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國民營養∣南極磷蝦漁船裝備

南極磷蝦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潛力巨大,積極參與南極磷蝦漁業開發成為我國遠洋漁業的發展方向。

專業化漁船捕撈和加工裝備,是開展南極磷蝦漁業的基本保障和能力標杆,直接決定了南極磷蝦資源開發利用的層次和力度。

開展我國南極磷蝦高效開發和綜合利用的論證研究,旨在引領磷蝦生態高效捕撈、精深加工工藝、資源探測評估等技術發展方向。

一、南極磷蝦捕撈價值研判

南極磷蝦富含高品質蛋白、OMEGA-3、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及人體必需的全部氨基酸,被譽為人類未來的蛋白資源庫和“海上人參”。作為地球上最大的單種生物資源,南極磷蝦蘊藏量約為1×109 t,可捕撈量約為1×108 t/a,相當於全球海洋漁業資源年捕撈量的總和。

在常規漁業資源普遍衰退的情況下,開發南極磷蝦資源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漁業發達國家已將南極磷蝦漁業打造成由高效捕撈技術支撐、高附加值產品拉動、集捕撈與船載精深加工於一體的新型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產業。

南極磷蝦資源商業化開發始於20世紀70年代,先後有日本、波蘭、韓國、俄羅斯、烏克蘭等傳統南極磷蝦生產國家參與。近年來,從事南極磷蝦捕撈的主要有挪威、韓國、中國、智利和波蘭等。

南極磷蝦資源將與我國經濟發展戰略佈局、人類對優質天然蛋白需求密切相關。加快我國南極磷蝦資源開發步伐,做強、做大南極磷蝦產業,對於發展我國遠洋漁業、培育海洋生物新興產業、爭取南極海洋開發權益具有現實意義。

二、磷蝦漁船裝備技術特徵

磷蝦漁船裝備的主要技術特徵有:捕撈高效性與生態性,船載加工與綜合利用的專業化及自動化、磷蝦資源探測系統信息化。因此,磷蝦捕撈船朝著大型化、專業化、信息化方向發展。

為適應極地環保和生態管理的要求,電力推進綜合節能技術、捕撈裝備信息化–三維一體探測技術、連續式高效生態捕撈方式、專業化自動化船載精深加工生產模式正在趨於成熟。

通過聲學數字化技術、多波束技術研究,進行磷蝦遠距離和深水資源探測與跟蹤。

運用漁業選擇性捕撈和自動化控制技術,實現南極保護性水生動物誤捕有效釋放以及遠距離深水區磷蝦連續吸捕。

採用多層往復擠壓、旋流乾燥、低溫冷凍冷藏及自動控制等技術,實現磷蝦加工的專業化、高效率運行。

三、我國磷蝦漁船裝備發展重點

我國南極磷蝦漁船裝備技術研究起步於“十二五”時期,完成了一些關鍵技術研究和專用設備研發,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應圍繞制約我國南極磷蝦資源規模化開發的關鍵設備問題,重點開展捕撈和船載加工一體化設計。

(一)南極磷蝦新型高效捕撈設備

圍繞南極磷蝦高效生態捕撈問題,結合流體傳動、空氣動力學和自動化控制技術,開展選擇性捕撈技術、磷蝦拖網自動控制技術以及無損傷連續吸捕技術的研究和裝備開發。通過系統集成與優化,提高南極磷蝦資源的高效開發和利用能力。

(二)磷蝦船載高值精深加工工藝

圍繞南極磷蝦船載加工高值化利用問題,採用多層往復擠壓、旋流乾燥、低溫冷凍冷藏及自動控制等技術,開展磷蝦脫殼採肉、蝦粉蝦油高效加工和高效冷凍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成套系統裝備集成開發。構建磷蝦專業化高效加工運行模式,提高南極磷蝦產業的綜合效益。

(三)南極磷蝦資源探測評估與信息化保障

攻關南極磷蝦資源數字化聲學探測關鍵技術,實現深遠海漁業資源三維一體的精準化探測和蝦群預報。集成蝦群探測與預報、物流保障、捕撈船隊裝備與作業人員管理、捕撈日誌、漁獲物可追溯等信息,建立專業的信息化管理系統。

四、我國磷蝦漁船裝備發展建議

(一)加強合作,推進南極磷蝦專用漁船與裝備的國產化

加強國內外相關科研機構之間的技術合作,探索建立混合制研發模式,提升我國在南極磷蝦專業船舶裝備領域的科研能力和設計水平。採取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徑,加快南極磷蝦大型專業化漁船與裝備的國產化,注重國家科研支持與產業發展的結合。

(二)政策引導,鼓勵科研機構及漁業裝備製造企業自主創新

加大科研投入和綜合保障條件建設,提高科研能力,儘快解決制約南極磷蝦高效開發與利用的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強化南極磷蝦“產學研用”合作模式,推行企業與科研單位協同創新,儘快實施專業化南極磷蝦漁船工程示範。

(三)實施人才強漁工程

強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外向型和複合型人才。重點組建專業化的磷蝦漁船設計、建造工藝和規範研究隊伍,加快培訓高素質的南極磷蝦漁業專業從業人員,提高產業人員的科研水平和專業技能,為我國新型遠洋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