狮,一只是狮王,一只狮母,一只狮仔,狮仔长大了便和狮母很要好,这在人看起来是不行的,但动物却有这个习性,潮州俗语“狗仔饲大甫狗母”以此现象讽刺那些欺侮师傅的徒弟。狮王看到狮仔与狮母性交便生气,就张牙舞爪要咬狮仔,狮仔只好应战,但毕竟斗不过狮王,狮王正爱咬死狮仔,突然天上飞来一朵白云,云端坐着弥勒佛,弥勒佛对狮王说:虎狼虽恶,不伤其子,你嫉忌心重,敢伤骨肉,实是恶孽,我佛慈悲,叫我点化于你,不可伤你仔性命。那知狮王不听,认为弥勒佛多管闲事,便乘他不备,一口连白云吃进肚里,那知“食哙得入吐唔出”,弥勒佛坐在狮口里大笑:畜牲孽根未除,敢来伤人,既是如此,我就在此歇息吧!从此狮口再也合不扰。弥勒佛变成石佛,狮口的白云变成庵寺,庵寺也叫白云庵,玉简峰也叫狮子岩。(TF按:以人伦论,狮仔死有余辜。弥勒佛不至于如此错判!该故事逻辑性不强。)

潮汕俗语故事:梅林湖沉船,甘露寺出米

虽然传说是人们编造的,但从山下仰望甘露寺,便可觉得这狮子岩气势非凡;那片八百余平方米的大石板横空出世,形成天然屋顶,真象狮口大张,清代林大川在一百四十年前成书的《韩江记·狮子岩》中写道:狮子岩在桑浦山顶,形状若狮张口昂头作啸天势,下有石洞、洞旁有天然石罗汉,大肚深脐,呵呵笑笑,相传脐出米以供游客餐,余闻僧言,留题寺壁:异事流传最好听,子虚乌有总无凭,圆脐果出长腰米,不应人间乞食僧。


从岩下走上三百六十级台阶,便可上甘露寺,果然有个高八尺,宽一丈三尺的石佛坐东朝西于寺北,此佛像依寺后壁的岩石浮雕而成,潮州有一句俗语“梅林湖沉船,甘露寺出米”喻有失有得,就是从这石佛出实,传说从前这个石佛的肚脐会流出白米供游客饱餐,游人多则多流,游人少则少流,另一句潮州俗语“现米煮定饭”喻坐享其成,也来源于此。但后来有僧人贪心而把石佛肚脐眼挖大想多流一些,结果适得其反,米也不流了。佛前石桌现存刻有“千古斗”石香炉,传说是当年盛米容具。

潮汕俗语故事:梅林湖沉船,甘露寺出米


林大川也谈到:甘露寺即狮子岩也,方丈堂朝钟暮鼓,桑浦山之大僧寮也,凡游山者无不投足而止宿焉,大殿悬有古联佳绝:泡影乾坤妆成宝相色香世界幻出空花。但一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不但这对联没有了,而且也无僧人管理,只是香火不断而已。


潮州俗语也有“”桑浦山无贼,世上无人“喻绿林豪杰靠山险,因为桑浦山自宋末陈吊王至清末弓(香)蕉霸都名燥一时,传说有绿林在梅林湖上劫了粮船,藏到这易守难攻的甘露寺中,佯称石佛出米助其义行,也未可。(TF按:“也未可”是什么意思?与前面句似无关?)而沉船出米的俗语,也有失去的东西总有人得到之意。


从寺中向西望去有二峰对峙,象二只狮子相对承欢,寺旁有甘泉一眼,终年不竭,那就是孝子孝道感天而得到的甘露吧!从寺门向南沿石径上山,可见玉简塔遗址,眼下潮汕平原沃野片片,路渠如网,下山是彩塘镇地界。


甘露寺石壁现有“玉简书院”石刻,每字二尺见方,传说是林大钦手书。还有“甘露洞天”石刻,每字一尺三寸见方,传说是明代工部侍郎陈一松手书,还有“万寿云宫”石刻分二行,每字一尺五寸见方,有铭“温震天题”。还有“玉简峰赵师恕书狮子峰左”每字一尺见方。“威灵保障”、每字也一尺见方。


从甘露寺的题诗也知清末曾改名龙山寺,因寺壁《林大诠题句》是“甘露禅寺缥缈云中,天然石窒鬼斧神工,同治庚午(1870年)十月乘兴留言龙山寺,非人力也,乃神助之也。儒士林大铨。”(TF按:石窒?石室?)《赵师恕甘露寺诗》是写石佛的“不涉程途来古洞,排石高眠成底梦,自从休歇到如今,任凭狂风吹不动”。


在甘露寺背后朝金石镇的玉简峰那一面也有很多碑记,如馒头石上有万历辛亥(1611年)林熙春撰的《修玉简塔记》,是长二米余、宽一米半的大幅楷书。《修玉简塔完登眺漫赋》也是他撰题的石刻,还有《陪林大谏先生登狮山塔三首》的石刻诗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