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腦大約相當於多大內存?

娛樂搞笑吧


我是話說小王子,這題由我來答,喜歡我的請關注我!

有時候我們會想,我們從生下來睜開眼睛的一瞬間大腦就已經開始運作了。而我們吃飯睡覺看書玩遊戲甚至發呆都需要用到大腦。

因此科學家從未停止對人類大腦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愛因斯坦大腦切片研究了。當然大腦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有的人特別聰明,有的人很愚鈍。而終其原因在於神經元之間的聯繫!

有科學在對小白鼠神經元之間聯繫研究發現,僅僅分析13個神經元就可以得到高達1TB的信息內存!這也刷新我們對於大腦的認知!

說到這裡我們類比一下,人的大腦有多少神經元呢?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大學課本里說人的大腦應該有1000億個神經元!可想而知這大腦的儲存能力是非常強大的。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昨天的事情今天有可能就忘了!其實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是人的大腦是生物電的原因。通俗的說當你看見某一件事很平淡生物電自然就很弱,當你經歷特別深刻的事情生物電就會特別強,自然而然你就會記住特別深刻的事情!

到目前為止人的大腦只開發百分之十左右,僅僅這百分之十就已經造就了今天人類科技進步。未來人類進一步發展到時候大腦肯定在再度開發!因此大腦的的儲存能力是無敵的!


話說小王子


記得還是上小學那時,有個同學平時調皮搗蛋的那種,不過不得不佩服他,傳說中的過目不忘好像被天使加持到他身上一般,我們學的課文他都是匆匆一氣瞥就全部記住了,老師都是有些不敢相信是真的。

一天老師拿了一本她平時看的書來,隨便翻開了一頁給我那過目不忘的同學看了一遍,然後叫他在本子上寫出來,沒想到我同學真的在眾目睽睽之下寫了出來,只是有些不熟悉的字寫不好,其它大致不差,老師都驚呆了!甚至是在我們這整個鎮上都是傳開了。然而這麼寄予厚望的同學卻是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犯頭疼病變傻了,大家都是感到非常惋惜,有些人說這是用腦過度,腦子裡的空間裝滿了


衝歌


你想象一下,從你5歲開始一直到80歲,75年的時間都有一臺4k攝像機一直錄像。720p的一小時4個 g。 一臺電腦工作一天都得產生2-3g的臨時文件。還就看個網頁之類的。但人一天處理多少事情?你能記事起,大部分的事情都記得,而且越到老越清晰。


你爸買菜時


我們的眼睛大概是500萬像素,除了不能放大以外,幾乎沒有一臺電子設備比得上。射電望遠鏡也差的遠

我們每天都會看到無數信息,聽到無數聲音,做過不計其數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年365年,20之間,我們就能記起小時候3、4歲時候的發生的事

按照15年來計算的話,這些事,這些畫面,這些聲音,遠遠不是計算機能儲存的


之意


這個問題科學家早有研究,2014年,一位科學家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分析了一個小白鼠的大腦,他發現小白鼠的大腦一共有13個神經元結構。這13個神經元結構相當於是一個T的內存,也就是1024G。

有個對小白鼠的認知,只需要分析人腦有多少神經元就可以了。以一個成年人為例,成年人的大腦一共有140億個細胞,大約有一千億個神經元。用一千億除以十三,得出的結果就是人腦的內存。如果這個研究沒有問題的話應該就是如此。

但是個人認為這樣的研究真的有點無聊,就算是研究的結果正確但是也沒有辦法證明啊。畢竟到現在為止也沒有人的腦部儲存過多,基本上都是用不完。但是我們每天都在接觸記憶,難道說還滿足不了大腦的需求?這真的是沒有道理啊。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人的大腦有自己的新陳代謝功能,你的記憶會隨著你的所見所聞而更新,而時間過久的基本上都會清空。相當於放進了不佔內存的回收站,你再次接觸的時候估計會喚起原先的記憶。

而人的記憶又分長短,有長時間的記憶也有短時間的記憶,其實這也是大腦做出的反映。所以,你能說大腦的儲存是無限的,因為你能記住很長時間以前的經歷。你也可以說大腦儲存空間很小,因為你有短時記憶,可能大腦為了騰出空間一不小心給你清除了……


歐界視頻


人腦細胞有140——160億條,人腦子裡儲存的各種信息,大腦的四周包著一層含有靜脈和動脈的薄膜,這層薄膜裡充滿了感覺神經。但是大腦本身卻沒有感覺,即使將腦子一切為二,人也不會感到疼痛。 人的大腦平均為人體總體重的2%,但它需要使用全身所用氧氣的25%,相比之下腎臟只需12%,心臟只需7%。神經信號在神經或肌肉纖維中的傳遞速度可以高達每小時200英里。 人體內有45英里的神經。 人的大腦細胞數超過全世界人口總數2倍多,每天可處理8600萬條信息,其記憶貯存的信息超過任一臺電子計算機。



人腦存儲記憶信息是肯定不會放在真空中的,那麼人類能夠存儲多少信息呢?如果這些記憶用GB、TB之類的單位衡量,大概等於多大的硬盤呢?雖然大腦的研究至今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較被認可的答案,但是我們可以從其記憶原理來計算大腦的容量

大腦記憶容量等於多大硬盤

大腦是由神經元構成的,神經細胞相互之間通過神經突觸相互影響,形成極其複雜的相互聯繫。記憶就是腦神經細胞之間的相互呼叫作用,其中有些相互呼叫作用維持時間是短暫的,有些則是持久的,而還有一些介於兩者之間,這就形成了我們的長期記憶、短期記憶以及也會遺忘一些記憶。


2014年3月Nature有一篇文章,分析稱小鼠大腦的13個神經元的結構,用了高達1TB的數據。而一個重約1.4千克的成年人大腦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

但1000億個神經元是否都用來存儲呢?其實,這1000億個神經元在人類大腦中並沒有全部被用來存儲,科學家估算,即使如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也只用了自己大腦三分之一的功能。大腦更多的細胞是處於“待業”的狀態,人類並沒有將所有的細胞都充分的利用起來。一般人類的記憶實際應用只相當於大腦的十分之一,這也是很多人認為人類的潛力依然巨大的主要依據。


下面我們來推算人類大腦存儲容量的數據大小。1000億個神經元即使只用十分之一,也高達100億個神經元在使用。而小白鼠13個神經元系統就用來1TB的數據,那麼人類大腦存儲容量相當於7.6億TB的數據。即使用當前最高達8TB硬盤來存儲這些數據,也需要9500萬塊硬盤。如果將這些硬盤(41mm)摞起來,大約相當3895000米,相當於4703座世界最高的迪拜塔(828.14米)的高度。

當然這個數據肯定是不準確的,畢竟大腦超級複雜的運算規則並不是計算機所比擬的。我們主要是通過估算來讓更多的人瞭解大腦存儲數據量之大。當然,如果只會存儲數據,那麼大腦也不會如此受關注。收集、整理、分析、檢索、遺忘等等,大腦的功能還有很多值得我們關注的,也是我們值得研究的課題。

存儲只是大腦的基本功能

人類大腦能夠存儲的數據可以說是非常大。但是如果僅限於簡單的存儲,沒有其他功能的輔助,人類也不會有如此豐富的感情。人類大腦還會根據需要,對所存儲的數據進行處理,通過檢索,回憶、選擇、刪除等功能形成了我們人類強大的大腦功能。

一直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不同的區域分別掌管不同的大腦功能。然而腦部掃描儀的出現粉碎了這一理論。腦部掃描儀結果明顯表示出大腦的整體協作性。沒有哪個大腦區域單獨“控制”一項功能。在大腦進行任何一種連續活動時,語言中樞都可能閃耀起來,大腦的各個部分似乎有一定的能力範圍,然後根據當前任務的需要,以特定方式參與活動。


關於電腦的比喻促使研究人員認為大腦跟電腦的各部件還是有區別的,電腦會有明確的模塊化分工。但大腦的各個區域都是多面手,會根據當前的整體需要而執行特定功能。就像萬能雜物工一樣,一會兒當水管工,一會兒當電工。

人類的大腦的功能更加強大,例如,當人們需要回憶某一事情後,大腦就會快速的運轉,當我們的大腦搜索到相關信息後,就會依此展開,並且快速的排除掉錯誤信息,尋找到記憶深處相關的要尋找的信息。這種強大的檢索功能以及排除功能使得大腦能夠快速的尋找到需要的記憶工。同時,大腦還能夠根據數據信息進行分層,將重要的信息和新的信息存儲在我們最容易找到的地方。同時大腦還有選擇性記憶功能以及自動遺忘等功能,這些豐富的功能形成了人類神秘的大腦。


目前,大腦的豐富的功能一直沒有被揭開,但人類會不斷的對這方面進行研究,而通過研究大腦的存儲方式,人類也可能在科研方面有進一步的提升。人們通過動物特徵啟發的研發出新的東西的例子很多,例如現代雷達與蝙蝠、模仿魚兒做的船體等等。那麼,人類模仿大腦存儲模式研究方面如今有哪些進展呢?

大腦研究對人類意義重大

人類根據生物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結構發明創造了很多東西,而如今,我們正處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呈幾何狀態爆發,數據存儲的方式來面臨著極大的挑戰。當前的存儲技術已經遇到瓶頸,已經很難滿足如今迅速爆發的數據存儲需求
人的大腦具有無窮的潛能,而一般人在他的一生當中,也僅僅只是開發了其中的2%~5%,連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只是開發了10%左右。我們往往總是羨慕那些頭腦靈活的人,但卻從來沒有意識到,其實我們自己的大腦經過開發也可以達到那個程度。即使是平凡普通的人,只要正確開發使用,他們的大腦也會發揮出無窮無盡的能力,幫助他們取得事業的成功。


今朝圖說


除了宇宙之外,人類大腦就是最複雜的結構,到現在人類尚未能將自己的大腦研究透徹。

人的大腦包括高級神經系統的端腦,和控制平衡及感覺中繼的間腦。端腦又包括左右腦,間腦包括上下丘腦。

人們平常所說的大腦就是在說端腦,重有1.4kg左右,共有140億個腦細胞,腦皮層約有3mm。人每天死亡的腦細胞約10萬個,越勤用腦腦細胞越不易死亡。



據預測,人的信息腦容量大約有1萬個藏書1000萬冊的圖書館。

人腦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相互作用,形成特別複雜的神經網絡。腦記憶就是這些神經細胞的影響作用,相互作用的時間長,記憶就持久,作用時間短,記憶也變得短暫。

有科學家測過小白鼠的13個神經元可存儲1TB數據,而人腦存儲量1000億個神經元約有7.6億TB數據。

人腦自然不能粗糙的用計算機來比擬,人腦的收集、檢索、分析、整理信息的靈活度比計算機要靈活n倍。



人腦還有很多秘密等著人類去研究探索。


弄潮科學


人的大腦不是計算機,不能用二進制來衡量,所以沒辦法用多少G來衡量。首先,我們來認識大腦的構造。

人類的大腦是所有器官中最複雜的一部份,並且是所有神經系統的中樞;雖然它看起來是一整塊的樣子,但是通過神經系統專家,可瞭解它的各個功能。人類的大腦可以區分為三個部份:腦核(Central Core)、腦緣系統(Limbic System)、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 腦核部分是掌管人類日常基本生活的處理,包括呼吸、心跳、覺醒、運動、睡眠、平衡、早期感覺系統等。而腦緣系統是負責行動、情緒、記憶處理等功能,另外,它還負責體溫、血壓、血糖、以及其它居家活動等。大腦皮質則負責人腦較高級的認知和情緒功能,它區分為兩個主要大塊----左大腦和右大腦,各大塊均包含四個部份----額葉腦(Frontal Lobe)、頂葉腦(Parietal Lobe)、枕葉腦(Occipital Lobe)、顳葉腦(Temporal Lobe)。2014年3月Nature有一篇文章,分析稱小鼠大腦的13個神經元的結構,用了高達1TB的數據。而一個重約1.4千克的成年人大腦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推算人類大腦存儲容量的數據大小。1000億個神經元即使只用十分之一,也高達100億個神經元在使用。而小白鼠13個神經元系統就用來1TB的數據,那麼人類大腦存儲容量相當於7.6億TB的數據。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人的大腦容量多大?這個問題不好定論,但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一下。

大腦的是人體的信息處理核心,負責對人體的各個輸入信號進行分析運算而後輸出。

例如疼痛的感知,用針刺皮膚時人能清楚具體的感知身體疼痛的點,也就是說人體的每一個細小的組織在大腦中都佔用一個反射區,一旦該反射區接收到非常態信號,代表身體某一點出現問題,我們假設一個腦容量單位(腦細胞)能夠區分疼痛,痛感等級為8級,那麼這個點的痛感就佔用一個字節,假設人體表面有十億個這樣的點,那麼就有1G個容量負責表皮的痛感,而這只是人體很少的一部分,癢 灼熱 冷等等各種感覺呢,需要更大的容量。

再說一個人的運動控制系統,單平衡系統而說,人體一旦傾斜,視覺 觸覺 空間感覺 重力感應等信號立刻反饋給大腦,大腦立刻依據信號運算分析,再輸出到人體,避免摔倒,過程中還要依據糾正程度做出調節,以免矯枉過正,這在控制領域叫PID控制(PID比例 微分 積分),運算量巨大,佔用也巨大。

最後一點,記憶只是大腦萬千功能的一個分支,我們不能以此和電腦比,據說人有一百億左右的腦細胞,而不同細胞與細胞的信息傳遞組合會形成新的運算單元,所以我覺得人腦不可能單單是一百億字節,而是2的一百億次方,數字太大不敢算。

以上只是個人愚見,有錯勿噴,歡迎探討


社區管理


要知道人腦的記憶容量,需要知道記憶分哪些類型。

記憶從存儲時間長短上來講,分三種:感覺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

感覺記憶

這是時間最短的記憶。當物理刺激(視聽嗅味觸覺)消失後,我們的神經系統在一段很短的時間內仍然可以保留物理刺激的印象。這個時間很短,通常在200-500毫秒之間。感覺記憶是自動化的,不需要意識或注意參與的。比如,你面前閃過一張圖片,然後別人突然問你圖片什麼內容,如果圖片消失到你回憶之間的時間不超過500毫秒,你通常是可以回憶起來圖片的內容。

1960年George Sperling的一項實驗表明,感覺記憶的容量大約是12。也就是說如果很多字母在你面前同時閃過,在沒有注意力參與的情況下,感覺記憶大概只能讓你回憶起12個。

短期記憶

感覺記憶加上注意就形成了短期記憶。舉個例子,比如別人報給你一串電話號碼,你需要排除其他聲音、視覺的干擾,集中注意力在這個號碼上。這樣,電話號碼就進入了你的短期記憶(短期記憶有時候跟工作記憶互用)。再舉個例子,閱讀時需要理解一個長句子,你在讀句子的後半部分時,句子的前半部分就儲存在短期記憶裡。如果我們不去有意識地不斷重複(rehearsal)短期記憶裡的內容,短期記憶一般只能維持10到15秒(有時候會到一分鐘)。短期記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類似於電腦內存,不能永久存儲,只是暫時存儲以便程序調用。

科學家Miller最早的研究表明,短期記憶的容量是7±2個單元,但這只是對大學生而言。不同人群的短時記憶容量差別很大。更現代的估計,工作記憶容量平均來說只有4-5個單元。

長期記憶

當我們在腦海裡不斷重複、複述、回憶短期記憶裡的內容時,短期記憶就慢慢變成了長期記憶。長期記憶形成後,受時間影響較小,隨時間衰減慢,甚至可以伴隨終生。長期記憶的形成涉及腦內神經元和神經網絡的物理改變,比如神經元產生新蛋白,神經元之間形成新的突觸連接等。

長期記憶的容量幾乎是無限的,這可能是因為大腦內神經元數目極大,神經元之間連接組成的網絡模式幾乎有無窮多種可能。雖然我們會忘記一些事情,但一些理論認為,那些我們忘記的,其實依舊儲存在腦子裡,只不過我們一時間找不到提取它們的路徑。

總結

人類有三種記憶模式,感覺記憶。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目前的科學研究認為,它們的容量分別是12、4-5、無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